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前外开胸加上腹正中切口与左后外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1]。食管癌的发病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生物性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临床主要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目前治疗食管癌主要通过手术治疗,辅以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有研究表明,食管癌手术中容易挤压、挫伤肺部,手术后容易导致肺部受损,引起肺部并发症,造成患者肺功能下降[2]。目前临床切除中下段食管癌的手术途径主要是经左后外侧切口开胸及经右前外侧开胸加上腹正中切口,本研究为探讨不同手术途径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268例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分析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呈上升趋势[1],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成为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2].本院自2005年10月~2007年9月实施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268例,与同期开腹手术200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有停经和不同程度下腹痛及不规则阴道流血,血B-hCG不同程度升高,B超提示宫内无孕囊,附件区混合性包块,盆腹腔少量或中量积液.术前诊断明确,具有手术指征.术前向患者讲解异位妊娠两种手术途径,并说明两种手术均不影响预后,选择腹腔镜手术268例,要求开腹手术200例.
-
4种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AH),阴式子宫全切除术(TVH)、经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和经腹腔镜子宫全切术(TLH)4种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9月在本院因子宫疾病分别采用4种手术方式切除子宫1 000例,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情况.结果:手术时间TLH组(127.50±28.76min)显著长于TAH组(80.56±25.21min)、TVH组(74.28±10.45min)和LAVH组(68.12±18.34min);术中出血量TAH组(156.25±54.82ml)多于TVH组(63.20±13.25 ml)、LAVH组(76.30±18.46ml)和TLH组(126.94±21.35ml);术后排气时间TAH组(38.56±8.46h)显著晚于TVH组(23.12±7.36h)、LAVH组(20.45±5.68h)和TLH组(23.45±5.68h);术后住院时间TAH组(7.24±1.02d)长于TVH组(5.25±0.25d)、LAVH组(4.02±0.32d)和TLH组(4.50±0.82d);术后镇痛使用率TAH组(99.4%)高于TVH组(28.3%)、LAVH组(22%)和TLH组(30%).术后病率TAH组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术式均为子宫切除的有效术式,TVH、LAVH及TLH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应根据患者病情,医生掌握手术方式熟练程度、手术设备综合考虑选择术式.
-
经尾路修补非先天性尿道、直肠(阴道)瘘的手术配合
直肠、尿道(阴道)瘘在小儿较常见,一般是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合并症,往往在肛门成形时一并处理.而后天性尿道、直肠(阴道)瘘则较少见,通常是由外伤、手术感染所致.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尿道、直肠(阴道)瘘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且多伴有在基层医院接受过1~2次以上手术治疗.目前我院儿外采用后状切口经直肠或(阴道)修补非先天性尿道、直肠瘘的手术途径,具有操作灵活方便显露清楚的优点,同时手术切口能避开瘢痕粘连区域,出血少,在直视下分离解剖瘘口周围,充分切除其瘢痕组织,能准确分层缝合修补瘘口,提高了手术成功率[1].
-
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脾破裂是常见的腹部损伤之一,目前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仍多采用剖腹手术途径.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提高,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因其创伤小,生理功能干扰轻,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腹部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本次研究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5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
三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段脊髓压迫症33例的临床体会
自1985年1月~2002年2月收治胸段脊髓压迫症患者33例,分别采用后入路、前外侧入路及改良后外侧入路三种手术途径,经随访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先天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
先天性白内障是晶体在出生时或发育时期发生混浊的眼科疾病,如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会发生形觉剥夺性弱视[1.2].由于近年来显微手术技术、器械的开展及高科技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我国的发展,给自内障患者开辟了新的手术途径.我院于1996年引进美国STORZ公司PROTEGE超声乳化仪,4年来已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800余例.现对其中先天性白内障患者49例56眼的手术报告如下.
-
上胸椎手术前方入路的进展
上胸椎主要是指T1~T4,该节段处于颈椎前凸与胸椎后凸的交界处,位置深在,邻近的解剖结构复杂,前方有胸骨、锁骨阻挡,深层有血管、神经、气管及食管等.常见的上胸椎疾患如肿瘤、感染以及骨折等,由于致压物常源于脊髓前方,传统的后路减压往往并不彻底.自1894年Menard首先采用切除部分肋骨,经后外侧途径到达上胸椎以来,上胸椎疾患的前方入路手术已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Cauchoix等[1]于1957年首先采用全胸骨劈开入路治疗上胸椎结核,开创了前方纵隔入路手术方法.经过众多学者多年来的不断探索,至今已有多种前方入路上胸椎手术途径供临床选择,综述如下.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手术入路的新选择
目的 总结经腰腹联合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手术入路的新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3例行经腰腹联合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26 ~ 74岁,平均48岁.肿瘤位于左肾8例,右肾5例.肿瘤直径2.5 ~4.5 cm,平均3.5 cm.其中1例患者左肾有2枚肿瘤,直径分别为1.5 cm和3.0cm.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考虑为肾细胞癌,其中3例行双肾血管三维成像.术前行胸部X线片检查排除远处转移.13例术前血肌酐均在正常范围,2例伴2型糖尿病,2例伴高血压病.13例均行经腰腹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本组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0~140 min,平均100 min.术中热缺血时间15~28 min,平均22 min.术中出血40 ~120 ml,平均60 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1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无切缘阳性病例.术后随访1~7个月,术后1、3个月复查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复查B超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 经腰腹联合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有效地将经腹膜外与经腹途径结合起来,既发挥了经腹膜外手术处理血管的优势,又满足了机器人手术对空间的要求,使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
