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对A1C的影响谁更大?

    作者:黄列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曾经有人利用DCCT中1439名1型糖尿病患者7个点(三餐前,三餐后和睡前)毛细血管血糖(即血糖仪检测的血糖)数据库,计算了平均血糖并与A1C进行了比较分析(见表1).

  • 新疆克州地区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率调查

    作者:张燕;秦波;史小红;克力曼古丽?塔力甫;热西旦?吾斯曼;古丽巴哈?艾力;李美慧

    目的 评估新疆克州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情况,为合理制定降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及平均血糖达标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结果 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CV>2者288例;HbA1c>7.0%者276例.结论 新疆克州地区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率不足4%~8%,提高血糖达标率和提升治疗依从性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医务人员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具有个性化的降糖方案,从而优化血糖控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将A1C转化成估测的平均血糖值

    作者:高莹

    用血红蛋白糖基化百分数表示的A1C检测长期血糖水平,已广泛应用于评价糖尿病治疗的充分性及治疗的调整.自我监测的毛细血管血糖可指导每天的糖尿病管理.本研究试图寻找A1C和平均血糖(AG)水平之间的数学关联,确定自我监测中相同单位的AG水平能否用来表示和报告A1C.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的观察

    作者:李晏丽;沈云蚓;郑佳;赖晓阳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院平均血糖水平与在院死亡的关系. 方法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平均血糖值、年龄等11个候选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院平均血糖升高(Wald x2=11.883,P=0.001)、增龄(Wald x2=17.336,P=0.000)、低HDL-C血症(Wald x2=4.024,P=0.045)可能是AMI患者在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提示在院平均血糖值(Wald x2=10.266,OR=1.69)、增龄(Wald x2=13.604,OR=5.24)是AMI患者在院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在院平均血糖水平高、增龄是已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在院死亡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 关注糖化血红蛋白及平均血糖在老年人糖尿病中的应用

    作者:王冬环;张传宝;申子瑜

    糖尿病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和致残、致死率已跃居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第4位.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7%以上,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虽然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增龄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被公认,因此,应特别关注老年人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

  • 中国人群平均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转换关系的初步分析

    作者:马晓静;周健;包玉倩;陆蔚;唐峻岭;李鸣;胡承;项坤三;贾伟平

    目的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CGM)技术探讨不同糖代谢人群24 h平均血糖水平(MB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并初步建立不同HbA1c水平其相对应的MBG值.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受试者318人,其中正常糖调节组115名、糖调节受损组57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组146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的诊断采用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测量各组生化指标,并行OGTT,测定糖负荷后2 h血糖(2 h PG).采用CGM系统估算MBG水平,高压液相法测定HbA1c水平,分析MBG与HbA1c间的关系.统计学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线性模型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318例研究对象中总体HbA1c水平为(6.6±1.5)%,MBG水平为(7.3±2.3)mmol/L.(2)MBG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848,P<0.01),其回归方程为MBG=1.252×HbA1c-0.992(R2= 0.718,P<0.01),即HbA1c每升高1%,MBG相应升高1.252 mmol/L.HbA1c=6.5%时,对应的MBG值为7.1 mmol/L.HbA1c=7.0%时,对应的MBG值为7.8 mmol/L.(3)仅包括14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MBG和HbA1c之间的关系与总人群的结果一致(r=0.788,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MBG=1.255×HbA1c-0.886(R2=0.621,P<0.01).当HbA1c= 6.5%时,MBG对应值为7.3 mmol/L.HbA1c=7.0%时,对应的MBG值为7.9 mmol/L.结论 初步建立了各HbA1c水平其相应的MBG值,为深入开展中国人群平均血糖与HbA1c转换关系研究提供了线索.

