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腘动脉损伤的漏诊原因及治疗经验

    作者:周祥吉;李东柱;张伟旭;高学建;范启申

    目的分析肢体创伤后腘动脉损伤漏诊的因素,以减少肢体致残率和截肢率.方法 1998年12月~2005年9月我院共收治63例腘动脉损伤患者,对其中漏诊的35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受伤至确诊时间2~78 h(平均11 h),其中对2例血运良好者进行了观察;20例进行了二期补救性血管修复(3例二期截肢);13例缺血时间超过8 h,出现尸僵者行股骨髁上截肢或膝离断,总截肢率为45.7%.结果造成漏诊的原因有:医生未重视血管、神经等并发症的发生,腘动脉损伤的体征与其它征状交叉难辨,腘动脉损伤早期侧支循环存在等.结论高度重视肢体创伤后腘动脉损伤的可能性,做到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是减少肢体伤残率的保证.

  • 腘动脉损伤导致截肢的原因分析

    作者:张大伟;裴国献;李军;祝勇刚;赵广跃

    目的 探讨腘动脉损伤后导致截肢的原因. 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7例腘动脉损伤截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4例,女13例;年龄3 ~ 68岁,平均37岁.对伤情、缺血时间、早期处理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导致截肢的原因. 结果 有34例患者因为初期处理不当,24例因为伤情重,29例因为后送时间长导致腘动脉损伤截肢. 结论 初期处理不当是造成腘动脉损伤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基层医院的腘动脉损伤诊断水平和处理技术是减少腘动脉截肢率的关键.

  • 分步拉伸法治疗腘动脉创伤缺损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建兵;顾三军;殷渠东;徐可林;李海峰;孙振中;芮永军

    目的 探讨应用分步拉伸法治疗腘动脉创伤缺损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6年3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29例腘动脉创伤缺损的患者资料.男19例,女10例;年龄16 ~61岁,平均38.3岁.腘动脉缺损长度2~5 cm,平均3.7 cm.术中利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膝关节于屈曲位,适当游离后直接吻合腘动脉断端,术后4周开始分步间断调整外固定支架至膝关节伸直位,逐渐拉伸血管至原来长度.术后严密观察足趾的颜色、皮温、趾腹张力、毛细血管反应等情况.术后6个月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术后12个月对伤肢膝关节和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进行评估.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所有肢体血供恢复良好,分步拉伸过程中无吻合口破裂、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术后6个月CTA显示腘动脉通畅,无假性动脉瘤、动脉及静脉瘘形成.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15例,良10例,中4例.踝关节的功能:优18例,良8例,中3例. 结论 应用分步拉伸法治疗腘动脉创伤缺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隐匿性腘动脉损伤13例诊治分析

    作者:郭翱;郑良军;徐广杰;李俊;蔡灵敏;金岩泉

    目的 总结隐匿性胭动脉损伤早期诊断、治疗与后期并发症的处理经验,大限度减少误诊、误治. 方法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13例隐匿性性胭动脉损伤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17 ~ 62岁,平均36岁.合并骨折8例.合并膝关节脱位4例.单纯腘动脉损伤1例.伤后1 ~42 h就诊,经认真体检和多普勒及MRI检查后手术,伤后6h以内急诊手术6例,超过6h后诊断、急诊手术7例,骨折复位固定后恢复动脉通血未作筋膜减压;伤后通血超过8h且肢体缺血症状较重7例,恢复动脉通血后均作筋膜减压;血管直接修补4例,血管缺损移植9例,移植长度2~8 cm.小腿减压创面缺损采用VSD、二期植皮或直接缝合关闭. 结果 12例成功保肢,截肢1例.其中减压创面7例,二期直接缝合愈合2例,伤口Ⅱ期植皮愈合5例.患者均获随访9个月~3年,平均2.2年.小腿肌肉挛缩踝关节功能差3例,行踝关节融合术1例.行二期跟腱及屈趾肌腱延长松解2例. 结论 隐匿性胭动脉损伤应认真仔细地检查,充分利用多普勒和MRI检查,早期诊断、正确积极治疗是减少截肢、提高肢体功能康复的关键.

  • 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刘敏;牛志勇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降低截肢率.方法对78例损伤的腘动脉尽早探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结果痊愈65例,截肢1例,功能障碍12例.结论对腘动脉损伤,早期作出诊断和及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可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 腘动脉损伤误诊后的治疗

    作者:隋海明;丛海波;王晨霖;李金晟;王祝民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误诊的原因及误诊后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腘动脉损伤误诊病例采用腘动脉修复术,术后静滴碳酸氢钠、甘露醇及高压氧、切开减张等治疗及处理.结果23例中除截肢7例外,其余功能恢复优良的有13例,肢体功能恢复尚可的有2例,肢体功能恢复差1例.结论对腘动脉损伤误诊的病例,应根据具体情况,争取一期进行修复.

  • 股动脉损伤伴同侧胫前和胫后动脉损伤一例

    作者:万世勇;孙连功;闫洪涛

    患者 男,33岁.驾车时翻车,右腹股沟部被方向盘挤压,右膝部被车厢压伤后10 h转我院,检查:右股动脉、腘动脉多普勒检查未闻及血管音,右足伸屈、内外旋活动障碍,右足背、足底及右小腿皮肤感觉减退.

