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垂体腺瘤的手术入路
自从Horsley于1889年采用经额入路首次开颅垂体瘤切除术;Cuching 1912年确立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切除垂体肿瘤手术以来,人们对垂体瘤手术入路做了不下10种不同的尝试和改进.因肿瘤在鞍区生长的部位、大小、发展方向以及鞍底发育的不同,无论是传统的经颅入路,还是现代经蝶窦入路,均有其不同的优势和缺点.现综述如下.
-
放射治疗垂体瘤84例分析
1975年5月至1985年5月,我们共收治垂体瘤放射治疗病人106例.本文总结其中资料完整的84例进行分析,以首次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放疗组(简称单放组)共42例,经额入路手术后放疗组(简称综合组)42例,全部病例已随访10年以上.许多文献报告由于垂体瘤位置特殊,常侵蚀邻近组织,手术难以切净,采用术后配合放射治疗,以减少肿瘤的复发[1,2],现将放射治疗在垂体瘤治疗中的作用及放射剂量与生存的关系分析如下:
-
扩大经额手术入路到达颅底中央部的显微解剖研究
颅底中央部位置深在,毗邻结构重要,该区的侵袭性病变往往使多结构受累,手术难度较大.经额入路治疗该区病变存在着术野角度倾斜、显露有限、需牵拉额叶等问题.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们在该入路的基础上,通过切除部分眶上缘、眶顶及筛窦,来降低手术视角,更好地暴露颅底中央部的结构,即扩大经额入路.本研究对该入路可能涉及的颅底中央部结构进行了显微解剖学研究,以期为该手术入路提供直观的形态学基础和详尽的解剖学参数,以此来提高病变的全切率,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1].
-
鼻眼相关外科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鼻、眼缘于两者解剖学的比邻关系,在许多疾病如外伤、炎症、肿瘤等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故不断涌现出经鼻入路处理鼻眼相关疾病的方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卜国铉教授的倡导下国内就已经开展了显微外科经筛蝶窦入路的视神经减压术;经额、筛和上颌窦入路的眶减压术、球后异物取出术;经额入路的球后肿瘤切除术等,并于1994年出版了《鼻眼相关外科学》专著[1].
-
脑室镜辅助下经额入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的手术分析
目的 研究脑室镜辅助下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血肿的手术效果.方法 40例基底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CT检查确诊后,选择基底节血肿同侧额叶发迹内弧形手术切口,长约3 cm,行2 cm大小骨窗,脑针穿刺探及血肿后沿穿刺道缓慢置入工作套筒,在神经内镜直视下清除血肿.并与对照组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14 d根据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及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复查颅脑CT提示,观察组的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血肿量、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再出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14 d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随访显示,观察组ADL分级情况较对照组更加优良,患者预后更佳,生活自理能力更强(P<0.05).结论 脑室镜辅助下经额叶行基底节血肿清除的手术方式,做到了对脑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患者术后脑功能回复快的佳效果.
-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垂体瘤是蝶鞍区常见的肿瘤,多为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10万~7/10万;[1].垂体具有极其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且周围解剖关系复杂,毗邻垂体柄、视神经、颈内动脉等.垂体瘤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脏器损害,影响病人生长发育、生育能力、视力视野等,给病人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以往经额入路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我院2002年-2006年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手术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
神经内镜经额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4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通过神经内镜下经额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14例.结果:生活基本自理12例,卧床2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有其独特优势.
-
透明神经内镜鞘经额入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基底节区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的部位,手术方式较多,神经内镜因其微创、直视的优点在临床应用的范围和适应症不断扩大.目前有关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内镜微侵袭手术外科治疗研究不多.我科对54例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患者进行神经内镜应用价值和疗效的分析,报告如下.
-
经额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23例
嗅沟位于前颅窝中线筛骨筛板和蝶骨平台结合部,此部位脑膜瘤生长缓慢,发现时往往体积已经很大,并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包裹,手术切除难度很大。我科自2002-2012年通过经额入路手术治疗23例嗅沟脑膜瘤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立体定向经额安置脑室端分流管技术
脑脊液分流术虽然简单,由于不适当的置管可使分流管阻塞而失败.因误插入脑内某些重要功能区而发生并发症,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采用立体定位技术准确安置脑室端分流管[1,2],并经额入路分流治疗脑积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经额下入路垂体瘤切除31例分析
垂体腺瘤是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2%,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虽然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适应证在不断扩大,经额入路因其显露视野充分,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而被普遍应用,就我院2000-01~2003-06采用该入路切除垂体腺瘤31例分析如下.