  • 血糖波动的评价指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作者:莫一菲;周健;贾伟平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标志以及导致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其不良作用主要体现在慢性持续的高血糖和血糖波动两方面.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已经明确,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糖波动亦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可能需要兼顾减轻血糖波动以更理想地控制血糖.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葛春林;何三光;郭仁宣

    为了探讨急性胰腺炎时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我们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糖变化以及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时的病情改变进行了研究。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收集1996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169例,其中男98例,女71例;年龄16~83岁。重症急性胰腺炎42例(APACHE Ⅱ评分≥8分),男女之比为1.5∶1,平均年龄47岁,死亡15例,死亡率为36%;轻型急性胰腺炎127例(APACHE Ⅱ评分<8分),男女之比为1.4∶1,平均年龄45岁。127例轻型急性胰腺炎均痊愈出院。本组169例急性胰腺炎中有糖尿病史者11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9例、轻型急性胰腺炎2例。  2.生化指标检测:血糖:己糖激酶法,正常值:3.8~5.8mmol/L;血胆固醇:氧化酶法,正常值:0.56~1.70mmol/L;甘油三酯:脱氢酶法,正常值:2.8~6.5mmol/L。使用日立747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上述指标。  3.数据统计:两组计量资料间的比较用t检验,率之间的比较用χ2检验。  结果  本组125例无糖尿病史的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31例发病后3d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平均血糖为(8.6±2.9)mmol/L,占总数的24.2%。随着病情的好转,1~2周内空腹血糖逐渐降至正常。  33例无糖尿病史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有23例发病后血糖升高,平均为(9.9±3.6)mmol/L,其发生率(70%)明显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组(χ2=23.39,P<0.01)。这23例患者中有6例因非糖尿病因素死亡,其余17例随着病情的好转血糖于治疗后1周~1个月逐渐恢复至正常。

  • 评价糖化白蛋白在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监测中的价值

    作者:金先富;沈波;王静;潘绍标;颜勤明;王冬莲;张晓雪;袁兆林

    目的 评价糖化白蛋白(GA)在糖尿病(DM)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0例DM住院患者,每天检测7个时间点的血糖(BG)值,并于入院后0,1,2周,同时检测GA值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研究GA与平均血糖的相关性及对比HbAlc对血糖变化的敏感性;同期选取115名健康体检者,测定其GA值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GA与HbA1c、平均血糖(MBG)及空腹平均血糖(MFBG)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餐后2 h平均血糖(2hPBG)无显著相关性;GA、HbA1c均在2周的治疗过程中逐渐下降,GA下降趋势更明显,GA/HbA1c比值逐渐下降.结论 CA能较好的反映DM患者过去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GA较HbA1C敏感而较血糖稳定.

  • 入院24h平均血糖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桂青

    目的 探讨入院24h平均血糖水平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的判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入选162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入院即刻开始每2h测定血糖,计算血糖均值,按入院24h平均血糖水平分成5组:<4.5mmol/L,4.5~7.7mmol/L,7.8~10.0mmol/L,10.1~12.0mmol/L,>12.1mmol/L,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7d死亡率及存活者APACHEⅡ评分.结果 以4.5~7.7mmol/L作为对照组,10.1~12.0mmol/L和>12.0mmol/L死亡率和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平均血糖水平过高是脓毒血症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倩;梁晓春

    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核心。一些前瞻性研究证实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能有效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但是HbA1 c仅反映平均血糖而不能描述血糖全貌。近年来血糖波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可能成为平均血糖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2]。血糖波动( glucose fluctuation )用于描述血糖在高峰及低谷之间的不稳定状态,相关概念还有血糖变异性( GV )、血糖稳定性( GS )等。广义的血糖波动既包括正常人血糖的生理性变异,还包括病理性血糖波动,文献中通常指后者,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来界定。中国血糖监测指南根据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推荐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CGMS)评估的中国成人生理性血糖波动的参考值为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3.9 mmol/L及标准差( SD)<1.4 mmol/L[3]。在201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年会上公布的1项研究发现,糖尿病前期血糖波动即有明显增加,并推荐将血糖波动参数作为糖尿病前期的筛查指标;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糖波动较正常人增加。随着糖调节受损的加重,血糖波动也在进行性增加[4]。异常的血糖波动可能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关,包括急性血糖波动和慢性血糖变异,可以从日间血糖变异、日内血糖变异、餐后血糖尖峰、长期 HbA1 c 变异等方面来评价[5]。血糖波动是糖尿病血糖监测及控制研究领域的热点,但存在较多争论。本文就异常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体质指数和腰臀比与农村中老年人高血糖发生率的关系

