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下段直肠癌行低位前切术保肛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中下段部直肠癌行低位前切术(AR)进行保肛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3~2004年手术的20例直肠癌的病人,病变部位均位于中下段直肠,距肛缘的距离在10 cm以内.均一期行低位前切术,利用吻合器技术行保肛治疗.结果 本组20例病人均一期保肛成功,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术后常规行化疗.随访3~5年,5年生存率为65.0%,3年生存率为75.0%(2例并发肝转移死亡).结论 中下段直肠癌行低位前切术保肛,预后效果好,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基层医院,尤其是普通患者,经济压力大的,值得推广和普及.
-
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52例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抗癌药明胶海绵栓塞髂内动脉及自行设计的专科产品肛门直肠牵拉器行改良的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52例.结果:5 a生存率按Dukes分期A为100%,期为80%;C期为43%.总的5 a生存率为75%.局部盆腔复发率11.5%.结论:采用抗癌药明胶海绵栓塞髂内动脉及改良的结肠肛管吻事术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
在中下段直肠癌病人中新辅助放化疗对肛括约肌功能的影响
-
腹腔镜直肠癌外翻切除吻合器吻合疗效分析
自2002年3月以来,我们在腹腔镜下对6例中下段直肠癌行直肠外翻切除吻合器吻合术,报告如下.
-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是1982年由英国的Heald等[1]早提出来的,其定义是:直肠及其系膜作为一个完整单位完全切除并保证切除标本边缘阴性.经过20余年的临床实践证明[2-7],TME技术能提高直肠癌手术的根治性,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术后存活率,因而是一种比较好的中下段直肠癌手术治疗技术.
-
中下段直肠癌VEGF表达状况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
目的 分析中下段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探讨中下段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CK-20免疫组化技术对56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共计661枚淋巴结检测微转移,同时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结果 57.1%(32/56)中下段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T3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为74.1%,明显高于T2和T1直肠癌的43.5%和33.3%(P=0.043);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中下段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为72.4%,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40.7%(P=0.017);20例(35.7%)中下段直肠癌患者67枚(10.1%)淋巴结检出微转移,该20例检测出淋巴结微转移的癌组织中15例(75%)VEGF表达阳性,而36例未检测出淋巴结微转移的癌组织中仅有17例(47.2%)VEGF表达阳性,(P=0.044).结论 中下段直肠癌VEGF表达状况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可能参与中下段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
-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68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保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 中下段直肠癌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术 临床效果 -
直肠癌扩大根治术保留植物神经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下段直肠癌应用传统的根治手术方法,术后局部复发率高和术后泌尿、性功能碍障等并发症一直受到外科医生的关注,直肠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开展,明显地提高了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达68%[1],但增加了手术后泌尿及性功能碍障等并发症的出现,男性病人行扩大根治性Miles手术后绝大多数勃起功能与射精功能消失[2].我院自1993年开展保留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在准确选择适应症的情况下,取得了扩大根治术的效果并使病人的泌尿和性功能得到有效保护,现随机选取部分病例汇报如下,以供参考.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
1982年,英国学者Heald等提出了直肠全系膜切除(TME)术对于降低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观点中,使用了"安全界面"来表明清扫时的适当解剖平面.随时后的研究使肛肠外科医生对直肠系膜的概念有了深入的认识,令直肠系膜切除这一原则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
直肠癌的综合治疗
直肠癌包括齿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较低,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发现,容易诊断.但由于其深入盆腔,手术困难,不易得到彻底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高,中下段直肠癌与肛门括约肌接近,不易保留肛门,也是手术上一难题.
-
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病人的健康教育
我国低位直肠癌(距肛缘7 cm以内)的发病率约占直肠癌的70%~75%[1].其外科治疗的目标已不只是单纯追求长期生存率,而是要求在不断提高生存率的前提下,追求良好的术后生活质量,尽量使病人在手术康复后有健全的身体和完整的功能.根据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2]手术原则而进行保肛前切除中下段直肠癌的病人,其术后的功能状态已日益受到专科领域的关注.以便急、便频、大便失禁为主要特征的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综合征[3](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ARS)病人的健康教育也成为专科健康教育的重点.
