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髋臼周围动脉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朝春;邱宝平;张发惠;郑和平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30侧髋臼上对髋臼周围动脉的形态学特点及毗邻关系进行观测.结果:臀上动脉、阴部内动脉以及臀下动脉贴近髂骨外骨板走行,臀上动脉距离坐骨大切迹顶点近,侧卧位时髂后上棘、坐骨大切迹顶点、大粗隆顶点三者之间的连线体表投影构成以坐骨大切迹顶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臀上动脉位于三角形顶角区.结论:涉及坐骨大切迹顶点的髋臼骨折易损伤臀上动脉及变异的臀下动脉,侧卧位时依其等腰三角形可改进髋臼骨折手术入路,减少术中出血.

  • 经骶1骶髂螺钉进钉点与臀上动脉解剖关系的 CT 多平面重组与三维重建研究

    作者:李京宁;赵勇;廉伟;邹德鑫;孙涛;张树栋;王丹;谭江威;赵宇驰;曲文庆

    目的:对臀上动脉骨盆外分支的走行与经骶1(S1)骶髂螺钉进钉点区域的关系进行放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置钉时避免损伤臀上动脉提供解剖学基础和技术参考。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1月—2014年8月,以128层螺旋 CT 对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74例可疑腹盆部血管病变的成人患者(男女各37例)进行 CTA 检查,并对臀上动脉进行成像。使用 CT 自带测量软件确定骨盆标准侧位观上 S1节段的骨性安全进钉区域(简称安全区)。观察臀上动脉盆外各分支与安全区之间的关系,统计动脉与安全区相交的样本数量,对臀上动脉分支未与安全区相交的样本,测量接近安全区的臀上动脉分支与安全区的近距离。结果74例中3例没有 S1水平方向置钉的骨性通道,被排除在本研究范围之外。余71例中有32例臀上动脉深上支穿经 S1进钉点安全区(45.1%)。臀上动脉深上支与安全区无明显的重叠特征和规律。臀上动脉与进钉点不相交的39例中,臀上动脉深上支是距离安全区近的动脉分支,其走行接近安全区的部分位于安全区宽部分的前方。安全区与臀上动脉深上支的近距离为(0.86±0.84)cm。结论 S1骶髂螺钉置钉过程中误伤臀上动脉深上支的风险高。即使进钉点位于骨性安全区,也无法保证置钉的安全。因此,临床置钉术前应制定周密的应对方案。

  • 多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对髋臼骨折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宝平;张朝春;张发惠

    髋臼骨折是高能量骨折,常合并有骨盆环破坏和四肢骨折、脊柱和颅脑外伤,以及腹腔、盆腔脏器损伤,死亡率高,治疗复杂.在Judet和Letournel所报道的文献中,髋臼骨折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髋臼骨折手术往往出血量大,尤其术中波及臀上动脉的病例,如果没有及时正确地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选择不正确的手术人路增加了骨折复位内固定的难度,进而增加了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正确选择手术人路,减少髋臼骨折术中出血对手术预后有重要意义.

  • 臀部外伤九年后臀上动脉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破裂出血

    作者:吴英锋;谷涌泉;郭连瑞;许建军

    患者男性,53岁.无诱因左腰及下腹部剧痛伴左侧睾丸牵拉痛1 d.否认近期外伤史.外院行腹部超声显示左肾下腹膜后巨大肿物,约100 mm×76 mm×48mm,界欠清.18 h后入我院诊治,此时腹痛有所缓解,查体:左腹部压痛,无其他阳性体征.急诊CT示左腹膜后血肿形成.

  • 稳定性骨盆损伤中臀上动脉撕裂伴臀筋膜间隙综合征一例

    作者:郑强;潘志军;陈刚

    患者男性,58岁,骑车从4 m高处滑落,即被送入当地医院急救,初诊为轻度脑震荡、多发肋骨骨折伴血胸、多处软组织挫伤等,骨盆X线检查结构稳定.经胸腔闭室引流及支持治疗,生命体征当天即稳定,患者双下肢体查体未见异常.3 d后开始出现右侧臀部肿块,有波动感,进行性增大,右下肢体出现感觉、运动障碍,CT示右侧臀大肌下巨大血肿.随即患者出现休克,经抗休克治疗后病情仍不稳定.于伤后第5天转至本院急诊科,入院诊断为轻度脑震荡、多发肋骨骨折伴血胸、肺挫伤、T11椎体轻度压缩骨折、骨盆右侧坐骨上支撕脱骨折、左股骨大转子骨折、右侧臀部巨大血肿、阴囊血肿、右坐骨神经损伤、腰背部广泛软组织挫伤.病情稍稳定后即行动脉造影,发现右臀上动脉在相当于坐骨切迹处撕裂,予臀上动脉栓塞治疗.

