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作者:陈燕图;林健敏;刘伟源;黄仁胜;吴岑江

    目的研究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骶尾部褥疮患者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治疗,创面范围大为12cmm×9cm,供区原位缝合或植皮.结果 8例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肌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及缝合后痊愈.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3年,均无复发.结论骶尾部褥疮病程长,合并症多,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臀大肌 肌皮瓣 褥疮
  • 岛状臀大肌肌皮瓣在修复骶尾部褥疮的应用

    作者:彭昌贵;余存泰;陈景昆

    目的探讨带臀上动脉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3年5月,对12例骶尾部褥疮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褥疮范围大12cm×10cm,小8cm×5cm,治疗采用带臀上动脉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结果12例肌皮瓣全部成活,Ⅰ期愈合10例,2例经换药Ⅱ期愈合.随访6个月~36个月,肌皮瓣及供区软组织弹性良好,无复发.结论带臀上动脉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肌皮瓣血运丰富,成活率高,旋转角度大,可一期修复等优点,值得推广.

  • 臀大肌的肌构筑学研究

    作者:许家洲;薛黔

    目的 探讨臀大肌的功能并为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取成人尸体5具,用肌构筑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臀大肌的肌质量为(396.10±109.82)g,肌长(12.77±0.79)cm,肌表面积为(267.34±31.61)cm<'2>,肌纤维长(19.43±1.53)cm,生理横切面积为(19.32±5.26)cm<'2>.结论 臀大肌具有力量型肌的构筑学特征,也具有增加运动幅度的能力或潜能.

    关键词: 臀大肌 肌构筑
  • 国人臀大肌测量及力学分析

    作者:吴斌;姜吉良;张建一

    目的 通过对臀大肌的数据测量及力学分析,探讨其对短跑运动的影响.方法 从16具身长162~171 cm成年男尸和9具身长151~163 cm成年女尸测量出臀大肌平均纤维长度,生理横断面,上、下缘长度及起止点分布的具体数据.结果 臀大肌生理横断面男性为30.74,女性为17.5,上缘长度男性为(9.1±0.2)cm,女性为(9.0±0.2)cm,下缘长度男性为(10.3±0.1)cm,女性为(10.2±0.1)cm.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力学分析可知,臀大肌生理横断面,起、止点位置,臀大肌收缩限制是影响短跑运动的相关因素.

  • 臀大肌代肛门括约肌治疗高位无肛术后大便失禁

    作者:孔飞腾;李福玉;刘菊先;陈咏梅;吴杨;杨晓东;向波

    目的 探讨臀大肌代肛门括约肌控便手术治疗高位无肛术后大便失禁的疗效.方法 2002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25例高位无肛行腹会阴联合肛门成形术后完全性大便失禁患者,采用臀大肌代肛门括约肌控便手术治疗.男11例,女14例;年龄3~22岁,平均10.2岁.术前直肠造影、肛管直肠测压及肌电图检查显示肛门括约肌功能缺失或严重不良.采用 Wexner评分、大便失禁生活质量调查问卷(FIQL)、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并行肛管直肠测压、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动态排便造影检查.结果 术后1周2例患者发生直肠切口瘘,其余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9年,平均6.3年.大便次数由术前每天10余次减少至4~6次.术后1年及术后2年及以上Wexner评分及SRHMS自测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及以上FIQL评分较术前及术后1年明显改善(P<0.05).肛管直肠测压结果示术后2年及以上患者肛管大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及大收缩容积较术前及术后1年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臀大肌代肛门括约肌手术能一定程度改善高位无肛术后大便失禁患者的控便能力.