  • 吻合血管腓骨瓣重建下颌骨一例

    作者:姚斌;王笃权;曾凯生;刘丽芳

    患者男,20岁.因外伤致右侧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右侧下颌骨体部缺损1年入院.检查:双侧颌面不对称,右面下1/3呈塌陷畸形,X线片报告:右侧下颌骨体部缺损,缺损5 cm.多普勒仪检查显示颌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决定选用吻合血管腓骨瓣重建下颌骨.根据X线检查,测量出下颌骨缺损约5 cm,故设计腓骨供骨区截骨也为5 cm,血管蒂长度4~5 cm.同时标出腓总神经位置.准备将腓动脉与颌外动脉,腓静脉与面前静脉吻合.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受区组:暴露出下颌骨缺损区,松开原有固定钛板,并将两侧断端骨癫咬除,形成新鲜创面.同时分离出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保护好待用.

  • 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在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孙利坤;王兵;刘俊超;牛晓阳;刘晓哲;王梦宇;潘锦轩

    目的 评价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应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46例(58条患肢).其中股腘动脉狭窄病变52条患肢,病变长度(4.6±2.3)cm,狭窄程度(85.6±11.3)%,闭塞性病变6条患肢,病变长度(6.3±3.2)cm.术前Rutherford分级3~5级,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0.45±0.36,术后采用血管多普勒超声、CTA、DSA对血管通畅情况进行随访评估.结果 46例(58条患肢)全部开通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治疗成功率93.10%.术后残余狭窄(10.3±6.2)%,ABI 1.05±0.32,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P=0.02).平均随访22个月,随访复查ABI 0.96±0.1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P=0.03),术后6个月、1年、2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4.83%、91.38%、84.48%,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8.28%、96.55%、93.10%.结论 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满意.

  • 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序列诊治方法

    作者:邝石峰;邓国三;连继洪;邓健;谢文斌

    目的:探讨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序列诊治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挽救肢体的成功率,尽可能保存肢体的功能.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7年5月对15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患者采取及时正确的诊断、果断的切开探查、自体或人工血管移植修复、常规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及类皮肤伸展术缝合、坏死组织的细致清创等序列措施.结果:15例患肢全部存活,随访12例3~12个月,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但足部皮肤痛觉渐有恢复.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果断的外科序列治疗是挽救肢体的有效措施.

  • 血管旁路术治疗TASCⅡ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魏立春;侯培勇;李祺熠;苏奕明;郑毅;叶奕辉;罗长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中的TASCⅡC型指下肢动脉多处狭窄或闭塞,总长度>15 cm;D 型指慢性全程股动脉或腘动脉闭塞。表现为重度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及坏疽等严重下肢缺血的症状,常需行截肢术以挽救生命。根据2007年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Atlantic Inter Society Consensus, TASC )推荐的股腘动脉病变分级和治疗方法,TASCⅡC/D 型病变首选血管旁路移植术[1]。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行股腘动脉血管旁路术治疗TASCⅡ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1例(37条患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严重腘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杨顺云;罗勇;冀中鹏;高海彪

    目的 观察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严重腘动脉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12例严重腘动脉损伤患者,将所取静脉远、近端翻转放置至腘窝,并将静脉断端剪成斜面后用7~8个0#无损伤缝线严密吻合血管,并用温盐水湿敷术区,彻底清创后适当用周围存活组织覆盖移植血管即可分层关闭术口,关节稳定结构均应择日行Ⅱ期手术解决.结果 12例中有11例成功恢复下肢血液再通,占91.67%(11/12),术后检查即可触及足背动脉搏动3例,0.5h后触到足背动脉搏动4例,24h后触到较弱足背动脉搏动2例,一直未触到明显足背动脉搏动、但术后足趾甲床毛细血管充盈良好2例,经随访观察至今均未发生血管危象及远期血栓.1例失败,占8.33% (1/12).结论 腘动脉严重损伤的患者(血管切除超过3 cm)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效果良好,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双脉冲波多普勒超声观察电刺激腓神经对小腿血液循环的影响

    作者:薛丹;杨艳;张宇新;段云友;袁丽君;曹铁生

    目的 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超声同步测量腘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电刺激腓神经对小腿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应用双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刺激前及佩戴geko T-1装置电刺激腓神经15 min、30 min、45 min及60 min后的腘动脉和腘静脉血流峰值速度、每搏量、单位时间流量变化、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并与刺激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电刺激腓神经后,腘静脉的血流峰值速度较刺激前显著增加,在电刺激30 min后达高峰,与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腘动脉的血流峰值速度、每搏量及单位时间流量明显减低,RI及PI显著升高,与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电刺激腓神经可以促进小腿血液循环,增加肢体远端动脉血管阻力,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双脉冲波多普勒超声可同步监测腘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早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弹性功能

    作者:乔治斌;高洁;郭卫东;朱铁年;杨漪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弹性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按照病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刚出现症状的首诊糖尿病患者)27例和B组(病程有一段时间的非首诊糖尿病患者)42例;采集受检者股动脉和腘动脉的二维声像图,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其动脉弹性指标:僵硬度指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比较各组下肢血管弹性改变.结果 糖尿病A组及B组股动脉、腘动脉的β、Eρ、PWVβ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AC值降低(P<0.05);糖尿病A组与B组股动脉弹性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腘动脉AC值较A组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弹性大动脉硬化,腘动脉作为肌性动脉也存在动脉硬化,且在临床诊断糖尿病之前,这些血管动脉弹性已经发生异常.