-
经额与经颞入路微创治疗基底节脑出血
[目的]探讨在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经额与经颞入路微创穿刺抽吸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入住我院的9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经额入路组)50例,对照组(经颞入路组)45例,分别对治疗中原发部位再出血、住院时间及近期疗效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经额入路组)原发部位再出血少于对照组(经颞入路组),NIHSS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在基底节脑出血治疗中,经额入路微创治疗方式再出血风险小,住院时间短,神经功能恢复更佳,该方式治疗效果优于经颞入路.
-
前颅底及鞍区病变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前颅底、鞍区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前颅底、鞍区病变患者71例,其中经眉弓入路手术38例为观察组,经额入路手术3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切除程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肿瘤切除程度、临床症状(头痛、视力障碍、内分泌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0.4±18.8)min、(174.7±58.3)ml、5.3%,均低于对照组[(240.3±32.1)min、(265.7±83.2)ml、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末次随访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增高(P <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眉弓入路、经额入路手术均能明显改善前颅底、鞍区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但经眉弓入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
-
经额部和经颞部入路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经额部和经颞部入路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28例采用经额入路(经额组),32例采用经颞入路(经颞组).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经额组手术时间[(83±27)min]和经颞组手术时间[(81±30)min]无显著差异(P>0.05).经额组血肿清除率[(88±11)%]明显高于经颞组[(79±19)%;P<0.05].经额组预后良好率(67.86%;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经颞组(40.63%;P<0.05).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时,经额入路相对于经颞入路可以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是较优的手术入路.
-
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1例
1病例资料男,45岁,因头痛伴视力下降1年、加重1月余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额顶部显著,呈阵发性胀痛,可忍受,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性功能障碍,未系统诊治.1个月前头痛加重,视力下降较前加重并出现双眼同侧暗点.头部CT示鞍区异常密度影.体格检查:左眼视力0.5,右眼0.2;双眼同侧暗点.血皮质醇0点、8点、16点分别是205.55、501.65、315.2 nmol/L;24 h尿游离皮质醇1 341.46 nmol/L,24 h尿量为1.72 L.血清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清泌乳素384.48 mIU/L(正常范围为55.97~278.36),其余垂体激素均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头部MRI平扫+增强示蝶鞍未增大,鞍底未下陷,鞍上池并突向第三脑室区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及稍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均匀强化,冠状位高径约2.1 cm、左右径1.8 cm、矢状位前后径2.0 cm,病灶与垂体关系不清,垂体柄似受压弧形向前移位,视交叉受压、上抬,鞍内垂体形态略小,增强扫描内信号欠均匀(图1).在全麻下,经额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完整切除肿瘤.术后1d出现嗜睡,高钠血症,给予补液纠正后第2天意识清楚,血钠恢复正常.术后复查甲状腺功能示T3、T4下降,血皮质醇(0点、8点、16点)下降,给予口服优甲乐和氢化可的松治疗.术后病理示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WHOⅠ级).
-
30例开颅经额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后护理
总结经额入路垂体腺瘤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认为术后要重点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出入水量,加强引流管护理、预防癫痫发作,及时处理高热,作好出院指导.
-
32例经额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结了32例经额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垂体瘤因其特有的解剖位置和垂体特有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决定术后并发症多,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因素.
-
经眉弓入路微创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经眉弓入路微创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优点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行眉弓入路微创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28例(治疗组),与经额入路治疗26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各自的优缺点。结果治疗组切除肿瘤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眉弓入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痛苦小、操作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是目前显微手术中一项新技术,值得广泛应用。
-
联合经额和鼻内窥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治疗脑脊液鼻漏一例
对于广泛前颅底骨折引起的脑脊液鼻漏,手术修补难度大,成功率低,复发率高.笔者采用联合经额入路和鼻内窥镜辅助下的经鼻蝶人路,对1例广泛前颅底骨折引起的脑脊液漏进行修补,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经额软通道微创+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基底节区出血30例疗效观察
2010年3月~2013年8月,我科经额入路锥颅软通道微创术配合早期机械通气治疗30例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