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韩护理本科教育理念及培养目标的比较

    作者:李春玉;李明今;金鹤万;金灿;金河岩

    目的:探讨适应社会需求和反映护理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了中国和韩国的护理本科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教学活动的组织.结果:①中韩两国教育都强调人格教育,但在具体要求上有些差异,中国追求的是作为社会一员的人格教育,韩国则强调个人的人格成长与创新; ②中韩护理教育都反映了本国的教育理念,但在护理主概念的理解上有些差异; ③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中国强调精神运动方面,韩国则注重强调认知及情感方面; ④韩国的课程设置体现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活动的一贯性,而中国则缺乏一贯性.结论:建议护理课程改革时,首先要确认对护理主概念的认识和社会的需求,掌握课程设置的基本技巧,护理教育理念应贯穿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全过程.

  • 脊髓损伤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比较研究

    作者:吴效普;许国峰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有关研究近年逐渐得到重视.如诱发电位、基因表达,多为基础研究,而临床研究多限于外科手术内固定,但手术后的康复研究较少,效果也不理想.为此笔者自2003年4月至2007年6月对31例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诱发电位进行了比较研究,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外周血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作者:吴清敏;刘巧红;滕云;沈凌汛;王慧;陈燕;杨真荣

    快速、经济地从外周血或组织中提取高产量、高纯度的DNA,对于疾病的分子水平研究非常重要.目前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较多,如酚/氯仿、尿素提取法、氯化锌法[1]、三乙醇月桂基硫酸盐(TLS)法、碘化物法[2]、直接煮沸法等等,但也都有其不足之处.通过长期试验,我们建立了一种采用氯化钠高盐沉淀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的方法,并与其他几种方法做了比较研究.

  • 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旭霞;王苏民;高微微;李卫民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与其他抗结核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因此,这类药物已成为耐药结核病人的主要选用药物[1].目前国产与进口氟喹诺酮类均已广泛应用,为了比较国产与进口药物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通过国产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与进口同类药物对临床分离58株结核分枝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测定,进行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 慢性胃炎与胃癌胃黏膜超微结构及其分子生物学的比较研究

    作者:尹光耀;张武宁;何雪芬;陈一;沈小静

    目的:慢性胃炎与胃癌胃黏膜超微结构及其分子生物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对16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胃黏膜,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扫描电镜附能谱仪、透射电镜附能谱仪、图像分析仪、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同步检测胃黏膜和胃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微量元素、DNA、cAMP和SOD,以及3H-TdR LCT、LPO.结果:上皮细胞核质比>1的发生率、核分叶的发生率、染色质间颗粒密集的发生率、核仁肥大的发生率、细胞核DNA、Zn、Cu和血清LPO,健康对照组组为0.0,0.0,6.7,0.0,12.6±2.7,7.6±0.4,58.4±0.3,2.6±0.6,CSG组为5.7,2.9,7.4,2.9,15.2±3.1,8.1±0.5,58.9±0.5,4.2±0.7,CAG组为31.3,29.7,45.3,42.2,16.5±3.1,8.6±0.4,59.3±0.5,4.5±0.6,CA组为100.0,100.0,72.2,50.0,30.7±8.2,8.8±0.3,59.5±0.4,6.8±1.6;而线粒体Zn、Cu,胃黏膜cAMP和SOD、3H-TdR LCT,健康对照组组为9.2±0.5,58.3±0.3,15.9±1.5,170.5±6.1,1079.7±227.4,CSG组为8.6±0.5,57.8±0.3,14.6±1.8,163.3±5.6,867.3±240.5,CAG组为8.3±0.4,57.5±0.3,13.4±1.8,161.2±4.3,800.9±221.8,CA组为8.9±0.4,57.1±0.3,10.2±3.9,152.2±3.8,325.7±186.8,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慢性胃炎与胃癌间在胃黏膜超微结构及其分子生物学上还是有显著性差异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必须在机体内环境改变的基础上,结合外环境不良因素的刺激,才有可能发展成胃癌.