肾细胞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术前分期诊断方法的选择
探讨术前使用磁共振成像(MRT)对肾癌合并癌栓 分期是否理想和有效?1995年6月~1996年3月收治肾癌合并癌栓病人8例,男5例,女3 例,年龄(63±9)岁,前瞻性进行CT、MRT检查分期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术前 CT和MRT检查诊断肾癌合并腔静脉癌栓8例,术后病理检查符合7例,未找到癌细胞诊断为腔 静脉血栓1例。腔静脉癌栓扩展程度:MRT诊断7例中诊断准确可靠者4例,CT诊断7例中无1例 准确可靠。MRT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使用钇造影剂,使MRT在目前诊断肾癌的 地位至少和CT相等,它还可使用于CT检查有禁忌证时,如造影剂过敏、肾功不全等,使用钇 造影剂还有助于肾癌与复杂性肾囊肿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肾癌合并癌栓的手术效果 和癌栓 范围及血管浸润程度有关,依据癌栓扩展程度可决定手术是否需要体外循环、选择手术途径 和手术人员的搭配,如心外科、血管外科医师。MRT可以多平面成像,如矢状面、冠状面 和横切面成像,因此能和腔静脉造影一样准确测定癌栓扩展程度。(李金华摘译 章咏裳校)
-
腹腔镜下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妇科恶性肿瘤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有不同的手术途径:开腹或腹腔镜下经腹膜内或经腹膜外.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淋巴结切除是否优于开腹淋巴结切除已备受关注.腹腔镜手术视野清晰,局部组织辨认清楚,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快,能较快的开始术后放疗,且能更充分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
经改良的胸骨柄入路治疗上胸椎肿瘤
上胸椎肿瘤因其邻近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显露困难,手术风险及难度较大,既往大多采用后路手术.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月,本组收治26例上胸椎肿瘤患者,采用我们改良的经胸骨柄入路或辅以后路行肿瘤切除、椎体重建、颈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近期效果较满意.现就手术途径及术式选择进行探讨.
-
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的再思考
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广泛性宫颈切除术(radical trachel ectomy,RT),被认为是近年来宫颈癌治疗的重要的进展之一.因为该手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又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符合宫颈癌个体化、微创化、人性化的治疗趋势,因而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目前该手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途径、手术范围等尚有争议,并且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所以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仍然是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就RT手术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
6例宫颈肌瘤经阴道剔除术分析
宫颈肌瘤或子宫峡部肌瘤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多位于盆腔深部,使子宫颈延长、子宫变形以及周围器官移位.按其生长部位不同,可使膀胱、输尿管、直肠等器官不同程度地移位.临床表现多为单发,巨大,嵌顿于盆腔,压迫子宫临近脏器,使子宫血管和输尿管解剖变异,宫颈肌瘤的手术方式多以经腹全子宫切除,手术难度大,术中易出血及副损伤.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手术向微创发展,子宫的去留及手术途径的选择成了妇产科医师和患者共同关注的热点.我院于2000年开展宫颈肌瘤阴式剔除术6例,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并发症分析
20世纪90年代前,子宫切除术主要有经腹及经阴道两种.1991年,Alvarez-Rodas等[1]报道的第1例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lassical intrafascial supracervical hysterectomy, CISH),为子宫切除术增加了一种新的手术途径.CISH具有去除病变的宫体和宫颈易癌变组织,又保留正常阴道解剖结构等特点.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3年7月共进行CISH 283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研究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近20余年来,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众多患者能以微小的创伤获得肿瘤的切除,但内镜手术在剔除一些较大及多发深部子宫肌瘤时尚有一些困难,且内镜手术在我国还未广泛开展.为探索一种既创伤小又无须借助内镜操作的微创手术途径,我们对25例欲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了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90例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与C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阴式剔除术,B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剔除术,C组患者给予腹式剔除术,观察三组患者的肌瘤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结果 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肌瘤数目、大肌瘤直径、肌壁肌瘤数目及浆膜下肌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与C组患者的肌瘤数目、肌壁肌瘤数目及浆膜下肌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A组患者与C组患者的大肌瘤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与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A组患者与C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阴式剔除术、腹腔镜剔除术以及腹式剔除术均可应用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只要掌握好其临床适应证均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
耳内镜在耳与耳神经外科临床的应用
一、耳内镜概况外科领域的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是21世纪科学的发展趋势,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内、外应用各种内镜及微创技术进行各类手术报道较多,改变了传统的手术途径,其机理是不仅能大可能安全准确和有效地彻底清除病灶,并提倡大限度保留器官的正常机构和功能,而且手术时间短,减少输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某些病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给患者带来福音.
-
经尺骨鹰咀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手术入路途径.方法1992~2004年,采用尺骨鹰咀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35例.结果本组35例经过术后1年以上的随访观察;骨折全部愈合.结论该入路有以下优点:①能充分地显露骨折端,使骨折复位精确,内固定操作容易;②不损伤肱三头肌,从而可以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③肘关节的早期伸屈活动和肌肉收缩,在尺骨鹰咀断端产生动力性加压.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
腹部手术途径选择
腹部手术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手术途径,以充分显露手术野,清楚显示病变的性质和范围,使局部解剖层次清晰、操作便利,防止手术副损伤,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腹部手术途径即手术切口,可因人因病而异.现就常见腹部手术途径及其的选择做一简要分析,以提高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