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初探

    作者:李爱斌;刘谦;夏良斌;李宇红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HCMV)的致病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6例早孕人工流产妇女进行了HCMV抗体IgG、IgM的检测,对抗体阳性者的绒毛及蜕膜进行了HCMV的PCR检测,对DNA阳性者进行了绒毛蜕膜的病理切片分析.结果HCMV免疫抗体阳性的31例患者仅有10例DNA阳性者绒毛蜕膜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绒毛细胞滋养层增生过长,蜕膜变性坏死,伴淋巴细胞浸润.结论绒毛蜕膜的病理改变可能参与了HCMV的致病机制.

  • HBV DNA及乙肝标志物检测乙肝产妇脐血和乳汁的应用分析

    作者:蔡莉莉;姚美珍;谭立明;王外梅;秦和昌;李华;刘川

    目的:探讨HBV DNA及其标志物检测乙型肝炎(Hepatitis B,HB)产妇脐血和乳汁及临床意义.方法:51例乙肝产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产妇血清、脐血和乳汁的HBV DNA含量及乙肝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乙肝产妇检测乙肝六项结果显示脐血32例阳性,乳汁31例阳性,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脐血和乳汁中各项乙肝指标检测结果显示HBeAg阳性率高,分别是79.4%和82.3%;51例乙肝产妇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为HBsAg、HBeAg、HBcAb、Pre-S1模型高,脐血和乳汁分别是76.2%和81.0%.结论:乙肝产妇定量检测HBV DNA及其乙肝标志物有利于阻断乙肝垂直传播,从而降低乙肝的新生儿感染率.

  • 065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定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信使RNA作为人类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

    作者:

  • 人钠/碘转运体354位点基因突变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真;闫胜利;傅平

    我们于2001年12月~2003年1月,采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酶切技术,对青岛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患者中是否存在人钠/碘转运体(hNIS) 基因354位点突变及其基因型频率进行研究.

  • 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微转移

    作者:杨浩贤;吴一龙;丁嘉安;姜格宁;周晓;陈昶;高文;陈刚

    目的分析以LUNX-mRNA为标志物,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微转移的可行性,从基因水平探讨肺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对20例NSCLC患者术中取纵隔淋巴结,用RT-PCR法检测肺癌特异性基因LUNX在纵隔淋巴结的表达情况,并与1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纵隔淋巴结LUNX基因的表达进行对比.结果 20例肺癌患者共送检71枚纵隔淋巴结.常规病理学检查阳性的淋巴结占11.3%;而LUNX-mRNA阳性的淋巴结占32.4%,P<0.001;纵隔淋巴结微转移率为25.4%;在Ⅰ A~ⅡB期患者的55枚纵隔淋巴结中,LUNX-mRNA阳性的淋巴结占23.6%,而在Ⅲ期患者的16枚淋巴结中,LUNX-mRNA阳性的淋巴结占62.5%(P=0.003).结论可手术NSCLC患者的纵隔淋巴结微转移发生率约为25.4%;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应为NSCLC患者的标准术式之一.

  • 食管脱落上皮细胞中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作者:寇瑛琍;张俭荣;周桥;赵雍凡;陈国弟

    目的探讨在食管拉网细胞中进行食管癌基因检测的方法及可行性,了解食管癌前期病变细胞中p53基因的突变与癌变的关系.方法对四川省盐亭县1982年进行食管癌普查的食管拉网脱落细胞涂片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其p53基因第5外显子及第7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全组48例标本中,食管正常上皮和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各24例,p53基因检测均获成功.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细胞中有5例检测到突变,均为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而第5外显子未检测到突变;正常食管鳞状上皮拉网脱落细胞中未发现突变.检测到突变的5例食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有3例分别在10年、12年和14年后转变为食管癌.结论 p53基因突变的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细胞具有明显的癌变趋势;对食管拉网脱落细胞涂片标本进行微量DNA的提取、扩增和基因检测,可作为研究食管癌前期病变的一种新方法.

  • HBsAg阴性患者HBV隐匿性感染:110例临床分析

    作者:袁琴;伍春霞;刘飞飞;罗旗;刘何蕾;李成敏;郑洁;罗舒文;张聪

    目的 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12年3月-2014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就诊的HBsAg阴性、HBV DNA在检测值以下的乙肝患者110例.采用高纯度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提取血清HBV DNA,采用巢式PCR对HBV基因组C、S、X区进行扩增.对不同性别、年龄及血清学模式[单独抗-HBc(+)及抗-HBs(+)/抗-HBc(±)]患者,以及不同病因所致肝损害患者的OBI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以巢氏PCR结果2个或2个以上区段同时阳性判定为OBI,110例入选患者OBI阳性率为23.6%(26/110);不同性别、年龄段、血清学模式患者OB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异常组OBI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35.1%vs 1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明原因肝损害及有明确病因肝损害的OBI发生率分别为31.0%(9/29)和39.3%(1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HBsAg阴性患者中,OBI更易发生在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当HBsAg阴性患者肝损害原因不明时,应及时采用高灵敏HBV DNA检测方法以排除HBV隐匿性感染.