  • 胃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生物学特征及分子病理学机制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琳;王艳萍;吴东瑛;张素敏;李锦毅;张荫昌;辛彦

    目的:以胃癌组织学生长方式分型和癌细胞功能分化表型研究为基础,从形态、机能与蛋白分子水平相结合的层次,探讨胃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规律及相关分子病理学机制.方法:本系列研究标本全部取自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存档石蜡标本和冰冻标本.在病理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酶组织化学、黏液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技术(FCM)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并比较上述两型胃癌相关基因编码蛋白表达、癌细胞DNA倍体、增生细胞动力学,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丢失等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果:近40 a研究发现,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组织学上倾向于弥漫性生长,以吸收-黏液分泌功能双向分化(AMPFDT)为主,生长依赖雌激素,好发卵巢和子宫颈转移.胃黏液腺癌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倾向于团块状或巢状生长,功能分化上表现为AMPFDT型和黏液分泌功能分化型(MSFDT)两种类型,生长不依赖雌激素,以腹膜广泛浸润生长为主要特点,层粘蛋白及其受体和Ⅳ型胶原、CD44 V6、PTE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胃印戒细胞癌.两型胃癌酸性磷酸酶(AC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无显著差异.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虽都以旺盛的黏液分泌能力为主要特征,但他们在病理形态、超微结构、生长浸润方式、功能分化和基因表达等不同层次均具有不同的表现,提示上述两型胃癌可能具有不同的癌变机制,以此为基础开展有关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肿瘤标志物研究对上述两型胃癌的临床治疗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探析

    作者:胡秋珍;张喜艳;崔艳红

    目的:分析和探讨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对于糖尿病护理管理以及防治的效果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糖尿病一般性知识以及糖尿病患者饮食的讲解,观察组患者通过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专门的临床护理,经过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血脂、血糖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为期10个月的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在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空腹两以及餐后2 h的血糖等方面具得到显著改善,与干预护理前相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成立专门的糖尿病护理小组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干预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均较好,该方法能显著改善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脑卒中是否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董楠

    目的:比较脑卒中是否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具有可比性的单纯脑卒中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为对照组,给予单纯脑卒中常规治疗;后者为研究组,在前者治疗基础上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痊愈、显效、有效、无变化、恶化和死亡分别为12例、13例、8例、4例、2例和1例,总有效率为82.5%;研究组40例患者中,各等级的分布分别为11例、13例、4例、6例、2例和4例,总有效率为70.0%。结论血糖控制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中有重要意义,要及时降低合并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至正常范围,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

  • EnSite-NavX系统与常规X线透视指导下室上速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邢杨波;郭航远

    目的:通过三维电场导航系统(EnSite-NavX )与常规X线透视指导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术(RFCA)的比较研究,探讨EnSite-NavX指导下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80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1组在EnSite系统引导下行RFCA术,另一组对照组,常规X线透视射频消融术,分别比较两组左侧旁道、右侧旁道及房室结双径路标测消融手术时间(自安置好各标测电极至消融终点的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消融次数、有效放电率(有效靶点与放电消融次数的比值×100%)、即时成功率(术后24 h内心电遥测或24 h Holter有无复发)、1年复发率。

  • c-kit受体与其他髓系膜抗原标志物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时昊;张志瑢;肖爱琴;朱锋;张日

    近年来,有报道称c-kit受体(c-kit R,CD117)可作为髓系免疫学标记物,用于急性白血病(AL)的分型诊断,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诊断以及ANL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1,2].本研究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17 在AL中的表达,探讨其对ANLL的诊断意义;并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概念将CD117 与CD13、CD14、CD33等髓系膜抗原标志物对ANLL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研究及其意义