  • 臀上或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臀部褥疮

    作者:王先成;李晓芳;鲁青;方柏荣;高远;唐亮;杨丽嫦;吴祖林;贺吉庸

    目的 探讨保留臀大肌的臀上动脉或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臀部褥疮.方法 术前常规用多普勒超卢探测仪探测穿支点并标记.设计将穿支点包括在内的不带臀大肌的臀上或臀下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臀部创面.结果 2006年8月至2009年5月临床应用15例,皮瓣大小为6cm×8 cm~7 cm×15 cm,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无血肿、血清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臀上动脉或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保留了臀大肌,血运可靠,能明显降低对供区的损伤,是修复臀部褥疮的一个良好选择.

  • 臀上、臀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穆兰花;严义坪;栾杰;范飞;李森恺

    目的为了克服传统臀大肌肌皮瓣切取肌肉所带来的缺点,继承其血运好、组织量大的优点,寻找改进手术操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5具10侧成人尸体,对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及其相应区域皮肤的穿支血管分布情况,包括主干血管、穿支血管的走行层次、数量、管径及分布、穿出位置及体表投影、相应区域神经分布情况进行大体解剖学研究.另对6例12侧成年女性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分布区,应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进行穿支定位.结果臀上动脉、臀下动脉起于髂内动脉,臀上动脉穿支分布区域集中在坐骨旁及臀大肌中部,数量约为10~15支,穿支血管的长度3~8 cm,其外径约为1~1.5 mm.这些穿支血管穿过臀大肌及筋膜直接供应相应区皮肤.来自腰神经背支的臀上皮神经越过髂棘在髂后上嵴外侧穿出深筋膜,向臀部走行,与血管穿支密切相邻,支配臀部皮肤感觉.在皮瓣上缘切口处注意分离直径合适的神经,与皮瓣一同切取,可与受区相应神经(如为乳房再造可与第4肋间神经)相吻合.在成人6例12侧女性患者,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进行定位,每侧可明确定位3~5支,均集中于由髂后上嵴、股骨大转子及坐骨结节所形成的三角区内,此为穿支血管的体表投影区域.结论臀上动脉穿支血管分布区域恒定,管径粗细合适,切取该区域皮瓣,完全可以不携带肌肉,既包含了肌皮瓣血运好、组织量大的优点,又克服了切取肌肉所带来的缺点,临床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穿支血管定位,简单可靠.切取皮瓣可同时携带臀上神经,为与受区神经吻合成为可能.由于臀下动脉穿支分布区为臀部负重部位,且臀下动脉主干与坐骨神经毗邻,因此,建议临床上尽量不采用臀下动脉穿支皮瓣.臀上动脉穿支皮瓣预期可行带蒂移植用于修复骶尾部褥疮等创面,也可成为乳房再造又一供区.

  • 髋臼骨折合并臀上动脉损伤1例分析

    作者:闫奇;李杰;金权赫;余也;徐波;朱亚;徐鹏;穆卫东

    臀上动脉损伤通常并发于髋臼骨折或髋关节后脱位,损伤发生后常常在局部形成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侧臀部肿胀并可见皮下瘀斑,其治疗方法多样.本例臀上动脉损伤后局部形成假性动脉瘤,并无臀部肿胀或瘀斑等典型体征,而术中大量出血,术野内被血液覆盖,创腔内无法找到血管断端,使用纱布填塞加压止血无效,手术机动性地选择带导丝的儿童用8号导尿管阻断患侧髂总动脉,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使用本方法可以提高臀上动脉损伤诊出率,且应对术中动脉出血简单有效,能够降低休克风险.

  • 髂内动脉异常分支1例

    作者:付海真;杨建华;杨传维;王俊魁;杨秀林;张旭;周传坤;曹腾;马建军

    在制作一男性右下肢血管神经标本时,见髂内动脉发出一异常分支,查相关文献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髂内动脉自右髂总动脉发出后,沿盆腔壁向内下走行4.36cm后发出一异常壁支.该变异支以28°角起于髂内动脉,外径2.60mm,走行于臀上动脉与臀下阴部干之间.主干下行0.53cm,在第二骶椎水平发出第一分支,外径为1.72mm,向内下走行2.82cm在第二骶椎下缘水平与骶外侧动脉有交通,继续下行1.85cm穿骶前孔进入骶椎.