  • KCNJ11启动子区甲基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雯翀;朱咏瑶;刘抐岢;陈庆隆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患者KCNJ11启动子区部分CpG位点的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例新发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和15例健康正常对照者,用亚硫酸盐法测定KCNJ11基因启动子5'端300bp中的46个CpG位点DNA甲基化水平,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KCNJ11基因转录表达.结果 在KCNJ11启动子区的实验区域存在多个甲基化水平增高的位点,两组比较,总甲基化比率及其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t=1.0323;P>0.05),每个研究对象KCNJ11启动子区的CpG+62、CpG+66、CpG+351位点甲基化比率均有升高,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t=0.2582,0.7821,1.1859;P>0.05),但CpG+78、CpG+96、CpG+100、CpG+104、CpG+108、CpG+111、CpG+21、CpG+129、CpG+132、CpG+136、CpG+141、CpG+168、CpG+174、CpG+178、CpG+201、CpG+210、CpG+215、CpG+219、CpG+223、CpG+233、CpG+248、CpG+268、CpG+270、CpG+272、CpG+288、CpG+324等26个位点的甲基化比率在2型糖尿病组的个别患者中有所升高,而在健康正常对照组却未出现甲基化.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KCNJ11启动子区甲基化呈现异常,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

  • 聚合酶联反应检测肝硬化腹水并结核性腹膜炎8例

    作者:金玲;董建民

    近年来,结核感染有增多趋势,我区为乙肝高发地区,肝硬化腹水患者多见,肝硬化腹水患者因抵抗力下降,易招致结核感染并发结核性腹膜炎,得不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引起死亡.应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检测TB-DNA对于肝硬化腹水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具有快速性特异性的特点,现介绍如下.

  • S100B在颅内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马艳茹;王利霞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对脑实质、脊髓及其被膜等的炎性侵袭性损害,其中以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较为常见,具有一定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然而,目前临床中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评估主要是依据临床表现,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据文献报道,S100B蛋白作为脑特异性蛋白,当神经元细胞受损时,S100B蛋白可释放至脑脊液中,并可经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S100B蛋白水平初步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1-4].本研究拟检测颅内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外周血S100B表达水平,可能会为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及脑损害程度评估提供临床参考.

  • 家庭内唾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病菌型分析

    作者:张清彬;董福生;王洁;王俊霞;单宝恩;石宏

    目的通过对家庭内(父、母、子)唾液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细菌菌型的分析,了解HP致病菌株在家庭内唾液中的感染传播情况.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的方法,对20个已知HP感染家庭(父、母、子)的60份唾液标本进行致病菌株(含cagA、vacAm1、vacAm2、vacAs1基因)的分布检测,用χ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①家庭内同时感染同类型致病基因型的家庭有14个,其中同时感染cagA与vacAs1基因亚型的家庭有5个,感染cagA与vacAm2基因亚型的家庭有4个,感染vacAm1与 vacAm2基因亚型的家庭有3个,只感染一种基因亚型的家庭有2个;其余6个家庭HP感染基因型不完全一致.②含cagA、vacAm1、vacAm2、vacAs1基因的HP致病菌在成人与儿童的阳性检测率为45%(27/40),55%(11/20),72.5%(29/40),60%(12/20),57.5%(23/40),45%(9/20),70%(28/40),55%(11/20).结论同一家庭内感染同类型致病菌株证实了HP的家庭内传播感染,进一步证实了HP的口-口传播途径.密切接触、饮食及生活习惯在HP致病菌的传播中有一定的作用.

  • 基层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探讨

    作者:王颖;贾英峰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的各种检测方法,为基层医院结核病的快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7年-2009年确诊为肺结核病的98例患者用涂片法抗酸染色查结核菌,血清学方法胶体金法查结核菌抗体,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查结核杆菌DNA.结果 片染色查结核分枝杆菌阳性17例,阴性81例;血清学方法胶体金法阳性75例,阴性23例;聚合酶联反应阳性78例,阴性20例.结论 涂片抗酸染色法和血清学方法用于基层医院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既经济又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便于基层医院开展工作.

  • 纳葛胶囊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组织NF-κB-P65和IκB-α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任凤梧;张树明;徐惠梅;曹蕊;姚琳;郭雪莹;马迪;王伟明

    目的:观察纳葛胶囊对Wistar大鼠心肌缺血模型中细胞内核转录因子-κB (NF-κB-P65)活性和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RNA表达,从而研究该药对心肌缺血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心通口服液阳性对照组及纳葛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联合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NF-κB-P65及IκB-α的基因表达.结果:纳葛胶囊高、中、低剂量组与各模型组及心通口服液组比较,NF-κB-P65基因表达显著降低,而IκB-α基因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葛胶囊可以通过降低NF-κB-P65的表达水平,并提高IκB-α的基因表达,调节内皮损伤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具有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作用.

