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评价冠心病(CAD)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DTI技术对54例临床确诊(其中2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组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及晚期(e峰、a峰及e/a比率)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并与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及晚期峰值速度比E/A、肺静脉血流收缩与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S/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左室充盈减低时,E/A<1,e/a较正常组减低(P<0.01),S/D较正常组减低(P<0.01);2.左室充盈假性正常化时,E/A>1,e/a较正常组减低(P<0.01),S/D较正常组减低(P<0.01);3.左室限制性充盈异常时,E/A≥2,S/D较正常组减低(P<0.01),e峰、a峰较正常组减低(P<0.01),e/a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e峰、a峰及e/a比率,可评价CAD左室舒张功能,弥补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不足.
-
自发性冠状动脉壁内血肿伴心电图假性正常化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样疼痛1h伴冷汗”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吸烟、外伤、精神刺激、毒品吸食史.急诊就诊时症状已缓解.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下壁及胸导联T波倒置(图1).心肌酶谱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3 U/L,心肌肌钙蛋白T(cTnT)阴性.2h后症状再发.胸痛时复查心电图示:下壁及胸导联T波倒置恢复正常(图2).复查CK-MB 32 U/L,cTnT0.293 ng/ml.给予硝酸甘油(硝酸甘油10 mg+生理盐水250 ml,4h滴完)静滴10 min后好转.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查体无异常.诊断: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伴心电图假性正常化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8岁,主因持续性胸痛胸闷2 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 h因情绪激动出现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大汗.先后服用硝酸甘油3次,就诊时疼痛缓解,疼痛持续约1.5 h.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冠心病史6年.入院查体:T:37 ℃ P:80次/min,BP:150/70 mm 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低钝,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水肿.入院后查心电图,ST段压低>1 mV, T波倒置,结合心肌酶检查诊为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给予以抗凝扩冠稳定斑块为主的综合治疗.入院后第4天因硝酸甘油减量反复发生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后5 min内缓解,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T波直立,疼痛缓解后T波又恢复成倒置,查冠状动脉造影示:多支冠脉严重狭窄.支架术后病情平稳.
-
不同程度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分析
目前测量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以测E/A值为常用。但糖尿病肾病(DN)患者常呈现早期松弛障碍或者假性正常化充盈,与年龄组的正常人生理性变化难以区别,限制了对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评价。近年来,有学者指出组织多普勒(TDI)成像通过计算E/Em来测定左室纵轴运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可能更为敏感。
-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超声指标与二尖瓣反流分数相关性分析
超声心动图为评价舒张功能的重要无创手段之一,以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E峰、A/E比值为常用.近年研究发现上述指标有其局限性,有时表现为"假性正常化"[1].我们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诊断价值,以及舒张功能指标与二尖瓣反流的关系.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主要是指表现为持续的或一过性的ST段压低或T波倒置、低平和假性正常化,或无心电图(ECG)的明显改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近年来其发病率相对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STE-ACS)有明显增加.由于NSTE-ACS患者更趋于老龄化,合并更多伴发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故临床首先的治疗策略是缓解心肌缺血和症状,进行连续的ECG监测和重复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由于经济、方便、无创、安全,可从病理生理方面反映心肌血流情况,故有助于指导临床对患者处理策略的选择[1].目前,对此方面的报道还较少,本研究旨在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主要是指表现为持续的或一过性的ST段压低或T波倒置、低平和假性正常化,或无心电图(ECG)的明显改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近年来其发病率相对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STE-ACS)有明显增加.由于NSTE-ACS患者更趋于老龄化,合并更多伴发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故临床首先的治疗策略是缓解心肌缺血和症状,进行连续的ECG监测和重复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由于经济、方便、无创、安全,可从病理生理方面反映心肌血流情况,故有助于指导临床对患者处理策略的选择[1].目前,对此方面的报道还较少,本研究旨在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
肱动脉血管顺应性鉴别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的价值
目的 探讨肱动脉顺应性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以及其在鉴别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75例.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于二尖瓣瓣尖水平测定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并计算E/A.采用高频探头,分别测量右臂肘上2.0~15 cm处肱动脉舒张末期休息时内径(Do)和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D1).计算反应性肱动脉血管内径变化率=(D1-D0)/D1×100%.结果 单支或双支病变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低于对照组;3支病变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二尖瓣血流频谱联合肱动脉FMD能较准确地反应冠心病患者舒张功能的改变,超声检测肱动脉FMD受损能鉴别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
-
心电图的伪性改善
伪性改善即假性正常化,即在原有心电图异常的情况下,出现与病情不符的改善,并非真正病变意义上的恢复或改善,常指病变的加重.有伪性改善者,提示[1]病变不仅广泛而且较严重.Schamroth[2]在上世纪70年代首先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正常化"现象.伪性改善具极强迷惑性,易造成误诊、漏诊.