    作者:赵文华;张丁;王俊玲;光文伟;李明;陈君石

    目的研究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对人群血糖(BG)水平和高血糖(HBG)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河南、安徽农村12234名40岁及以上中老年男女进行了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空腹血糖的测量.将BMI和WHR分别根据小和大值分成三等份,分析了BMI、WHR和两者相结合对人群平均血糖(ABG)水平和高血糖(HBG)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随着BMI的增加或WHR的增加,男女平均血糖水平和高血糖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BMI和WHR同时增加对平均血糖水平和高血糖发生率上升的影响更为明显.结论以BMI和WHR相结合是预测糖尿病危险性的有效指标;控制BMI和WHR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

  • 071 优降糖与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比较[英]/Langer O…∥N Engl J Med.-2000,343.-1134~1138

    作者:

    一般不主张于孕期使用磺脲类药物,因其可引起新生儿低血糖与胎儿异常,但这一看法是基于优降糖与格列甲嗪等药物问世前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证实相当量的优降糖不会穿透人的胎盘,因而认为优降糖可取代胰岛素治疗孕期糖尿病.研究对象为单胎妊娠的18~40岁孕期糖尿病病人404例,均妊娠11~33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浓度为5.3~7.8 mmol/L.空腹血糖<5.3 mmol/L而行饮食控制疗法的患者如果以后空腹血糖≥5.3 mmol/L或餐后血糖≥6.7 mmol/L者亦列为受试对象.受试者随机用优降糖或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开始剂量为0.7 U/kg,每天3次皮下注射,必要时可每周增加用量.优降糖开始用量为每日晨口服2.5 mg,第2周增加2.5 mg,其后每周增加5 mg直至控制血糖于理想水平,必要时每天总量可达20 mg.治疗目标为平均血糖5.0~5.9 mmol/L、空腹血糖3.4~5.0 mmol/L,餐前血糖4.5~5.3 mmol/L与餐后血糖<6.7 mmol/L.用优降糖治疗者2周不能达到上述目标者改用胰岛素治疗.结果优降糖治疗组共203例,胰岛素治疗组共201例.优降糖组有139例(69%)、胰岛素组146例(72%)确诊时空腹血糖≥5.3 mmol/L.两组治疗前1周平均(±SD)血糖浓度[(6.4±1.1)mmol/L;(6.5±1.2)mmol/L]与糖基化血红蛋白[5.7%±1.3%;5.6%±1.2%]相类似.治疗期间两组平均血糖浓度相似.优降糖组8例(4%)改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浓度降至2.2 mmol/L以下者优降糖组4例,胰岛素组41例.优降糖组与胰岛素组发生子痫前期与剖宫产者亦相类似(分别为6%∶6%与23%∶24%).新生儿情况两组相似,优降糖组与胰岛素组娩出婴儿体重高于孕龄预计值者(12%∶13%)、巨体儿(≥4 000 g)者(7%∶4%)、有肺部并发症者(8%∶6%)、低血糖者(9%∶6%)、入新生儿监护病房者(6%∶7%)与胎儿异常者(2%∶2%)均相类似.优降糖组中婴儿脐带血中均未检出优降糖.本研究结果表明孕妇于其胎儿器官发生后可接受优降糖治疗,其胎儿异常发生率与使用胰岛素相类似,亦类似于以前报道的非孕期糖尿病妇女娩出婴儿的先天性异常发生率,因此优降糖是治疗孕期糖尿病的一种有效的胰岛素替代药物.(李春元摘李梓校)

  • 糖尿病患者应学会的计算题

    作者:汪涛

    糖尿病患者看病时经常听到医生说:"你的胰岛功能不好,只有正常人的20%","你的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很差,需要用胰岛素增敏药治疗了","你需要测一下糖化血红蛋白,看看你这两个月的平均血糖是多少"等等.