  •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 HBV DNA 含量变化及其生化指标的关系

    作者:王建芳;孙梅;张红梅;谢劲松

    HBV DNA 定量检测能反映 HBV 复制状态,对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报道唾液、乳汁、汗液、羊水、精液、尿液等体液中也能检测到HBV DNA 含量[1-8],但是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FQ-PCR)测定患者腹水中 HBV DNA 水平报道不多,为此,本文就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血清和腹水中 HBV DNA 含量的差异并结合评价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生化指标和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做一探讨,现报道如下。

  • 川芎嗪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陆允敏;陈维雄;陈金联;朱金水;陈尼维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运用新的检测技术和药物干预对深入研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检测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P-选择素的变化,探索川芎嗪用于治疗UC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川芎嗪培养给药组(分别予川芎嗪0.5 mg/ml、1 mg/ml和2 mg/ml).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以恶唑酮灌肠造模.恶唑酮灌肠后第3天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处死小鼠,提取脾脏单个核细胞(SMC)和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进行培养给药,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PCR)检测P-选择素表达量.结果:P-选择素在SMC、LPMC和PBMC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模型组、低浓度和高浓度川芎嗪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在SMC和LPMC中,中浓度和高浓度川芎嗪组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选择素在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表达增强,川芎嗪具有抑制P-选择素表达的作用.

  • 莱姆病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一例

    作者:卢洪洲;黄志基;陈明泉;潘孝彰;翁心华;曹天高

    患者,男,35岁.因"反复发热5个月"入院.5个月前,患者曾进入云南原始森林,被虫咬.当时局部有一枚皮疹,约黄豆大小,红色,不痒,轻压痛.3 d后皮疹消退,出现发热.开始体温38℃左右,呈间歇性.随病情发展,体温逐渐升高,高体温超过39℃,呈稽留热,伴干咳.2个月前,患者突然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于当地医院行腰穿检查,压力高(60滴/min).第1次脑脊液检查:细胞总数655×106/L,单核细胞0.1,多核细胞0.9,糖2.4 mmol/L,蛋白质522 mg/L,氯化物118.0 mmol/L,墨汁染色未找到隐球菌,结核杆菌DNA检测(荧光实时监测聚合酶联反应扩增)阳性.

  • TTV阳性产妇所产婴儿产后的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

    作者:陈慧;裴发光;王玉兰;庄立琳;魏少良

    目的探讨此等婴儿TTV感染的发生率和感染途径.方法对26例TTV阳性的产妇并坚持母乳喂养的婴儿定期进行复查(应用巢式-PCR法).在分娩及随访6个月时进行血清、乳汁、脐血(婴儿血清)的TTV检查.结果26例中的20例得到随访.乳汁TTV阳性率为50%(10/20),脐血TTV检测均为阴性;产后6个月时,母血TTV阳性率为30%(6/20),母乳汁TTV阳性率为90%(18/20),婴儿血清的TTV阳性率为20%(4/20).结论孕产妇血清的TTV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群.乳汁及血清之间在TTV感染方面并无严格的对应关系.乳腺有蓄积TTV的作用,母乳可能是婴儿TTV的传播途径.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在石蜡切片可疑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成克伦;高绍莹;陈秀婵;姜森;马庆庆;周永松;熊云刚;邹阳强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FQ-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在可疑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FQ-PCR法,对50例可疑结核病的石蜡切片进行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结果 检出35例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阳性率70.0%;结合临床、影像和检验等资料综合分析后,29例明确诊断为结核病,确诊率为58.0%.结论 FQ-PCR能检出石蜡切片部分可疑结核病的结核杆菌DNA,从而确定感染病原体,有助于临床有效诊断.

  • 支原体肺炎病原体检测方法比较

    作者:汪咪珍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常见病原体,门诊中约有20%-40%的患儿感染MP[1].近年来支原体肺炎(MPP)伴肺外脏器损害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检测IgM是经典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但IgM在MPP早期不易检出,因而临床易延误诊断与治疗,严重者留有后遗症[2].有资料表明[3],MP-PCR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敏感性78%~100%,特异性92%~100%),更适用于年幼和免疫损害患儿MP感染的早期诊断.本文通过对44例咽拭子支原体聚合酶联反应(MP-PCR)阳性与38例血清MP-IgM阳性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煮义.

  • 青岛地区不同人群TTV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佟玉英;江崇才;李伟;刘薇;张南霞

    1997年日本学者在输血后肝炎患者中发现了一种DNA病毒,将其命名为TTV(Transfusian tran-smitted Viris,TTV),并认为可能是一种新的肝炎病毒,有关TT病毒的研究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其基因结构、致病特点流行病学情况等报道甚少,本地区不同人群的感染情况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地区TTV的感染情况,我们来用ELISA技术检测不同人群的TTV抗体,同时对阳性者和部分阴性者又采用巢式聚合酶联反应进行了TTV DNA检测,旨在分析、探讨TTV在我国及本地区的流行特点,为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提供依据.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