-
ST-T真性改善和伪性改善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自超急性期向急性期演变过程中,或运动试验中,有时会出现异常心电图暂时正常化现象,即平时有S-T持续下移,T波倒置者,发作时出现短时间ST恢复至等电位线,T波变为直立,称为ST-T伪性改善或假性正常化,易造成误诊漏治,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肺静脉血流识别二尖瓣血流假性正常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肺静脉血流频谱识别二尖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临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分为左室肥厚组和非肥厚组.28例正常对照组.应用HPSonos 2500超声诊断仪和2.5MHz的超声探头记录二尖瓣口和右上肺静脉入口处多谱勒血流图.结果 (1)不同组间二尖瓣血流频谱各指标比较无差别.肺静脉血流的ARD在高血压LVH组较无LVH组及正常组延长(P<0.05);VTIs(VTIs+VTId)在高血压LVH组较其它两组低(P<0.05;ARD/AD在高血压LVH组较其它两组高(P<0.05)).(2)在左室壁肥厚组,二尖瓣血流表现出更高的E/A比值(P<0.01);肺静脉血流频谱的ARD、ARD/AD较不肥厚组明显增大(ARD:P<0.05;ARD/AD:(P<0.01).结论综合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可以识别二尖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更全面反应左室的舒张功能.
-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假性正常化"的临床观察
不稳定心绞痛表现为静息心绞痛、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目前已趋向于将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随着对UA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认识,已证实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加血栓形成而导致UA,表明了这类患者临床上的不稳定性,进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险性.UA发作时,常有心电图ST-T改变,绝大多数表现为ST段压低和/或T波倒置,但也有少数病例表现为原异常ST-T的"正常化",易使诊断延误或在治疗上造成心肌缺血"恢复"的假象和安全感.因此,充分认识这一点,对UA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22例UA发作时心电图"假性正常化"病例资料,予以分析和讨论.
-
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脏记忆合并心绞痛致T波假性正常化一例
患者女性,80岁,病窦综合征合并冠心病,行DDDR起搏器植入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心室起搏恢复自身心室传导时出现T波的倒置,而无症状和心肌缺血的证据,考虑为心脏记忆.心绞痛时T波表现为假性正常化.提示要注意起搏后的心脏记忆现象,并与心肌缺血相鉴别.
-
超声心动图的新技术正确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
目的 应用二尖辩频谱、肺静脉频谱、组织多普勒、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时心室功能的超声评价,后三项可正确评价心室舒张功能并对其进行分级判定.方法 利用超声心动图的新技术评价正常人群(30例)、高血压人群(30例)及冠心病人群(30例)的左室舒张功能.结论 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时,二尖瓣血流频谱能及早发现舒张功能减退,在可能存在假性正常化时,应综合利用肺静脉频谱、组织多普勒及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可进行识别判断.
-
误诊主动脉夹层的T波假性正常化心肌梗死1例
患者,女, 53 岁,因胸骨后疼痛2 h,于2015年6月1日入院. 2 h前患者体位改变后突发胸骨后持续性剧烈疼痛,自诉为绞割样疼痛,伴咽喉痛、头晕、大汗,无心悸、胸闷、心前区压榨感,无黑朦、晕厥,无吞咽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无腹痛、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急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未做特殊处理. 转我院进一步诊治,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较前无动态演变. 既往有高血压史3年,未规律治疗. 已绝经,无吸烟史,无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4次/min,呼吸 20 次/min,血压 180/100 mmHg (右手) ,160/90 mmHg (左手) ,神清语晰,急性痛苦面容. 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不同左室舒张功能状态下左室节段心肌舒张功能的研究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不同舒张功能状态下左室节段心肌的应变率,探讨心肌节段舒张功能与整体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超声心动图检查为不同舒张功能状态的体检者130例,根据2009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指南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分级标准,将其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45例(A组)、顺应性减低组40例(B组)及假性正常化组45例(C组).STI分析各组左室17个节段心肌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ESR)、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ASR)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C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ESR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17个节段ESR比较,B组与A组间有6个节段心肌的E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与A组间有10个节段心肌的E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C组中间段、心尖段ASR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基底段A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17个节段ASR比较,B组与A组间有3个节段心肌的A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组间所有节段心肌A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I技术有助于早期发现左室节段心肌的舒张功能受损;随着舒张功能持续恶化,更多的节段心肌出现ESR降低.
-
巨大倒置T波及其假性正常化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T波倒置及其假性正常化与冠心病(CAD)的相关性及其在C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75例临床拟诊CAD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CAD患者的体表心电图T波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96例T波倒置患者经诊断为CAD者68例(70.8%),79例T波无倒置者经诊断为CAD者49例(6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波倒置组中有T波假性正常化7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57例(76%),无T波假性正常化21例经确诊为CAD者11例(5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波倒置与CAD无关,而倒置T波的假性正常化与CAD显著相关,可以作为心肌缺血的标志之一.
-
ST段不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处理原则
ST段不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ST段不抬高心肌梗死,其特点为胸痛发作时心电图表现ST段压低、T波倒置、T波低平或T波假性正常化,心电图也可能正常.
-
组织多普勒显像对二尖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的诊断价值
目的在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过程中,探讨采用多普勒组织显像(DTI)技术来纠正二尖瓣血流图的假性正常化.方法测定26例患者二尖瓣左室面血流脉冲频谱图,显示E峰、A峰和E/A比值和二尖瓣瓣环、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组织多普勒频谱,显示Ea峰、Aa峰和Ea/Aa比值并对以上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二尖瓣血流频谱图检测,所有患者的舒张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但行组织多普勒检测示患者的舒张功能已严重受损.相差十分显著.结论 DTI可更直接、准确地评价左心室的舒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