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叉神经节穿刺相关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射频热凝术和阻滞术是目前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法,其核心技术是经卵圆孔三叉神经节穿刺[1.2].由于卵圆孔距皮肤较远、孔较小,个体差异大,毗邻结构复杂,操作中往往因定位不准或穿刺深度不够而造成手术失败.本研究通过对31例成人干性颅骨标本及10例湿性颅骨标本的相关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探讨三叉神经节穿刺的佳途径和方法.
-
中国神经外科的巨人--王忠诚院士
2005年1月12日,走进王忠诚院士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在办公桌上的一面五星红旗和一个人类颅骨标本,让人联想到神经外科事业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墙边一排书柜里满满地摆放着凝集他一生心血的专著<脑血管造影>、<神经外科学>、<脑血管病及其外科学>等.
-
EC耳脑胶在乙状窦后进路手术中的应用
自2000年以来,我们将EC耳脑胶应用于乙状窦后进路手术中,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一、动物实验取体重2~3 kg健康家兔4只,将颅顶骨凿开,骨窗直径约1 cm, 然后将碎骨片重新充填骨窗,EC耳脑胶固定,缝合切口.切开左后大腿内侧肌肉,滴EC耳脑胶3滴,待固化后缝合切口.3个月后将标本取出,肉眼观察:颅骨愈合,表面光滑但色泽较红,肌块内可触及硬结节,色泽稍淡.光镜下观察:颅骨标本可见纤维组织中骨样组织增生,周边可见骨母细胞及少量破骨细胞,骨组织间血管扩张.肌标本可见纤维组织中大量异物巨细胞增生,边缘见小血管增生.
-
计算机X射线摄影新旧成像板对照研究
计算机X射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成像板(imaging plate,IP)是记录影像的媒介,即成像设备的关键部件.随着CR的广泛应用,IP使用状况越来越引起关注,笔者根据IP特点,设定高、中、低3种摄影模式,对新旧IP、体膜(成人颅骨标本)摄影,并通过仪器检测等方法,探讨IP影像质量与入射体表剂量之间的关系.
-
颞下颌关节径颅侧斜X线分析
我们通过对干颅骨标本与活体Shuller氏位X线片的对比观察、分析,试图对一些重要X线解剖结构进行复习,并获得新的知识.
-
颧弓轴位-顶颌位的投照方法
颧弓轴位的X线摄影通常采用仰卧颌下顶位的投照方法,因该方法存在摆位困难、患者不易配合等因素,常使影像产生倾斜,且对老年或驼背等患者明显不适用.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总结出颧弓轴位-顶颌位投照方法,经过颅骨标本及13例颅面部外伤患者的投照,证明此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利用废旧头部神经血管标本制作头部颅骨的瓶装标本
利用学生解剖实习用过的头部神经血管标本,制作颅骨标本的颅底内面及颅前面观,取得满意的效果.处理和制作方法如下:1.废旧头部标本的处理,先将头颅旧标本作水平锯切,清除颅腔内脑、脑膜,眶腔、鼻腔以及头颅表面软组织,并经流水充分冲洗.
-
上颌牙麻醉点的应用解剖
拔除上颌牙成败的关键与麻醉效果有关,临床上麻醉点定位不清而导致失败率较高,为此作者在50例成人颅骨标本上观测上颌结节、腭大孔、切牙孔的位置与其对应关系,以及在活体的定位观测.为临床进一步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
利用局解材料快速制作骨标本的方法
由于尸体材料来源匮乏,有些院校开始利用局解废弃材料制作骨骼标本,陈洪等[1]采用高压蒸煮结合局部硫酸腐蚀,制作颅骨标本,李仲购[2]采用手、足骨的自然韧带连结制作原位手、足标本,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笔者在利用局解材料制作骨标本的技术操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脱脂前用电热鼓风干燥箱烘烤标本,缩短了标本制作时间.1 工具(仪器)和材料CS101-3型电热鼓风干燥箱1台;32 cm高压锅1个;2 500 W电炉1个;解剖刀、解剖剪、尖嘴镊、钢丝钳、板锯和锥子各1把;另备一些钢丝球(家用清洁球),直径0.8mm漆包线,90号汽油,过氧化氢和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的聚乙二醇.手标本材料为局部解剖后的骨性结构完整的尸体上肢.