  • 臀大肌皮瓣修复臀骶部褥疮12例

    作者:王崇锐;王庆蓉

    1991年2月~1997年6月,采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臀骶部褥疮12例15处,均为男性。年龄22~50岁,30岁以下8例。均由车祸或外伤所致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后截瘫。褥疮溃疡范围为4 cm×10 cm~8 cm×14 cm,深达骨质,肉芽污浊,均伴有恶臭味分泌物。平均病程1年以上。  手术方法:①彻底切除潜行溃疡及周围瘢痕组织,直至健康组织为止,凿除突起骨质及感染部份,将骨面修平整,以扩大局部皮肤受压范围,用电灼止血、冲洗。②设计及切取肌皮瓣。据褥疮部位不同,测量皮肤缺损大小,以臀大肌轮廓为肌皮瓣的中心,画出皮肤切口,以肌纤维走行为长轴,与长轴垂直为横轴,使与皮肤缺损长宽相适应。从臀大肌下缘开始向外至臀大肌股骨附着点处切断,将臀大肌下部与皮瓣一同提起,至肌肉蒂部为止。臀大肌边缘与受区软组织缝合固定,然后缝合皮下及皮肤。供区缺损较小者可拉拢缝合。缺损较大者,自大腿取全厚皮片游离植皮。  本组12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平均随访3年,褥疮未复发。

  • 臀大肌肌皮瓣修复臀部溃疡

    作者:顾清林;张德斌;王友卿;王涛;王会才;刘贵秋

    1993年8月~1998年5月,应用臀大肌下部肌皮瓣修复臀部溃疡11例,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经3个月~5年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改良V-Y推进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作者:魏大成;李祥志;谌勇

    我院自1997年~2000年收治骶尾部褥疮9例,其中6例7处采用改良V-Y推进臀大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术后均Ⅰ期愈合,无复发,报告如下.

  • 骶部褥疮继发良性间叶瘤一例

    作者:顾雄华

    患者男,35岁.因腰4,5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于1988年11月,1991年4月在外院二次手术.第二次术后致不全截瘫,左骶尾部褥疮,逐渐溃烂深达骨骨各.1992年9月创面长出肿物并凸于皮外,表面破溃,肿物逐渐长大.于1994年11月4日入院.检查:肿块大小为12 cm×10 cm×8 cm,中等硬,基底部位于褥疮深面,创口及肿块分泌较多黄红色脓液,粘稠,味臭.褥疮创面为12 cm×11 cm,可扪及右坐骨结节,挤压有大量碎骨块流出,入院后体温高可达40℃.给予抗感染及全身支持疗法.10天后彻底清创及肿块切除术.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间叶瘤.术后加强换药,创面护理.2周后行臀大肌皮瓣移位术修复创面.术后2周拆线,创面愈合.随访6个月无复发.

  • 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6 例护理体会

    作者:陈英

    我院1997年以来采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臀部药物沉积性油脂性肉芽肿16例

    作者:刘天荣

    1临床资料我院1997~1998年收治臀部注射区域包块患者16例,均为女性.年龄24~46岁.单侧包块14例,双侧包块2例.同侧包块数1~3个.直径3~8cm,包块存在时间4月至3年.除2例包块有轻度疼痛外,一般无自觉症状.16例均有肌肉注射药物史,其中7例肌注过黄体酮,余9例肌注药物性质不能确认.各例曾分别接受过抗生素,局部"消炎膏"贴敷,TDP照射或热敷等治疗,均无明显效果.手术发现包块位于臀大肌肌膜外脂肪组织内,无完整包膜,周围可见明显纤维组织增生.术后切开包块中央组织,肉眼直观呈淡白色水肿样肉芽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油脂性肉芽肿.

  • 骶髂关节结核并髂腰肌、臀大肌冷脓肿形成1例分析

    作者:孙晨;禹志宏;祝少博

    病例男,57岁,发现右臀部包块1月余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臀部有一约拳头大小包块,伴右下肢疼痛麻木不适,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史.

  • 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护理分析

    作者:周雪;温淑华;莫美兴;何妙珠;黄艳贞;邵秀华

    目的:探讨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患者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取接受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的4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术后对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加优质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创面感染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更低,创面愈合情况更优、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防止术后皮瓣受压,能够保持病人伤口引流畅通,防止伤口受大小便浸渍,并可实时监控病人伤口血运情况,可有效避免压疮再次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臀大肌注射深度探索及护理对策

    作者:马丽锋;陈建意;邵力飞;周建春

    目的进一步明确肌肉注射的深度.方法以臀大肌注射为研究对象,通过B超观察524例皮肤到臀大肌之间的距离,以确定针头进入的深度.结果男性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平均厚度为1.34±0.63cm,女性组平均厚度为3.41±0.98cm,两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教科书上的进针深度标准,目前只适用于男性.故在执行肌肉注射时,除了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粘稠度选择不同的针头外,还要根据性别、胖瘦选择合适的针头.