    作者:薛枫;宋建平;程绪杰;李红霞;蒋廷波;杨向军;刘志华;蒋文平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独特的蛋白质-DNA结构,人类端粒由5′-TTAGGG-3′重复串联构成,长度为5~15 Kb.端粒的研究在肿瘤学领域中起步较早,近年来也被引入到动脉粥样硬化(As)的研究中.2001年Samani等[1]首先报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较对照者缩短.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发现,我们以地高辛标记的端粒探针[5′-(CCCTAA)3-3′]对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应用染色体末端限制性片段(TRF)结合Southern杂交技术作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的效果及耐受性分析

    作者:王涛;黄迪泽;徐丹;陈建鹏

    目的 研究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的效果及耐受性.方法 对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4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是否应用阿帕替尼药物治疗,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以及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CAl 9—9、CA72—4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死亡率等指标相对较好,死亡率测评结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耐受情况较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血液病毒采用核酸检验与酶联免疫检测的准确率比较研究

    作者:张伟富;王兆勇

    目的 比较研究血液病毒采用核酸检验与酶联免疫检测的准确率.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0000位患者的血浆样本平均分为两份,分别采用核算检验与酶联免疫进行检测,观察组的10000份血液样本采用核酸检验方法,对照组10000份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10000份血液样本中其阴性有9940份为阴性,60份为阳性,阳性率为0.6%,对照组10000份血液样本中阴性有9830份为阴性,170份为阳性,阳性率为1.7%,观察组阳性检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其病毒检测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血液病毒检测,采用核算检验能够显著的保证检验的准确率,其检查效果高于酶联免疫检测,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血液病毒采用核酸检验与酶联免疫检测的准确率比较研究

    作者:房敏

    目的 比较研究血液病毒采用核酸检验与酶联免疫检测的准确率.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0000位患者的血浆样本平均分为两份,分别采用核算检验与酶联免疫进行检测,观察组的10000份血液样本采用核酸检验方法,对照组10000份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10000份血液样本中其阴性有9940份为阴性,60份为阳性,阳性率为0.6%,对照组10000份血液样本中阴性有9830份为阴性,170份为阳性,阳性率为1.7%,观察组阳性检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其病毒检测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血液病毒检测,采用核算检验能够显著的保证检验的准确率,其检查效果高于酶联免疫检测,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抗生素热疗增敏对颌面部软组织急性感染治疗的辅助作用

    作者:

    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目前治疗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目前绝大多数抗生素为全身用药,长期、大量静脉使用抗生素会造成较多全身性副作用. 因此,采取措施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是提高局部疗效、减少副作用的有效方法[1].根据颌面部解剖特点,我们在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的同时,辅以热疗方式在局部炎症区加热,以期提高面部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并对此进行了前瞻性临床比较研究.

  • RF固定加含骨水泥髂骨块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陈清云;邹晖;陆江涛

    目的比较单纯RF固定与RF固定加圆柱形含骨水泥髂骨块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96年2月~2000年4月42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采用单纯RF固定和RF固定加圆柱形含骨水泥髂骨块椎间植骨治疗,观察项目包括:复位程度、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治疗组质量和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腰椎滑脱患者,应放弃单纯RF复位固定;对经济条件不允许者,应放弃TFC、BAK,可选用RF固定加圆柱形含骨水泥髂骨块椎间植骨融合,使脊柱达到永久性稳定.

  • 后路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姚晓东;李异龙;徐皓

    笔者自1992年起开始探索经后路切口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伴前侧软组织严重损伤的患者,初步取得了一些经验[1].自1998年1月~2004年12月对胫骨中下段骨折且伤口在前侧的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62例,进行了临床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 健脾、补肾方药对老龄大鼠骨质疏松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涯松;童培建;马红珍;马镇川;陈俊杰