  • 超声诊断腘动脉陷迫综合征及在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作者:刘勇;赫双赤;王慧宇;文哲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及在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该院收治的PAES患者6例进行超声诊断及术后超声随访.结果 6例患肢均可显示腘动脉向内侧不同程度移位,3例管腔呈节段性狭窄或闭塞,2例狭窄或闭塞远端见局限性动脉瘤形成;2例管腔通畅患者作伸膝和足背屈试验时胫后动脉血流明显减弱或消失.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超声显示转流血管通畅,远端动脉血流良好.结论 彩色超声多普勒在PAES诊断及术后随访中起着重要作用.

  • 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腘动脉损伤

    作者:贺小兵;卢卫忠;曹成刚;冉金伟;刘绍凡;李克俭

    目的 探讨了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胭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2例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胭动脉损伤的临床特,进行了手术修复.结果 32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27例肢体成活,5例截肢.血管完全断裂9例,部分断裂11例,血管痉挛4例,血管严重挫伤并栓塞6例结论这类损伤有较强的隐蔽性,容易被误诊和漏诊,伤情严重;血管损伤类型多样、复杂,合并伤多,预后差.对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患者,应度警惕发生胭动脉损伤的可能性.

  • 左侧腓动脉变异一例

    作者:孙长明;韩殿文;王显玲;顿爱社

    作者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教学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腓动脉变异,现报道如下:腘动脉管径6.30 mm,在腘肌下缘发出胫前动脉和胫腓干,胫前动脉管径5.10 mm,胫腓干管径5.70 mm,胫腓干在距胫前动脉起始处1.58 cm处分为胫后动脉和腓动脉,胫后动脉管径2.56 mm,腓动脉管径1.86 mm.腓动脉沿腓骨内侧下行,距起始处6.69 cm处发出内侧支和外侧支,管径分别为1.82 mm和2.20 mm.内侧支斜向内下走形,终于内踝后方.外侧支沿腓骨下行18.55 cm至外踝后方.胫后动脉沿小腿骨间膜后面行进入踝管,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外侧动脉.

    关键词: 腓动脉 腘动脉 变异
  • 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

    作者:李夏;黄从新;江洪

    1969年,Charles Dotter报道了在犬腘动脉中植入弹簧线圈状支架的实验结果,第一次提出了血管内修复的观点,今天支架置入技术已经成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主要手段.初,支架仅获准用于球囊扩张术后急性血管闭塞的预防与治疗,但是完成于1994年的Benestent及STRESS研究证明支架可以改善手术近期疗效,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1,2].同时,随着新一代抗血栓药物和无鞘支架的问世,以及介入技术的改良,使得支架使用量呈指数性增长.但是支架并未"治愈"再狭窄,还导致一个新的问题的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现在ISR已经成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主要难题,本文将对其主要治疗方法进行一个简要的评价和比较.

  • 累及腘动脉病变的治疗策略

    作者:刁永鹏;李拥军

    累及腘动脉部位的病变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腘动脉解剖部位上的特殊性,导致该部位病变的处理上比下肢其他血管更为复杂,术后再狭窄和闭塞率较高.如何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提高远期通畅率,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累及腘动脉部位的病变大致可分为三类:①腘动脉损伤;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腘动脉外膜囊肿等;③扩张性病变,主要是腘动脉瘤.下面就此三类病变分别进行探讨.

    关键词: 腘动脉 治疗策略
  • 腓肠动脉的超声影像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梁双超;胡骥琼;司春强;薛清泉;夏友传

    目的 通过对腓肠动脉超声影像学的研究,为晚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术前评估和腓肠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因大隐静脉疾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者100例(经检查证实无明显动脉硬化),观察其双下肢腓肠动脉的部位及大体形态并测量管径及血流参数值,同时测量其胫前及胫后动脉的管径及血流参数值.结果 腓肠动脉枪出率为96%(96/100).腓肠动脉位于胭窝中段以下、比目鱼腱弓以上,其中89例由胴动脉发出成对的腓肠动脉,分别进入腓肠肌内;另7例由胭动脉发出一主干走行1~3 cm后再分为内、外2支.分别进入腓肠肌内.腓肠动脉的管径和横截面积明显小于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P<0.05),但腓肠动脉的收缩期大流速、舒张期大正向流速及平均流速与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对腓肠动脉的流量分别为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流量的63.1%及59.1%.结论 通过超声研究,掌握腓肠动脉的正常解剖、血流参数值及流量对重建流出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49 条记录 11/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