  • 臀上动脉及腰动脉穿支皮瓣的3D血管造影术研究

    作者:Koonhei W.Lui;Siwang Hu;Naveed Ahmad;Maolin Tang;魏峰;高景恒;袁继龙;张晨

    背景与目的 3D血管造影术由Comelius首先提出,并由Voigt于1975年推进.至今,已有多种改良方法.临床上,利用3D技术评估穿支皮瓣已不再是新鲜事,而完全是一种必要手段.结合运用3D数字成像技术和血管造影术,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可视化血管的3D技术.这一方法可为腰动脉和臀上动脉肌皮穿支提供一种数字模型,以利于提高对腰动脉和臀上动脉跨界穿支皮瓣的安全提升.方法 对2具尸体行全身明胶-氧化铅动脉灌注.然后,对尸体标本行螺旋CT扫描及3D重建.对6具新鲜尸体注射乳胶.将尸体样本分层解剖,以证明每条穿支血管.结果 尸体样本中平均有5条直径0.6 mm的臀上动脉肌皮穿支.起自腰动脉的穿支血管,其平均直径和血供区域分别为0.7 mm和30 cm2.腰部区域的3D重建模型可以显示其形态、空间位置,以及腰动脉和臀上动脉的毗邻关系.结论 结合传统断层影像,腰动脉和臀上动脉穿支皮瓣的3D模型可以为穿支血管解剖提供更深入的理解.3D重建模型已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手段,将来,其还可在基础科学研究、临床培训、术前设计和模拟手术方面发挥更大价值.

  • 臀上血管神经束变异一例

    作者:张廷才;司道文;刘学钧;张宇新

    臀上动脉和臀上神经是臀部的主要血管神经,出盆腔部位及分布较恒定.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右侧臀上血管神经穿经臀小肌出盆腔,极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 臀上动脉假性动脉瘤栓塞治疗一例

    作者:董伟华;常恒;欧阳强;张电波;董生;刘加成;肖湘生

    臀动脉瘤的发病率极低,不到动脉瘤总数1%,多由外伤引起,诊断易被延误,外科手术有一定难度[1,2].本文报道1例假性臀上动脉瘤引起坐骨神经痛、成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病例.

  • 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

    作者:黄亚增;陈锦平;李晓林;金永明;杨迪;邵海宇

    巨大压疮处理棘手,单纯一侧肌皮瓣要么不够覆盖创面,要么供区不能直接缝合而需局部植皮手术,给供区留下受压后易再次发生压疮的危险.笔者对巨大骶尾部压疮采用带臀上动脉的双侧臀大肌肌皮瓣Ⅰ期修复创面,供区不用植皮,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四叶岛状筋膜皮瓣修复骶部褥疮

    作者:张抒;刘亚;张英;蔡锦方

    骶尾部褥疮临床相当常见,因常合并感染,处理比较困难.2004年12月作者采用以臀上动脉为蒂的四叶岛状筋膜皮瓣修复骶部褥疮1例,取得满意疗效.

  • 陈旧性骨盆骨折臀上动脉出血1例

    作者:孔志刚;张煜;王延志

    患者,女性,36岁,8个月前不慎从高约3m处摔下,右臀部着地,当即出现右臀肿胀、疼痛、急诊入当地医院.诊断:骨盆骨折,血管损伤,失血性休克.输血,输液保守治疗.住院13 d出院,卧床3个月后下地活动,本次入院前15 d无明显原因右臀部肿胀、进行性加重.2 d前右臀部肿胀突然加剧,疼痛严重.当地医院血管造影检查见右臀上动脉破裂出血(图1).而急诊入本院.

  • 臀上动脉岛状肌皮瓣治疗骶尾部压疮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素华;何青峰;陈滇蓉;陈瑛;万睿

    目的 探讨应用臀上动脉岛状肌皮瓣治疗骶尾部压疮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托管社区收治的16例骶尾部压疮患者采取臀上动脉岛状肌皮瓣治疗,手术前后行术前、术后精心护理.结果 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15例伤口Ⅰ期愈合,1例出现切口缘长2 cm的感染,经换药后愈合.随访3个月,移植肌皮瓣未见破溃,皮肤颜色及弹性均恢复较好,压疮无复发.结论 臀上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临床疗效好,精心护理是确保疗效的重要保障.

