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效果观察
癫痫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精神科疾病,该病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随着医学者对于癫痫疾病认知的不断深入,部分学者认为可通过单药治疗癫痫。有相关数据报道,现在约有50%的患者对于第一种治疗的单药较为敏感,但若第一种单药治疗无效,则会降低其对第二种单药治疗的敏感性[1]。因此,抗癫痫药物的联合使用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重点,在本次调查中,我院重点分析了拉莫三嗪添加‐替换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效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
滇南少数民族地区精神病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
目的:筛查滇南少数民族地区精神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方法,对1492例次精神科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比各组间营养风险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精神科住院患者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9.9%,神经症与其他精神科疾病营养风险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滇南少数民族地区精神病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低,神经症与其他精神科疾病营养风险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滇南少数民族 精神科疾病 营养风险 营养风险筛查2002 营养支持 -
大定风珠的临床应用
大定风珠出自清代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主治热病后期、津液耗伤、阴虚动风之证,笔者临床20余年来用本方为主治疗各种神经精神科疾病,获得了比较显著的疗效,现分别列举如下.
-
中医神志病辨治要领发微
中医神志病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多种神经精神科疾病及其他疾病中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等,辨治颇感棘手.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对于神志病的辨治,既不能有悖于一般的辨证论治的传统理论,又不能不顾及这类疾病特殊的病因病理及治疗的要领.现将神志病辨治要领综合归纳如下.
-
催眠治疗临床应用综述
近年来,催眠治疗作为心理治疗形式之一,其有效性逐渐受到更多领域的关注。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催眠治疗的主要理论背景进行阐述,重点介绍近10年来催眠治疗的临床效力效用,并对今后疗效研究提供建议。
-
脑磁图的基本原理及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
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时可产生局部的生物电流,而电流产生磁场.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1]是通过超导量子干涉仪(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SQUID),实时记录神经细胞兴奋时所产生的磁场变化的一种无创检查,可反映脑的功能.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MEG正逐步应用于神经内、外科和精神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并在脑功能区定位和认知功能研究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神经-精神科疾病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
1 精神病药及其合理应用原则1.1 抗精神病药的发展历史回顾回顾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sDrugs)取得重大的发展,其研制和上市的品种层出不穷.表现在50年代的氯丙嗪;60年代的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硫利达嗪、奋乃静;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氯氮平;90年代的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21世纪初,阿立哌唑抗精神病药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模式.抗精神病药按作用靶位、化学结构分为经典(1代)和非经典(2代)药.
-
精神分裂症与麻醉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是一种持续的、通常慢性的、在没有大脑病变的基础上,表现为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的精神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分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和其他型等五型.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尤以青年居多.发病季节以春季为多.本病预后欠佳,尤以单纯型和青春型较差.
-
内科门诊患者中的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对个人的社会生活功能影响很大的精神科疾病.由于其疾病症状学的特点,患者往往会首先去内科门诊就诊,故内科医师应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重视对该病的鉴别.
-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误诊、误治病例分析
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绝大多数患者看病都是在基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此,能否识别日常就诊患者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对避免造成误诊误治十分重要.现介绍工作中遇到的3例误诊、误治病例供学习讨论,以期引起全科医师及基层医院医师的关注和重视.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社区全科医师和基层医院医师精神卫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精神卫生服务意识和对精神科疾病的识别能力,不断完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功能,更好地为社区患者服务.
-
麻痹型狂犬病1例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胡言乱语7天,高热、头痛、呕吐5天,四肢无力伴震颤2天入院.患者于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表情呆滞,胡言乱语,应答不切题,并持续多日无睡眠.送精神病院诊治期间排除精神科疾病.于5天前出现发热,高40℃,稽留热;伴头痛、呕吐,无抽搐.仍持续不睡眠.当时能自行进食水,不恐水、畏光.可疑"脑炎"转入我院急诊科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无好转, 2天前出现神志恍惚,不能言语,难以入睡,四肢无力伴震颤,颜面部肌肉也有细颤,尿潴留,进食困难,口腔内频繁流出大量水样分泌物,无明显呛咳现象,听到水声和光刺激无明显恐惧表现.
-
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在精神科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认识行为治疗,对其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之间,来我院精神科就诊的病人共计150例,将其随机分成认知组和常规组,每组各75例,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对认知组进行医治,使用西医药物疗法对常规组病人进行治疗,将两组病人进行不同治疗手段后的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认知组病人的主观评定、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运用和社会功能受损四个方面都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临床治疗当中,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能够好的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精神科疾病舌诊研究近况
近些年许多学者将舌诊用于临床各种精神科疾病的中医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本文从近年对古代情志内伤舌诊特点的研究,及对于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物质依赖、肠易激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紧张性头痛的舌象研究进行总结.
