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管内麻醉穿刺术应用解剖标本制作法
椎管内麻醉穿刺术包括硬膜外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骶管穿刺术,是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骶管麻醉或抽取脑脊液经常进行的技术操作,而操作时判定穿成功的关键在于讲求体会到刺破黄韧带或骶尾韧带时阻力消失后的"落空感",因此必须了解穿刺的部位、深和穿经层次,为此,我们制作了椎管内麻醉穿刺术标本,以期为麻醉解剖学及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
颈总动脉分叉部超声应用解剖
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颈部动脉疾患的一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已经部分替代动脉造影[1].然而,目前国内有关颈总动脉分叉部位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颈总动脉分叉部超声分析和解剖标本观测,旨在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解剖学依据.
-
正常肩关节的磁共振成像
目的:结合断层解剖标本,分析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分两组资料,MR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纵向弛豫时间(T1WIFSE)序列扫描.一组为正常尸体标本,共40具,连续切割断层标本大体解剖与相应层面MRI扫描图像对照分析.另一组为正常肩关节人群,共14例.结果:MRI显示肩袖、盂唇、韧带、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并且与断层标本相一致.这些结构由于其成分为纤维结缔组织或者纤维软骨,在MRI所有序列均表现为均匀低信号.轴位观察肩袖、盂唇、盂肱上、下韧带,喙肱韧带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较好.斜冠状位观察肩袖、盂唇、喙肱韧带、盂肱下韧带较清楚.喙肩韧带在3个标准体位显示均不满意.结论:MRI清楚显示了肩关节及其相关结构,对于了解正常肩关节的解剖和肩痛的病因病理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
人体12对脑神经标本的解剖制作
头颅标本在解剖前分别用红色和蓝色颜料胶灌注动脉和静脉,经稀盐酸、乙醇溶液和双氧水浸泡后,逐一解剖和显示脑干及脑神经的颅内段及颅外段,可更好地显露神经与血管的毗邻关系,用于实验教学可加深学生对脑神经行程与毗邻关系的理解.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诊疗方案(2012年第一版)
自2012年6月以来,近3个月内在沙特和卡塔尔各出现1例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表现为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样的临床过程.经对呼吸道和肺解剖标本进行泛冠状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和病毒分离,2株病毒核酸序列具有99.5%的同源性,确定2例病例的感染病原均为同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
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阑尾粘液囊肿1例报告
患者男,51岁,因右腹部发现包块11个月,并逐渐增大,有胀感,于2006年3月1日入院.查体示: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平坦,腹肌软,右侧腹部触及一长条形肿块,上至右肋缘下,下至右髂棘水平,肿块质中软,有一定活动度,肿块边缘触诊不清.腹部CT示:右腹内见一囊性肿块,自肝缘下延续至髂总动脉分叉处,与周围组织分界清.结肠镜示:回盲部有一约5cm×6cm球形生长的新生物,表面光滑,考虑回盲部肿瘤.3月6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示:阑尾呈棒锤状,回盲部呈球形,直径约有8cm,尖端直至肝脏面,长约15cm,直径约3~4cm,包膜光整,有囊性感,根部向回盲部腔内突出,周围被结肠壁包绕,试图行囊肿与结肠分离但极易破裂.故决定行腹腔镜单纯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标本完整取出,术后解剖标本见阑尾囊肿内为淡黄色胶冻状物.术后病理检查为:阑尾粘液囊肿.术后恢复好,顺利康复出院,随访2月无异常.
-
利用腹外斜肌腱膜重建腹股沟管的疝修补
我们在对腹股沟区及骨盆解剖标本的立体测量基础上,利用腹外斜肌腱膜来重建腹股沟管行疝修补,现报告如下.
-
手脚骨制取方法的改进
旧的手脚骨制取方法,由于工具落后,制取过程耗时耗材,而且废品率高,因此造成手脚骨标本十分匮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局部解剖课程后的废旧材料中有大量可用之材,为了变废为宝,为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我们对手脚骨的制取方法进行了改进,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寰椎后弓和侧块的解剖及CT测量在螺针技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寰椎后弓和侧块螺钉技术的进钉点及进钉角度,为寰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选取正常成人寰椎标本100例和未发现寰椎病变的颈椎CT影像100例,确定螺钉的进钉点,测量螺钉进钉点周围结构的径线和进钉角度、长度,比较干、湿标本及其与CT影像的差别.结果 干、湿寰椎标本各结构径线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数据合并处理为干湿标本均值.干湿标本均值和CT影像的寰椎侧块的高度(M7)、宽度(M8)、长度(M9)、螺钉进钉点至侧块前缘中点的距离(F3)、螺钉进钉点处后弓的高度(F4)、寰椎椎弓根的高度(C1)、宽度(C2)分别为(12.69-±1.44)、(11.52 ±1.28)、(22.64±1.50)、(27.37±1.93)、(5.98±1.66)、(5.45±0.83)、(9.54±1.01)mm和(12.20±1.17)、(11.99 ±1.14)、(22.73±1.69)、(26.65 ±1.71)、(5.81±2.35)、(5.38±0.73)、(9.54±1.01)mm,干湿标本均值和CT影像的内倾角(α)、上倾角(β)分别为(15.09 ±2.17)°、(4.10±1.12)°和(15.42±1.34)°、(4.03±1.26)°,干、湿寰椎标本的螺钉进钌点周围各结构径线和进钌角度均值与CT影像的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寰椎的解剖及CT测量为临床实施寰椎后弓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提供了个体化治疗资料和依据.寰椎后弓和侧块可选择直径3.0~3.5 mm、长度22.0~28.0 mm的螺钉进行固定.