  • 第二骶椎层面骶髂螺钉进点与臀上动脉的解剖关系

    作者:李京宁;赵勇;廉伟;邹德鑫;孙涛;王丹;张树栋;谭江威;赵宇驰

    目的 对臀上动脉骨盆外分支的走行与第二骶椎(S2)层面骶髂螺钉进钉点区域的关系进行放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置钉时避免损伤臀上动脉提供解剖学基础和技术参考.方法 以128排CT对74例患者(男、女各37例)的臀上动脉进行CT血管成像(CTA).使用CT自带测量软件确定骨盆标准侧位观上S2节段的“骨性安全进钉区域”(简称“安全区”).观察臀上动脉盆外各分支与“安全区”之间的关系,统计动脉与“安全区”相交的样本数量,对臀上动脉分支未与“安全区”相交的样本进行测量,测量内容为接近“安全区”的臀上动脉分支与“安全区”的近距离.结果 74例样本中21例没有S2水平方向置钉的骨性通道,故被排除本研究范围之外.剩余的53例样本中有12例的臀上动脉深上支穿经S2进钉点“安全区”(22.6%),有16例的臀上动脉浅支穿经S2进钉点“安全区”(30.2%),总重叠率高达52.8%;臀上动脉深上支、浅支与“安全区”均无明显的重叠特征和规律;53例样本中有20例的S2进钉点“安全区”位于臀上动脉的深上支与浅支之间(37.7%),有5例的S2进钉点“安全区”位于臀上动脉浅支的后方(9.4%),臀上动脉与进钉点不相交的样本中,臀上动脉走行接近“安全区”的部分位于“安全区”宽部分的前方或后方.结论 S2骶髂螺钉置钉过程中误伤臀上动脉深上支和浅支的风险均较高.即便进钉点位于“骨性安全区”,也无法保证置钉的绝对的安全.我们建议临床置钉术前必须制定周密的应对方案.

  • 臀腰部穿支皮瓣血管铸型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石小田;郭宇;林威威;邓王孝;潘正锋;胡江南;唐军;韩利军

    早在1975 年Fujino 等[1]就先介绍了臀上动脉的肌皮穿支皮瓣用于自体乳房重建;1984 年我国解剖学者沈怀亮报道了"臀区肌皮穿支"的定位定量研究结果, 并指出可以考虑以其穿支血管为轴设计皮瓣[2].由于当时技术与设备条件的限制, 其报道未引起显微外科和整形外科界的重视.

  • <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

    作者:

    1 Complications of Chiari and Salter osteotomies: a cadaver study K.Birnbaum, A. Pastor, A. Prescher and K.-D. Heller Chiari 和Salter 截骨术的并发症:1例尸体标本研究 Chiari 和Salter截骨术中血管和神经损伤已屡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标本上展现每一手术步骤来说明相关解剖标志和手术潜在的危险.在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上做9例Chiari截骨术和5例Salter截骨术,手术步骤连续进行以评估各血管和神经被损伤的危险程度和指出重要的解剖学标志.两种术式中,前入路方式都易损伤股前外侧皮神经 ,但只要保证带股前外侧皮神经的皮肤被推向内侧就可避免损伤发生;阔筋膜张肌牵拉过度可损伤其营养血管;骨膜下入路时不适当的使用Hohmann牵引器可压迫和刺激坐骨神经, 臀上动脉和臀上神经也可能被损伤;在内侧使用Hohmann牵引器不当可导致闭孔神经损伤 .在Chiari截骨术,支配部分腹侧髋关节囊的臀上神经关节支易受损,太靠内侧插入克氏针易伤及内斜肌.在Salter截骨术,过度牵拉髂腰肌可导致股神经综合症.截骨术的方式在暴露髋关节过程中可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鉴于解剖通路与截骨区域之间狭窄的空间,截骨术中应严格地进行骨膜下解剖并小心应用牵拉器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22:225-233)

  • 臀区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胡斯旺;戴开宇;梅劲;唐茂林

    目的:为臀区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6具(12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解剖观测臀区外径≥0.5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等.取下整个臀区被覆组织拍摄X线片,观测皮动脉的数量以及彼此之间的吻合情况等.利用Photoshop与ScionImage分析穿支供血的趋向性及每个分支的供血面积等.结果:臀上、臀下动脉直径≥0.5 mm的穿支数量分别为平均(5±2)支和(8±4)支,所有的臀上动脉和90%的臀下动脉的分支都是肌皮穿支,这些穿支的平均内径为(0.6±0.1)mm.臀上、臀下动脉穿支在皮肤的平均分布范围分别是(69±56)cm2和(177±38)cm2.臀上动脉穿支主要分布在髂后上棘和大转子的连线的内侧2/3;而臀下动脉的穿支多在臀区与臀皱褶平行的水平中部1/3处.结论:臀区的皮肤穿支密集,营养皮肤面积较大,以臀上、臀下动脉穿支为蒂设计的穿支皮瓣可用于乳房重建,骶骨、髋骨及会阴区重建等.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