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脊柱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近十多年来,由于脊柱结核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脊柱结核常合并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导致脊柱不稳及后凸畸形.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在正规化疗基础上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矫形内固定,恢复脊柱稳定性的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可.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对2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取一期后路椎弓根钉系统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颈前后路分期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我院自1991年8月以来对同时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和明显间盘后突压迫颈髓的12例脊髓型颈椎病(CSM)病人采用前、后路分期联合手术,提高了治疗效果.
-
脊柱结核患者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4例脊柱结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各51例.A组患者采用病灶后路清除术、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术及植骨融合术;B组患者采用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植骨融合术及病灶前路清除术;C组患者采用病灶侧前方清除术、植骨融合术及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D组患者采用病灶前路清除术、植骨融合术及前路内固定术;观察各组患者的疗效.结果:A、B、C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D组(P<0.05);A、B、C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显著高于D组(P<0.05);A、B、C3组患者矫正角度丢失率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效果显著不同,采用后路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能清除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效果更好.
-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4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脊髓恢复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 治疗后ASIA(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高于治疗前,D~E级所占比例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脊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前路减压固定或前-后-前路联合复位固定治疗下颈椎新鲜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22例.结果 植骨均在3~5个月内融合,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4级.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及关节突交锁的治疗关键是复位、减压、固定.前后路手术可及时复位,解除椎管压迫,使受伤节段脊柱达到即刻稳定,方便护理,有利于加强功能锻炼和脊髓功能的尽快恢复.
-
前后路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后生物力学比较
目的 比较前后路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的效果,并测定经双侧关节突螺钉固定后的稳定性,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8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标本(包括颅底骨-T1椎体),切断寰椎横韧带和齿状突,制成寰枢关节不稳损伤模型,每个标本分别行正常标本、寰枢关节不稳标本、前路双侧C1、2关节突螺钉固定标本及后路双侧C1、2关节突螺钉固定标本行三维运动范围测定.结果 所有内固定组的三维运动范围均明显小于损伤组及完好组,前路经C1、2关节突螺钉和后路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前、后路双侧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后明显提高椎体三维稳定性,是临床上可靠的固定方法.
-
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治疗颈髓损伤
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疾患的外科治疗,但各种原因引起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导致的颈髓损伤必须尽快手术去除致压物,同时有效地稳定脊柱.笔者自2003年5月~2005年6月,对42例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引起颈髓损伤患者进行颈椎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总结采用颈椎前路自锁钢板和后路侧块钢板联合手术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11例严重下颈椎损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5~24个月,全部植骨均获得牢固融合,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脊髓功能按Frakel分级平均有一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对于严重下颈椎损伤实施前后路一期手术是达到充分减压,即刻稳定、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及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
一期后前路联合松解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松解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21例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23~61岁,平均37.6岁.均为单节段骨折,角状后凸顶点:T111例,T127例,L18例,L25例;后凸Cobb角23°~59°,平均38.6°.均有严重腰背痛症状,术前VAS评分为7.1~10(7.6±2.1)分.9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术前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2例,D级5例;其中4例合并括约肌功能障碍.2例曾行单纯椎板减压手术,10例曾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术前CT显示关节突骨性融合14例,骨折椎体前方有骨赘及骨桥形成16例.均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松解、减压、前路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0~310min,平均200min;术中失血量400~1200ml,平均650ml.术中、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1.3个月,腰背痛症状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改善至1.5~2.6(2.1±0.4)分;后凸角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为5°~23°(11.1°±5.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矫正率为71.3%.植骨节段均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4.3个月.9例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8例有不同程度恢复,4例括约肌功能障碍者3例改善.结论:一期后前路联合松解、减压、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手术安全,能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效果满意.
