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失代偿性丙型肝炎肝硬化20例患者脾切除术后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对于丙型肝炎主要以抗病毒方式进行治疗,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被认为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丙型病毒性肝炎经抗病毒治疗,能够减轻肝脏炎症,抑制肝纤维化、预防肝癌的发生.
-
肝功能正常的CHB患者应用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致HBsAg低于检测下限1例
我国HBV感染者基数庞大,据推测,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CHB患者约2000万例[1]。HBV携带者与CHB患者的区别主要为后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肝组织学检查肝细胞有炎症改变[2]。肝组织学检查为有创操作,具体实施率较庞大的基数而言微乎其微。CHB患者ALT水平与肝脏组织炎症损伤之间无绝对的平行关系[3],在某些情况下,肝功能持续正常有可能成为一个伪像,在这一伪像下,仍有肝脏进行性受损,直至发病时佳治疗时机已经错过,多见于HBeAg阴性的CHB患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内四科有1例典型病例,患者肝功能正常但肝组织活检示肝细胞受损明显,应用Peg-IFN-α2a抗病毒方案治疗,并取得良好结果,现报告如下。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一例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2%~5%可能发展为肝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以降低其肝癌发生率,已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1].美国AASLD及亚太地区指南一致认为,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可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根据个体化应答情况调整药物剂量[2-3].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的表现,如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和肝功能失代偿的发展往往不平行.以往认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则无法进行抗病毒治疗,仅能对症治疗,但近期少数医院开始探讨选择合适的患者试行抗病毒治疗[4-5].2006至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内四科在完善检查的情况下,从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筛选肝脏合成功能相对较好的病例,进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方案治疗,选择其中典型1例病案,报道如下.
-
遍地金的化学成分研究
遍地金Hypericum wightianum Wall. ex Wight et Arn. 属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全草入药.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西藏等省.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民间用于治疗小儿炎症、久痢、久泻、毒蛇咬伤等疾病[1].近年来,由于金丝桃属植物在抗抑郁和抗病毒方面的突出作用[2~5],该属植物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我国金丝桃属植物有约50 种,多为特有种,但大部分未做化学成分研究或研究不深入.遍地金的化学成分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我国金丝桃属植物资源,我们对遍地金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浅谈苦瓜的保健作用
苦瓜是我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蔬菜,它属于葫芦科苦瓜属植物,性昧苦寒,具有清凉解热、滋养强壮等功效.但是由于它味很苦,许多北方人不太喜欢食用苦瓜.其实苦瓜中富含具有降低血糖、调节酶活性、抗肿瘤和抗病毒等作用的生物活性成分,目前科学家已经提纯并证实的成分有苦瓜凝集素、苦瓜素、核糖体失活蛋白、苦瓜素苷、胡萝卜甾醇、MAP 30蛋白、P蛋白等.本文仅简介苦瓜在降血糖、抗肿瘤和抗病毒方面的保健作用.
-
中药制剂抗Coxsackie B组病毒的实验观察
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 B Viruges,CVB),是一种小核糖核酸病毒的肠道病毒,共分6个型,是目前常见嗜心肌病毒.CVB1-6型均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中药制剂在抗病毒方面的研究已经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我们对中药制剂--心肌康冲剂体外抗CVB1~6型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小议干扰素
医生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常常会使用干扰素制剂,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人类在抗病毒方面,还没有发现哪一种药物超过干扰素,但干扰素的疗效也并非人们所想像的那样神奇,使用起来也并不是那样的无所顾忌.
-
中西医结合学科进展综述
中西医结合应当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这类方法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须注意做到有机地结合.比如中药在抗病毒方面,在治疗艾滋病、非典、乙肝等疾病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可重点开发、多做研究,应从疗效性、安全性及价效关系等方面来提供依据,让医学界及时了解、加深理解、自然而然地接受其优越性,使得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共识.
-
RNAi作用机制与抗病毒研究
RNA干扰是指导入针对特异靶基因产物的同源双链RNA可导致细胞特定基因缺失或减退的显型,是体内抵御外源感染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目前,RNA干扰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代替基因敲除的遗传工具,正在被用于功能基因组学、基因治疗、基因表达调控等多个研究领域.本文主要综述了RNA干扰发生的机制,并兼述其在抗病毒方面的应用.
-
膦甲酸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高黄疸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步疗效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慢性重型肝炎及慢性肝炎重度时,如何选择合理的抗病毒方案,仍然是尚未解决的问题.膦甲酸钠(PFA)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它对HBV的聚合酶具有抑制作用[1].
-
苷必妥、乙肝宝治疗小儿慢性乙肝疗效观察
我院肝炎门诊于1997年9月至1999年3月对1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简称慢乙肝)分别以苷必妥(抗乙肝转移因子)、乙肝宝进行治疗,观察这些药物在改善肝功能和抗病毒方面的疗效,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慢乙肝病例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将129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苷必妥治疗组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乙肝宝治疗组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苷必妥加乙肝宝治疗组(简称混合组)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在3岁~14岁.性别与年龄三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意义.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0例疗效观察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增加趋势,目前尚无确切疗效的防治药物.痰热清由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黄芪、连翘等组成的国家二类新药,不但具有抗病毒、激活干扰素系统,而且具有提神补气、调节免疫之功效.痰热清注射液在抗病毒方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近年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从肝血虚论治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理论探讨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其发病率高,病情复杂,极易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核苷类药物的问世,西医在抗病毒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对病情的阻断发展、病毒的耐药、生化指标以及患者的症状改善等犹未尽然.资料研究及大量的临床证明中医药治疗该病发挥了的一定的优势,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临床辨证分型较多,且认识不一,方法各异.目前临床上多遵循1991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委员会提出的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等5型辨治.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难以取得满意疗效.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完全是单一证型,由于病邪的侵入,使脏腑间功能与物质的消长变化,而出现兼证或混合型证型较为见之.临床中观察到,在此阶段患者出现肝血虚或肝血亏虚等表现,症见疲乏无力、两胁不适、头晕目眩、烦躁不安、少寐多梦及纳食不佳等,若采用上述传统的辨证方法,疗效不佳.
-
甲氰脒胍的临床新用途
甲氰脒胍(CMD)属抗组胺药物,于1975年应用于临床.其对组胺H2受体,竞争性拮抗组胺或其它病理性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并可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在胃壁细胞含量较多.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其它病理性胃酸分泌过多症.在近些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发现CMD的用途不仅局限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制酸,尚有调节免疫、抗病毒、甚至抗癌等功能,尤其在抗病毒方面更为突出,有作者认为其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现就CMD典型的新用途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