-
精神分裂患者与其家庭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浅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精神分裂症是目前精神科疾病中较为常见且严重的疾病之一.其起病隐匿,临床上容易忽视,其主要影响人的思维、情感等的不协调,导致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下降,甚至有些患者出现伤人或自伤的情况,而引起严重后果,甚至给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1].
-
精神分裂症病人拒绝服药的对策及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的精神病,多青壮年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精神分裂症不论是否轻微,都是重精神病,要求早期、足量、足疗程治疗,可以配合MECT治疗,急性期治疗需要2个月,力争症状完全消失.一般常规,临床治愈病情完全缓解,维持3~6个月,才考虑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需要巩固服药治疗1~2年,然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如果减药过程中症状反复,立即恢复原来的药量,以免复发.如果是二次或二次以上复发,建议长期服药维持或使用长效药物维持.维持量因人而异.这样巩固治疗下,大部分病人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但临床实践中病人的药物依从性很差.现加以分析.
-
精神科护理体验
精神科疾病是在社会环境、家庭遗传及个体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下,个体自身大脑功能紊乱,从而导致个体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上不同程度的障碍[1].
-
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疾病的诊治
惊恐障碍作为一种精神科疾病,由于伴有明显的躯体化症状,使大多患者首诊于综合医院非精神科,极易引起该病的误诊误治,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卫生资源.针对这一情况,本期"临床决策研究"栏目中熊新英撰写的"从惊恐障碍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惊恐障碍就诊于综合医院误诊率高的原因及高误诊率导致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肝豆状核变性病误诊2例
肝豆状核变性病(HLD)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而求治于精神科医院者较为少见,因而容易被误诊.现将肝豆状核变性病2例误诊为精神科疾病报告如下.
-
严和骎教授精神科医师的成长之路
随着目前就医环境的不断改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患者的就诊人数也在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社会人群对于精神科疾病关注和认识程度也就明显提高.因此精神科作为一门医学学科,它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着.2001年,作为国内第一个地方性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正式颁布,更体现了精神卫生的重要性.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我国著名的精神科专家,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前院长严和骎教授,请他介绍作为精神科医师成长道路的经验体会.2006年,严和骎教授被评为第一届中国杰出的精神科医师之一.下面是他的回忆和体会.
-
金刚烷胺引起幻视1例报告
金刚烷胺引起幻视临床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女,60岁。因行动呆板、面无表情半年而于1998年3月14日就诊。查体:血压13.3/10.7 kPa,面具脸,行动呆板,两上肢肌张力齿轮样增高,无联带运动。头部MRI示左额叶腔隙梗死。诊断帕金森综合征,予以安坦2 mg,2/d,左旋多巴 0.25,3/d口服。1月后改美多巴口服后症状加重,遂改金刚烷胺0.l,3/d。服用20天后每天晚上出现幻视,每日内容不同,有时为各种花型和图案,色彩鲜艳,有红色、蓝色等,上面有字,用手去打则消失;有时为扎辫子的女孩、年轻男性、白胡子老人在眼前走过,有时为身穿雨衣的人从眼前走过,起身去追时则消失;有各种人物在活动、笑,毛主席像有时变成其他男性的样子,这些图像都很清楚,周围还有向蜘蛛网一样的丝,抓之即断,这些图像天亮即消失。否认幻听、幻嗅及被害妄想。以为家中闹鬼,再次就诊时无意中提及,医生考虑可能与其服用金刚烷胺有关,予以停药,2天后幻觉消失,随访半年,末再复发。2 讨论金刚烷胺首先用于抗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后用于帕金森病,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能增加多巴胺的形成、释放及直接激活多巴胺受体,能轻度加强左旋多巴的作用;其不良反应主要有足踝部水肿、体位性低血压、网状青斑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幻觉及罕见抽搐;常规剂量为0.l,2~3次/d,超过此量很容易引起上述不良反应。本例患者服用金刚烷胺的剂量尚在正常范围,服用后即出现典型生动的幻视,停药后幻视消失,该幻视系由金刚烷胺引起无疑。虽然幻觉为金刚烷胺的副作用之一,超量时更为明显,该患者之表现确属少见,目前国内尚未见单独引起幻视的报道。因此临床医生在询问病史时,尤其是出现幻觉等精神症状时应仔细询问,问清是否患过神经精神科疾病或服药史,以便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