-
经防腐固定尸颅制作颅骨标本的新方法
近年来人体尸体的来源日趋紧张,实验标本的数量不断减少,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在骨学实验教学中,颅骨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其结构复杂,使用次数多,且易损环,所以使用周期短,造成各院校颅骨标本短缺.我们根据多年来对局部解剖学实验后的尸体骨骼标本的处理经验,总结出一套快速处理经防腐固定尸颅制作颅骨标本的新方法.处理后的颅骨标本骨质好、结构齐全、色泽白且美观,达到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目的,解决了颅骨标本短缺的问题.现将本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
颅骨的塑封
颅骨标本的传统加工方法多为表面涂刷清漆或聚氨酯漆等[1].我们经多年传统做法及参考借鉴同行的有关经验后[2],采用环氧树脂为涂料,并在制作工艺上加以改良,使颅骨表面被覆一透明光滑胶层,同时胶层各部厚度可根据需要控制于喷涂与包埋效果之间.标本质量更为提高,不易损坏眶板、鼻中隔、游离筛骨等,教学使用中深受欢迎.现介绍如下.
-
制作分离颅骨标本的新方法
颅骨是解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其大多数骨块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相连,为仔细观察颅骨各骨块的形态结构,将颅骨完整分离,则显得十分重要.过去多采用干豆膨胀法、冲击扳开法及温水浸泡法[1],这三种方法各有一定的不足.近来,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颅骨分离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具体如下:
-
颅骨板障静脉标本快速制作法
板障静脉位于颅骨外骨板之间,由于骨外坚硬致密,因此制作板障静脉全貌标本时难度较大.用传统的凿法费时费工[1].有关报道板障静脉的文章极少[2].作者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在干制颅骨或带软组织颅骨标本上均能较快显示出板障静脉,制出的标本形象逼真,对医学教学和临床手术均有一定指导作用.
-
视神经孔摄影的新方法
视神经孔的摄影体位称瑞氏位,是根据视神经管管轴与头颅矢状面呈35°~40°角、与水平面呈10°~15°角这一解剖特点设计的,而常规体位是将眼眶的外1/3对台面中线,头颅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呈53°角,听鼻线垂直台面,中心射线垂直通过患侧内眦摄影.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头型差异,按常规位置摄取的视神经孔的效果常不尽人意,达不到诊断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头型结合头颅骨标本及解剖特点的摸索与探讨,发现并总结出:无论何种头型,其视神经管管轴的解剖走行方向由后内向外与鼻中线和对侧下颌支后缘延伸连线(假想平面)平行,向下走行与听鼻线平行.因此,以对侧下颌支后缘与鼻中线平面(假想平面)垂直台面,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53°角摄影方法.
