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为重症监护病房(IC U )常见病症,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的下降,随着昏迷时间的延长及病情恶化,患者正常的咳嗽、排痰及吞咽功能均可出现障碍,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被及时排出而出现呼吸道堵塞,严重者可引起呼吸抑制,必须接受及时的治疗[1,2]。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IC U救治呼吸道阻塞患者的重要方法,也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临床救治措施。但其也可诱发较多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为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4]。本文重点评价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VAP的预防作用,旨在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家禽多段致昏屠宰方法
在工厂化家禽屠宰加工过程中,依照动物福利法规,家禽需要将活禽致昏后才能宰杀.致昏的目的是使家禽在刺杀、沥血直到死亡保持无知觉状态,免于痛苦,并保证其不挣扎,减少断翅、断爪等残损现象发生,提高产品正品率.为此,人们尝试了诸多致昏方法,比如:机械法、电击晕法、气晕法、电和气混合法等等.机械法由于操作繁琐、效率低,已经不被采用;气晕法设备外形较大,投资费用高,运行时需要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气连续不断的供应,因此运行成本较高,目前采用的也不多,而普遍应用的是水浴式电击致昏方法.欧盟的法律要求水浴电击必须保证动物直到死亡时都处于无知觉状态,而且要求电压在120伏以上,但这会使家禽昏迷时间更长,甚至电击致死[1],并在家禽胸肉中产生针状的出血点,烹调时呈现黑色,影响禽肉风味,血点还容易繁衍细菌[2].
-
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急性中毒的对患者昏迷时间、死亡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和探讨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急性中毒对患者昏迷时间、死亡率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急性中毒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治疗结束之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昏迷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愈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昏迷时间为(38.67±10.94)h,住院时间为(10.21±2.56)d,治愈率为90.00%,死亡率为10.00%,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急性中毒,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从而提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因此适合在临床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和使用.
-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发病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人群迟发脑病的发病与患者年龄、昏迷时间、早期治疗、饮酒、精神刺激等因素的联系.方法:对既往文献所报道的迟发脑病发病与意识状态、年龄、早期治疗、饮酒、精神刺激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发病与年龄、早期治疗、饮酒、精神刺激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结论:年龄、早期治疗、饮酒、精神刺激等是促发迟发脑病的危险因素.
-
心理干预在抢救服毒轻生患者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2001~2007年抢救服毒轻生患者259例,男98例,女161例,年龄9~72岁.神志清楚者175例,昏迷者84例,平均昏迷时间11小时.其中125例服有机磷农药类,48例服除草剂,70例服鼠药类,15例服安眠药,1例服来苏儿.
-
中西医结合促醒疗法治疗脑外伤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观察
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1.1.1 入选标准:2002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入住我院的颅脑外伤手术治疗后、同时符合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制定的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的暂行标准[1]、昏迷时间超过1个月的住院患者.
-
综合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的影响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外伤患者植物状态存活者疗效是肯定的,临床也多有报道[1~2].但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期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报道较少.鉴于此,我们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期患者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发现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有一定的促醒作用.
-
恒温湿化罐用于人工气道管理
术后昏迷时间及全麻气管插管时间延长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尤其是重症昏迷气管切开患者,由于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或咳出,形成痰痂,甚至阻塞气管套管.为此,我科设计制作了恒温湿化罐用于人工气道管理,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持续湿化、温化、充分供氧,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帕金森综合征15例
临床资料 均为2001年11月至2006年3月我科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帕金森综合征15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41~77岁,昏迷时间4~74 h,平均24.8 h,中毒到出现症状时间2~30 d.均有明确的一氧化碳中毒史,2~30 d的"假愈期"后出现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等帕金森样症状,符合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标准.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四肢强直、运动减少、震颤、行走困难、面具脸、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均有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急性期头颅CT检查,基底节区低密度灶8例,中毒24 h后即可出现,双侧苍白球对称性出血1例;出现帕金森样症状后复查CT,双侧基底节区低密度改变6例,单侧基底节区低密度改变2例;双侧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大片状低密度改变8例;苍白球出血者复查2次,出血渐吸收; 磁共振成像检查8例均有异常信号,病灶多位于大脑白质和基底节的苍白球,T1为低或等信号,T2为高信号.脑电图检查:入院1周内脑电图异常者1例,有帕金森样症状后脑电图正常3例,中度异常8例,重度异常4例.