    关键词: 臀大肌 注射 深度
  • 改良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组织缺损

    作者:陈卫玲;周燕;周妮娜;李江晓

    臀大肌是臀部大的菱形肌,位置表浅,常被用于修复临近的软组织缺损[1].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笔者采用改良的臀大肌肌皮瓣转位移植术修复骶尾部深部创面8例,获得满意效果.

  • 翻转臀大肌肌瓣联合筋膜瓣在骶尾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陈国双;吴琛;陈思思;吕英;毛波;邹同荣

    目的:探讨臀大肌肌瓣联合筋膜瓣在修复骶尾部褥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应用翻转臀大肌肌瓣联合筋膜瓣修复骶尾部褥疮21例,术中先设计筋膜瓣,大小以无张力覆盖骶尾部创面为宜,先自深筋膜层掀起筋膜瓣,再根据骶尾部褥疮创面腔隙大小及骨外露大小设计上部臀大肌肌瓣,自止点附近切断掀起,保护臀上动脉入肌分支,肌瓣掀起逆行翻转180°后填塞骶尾部腔隙覆盖骨外露区域,褥式缝合固定后再将筋膜瓣旋转覆盖骶尾部创面.结果:本组21例中18例一期愈合,1例术后皮瓣下血肿,经过血肿清除术处理后达到一期愈合,1例由于术后伤口感染,经过抗感染换药治疗后愈合,1例术后因筋膜瓣偏小出现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过后期换药、二期缝合后愈合.长随访达2年,尚无复发病例.结论:翻转臀大肌肌瓣联合筋膜瓣由于采用传统筋膜瓣设计方案,解决皮肤缺损问题,筋膜瓣掀起后便于暴露臀大肌及切取臀大肌肌瓣,由于肌瓣血供丰富,采用翻转肌瓣可以填塞潜腔,覆盖骶骨外露,局部组织量丰富减少了术后复发.

  • CT诊断骶尾臀部畸胎瘤2例报告

    作者:李云美

    例1 25 d女婴,生后即发现右臀部肿块,约鸡蛋大小,质软,边界清楚,活动度差.肿块增大较著并腹胀.查体:除右臀部肿块外,盆腔内触及质中等硬度肿块,边界光滑.CT平扫示右臀部见一低、等混合密度肿块与盆腔内肿块呈哑铃状相续,约6.5 cm×4.5 cm.内见多数不规则分隔及囊性变,CT值14~43 HU,边界清楚,肿块与肛门及直肠后缘关系密切,向上直肠被挤压致肠梗阻,另见尾骨下方及左旁"子瘤"征象,左臀大肌被瘤组织撑开,尾骨左偏(图1).CT诊断:骶尾臀部多发性畸胎瘤,不除外恶性变.

  • 臀大肌注射深度探索及护理对策

    作者:杜玉华;朱国萍

    目的探索臀大肌注射深度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臀大肌注射的236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B超观察,观察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进一步为临床臀大肌注射进针的深度提供参考±据。结果男性患者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平均厚度为(1.35±0.62)cm,女性患者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平均厚度为(3.39±0.98)cm,男性和女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相关臀大肌注射深度的标准在临床中仅仅适用于男性患者,所以临床中进行肌肉注射时,必须±据注射药物的性质、粘度选择合理针头、进针位置,针头应该结合患者的性别以及体型胖瘦选择。

  • 2种臀大肌注射定位法的实验教学分析

    作者:陈瑜

    臀大肌是肌内注射的常用部位,臀大肌注射法也是基础护理实验课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臀大肌注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学生实施该项操作的安全性与正确性,也是评价学生是否掌握该项操作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现将 2种定位法的实验教学过程及其教学效果作一比较分析.

  • 臀大肌肌内注射技术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鹦

    肌内注射是临床治疗中的主要给药方式,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操作技术之一.为稳、准、快、好地进行肌内注射,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近年来,护理界同仁不断对该操作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改良方法,现报道肌内注射的改良技巧.

152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