-
一种新的颅骨分离法
颅骨是骨头中的难点,一方面颅骨确实复杂,另一方面颅骨大多是紧密连接,彼此之间结合牢固,不易分离。而在实习颅骨中又必须将他们一一讲授给学生,因此,将颅骨完整的分离,则显得十分重要。过去多采用大豆膨胀法,但各部颅骨原薄不一,那些薄弱的部位就容易损伤而导致部分颅骨被破坏。同时,有的部分有分离不全,所以,缺点较多。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不断探索采用一种新的颅骨分离法,效果较好。具体如下。1 标本选择 标本应尽可能选择年龄偏小的颅骨,好在25岁以下。因为这种颅骨的各个骨缝之间结合还不太紧密,骨化少或没有骨化。相对容易分离。2 分离步骤 具体如下:2.1 首先将选取的颅骨放在50℃左右的温水内浸泡2h。此目的是使颅骨略微变软一些。2.2 拿出已经浸泡过的颅骨,一手拿一根长约60cm比枕骨大孔略粗一些的木棒,插入枕骨大孔对着颅骨矢状缝内而用力抗击,另一手拿着颅顶,这样可很快将顶骨击开。2.3 待左右顶骨分离后,就可容易的取下颞骨和枕骨。2.4 分离额骨分离时先稍用力在额骨上击打一下,然后用钳子向外侧用力拉即可取下额骨。然后还可取下鼻骨。2.5 分离左右上颌骨分离时用钩子沿上颌骨之间的骨缝向外侧用力使其左右分离,但应注意鼻腔内的筛骨垂直板。上颌骨分离后,顺便还可以取下下鼻甲和梨骨。而腭骨往往和上颌骨合在一起,将它们分离时,要注意腭骨的眶突和蝶突。此后还可分离出左、右颧骨和泪骨。2.6 分离蝶骨分离时先拉蝶骨向后下方,然后按左右、上下的顺序拉动它可以取下。后小心的取下筛骨。当全部颅骨取下后,可用2%~5%的双氧水密封漂白1h,凉干后即可观察和使用。 总之,采用上述方法,我们成功的分离了很多颅骨标本,丰富了教学用实验标本。今后仍要继续摸索使其更加完善。
-
双侧茎突异常1例
在收集颅骨标本时,得到茎突异常标本1例,现报道如下:1 双侧茎突均超长左侧茎突长5.6 cm,右侧茎突长5.1 cm.2 双侧茎突均有钙化线.且钙化处增粗左侧茎突近端直径约6 mm,向远端逐渐变细至直径约4 mm,距近端约3.0 cm处出现明显钙化线,该处直径增粗至约5 mm,此后向远端逐渐变细.
-
枕间骨变异1例
笔者在整理100余副颅骨标本的过程中,发现一副颅骨出现枕间骨,此类标本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此副颅骨性别不详,外形完整,正常大小,无明显外形畸形.此副颅骨无额缝及颞上骨,冠状缝、失状缝、人字缝等明显,未出现骨性愈合现象.在颅的后面观,枕骨的正上方,枕骨与两侧顶骨的交汇处出现一块枕间骨(图1),此骨从外侧观察为四边形,左上缘长约3.7cm,左下缘长约3.8 cm;此骨右侧有一小块人字缝骨,在此人字缝骨的影响下,右上缘长约2.9 cm,右下缘长约2.7 cm,比左侧缘略短.在冠状缝、失状缝等骨缝处未见其它缝间骨的存在.
-
完全额中缝2例
我们在作成年(约70岁)男性颅骨标本时,发现2例颅骨有额缝,为完全额中缝,由前囟点至鼻根点,缝长约12 cm,将额骨分为左右两块(图1).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
多层螺旋CT层厚和螺距选择对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层厚和螺距的选择对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择1mm.3mm探测器线宽及3.5及5.5螺距四种组合对一幅完整人类头颅骨标本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采用1mm及3mm有效层厚及0.5和1.5mm的50%重叠重建.多平面重建选择垂直于听眶线的冠状面重建.结果四组图像均获得高质量冠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以1mm层厚,3.5螺距组图像质量佳,对细微结构的显示1mm有效层厚获得MPR高于3mm层厚,而螺距影响不大.结论多层螺旋CT层厚影响MPR图像质量的决定因素,而螺距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大.
-
骷髅右侧颞骨"自然根治腔"1例
20世纪70年代初,我们在收集颅骨标本时,发现一颗回干枯颅骨.右侧颞骨有个深洞,细察后断定是右耳慢性胆脂瘤性中耳炎所致"自然根治腔".根据颅骨较小而轻,眉骨低平,上颌骨齿槽突明显萎缩,缺齿多且磨损严重等推论,这是一个老年妇人的颅骨.在骷髅发现自然根治腔殊属少见,特此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