-
急性酒精中毒昏迷后脑梗死28例分析
急性酒精中毒常见,但昏迷后出现脑梗死的患者较少见.我院自1992~2000年共收治28例,现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8例中男25例,女3例.年龄35~61岁,平均48岁.其中35~44岁13例,45~54岁9例,55岁以上6例.白酒中毒10例,白兰地4例,葡萄酒3例,啤酒6例,各类酒混合中毒5例.平均中毒量约为200 g(相当于40度白酒500 ml).中毒前有高血压、糖尿病及明显高脂血症病史者没有统计在内.临床表现:均表现为昏迷不醒,呼气中有大量的酒精气味,其中浅昏迷12例,深度昏迷16例.入院时昏迷时间为6~14 h,平均10 h.意识清醒后主诉头痛、头晕24例,一侧肢体麻木合并肌无力17例.查体发现言语欠流利15例,一侧上下肢肌力≤Ⅲ级11例,>Ⅲ级17例,瘫痪侧腱反射活跃19例,16例病理征阳性.
-
鞍旁硬膜外皮样囊肿一例
患者 女性,39岁.因一过性意识丧失伴头痛10d入院.发病当时昏迷时间约2min,于当地医院行颅脑CT检查,报告为左颞叶肿瘤并出血,左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图1),入当地医院对症治疗9d后来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
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自2000年以来,我院外一科共收治脑损伤昏迷病人78例,其中浅昏迷60例,深昏迷18例,昏迷时间长35d,短6d.行电动吸引器吸痰78例,其中气管切开29例在78例昏迷病人中经积极救治治愈42例,好转20例,死亡14例,家属拒绝抢救、自动离院的2例.现将78例昏迷病人呼吸道护理浅谈如下:
-
氟马西尼诊疗药物中毒所致昏迷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诊疗药物中毒所致昏迷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辽宁省本溪市康宁医院收治的68例药物中毒所致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氟马西尼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镇静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反应、睁眼反应、运动反应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浅昏迷、深昏迷患者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马西尼治疗药物中毒所致昏迷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改善镇静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血液灌流在有机磷中毒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用活性碳作吸附剂的血液灌流术在重症急性有机磷中毒救治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根据重症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是否进行过血液灌流分为灌流组(HP组)和非灌流组(非HP组).分别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存活病例应用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并开始计算减量所需时间、整个病程中阿托品使用总量及昏迷病例自昏迷至苏醒所需时间.结果HP组抢救成功率为97.8%,未见有阿托品减量过程中猝死病例;非HP组成功率80%,死亡8例中6例中毒后7~11天于阿托品减量过程中猝死.两组抢救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HP组较非HP组易达阿托品化(P<0.01),阿托品使用总量也明显减少(P<0.01),昏迷时间亦较短(P<0.01).术中、术后均未见有发热、出血、血压下降及因碳末微粒脱落导致栓塞等副作用.结论采用活性碳作吸附剂的血液灌流是抢救重症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时间短,易于掌握.
-
胃造瘘术肠内营养在昏迷病人的应用
我科自1998年5月~2001年10月,对脑外伤或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依据临床表现,估计昏迷时间超过10 d者,均在局麻下行小切口胃造瘘术,肺部感染症状很快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
-
纳络酮治疗重度酒精中毒的体会
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如果昏迷时间过长,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为使患者尽早脱离生命危险,我科近年对此类患者采用纳络酮加用山莨菪碱进行抢救治疗,其疗效是以往常规用药所不及的,现报告如下.
-
35例特重度颅脑损伤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重度颅脑损伤是∶GCS评分3′~8′伤后昏迷>6 h或在伤后24 h内意识恶化并昏迷6 h.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治疗比较困难,护理较复杂.因此,精心而合理的护理,对患者的安危和愈后十分重要.自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我科共收住重度颅脑损伤35例,获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低温技术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心脏停搏恢复自主循环后的患者绝大多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后期部分患者遗留心脏复苏后疾病,约80%成功复苏的患者昏迷时间超过1小时.入院患者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的为11%~18%,而剩下的患者死于住院期间或是保持植物人状态,在1961年,于美国匹兹堡会议,脑复苏首次被加入到心肺复苏(CPR)体系中,CPR就演变为目前的心肺脑复苏(CPCR).
-
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肺部感染是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40% [1],是导致颅脑损伤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后期死亡的重要原因.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更易并发肺部感染.
-
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护理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头部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伤后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伤残率和病死率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越来越多,本病也随之增多.而良好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2009年1月~2011年7月,我们通过对32例患者的细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