-
大脑前动脉血管造影与解剖标本对照观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测大脑前动脉血管造影与解剖标本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无病变的全脑血管造影像100例,观测大脑前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选取头部标本20例,经双侧翼点入路解剖观测大脑前动脉及其分支、穿支血管.结果 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造影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3.42±1.57)、(2.28±0.40)mm,解剖标本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4.55 ±1.43)、(2.73 ±0.37) mm,血管造影与解剖标本的长度和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前动脉A1段近侧段穿支数目(2.55±0.39)支,远侧段穿支数目(1.12±0.11)支,近、远侧段的穿支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造影的长度、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较女性的大脑前动脉A1段长,直径粗.结论 本研究为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
左肾动静脉多发性变异1例
作者在解剖标本制作过程中,发现了1例成年男尸左肾动静脉变异,描述如下:
-
脑底动脉标本制作及临床意义
优化设计制作的解剖标本能充分显示其正常解剖结构和位置,可以大大增强基础教学的效果,在临床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人体脑底的动脉解剖结构充分显示和设计制作,也是解剖技术学中的难点之一.我们就人体脑底的动脉设计制作及显示方法介绍如下.
-
贯彻“以人为本”的解剖学教学观
在解剖学教学中,尸体标本和模型是主要的学习对象,因此,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可以避免单纯依赖标本模型带来的副作用,更好地为专业目标服务。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采用人体解剖标本和模型进行解剖学教学时,应该注意同时进行活体学习,克服对标本模型的过分依赖心理,避免在标本模型教学中形成局限、孤立、固定、僵化的人体概念,时刻注意强化活体、整体、可变体的意识,强化间接学来的知识在自体的联系与应用,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把自体当作重要的学习对象,使所学知识能够顺利应用,使知识活起来。
-
人体上肢串接水平断面解剖标本的制作
断层解剖学是通过对各种断面及连续多个断面的观察,获得并建立某个器官或组织在三维空间的形态结构概念[1].随着新的影像技术,如超声成像(USG)、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 MRI)等新的诊疗技术先后崛起并迅速普及应用,凸现断层解剖知识的重要性[2].由于上肢血管神经行程长,结构复杂,其断面解剖标本制作难度大[3].为了更好地适应断面解剖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对上肢串接断面标本的制作进行了一些探索.
-
数码技术拍摄高质量人体解剖学标本图像的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解剖图片必然成为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1],无论在解剖学图谱出版物,或在解剖学教学课件制作中都需要大量高质量的解剖图片.数码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在医学摄影中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2],利用数码照相机拍摄解剖标本图片已经是目前必然的选择.
-
颅脑外科解剖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有关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作已有诸多报道,在显示的内容方面,或侧重于显示颅外血管[1,2],或侧重于显示颅内血管[3],或颅内外血管共同显示[4].
-
断面解剖标本制作工具的改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领域里的检查和诊断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CT、磁共振(MRI)、超声和断面扫描四大医学影像技术的出现,使疾病的诊断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作为其形态学基础的断面解剖学已成为人体解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正常人体各部的断面结构对于医学影像、临床医学院等专业学生显得尤为重要[1,2].在断面解剖学的教学科研中离不开解剖标本,因此,制作适合教学和科研需要的断面标本是解剖技术工作者的共同目标.然而,俗语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身作更好的断面标本,就应该有更为适宜的制作工具,所以我们与大学物资设备处维修中心协作,对带锯机等制作工具进行了完善,现就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
人体解剖塑化标本的制作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自从Hargens发明生物塑化技术以来,国内已有医学院校将此技术应用于人体解剖标本的制作[1-5].我们引进了Hargens的生物塑化技术,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制作了一系列的塑化标本,以适应药学院教学模式转制及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5].
-
浅谈有机玻璃断面解剖标本盒的快速制作和标本封装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作为形态学之一的断面解剖学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我们制作了大量优质的断面解剖标本,为了使标本得到长久保存我们使用了有机玻璃盒,在有机玻璃标本盒制作和标本封装的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实用的方法,现简要地介绍如下:
-
瓶装解剖标本制作工艺的改进
随着中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和提高人体解剖标本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以及便于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讲解和学生的学习,更好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人体解剖标本的制作过程,改变了过去那种应付式的做法,按教学需要改进瓶装标本的制作工艺.多年的实践,笔者在人体解剖标本的制作方面获得一些经验和体会,在此介绍,供同行参考,望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