-
中下段直肠癌局部复发危险因素临床病理学研究
目的 探讨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3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直肠系膜全切除的中下段直肠癌56例临床资料,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检测直肠系膜转移及环周切缘情况,分析其与局部复发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局部复发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2.5%(7/56).局部复发与肿瘤家族史(P=0.047)、血CEA水平(P=0.026)、癌性穿孔(P=0.004)、肿瘤分化程度(P=0.009)及脉管侵袭(P=0.001)密切相关.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环周切缘阳性率为21.4%(12/56);环周切缘阳性的中下段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为33.3%(4/12),明显高于环周切缘阴性的6.8%(3/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率为64.3%(36/56);系膜转移阳性的中下段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为16.7%(6/36),高于系膜转移阴性的5.0%(1/2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结论 肿瘤家族史、血CEA水平、癌性穿孔、肿瘤分化程度、脉管侵袭和环周切缘是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
-
中下段直肠癌E-钙粘附素表达与直肠系膜转移的关系
直肠系膜转移是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直肠癌系膜转移的分子机制尚未明了.近年,细胞粘附分子E-钙粘附素(E-cadherin)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关键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为探索直肠癌系膜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
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术式选择及体会
对于距肛缘5~10cm的中下段直肠癌尽可能采用保肛手术已被许多学者所接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保肛术式,将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便于手术操作.本文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对直肠中下段癌采用的保肛术式,浅谈体会如下.
-
中下段直肠癌局部切除(kraske术)的手术护理
对黏膜及黏膜下层、直径<3cm局限于中下段的早期直肠癌病人,采用经骶尾局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野暴露良好、避免切断肛门括约肌等优点.本院1998年至2003年,采用kraske术切除直肠癌15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中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
Livin蛋白在中下段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Livin蛋白表达与中下段直肠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Livin蛋白在1 80例中下段直肠癌组织及3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Livin在中下段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53.33% vs 6.67%,P<0.05);Livin蛋白表达与中下段直肠癌病理类型、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Livin蛋白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Livin蛋白表达在中下段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其与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
应用国产吻合器行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手术283例报告
1998年以来,我们运用国产吻合器行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手术28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96例,女87例;年龄28~76岁,平均53.3岁.直肠指诊触及肿瘤者217例,其中占据直肠1/4周者48例,占据1/3周者96例,占据半周者47例,占据3/4周者26例.肿瘤基底相对固定37例.本组高中分化腺癌174例,低分化腺癌109例.Dukes分期 A期112例,B期150例,C期21例.术前经B超及盆腔CT检查均证实无脏器转移.肿瘤距肛缘>5 cm.
-
直肠癌治疗新进展
目前,直肠癌已成为我国第5位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尤其在发达地区[1],约占结肠肿瘤的60%左右[2].直肠癌尤其是中下段直肠癌因其解剖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密切,手术治疗比较困难、并发症较多、功能性损伤较常见、复发率较高.虽然放疗或放化疗在直肠癌中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但是其对延长患者生存的价值较小.
-
我国中下段直肠癌双吻合器吻合术后并发症荟萃分析
目的 总结我国中下段直肠癌双吻合器吻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以"吻合器、并发症"为检索词,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全文数据库>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发表的中文临床报道,统一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入选26篇报道总计2 475例,其中吻合口瘘81例,占3.3%(95%CI 2.1~4.5);吻合口狭窄96例,占3.9%(95%CI 3.3~7.1);吻合口出血17例,占0.7%(95%CI0~1.75).结论 双吻合器在中下段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特别是在预防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
改良Bacon手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中下段直肠癌手术方法和技巧,以减少直肠癌手术创伤和加速术后康复.方法通过对Bacon手术的改良,完成中下段直肠癌切除术.结果对28例中下段直肠癌施行改良Bacon手术,其中Duke分级A级10例,B级18例.术中保留部分内外括约肌.术后6~12个月排便次数及控便功能接近常人.结论本手术方法较Bacon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肛门机能恢复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