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足22例治疗探讨

    作者:陈登科;李沁

    为探讨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的治疗效果,我们对22例DF患者采用胰岛素(RI)强化治疗、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及周围神经功能以及对溃疡面的局部药物湿敷、联合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和超短波理疗等综合措施治疗DF,收到显著效果.

  • 血清VEGF、HGF在AMI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干预时的变化及对AMI预后的预测

    作者:刘化进;马江伟;乔增勇;张立;王宏伟;杨立国;张琼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AMI患者血清VEGF、H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AMI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强化治疗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顿服.分别于口服后24 h,7d,15d测定患者血清中VEGF及HGF含量并记录结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的VEGF和H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至15 d,两组血清的VEGF和HGF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治疗7d为峰值(P<0.05),与治疗24 h比,治疗15d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血清的VEGF和HGF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VEGF和HGF呈正相关;观察组存活数多于对照组较多(P<0.05).两组患者存活者血清VEGF和HGF均低于死亡者(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治疗后7d的血清VEGF及HGF可用于评估AMI患者预后,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清VEGF及HGF的表达,改善AMI预后.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0例临床观察

    作者:鲜小玮

    目的:探究与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较比治疗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经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且低血糖发生频次减少(P<0.05)。结论:行胰岛素泵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明显缩短了疾病康复进程,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秋颖;王鲁英;向良浩;张伟民;吴兴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omaβ及HomaI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 糖尿病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反应原因及护理

    作者:尤云彩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时,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对低血糖反应加强观察,总结低血糖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结果:本组出现22例低血糖反应;药物因素、饮食因素、运动因素、患者自身差异等是诱发低血糖反应的主要原因;22例低血糖反应患者经我院积极有效治疗均有效、好转或消除.结论:对糖尿病强化治疗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在治疗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和及时的低血糖反应护理,是降低其危害的有效措施.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丘红梅;沈国清;刘开平;李薇;周晓芳;姚纪瑜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对空腹血糖>11.1 mmol/L的21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时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敏感指数和由Homa模型计算的Homa β、HomaIR等.结果 强化治疗2周后,FP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及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和Homa β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Homa IR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短期CSⅡ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 云南省某综合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

    作者:赵科颖;苏真芳;张忍发;赵豫梅;张小飞;周明明

    目的 比较分析2型糖尿病的两种治疗方案的疾病成本、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为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疾病成本的测量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是FBG、PBG 2 h和HbAlc;生命质量采用“2型糖尿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进行评价,测量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结果 常规治疗方案的疾病成本是强化治疗的1.56倍;两种治疗方案的PBG 2 h和HbAlc在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这两个指标取得单位效果所需成本强化治疗方案低于常规治疗方案.结论 2种治疗方案的生命质量无明显差异,综合考虑疾病成本和临床疗效,强化治疗方案优于常规治疗方案.

  •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与椎体强化

    作者:赵刚;胡侦明;郭立民;劳汉昌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由此引起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对人们健康的威胁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已引起多数学者的重视.就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及其强化治疗从发病、治疗机制、材料、术后生物力学改变以及利用前景作一综述.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来得时与CSⅡ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徽

    目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来得时与CSⅡ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8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研究A组患者进行来得时治疗,对研究B组患者进行CSⅡ强化治疗,分析两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A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均明显的低于研究组B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B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明显低于研究A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使用来得时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比CSⅡ强化治疗更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效果较好。

  • 用鼻"服药"巧治病

    作者:沈尔安

    鼻腔虽小,其黏膜面积却多达120~150平方厘米,且黏膜下密布着四通八达的毛细血管网和丰富的嗅觉神经细胞,当药物分子吸附于黏膜后,就很容易透过粘膜进入血液,较快散布于全身.同时,药物的气味也会刺激嗅觉细胞,起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中枢,从而强化治疗的作用.因此,有人把鼻腔称为"给药的窗口".

  • 早期强化治疗儿童TⅠDM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ISF与C-P/FBG相关性研究

    作者:薛江;李桂梅;谢蓉蓉;霍美玲

    [目的]观察儿童Ⅰ型糖尿病(type Ⅰ diabetes mellitus,TⅠDM)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胰岛素降血糖系数(insulin sensitivity factor,ISF)与C-肽/空腹血糖(C-P/FBG)的直线相关关系.[方法]TⅠDM并酮症酸中毒(DKA)患儿12例(强化组),采用早期INS持续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10例(非强化组),行非持续静脉强化治疗.连续观察治疗开始及治疗3个月时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BG(C-P/FBG)及INS用量,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开始及治疗3个月时上述指标的差异;观察急性期患儿进入蜜月期的百分率;计算强化组三期的ISF,比较之间的差异,观察ISF与C-P/FBG的直线相关关系.[结果]①治疗3个月时,强化组FBG、2 hPBG及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均达到强化治疗目标;C-P/FBG显著升高,达正常范围;3个月时INS用量显著低于急性期;②治疗3个月时强化组2 hPBG、HbA1c、INS用量均显著低于非强化组,C-P/FBG显著高于非强化组,两者FB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③强化组12例中11例进入蜜月期,非强化组仅3例进入蜜月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50,P<0.05);④ISF与C-P之间呈显著性直线正相关(r=0.92,P<0.001).[结论]早期INS持续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儿童TⅠDM可促进β细胞的修复及再生;同时根据ISF对计划用胰岛素进行微调,可使血糖波动小,达到强化治疗目的.