    目的评价与比较健脾、补肾及健脾补肾方药对老龄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效果.方法以补中益气汤和右归饮分别为健脾法和补肾法的代表方药,选用12月龄大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健脾大、小剂量组,补肾大、小剂量组和健脾补肾大、小剂量组.各组大鼠在同等喂养条件下分别灌胃给药,用药100 d后,测定大鼠血清Ca、P、ALP、ACP和尿HOP,并观察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指标.结果健脾、补肾方药及两者合用均能有效防治老龄大鼠骨量的丢失,用药组全身骨密度及腰椎骨密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同时能增加骨灰重及股骨大扭曲弯度,增强股骨承受大力度,其作用以健脾与补肾方药合用为显著,用药后各组血清ALP、ACP和尿HOP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Ca、P水平均明显升高,提示骨吸收减少及机体对Ca、P的摄入增加,其作用以补肾方药相对优于健脾方药,并以两者合用效果显著.结论健脾、补肾方药在防治老龄大鼠骨质疏松中均有确切疗效,防治效果以健脾、补肾方药合用优.

  • 两种同源间充质干细胞在接触式共培养体系下对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影响的比较

    作者:周明越;姜刚强;张燕;刘子双一;阳普山;白雪东;李威;张超;阮狄克

    目的:比较两种人间充质干细胞在接触式共培养体系下对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同一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髓核组织、脂肪组织和骨髓组织,分别分离培养退变髓核细胞(NPCs)、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取3种细胞传代至第3代的细胞进行接触式共培养.共培养前,利用PKH26对第3代退变NPCs进行染色标记,然后按1∶1的细胞比例,将NPCs分别与ADSCs和BMSCs在普通6孔板内进行接触式共培养.实验分为3组,A组为单独培养的NPCs,为对照组;B组为与ADSCs共培养的NPCs;C组为与BMSCs共培养的NPCs.共培养第7天时,利用MoFlo高速流式细胞分选仪将共培养的细胞进行分选,获取各组NPCs.然后提取各组NPCs的总RNA,进行反转录后,再利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各组NPCs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将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按分组进行组间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从退变髓核组织、骨髓组织和脂肪组织中,均成功分离培养出NPCs、BMSCs和ADSCs.待各细胞传至第3代时,成功利用PKH26对NPCs进行染色标记.按实验分组将各细胞进行接触式共培养后第7天,成功利用MoFlo高速流式细胞分选仪将共培养细胞进行分选,获取各组NPCs.经提取各组NPCs的总RNA,反转录并进行Real-time PCR后,获取各组NPCs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相对表达量,A组分别为1.03±0.04,1.05±0.07,1.04±0.17;B组分别为5.26±0.24,7.71±0.21,3.84±0.25;C组分别为9.33±0.39,11.07±0.34,5.64±0.26;B、C组NPCs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相对表达量与A组比较显著性增加(P<0.05);C组与B组比较,各指标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在接触式共培养条件下,BMSCs和ADSCs对退变NPCs均具有营养激活效应;BMSCs对退变NPCs的激活效应比ADSCs更好,对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学治疗可能更具优势.

  • 非接触式共培养下两种同源间充质干细胞对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姜刚强;阮狄克;周明越;张燕;阳普山;刘子双一;王德利;张超

    目的:比较非接触式共培养条件下两种同源间充质干细胞对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同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和退变髓核细胞(NPCs),两种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髓核细胞在Tanswell 6孔板中进行非接触式共培养,与ADSCs共培养的NPCs为A组,与BMSCs共培养的NPCs为B组,以单独培养的NPCs为对照组。共培养7d后,提取3组髓核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后,利用Real-Time PCR检测其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非接触式共培养7d后,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相对表达量对照组分别是1.03±0.28、1.21±0.40和0.94±0.34,A组分别是3.49±0.55、3.88±2.11和2.41±0.91,B组分别是7.60±1.89、6.26±2.96和4.55±1.88。与对照组相比,A、B组髓核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相对表达显著增加(P<0.05);A、B两组间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接触式共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退变髓核细胞均有一定的激活效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退变髓核细胞的激活效应更强,可能更加适合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学治疗。

1396 条记录 11/70 页 « 12...891011121314...697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