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斑块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丽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与不稳定斑块有直接关系.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稳定斑块可能发生破裂、糜烂以及钙化等现象.斑块中存在许多直接和间接的致血栓形成的物质,它们同血液一起促进了血栓的产生.

  • 白介素-6、白介素-10和MMP-9与不稳定斑块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张丽丽;刘晓静;王会奇;脱厚珍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常见死因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和病死率逐步升高,目前已成为导致我国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大量研究表明,易损斑块脱落和破裂导致动脉管腔血栓形成是造成缺血事件的主要机制[1].

  • 搜风祛痰中药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Bcl-2、LC3的影响

    作者:杨柏松;汪雨静;宫丽鸿;陈用贵;曲乐天

    目的:通过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喂食搜风祛痰中药复方稳斑汤后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Bcl-2、 LC3的改变,探索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新思路、新方法。方法将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模型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稳斑汤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小鼠麻醉处死取主动脉组织HE染色后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半定量 RT-PCR 技术检测Beclin-1、Bcl-2、LC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腹主动脉组织中Beclin-1、Bcl-2、LC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稳斑汤各剂量组均能提高Beclin-1、Bcl-2、LC3表达水平(P<0.01);稳斑汤高剂量组与西药组在Beclin-1、Bcl-2、LC3表达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搜风祛痰法稳斑汤可以显著提高Beclin-1、Bcl-2、LC3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达到稳定动脉硬化斑块、抗动脉硬化效果。

  • 高频超声对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相关性的分析

    作者:孙丽丽;吴凤霞;王晓雪

    目的 高频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发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与非缺血性脑卒中两组;运用高频超声对284例患者行颈动脉检测,利用高频超声将斑块分为:扁平型、透声型、50%以上为透声型、50%以上为不透声型、不透声型、强回声伴声影型、溃疡型;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脑卒中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结果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稳定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稳定型斑块,但其TIA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各危险因素与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能够准确诊断颈部斑块类型,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指导意义.

  • PET/CT无创检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步研究

    作者:赵全明;杜慧峰;董小黎;徐占民;王倩;许金鹏;宋爱丽;米洪志

    目的 探讨PET/CT无创检测动脉粥样斑块的可行性.方法 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球囊拉伤膈下降主动脉内膜,并饲喂含2%胆固醇的高脂饲料20周,制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仅饲喂普通饮食20周.静脉注射FDG(1 mCi/kg)180 min后,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置于PET/CT设备下进行降主动脉活体成像,之后处死实验组动物,进行降主动脉标本游离,数码照相,降主动脉标本分段,测定其放射强度和靶非靶比值.结果 注药180 min后18F-FDG PET/CT活体显像显示:所有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均可见沿降主动脉分布的放射性浓集显像.离体大体标本数码照相病变斑块与活体显像相一致.活体SUV以及离体标本放射性技术显示靶-非靶比值均相对较高.结论 18F-FDG PET/CT无创检测动脉粥样斑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临床无创评价斑块稳定性的方法.

    关键词: PET/CT 不稳定斑块
  • 99Tcm标记的annexinⅤ检测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全明;许金鹏;王蒨;陈大明;米洪志

    目的探讨放射标记的膜联蛋白无创检测不稳定斑块的可行性.方法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只白兔通过球囊拉伤膈下降主动脉内膜,并饲喂含2%胆固醇的高脂饲料15周,制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仅饲喂普通饮食.实验组3只家兔分别注射99Tcm-annexinⅤ 20 μg、200 μg和500μg,降主动脉活体核素成像和离体核素成像,以及动脉标本数码照相.实验组降主动脉分段,测定其放射强度.结果注射500μg 99Tcm-annexinⅤ 5min和120 min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沿腹主动脉走行即可见一条放射性浓集的条状影像.离体降主动脉核素成像与大体标本数码照相病变斑块相一致.粥样硬化斑块明显的节段,靶-非靶比值也相对较高.结论99Tcm-annexinⅤ核素成像检测实验性动脉粥样斑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发展成为一种无创检测不稳定斑块的方法.