  • 第45讲兼症病学(各论部分)第4章第2节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

    作者:刘桂蕊;刘树国;刘采平;原玉贵;武宝玉;马金荣

    1 概况1.1 定义由糖尿病引起下肢血管病变后出现下肢血管阻塞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兼症.1.2 概念早由Oakeg于1956年提出.1972年Catteral明确定义为"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并发感染的足.其发病率高,国外约5.8%~6.3%,国内发病率较低约0.9%~1.7%.Gaoea报道有20%的DM是因足部疾病而住院治疗的.LEADDP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美国截肢者中50%是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所致,国内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病率比同龄非糖尿病患者高30倍.张瑛指出:平均糖尿病病程为8.89年,下肢血管病时平均血糖为19.79mmol/L;全部患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1.8%有周围神经病变;27.27%肾病;36.4%心血管病变及营养不良.

  • 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值与糖化白蛋白相关性研究

    作者:吕冰;王立

    目的 探讨糖化白蛋白(GA)在评估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11例,按HbA1c水平分为3组:HbA1c≤7%组24例,7%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及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姚庆春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商品名长秀霖)联合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及盐酸吡格列酮(商品名艾可拓)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的血糖变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所有入选对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给予动态血糖监测及检查HBA1C、空腹胰岛素。比较治疗前后动态血糖及HBA1C以及由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出HOMA-IR,HOMA-B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4小时达标时间段,(19.8±3.7)hu. s(2.4±2.1)h显著延长,24小时平均血糖(6.6±1.5)mmol/Lu. s(15.8±3.3))mmol/L空腹血糖(5.5±1.2)mmol/Lu. s(11.8±3.3)mmol/L24小时高血糖(10.8±4.1)mmol/Lu. s(21.3±5.2)mmol/L,HBA1C(6.9±1.1)%u. s(10.8±1.4)%均有显著下降(均P<0.01=HOMA-1R:3.1±0.7us:7.2±1.1HOMA-B,54.5±3.3us42.6±5.2(均P<0.05mmol/L)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及盐酸吡格列酮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24小时血糖控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更显著降低血糖。

  • 糖尿病透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糖转换关系及意义的研究

    作者:印荻;章旭;曹娟;丁浩;李海涛;周长菊;赵彩霞;危志强;许琴

    目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糖有良好的相关性,本研究探讨糖尿病透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糖的转换关系,协助指导其降糖治疗。方法:选择泰兴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2例:其中血液透析患者23例,腹膜透析患者21例,肾功能正常患者18例。连续4 d每日测量所有患者7次毛细血管血糖(三餐前、三餐后2 h、23:00血糖,计算平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糖的相关性。结果: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空腹血糖比肾功能正常患者更高。血液透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糖相关系数为0.72,腹膜透析为0.67,肾功能正常患者为0.90。血液透析和肾功能正常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糖之间相关性回归线相似,腹膜透析患者的回归线高于前两者。结论:相同的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平均血糖,腹膜透析患者比血液透析和肾功能正常患者高。

  • 平均血糖能否替代糖化血红蛋白

    作者:李强;于萍

    糖化血红蛋白(HbAIC)是血红蛋白在高血糖作用下发生缓慢连续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反映的是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是重要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监测指标.由于HbA_1c检测方法众多,为减少了各实验室之间的差异,美国、日本、瑞典分别提出自己的HbA_1c标准化检测方法,但这些检验方法均为非特异性的.2007年国际临床化学与实验医学联合会(IFCC)研发了检测HbA_1c的全新方法,该方法为高度特异性检验,导致HbA_1c检测值偏低.为避免新旧HbA_1c检测参考值发生混淆,因此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欧洲糖尿痛研究学会(EASD)、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HbA_1c检测工作小组建议采用平均血糖(AG)表示HbA_1c.本文综述了AG代替HbA_1c的由来、HbA_1c与AG的关系、国际多中心ADAG研究与启示,并讨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 治脊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35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英华;丰立忠;王丽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7-2009年本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及脊柱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脊柱治疗),每组35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55.87岁,男女性别比2∶1,平均病程2.80年,平均血糖12.57 mmol·L-1; 脊柱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54.25岁,男女性别比2∶1,平均病程2.57年,平均血糖11.39 mmol·L-1.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血糖情况及病程等均具有可比性.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