  •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杨东胜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及HbA1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UC、HOMA-β、HOMA-IR及I30/G30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AUC、HOMA-β及I30/G30水平较对照组高,HOMA-IR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hsCRP的影响

    作者:李永勤;郝广华;张春燕;秦小金;栾春红;范艳梅

    目的:观察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同时间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强化组于PCI术前服用瑞舒伐他汀20 mg/d,术后持续1周,1周后减量为10 mg/d.对照组PCI术前术后均为10 mg/d.分别于术前、术后ld、术后l周,术后1个月检测患者血浆中hsCRP的变化.结果:强化组患者PCI术后ld、术后1周血浆hsCRP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CI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浆hsCRP的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PCI术前及术后l周应用瑞舒伐他汀20 mg/d较10 mg/d能够明显降低血浆hsCRP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 去甲柔红霉素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附53 例报告)

    作者:韩晓红

    目的 探讨去甲柔红霉素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ID Ara-C)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治疗效果.方法 用去甲柔红霉素联合ID Ara-C,对53例AML 患者进行化疗,其中用于原发性治疗30例,用于难治性复发性 AML诱导缓解治疗23例.结果 原发性治疗组中,中位完全缓解期17个月,治疗相关死亡2例;难治性复发性AML组12例取得完全缓解.结论 去甲柔红霉素联合ID Ara-C,用于原发性 AML 的缓解治疗,可减少复发率,延长缓解期,提高无病生存率,用于难治性复发性 AML 的治疗也疗效明显,绝大多数病人可耐受治疗.

  • 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米托蒽醌对AML强化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陈方;高志宏;刘光美

    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联合米托蒽醌(MIT)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强化治疗疗效.方法: 10例患者缓解后每6个月以HD-Ara-c联合MIT强化治疗1周期:HD-Am-c 1g/m2,q12h,d1-4,MIT 8mg/m2/d,qd,d5-7,每周期7天.结果: 10例患者生存时间8-67月,中位31.4月,无病生存时间6-40月,中位18.2月,目前生存7例,其中6例(60%)CR中,化疗副反应可耐受,无相关死亡者.结论: HD-Ara-c联合MIT方案有效,安全,是AML缓解后强化巩固治疗的较好选择.

  • 肺门淋巴结结核强化治疗初期类赫氏反应1例报告

    作者:郎耿;都来玛

    1 病例介绍女,5岁,发热、乏力2周,于1987-03-11人院。体温39℃,脉搏130次/min,呼吸26次/min,心肺听诊正常。实验室检查:血沉35 mm/h。X线检查:右肺门可见1.5 cm×3.0cm肿块影,诊断为右肺门淋巴结结核(图1)。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三联足量强化治疗7 d,体温下降至37.5℃,一般情况好转而继续强化治疗。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烧伤后脓毒症合并高血糖疗效分析

    作者:吴健;周美英;余小平;史旭锋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对烧伤后脓毒症合并高血糖体内过度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收住治疗的烧伤脓毒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两组均予以抗感染、营养支持、维持脏器功能及创面处理等常规治疗,强化治疗组将血糖24 h内控制在4.1~6.1 mmol/L;常规治疗组将血糖24 h内控制在10.0~11.1 mmol/L.监测两组治疗后第1、3、5、7、10、14 d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并评估其疗效.结果 相对于常规治疗组,强化治疗组体温异常天数、白细胞异常天数、抗生素持续使用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强化治疗组于治疗后10、14 d,血清中IL-6、CRP和PCT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明显减轻脓毒症炎性反应,减缓脓毒症的进一步发生、发展.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作者:彭荣华

    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佳手段,此方法的大特点是接近于人体胰腺的胰岛素分泌,其次,可避免每日多次皮下注射的痛苦,使工作、生活更轻松自由;另外经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可在较短时间内下降到接近正常的范围;而且幅度较为平稳,可降低糖毒性;胰岛素泵剂量更加精确,可达0.01U,泵的导管不具有吸附胰岛素的优点;带泵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每日胰岛素需要量比往常少20%左右,可降低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泵的体积为BP机大小,可随身携带,使用方便.在进餐时输注餐前大剂量,未进餐持续量输注基础量,从而能大限度地模拟正常人体的胰岛素分泌,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精细平稳控制.我科自2009年3月-2011年3月对37例患者采用韩国丹纳胰岛素泵治疗[1],通过护理人员认真、细致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余洪亮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对比治疗前后多项指标.结果:经过治疗,患者多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达标率达到94.0%,显示了较好的强化治疗效果.结论:胰岛素泵具有方便和有效的特点,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方案之一.

  • 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秋生;席绍成

    2型糖尿病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并终衰竭,或者由于病情的需要以及短期的血糖强化治疗等,患者将需要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为了方便患者胰岛素注射以及减少胰岛素注射次数,目前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但是,由于预混胰岛素并不能很好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方式,导致单独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满意.本研究对单独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后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较好但空腹血糖仍控制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晚饭后服用二甲双胍缓片治疗,以观察是否能取得更好的血糖控制.

1049 条记录 47/53 页 « 12...44454647484950...525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