-
微创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炎
椎间隙感染亦称化脓性椎间盘炎, 简称椎间盘炎(Spondylodiscitis),指椎间盘及相邻软骨板的感染性病变.临床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椎间盘炎多采用手术治疗,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微创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并成功随访腰椎椎间盘炎患者11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9例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初经后路复位内固定的2例患者,术后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恶化,经前路减压手术后缓解.另7例行前路减压、后路复位内固定及前路融合术.随访6~28个月,平均13.7个月.除1例完全性脊髓损伤者外,余病例脊髓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级.术后X线片复查,脱位椎体均获完全复位,骨性融合.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经颈椎X线片、MRI等检查,明确或排除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可能.前后路联合手术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获得全脊椎截骨术成功的几个关键点
近年来笔者在大量脊柱侧凸畸形手术矫正经验的基础上,对一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采用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直接去除了畸形的关键部位对矫形的阻挡,获得了满意的矫正效果.与前后路分期或一期手术相比,减少了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尤其是避免了前路经胸手术对患者本来已经脆弱的呼吸功能的再次侵扰,也减少了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原则
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常累及延髓生命中枢与椎-基底动脉,导致严重残疾,甚至威胁生命.寰枢椎是颈椎中活动度大的节段,其旋转活动占整个颈椎旋转活动度( 120°~160°)的50%以上.因此,合理的寰枢椎脱位外科分型和治疗原则对其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颈椎功能的保留具有重要意义.自从Zileli 等[1]2002年报道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以来,其基础和临床研究进步很快,例如:前路经口腔寰枢椎病灶清除、螺钉钢板复位内固定术[2],经口腔或内窥镜下行寰枢椎前方软组织松解、后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3],以及各类后路钉板和钉棒内固定系统[4~6]等技术已在国内广泛开展.但随着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的报道增多,需要再次手术翻修病例也有上升的趋势,应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在此,笔者针对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原则,谈谈自己的管见,与同道商榷.
-
颈椎间盘突出并发育性椎管狭窄的前后路手术效果比较
本文作者自1987年起,采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间盘突出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而不作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①为了解颈椎间盘突出是否也象腰椎间盘突出一样可以发生自然退缩;②为了比较椎板成形术和前路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所致颈椎病的效果,从而根据这些结果来确定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对策.
-
Halo-Vest固定下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急性复杂性下颈椎损伤
对于颈髓前后方均有明显压迫,前后柱均不稳的复杂性下颈椎损伤患者可行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1],多采用内固定技术重建颈椎稳定性,但手术创伤较大,时间较长,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对内固定器械要求严格,并发症较多.我科自2000年以来对10例急性复杂性下颈椎损伤患者行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时,术前、术中和术后均采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改良的Halo-Vest固定,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寰枢椎结核
寰枢椎结核极为少见,占脊柱结核的0.3%~1.0%[1].因位于枕颈连接部,结构复杂,寰枢椎骨、韧带一旦遭到破坏,可造成寰枢关节的不稳和颈髓的受压.2000年12月至2006年5月,我院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寰枢椎结核患者6例,疗效满意.
-
头颈部骨科手术与围术期气道管理
头颈部骨科手术的特殊性体现在对气道管理的挑战,主要与以下3种类型的手术相关:①颈椎外伤后内固定手术,特别是由于颈椎骨折造成的脊髓损伤;②因颈部畸形、椎管内肿瘤或颈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行颈椎前路、后路或前后路的手术;③寰枢椎畸形的矫形手术等.这些手术对诱导期及术后的气道管理均构成挑战,应对不当将引起严重的上呼吸道并发症,甚至出现患者因窒息而死亡.以下将从每类手术对气道管理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逐一分析,以期降低气道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
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脊柱侧弯患者的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脊柱侧弯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75例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与试验组(n=4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全面护理。观察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有效率95.0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5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的护理策略可有效促进脊柱侧弯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浅析前后路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和分析前后路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8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前侧入路治疗,实验组给予前后路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结果 在优良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前后路联合小切口手术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普及.
-
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19例报告
颈椎外伤所致骨折、脱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牵引复位、颈椎后路减压固定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但对于骨折所造成的颈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以及颈椎脱位牵引复位失败或陈旧性脱位的病人,上述手术方法均无法彻底减压重建稳定性.本院自 1998年 1月至 2001年 3月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颈椎损伤 19例,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