  • 多层CT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作者:苏潇;赵江民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常见原因,其病理机制为:不稳定斑块脱落的栓子阻塞远端脑内血管或造成颈动脉狭窄导致脑组织低灌注。如何在不良事件发生前尽早发现不稳定的斑块,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可靠依据,是影像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CT设备和检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ultidetector spiral CT angiography, MDCTA),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日渐增多。

  •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研究进展

    作者:勇强;苏博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主要发病机制是颈动脉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不稳定斑块脱落形成栓子.研究表明,不稳定性斑块即使不引起血管严重狭窄,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卒中[1,2].因此,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判定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特征分析

    作者:严金川;袁伟;陈小节;李卫东;李权

    目的:探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观察临床表现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的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分析1例临床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血管内超声( IVUS)及OCT技术对罪犯病变的判断。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加重的静息情况下胸痛,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胸片显示正常;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出现q/Q波,V5~V6导联T波倒置;心肌特异性标志物肌钙蛋白Ⅰ为0.20 mg/L(正常<0.04 mg/L);心脏多普勒超声显示下壁运动局限性减弱,心脏射血分数为50%;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支架内未见明显狭窄,左回旋支慢性闭塞病变(与8个月前显示一致),右冠状动脉粗大,近段轻度狭窄(30%~40%),斑块显示不稳定;IVUS显示右冠状动脉近段斑块面积负荷73%狭窄,血管小管腔面积5.80 mm2,并伴有假腔的形成,斑块特征显示不清晰;OCT结果显示该斑块含有薄的纤维帽(0.70μm),纤维帽下富含较大的脂质核心斑块,并伴有斑块的破裂和内膜撕裂。结论应用OCT技术能够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罪犯病变。

  •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李雯;周勇;刘雪梅;刘秀荣;吴寿岭;赵性泉;朱颖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死的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共6330人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1.3%,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22.1%,稳定斑块的检出率为19.2%.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增加(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男性、高龄(50~<60,60~<70,≥70岁)、高收缩压、高空腹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774、2.357、4.191、8.968、1.751、1.499、1.446;男性、高龄(50~<60,60~<70,≥70岁)、高收缩压、高空腹血糖、高三酰甘油、吸烟是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017、3.570、10.776、48.526、1.777、1.974、1.614、1.616.结论 中老年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1.3%.颈动脉稳定斑块的影响因素为:性别、高龄、收缩压、空腹血糖、LDL-C.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吸烟.

  • 血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

    作者:范中腾;蒋金法

    目的:通过检测85例冠心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特征对比分析,探讨血CRP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相互关系.方法:入选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85例,分为研究组5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lEMI组)21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6例;对照组为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所有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CR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Tn Ⅰ)水平.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病变斑块血管形态按照AmI}roBe分型分为Ⅰ~Ⅲ型,与血CRP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NSTEMI组和UAP组血CRP和Tn Ⅰ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20.2±8.3、8.6±4.2、15.6±5.3、2.56±1.38)]vs[(9.61±4.1、0.20±0.03,P<0.05)];2.血CRP水平与冠状动脉Amdrose斑块形态分型有关,尤其是Ⅱ型不稳定斑块者明显增高,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无关.3.NSTEMI组(95%)和中高危UAP组(92%)大部分患者的斑块病变为Ambrose斑块形态分型的Ⅱ~Ⅲ型.结论:ACS组患者血CRP水平显著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的指标.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相关循环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金锐;杨耀国;陈忠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1],其临床危险性不仅在于斑块进展过程中颈动脉管腔狭窄致颅内供血不足,还在于斑块进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引发斑块的不稳定性变化从而导致斑块破裂脱落引起的远端颅内循环栓塞,其中斑块不稳定性的形态学主要变化包括斑块表面破溃、钙化成分及变化、纤维帽变薄、巨大脂质核心形成、新生血管形成、斑块内出血、继发血栓形成[2-3],细胞分子学水平变化主要包括平滑肌细胞增生、巨噬细胞聚集、细胞外脂质聚集、T淋巴细胞聚集等[4].

  •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8活性升高

    作者:

  • 瑞舒伐他汀对高脂饮食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影响

    作者:徐珊珊;王聃;康永亮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饮食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9( Caspase-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普通饲料)、模型组8只(普通饲料+2%胆固醇)、治疗组8只[普通饲料+2%胆固醇+瑞舒伐他汀0.1 mg/( kg· d)],12周后处死。结果模型组、治疗组血清TC、TG、LDL-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病理结果显示:治疗组光镜下见斑块明显减小,血管内膜斑块细胞数减少、纤维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Caspase-9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调整脂质代谢,并可通过增强Caspase-9蛋白表达,诱导动脉粥样斑块内细胞的凋亡;下调PCNA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发展、稳定斑块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 miR-16和miR-21作为冠脉不稳定斑块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作者:范雪松;谷春;王宪云;王芳;杨晋静;蔡琳;丛祥凤;陈曦

    目的:探讨循环miRNA作为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生物标志物的价值,为冠脉斑块不稳定性的无创性早期识别提供新的途径。
      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门诊患者,以64排螺旋CT检查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入选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经CT检查一支上的冠脉主干存在典型单纯非钙化斑块(CT值<50 HU),各支冠脉无钙化斑块、混合斑块者入组非钙化斑块组;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经CT检查一支上的冠脉主干存在典型钙化斑块(CT值>50 HU),各冠脉无非钙化、混合斑块者入组钙化斑块组;无临床症状和其它慢性病史,血清学检查肝肾功能正常,经CT检查冠脉光滑、无斑块者入组正常对照组。受试者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毫升,1 h内分离血清-80℃冻存用于RNA提取。初筛每组入选12例,采用TaqMan法qRT-PCR对斑块不稳定相关的11种miRNA进行检测;通过相对定量分析,对非斑块组较正常组表达差异倍数>1的miRNA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每组50例)进行验证。测定结果取对数转换为正态,用SPSS17.0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他汀类药物稳定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作者:周晓斌;杨丽霞;郭明;刘莉;郭瑞威;梁星

    目的:明确他汀类药物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中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将24只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他汀组(n=12),高脂饲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他汀组用阿托伐他汀[10 mg/(kg·d)]灌胃,8周后处死所有小鼠取主动脉弓制成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天狼星红染色,评估斑块的相对面积、斑块稳定性(用纤维帽厚度/内膜中层厚度表示)、斑块易损指数[VI=(脂质空泡+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组小鼠的斑块相对面积减小[(0.36±0.09) vs(0.46±0.09),P<0.01],纤维帽厚度/内膜中层厚度增加[(71.52±16.48) vs(51.93±21.94),P<0.05],易损指数降低[(2.73±2.02) vs(8.94±0.67),P<0.05).他汀组斑块内含有较少的脂质空泡[(0.51 ±0.11) vs (0.62±0.10),P<0.05]和巨噬细胞[(0.06±0.04)vs(0.09±0.04),P<0.05],较多的平滑肌纤维[(0.18±0.05) vs(0.10±0.06),P<0.01]和胶原纤维[(0.08±0.06) vs(0.03±0.04),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增加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动向

    作者:陈纪林

    块破裂和其后的血栓形成是造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原因,而斑块发生破裂则与斑块局部的炎症反应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近些年来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对局部损伤的一种保护性、炎症一纤维增殖性回应.如果损伤持续一段时间,这种回应则变得过度,终成为疾病即斑块形成.在斑块的形成过程中脂质沉积是重要的因素,也是损伤反应早期的表现之一,伴随着脂质的沉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C)的形成,循环中的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被激活,并迁移到病变处,后者在oxLDL-C作用下变成活化的巨噬细胞,通过它们的清道夫受体,摄取oxLDL-C成为泡沫细胞,泡沫细胞的不断产生和堆积导致脂质条纹的形成.如果炎症应答继续发展,T细胞活化,则引发纤维增殖反应终形成纤维帽.巨噬细胞一方面通过生成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促进纤维增殖反应,另一方面生产大量的水解酶,尤其是金属蛋白酶,通过降解斑块的纤维帽使稳定斑块变成为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在内、外因的作用下,终可发生破裂从而引发ACS.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Ⅰ及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素峡;羊镇宇;王如兴;王强;李库林

    目的 以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分析(IVUS-VH)为参照,观察血清学指标对不稳定斑块的预测意义.方法 纳入69例冠心病患者,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P)、肌钙蛋白Ⅰ( cTnⅠ)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后,行IVUS-VH分析斑块性质,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项指标对不稳定斑块的诊断意义及联合检测对不稳定斑块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HFAP、hsCRP、cTn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692、0.647(均为P<0.05).联合检测HFAP、hsCRP、cTnⅠ对不稳定斑块判断符合率为93.75%.联合检测HFAP和hsCRP,符合率为63.16%,联合检测hsCRP和cTnⅠ,符合率为64.52%,联合检测HFAP和cTnⅠ,符合率为66.67%.任意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不稳定斑块的判断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不稳定斑块的判断,单项指标检测:HFAP优,其次为cTnⅠ,后为hsCRP;联合指标检测:HFAP、cTnⅠ、hsCRP三者联合优于任意两者联合.

  •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作者:陈韵岱

    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粥样易损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指易于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斑块.荟萃分析表明,68%的ACS由易损斑块引起,易损斑块在AC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何建立易损斑块早期识别及治疗的方法,也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近两年对易损斑块的研究突飞猛进,笔者将结合新研究成果对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评价策略

    作者:韩莎莎;李俊峡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是指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直径法测得狭窄程度为50%~70%的病变,又称为"中等程度狭窄".因其狭窄程度一般不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所以若只为改善血供,行介入治疗是不必要的.可临界病变多属于不稳定斑块,易于破裂,导致心脏急性事件.因此目前临床上对于CAG确定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采取何种治疗方案尚无定论,多主张在进一步评价其血流动力学意义和斑块性质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

270 条记录 2/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