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组织灌注的临床评价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肌组织灌注的重要性.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水平灌注缺乏仍然是心功能不全和死亡的高危因素.众所周知,如果冠状动脉闭塞时间短,心肌微循环仍然完整;随着冠状动脉闭塞时间延长,心肌微血管即失去了解剖完整性[1],当冠状动脉再开放时,心肌灌注在解剖微血管保持完整的区域,而在广泛微血管损害的区域无灌注,这种在冠状动脉开放时仍有严重的微血管功能失调以及心肌组织灌注障碍称之为无复流现象.它与大面积心肌梗死相关,是局部或整个心室运动不良的预测因素.冠状动脉灌注后心肌的充分复流是微血管完整性的指征[2].目前治疗的关键是保持持续的心外膜动脉开放及心肌组织灌注.
-
也谈幽门螺杆菌与胃外疾病
中华内科杂志2000年第4期刊发了顾掌生医师撰写的《幽门螺杆菌与胃外疾病》一文(以下简称顾文),文章从10个方面综述了幽门螺杆菌(Hp)在胃外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的作用。笔者发现,顾文中的某些疾病与Hp的关系,从目前已有的资料来看,尚存在争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胃肠道以外疾病与Hp的感染有关,为此作一补充综述。 一、内容补充 1.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Markus和Mendall[1]观察了238例患者和119名健康对照组,结果发现ICVD中H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排除了其他引起ICVD的危险因子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后,Hp与ICVD的关系仍有意义。利用超声波检查颈动脉,发现Hp感染者其狭窄情况较非感染者明显,分别为(37.3±29.7)%和(27.9±26.2)%, P=0.01。因此,作者推测Hp对ICVD的影响主要与该菌引起或加重颈动脉的狭窄有关。 2. 偏头痛:Gasbarrini等[2]对225例偏头痛病人的Hp感染情况及Hp根除治疗对本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的病人感染了Hp,感染者抗Cag A和Vac 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和37%。进一步用三联疗法对Hp阳性者进行根除治疗,81例完成治疗,其中84%Hp得到根除。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根除治疗后有19例偏头痛完全消失,其余的病人偏头痛发作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频率均明显减少。相反,13例未根除者中在24周的随访期间,无1例表现为头痛症状的改善。胃肠道症状中,除了胃灼热外,其他症状根除前后无明显区别。Hp感染在偏头痛中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通过免疫介导释放的炎性物质引起血管痉挛或血小板聚集而导致血管功能失调有关。
-
衰老血管功能失调与核苷酸修复DNA相关
在发达国家老龄化人口中,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血管功能失调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有关,正常机体内存在DNA的修复机制,可使损伤的DNA得到修复,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修复能力下降,导致DNA的错误累积,本研究中观察到,核苷酸修复DNA基因-ERCC1发生突变导致小鼠早衰,故研究者推测:血管DNA损伤和细胞衰老密切相关,在衰老进程中,累积性DNA损伤将导致血管功能失调(Circulation,2012,Jun 15.[ Epub ahead of print]).
-
偏头痛治疗的现状
偏头痛(migraine)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是一种与脑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有关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偏头痛列入慢性疾病,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的精神病等同.偏头痛临床治疗目的为终止头痛发展,缓解伴发症状和预防复发.现将偏头痛的治疗方法的进展综述如下.
-
CFR和FPG联合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价值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多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常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冠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是指使冠状动脉大程度扩张时的血流量与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的比值,反映冠脉循环大供血的潜在能力[1].
-
雷诺现象小动脉阵发性痉挛机制研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雷诺现象又称雷诺氏症,是一种以小动脉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血管功能失调性疾病.表现为双手或双足在遇寒或情绪激动时,指(趾)末端苍白、青紫、发红.症状常反复发作,严重患者即使在温暖环境,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也可发作.一般女性患者多见,双手发病率高于双脚.雷诺现象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病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是一种良性血管舒缩紊乱疾病.后者继发于其他疾病,尤其是结缔组织疾病.但两型有时很难区分.血管内皮和非内皮依赖因素与雷诺现象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对雷诺氏症的治疗还没有完善和有效的方法,一般是根据经验或对症支持疗法.在中医学中,没有"雷诺氏症"病名,但关于其临床表现文献中有类似记载,如张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中"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故本病按其症状表现属脉痹、寒痹范畴.病机以气虚血瘀、阴虚寒盛为基础,情志刺激和寒邪乘袭为发病的主要条件,治疗应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为原则.本文就近年来对雷诺氏症的发病机理,中医、西医治疗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曲格列酮对链脲霉素诱发的糖尿病鼠神经病变的抑制效应
长期高血糖导致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强和糖化终产物增多,进而引起神经和血管功能失调终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这些产物刺激自由基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可能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我们以前曾报道过糖尿病动物模型和糖尿病人持续高血糖时,TNF-α肿瘤坏死因子产生增加.N乙酰半胱氨酸和乙酮可可碱是自由基清除剂和TNF-α抑制剂,它们可减轻STZ诱导的糖尿病鼠的糖尿病神经病变.这些结果提示自由基清除剂或/和TNF-α抑制剂可以抑制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展.
-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链脲霉素糖尿病小鼠眼晶状体代谢影响、ATP酶及抗氧化性防御的评价 :一项干预性研究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的活性增加可以使细胞膜转运能力下降,渗透压改变,内环境紊乱,能量缺乏,氧化能力减弱,蛋白激酶C活化,终末糖基化产物集聚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加等,终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许多糖尿病动物模型和用半乳糖喂养的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代谢紊乱是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的结果,使用ARIs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被延缓或阻止.在过去的5年里,许多试验来证实在光镜下组织功能形态已经发生变化后,其病理过程是否仍可被停止甚至逆转,至少有两组研究人员认为当短期足量使用 ARIs,糖尿病诱导的神经血管功能失调,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代谢异常可以被改善.治疗用的ARIs 剂量足可以完全阻止山梨醇途径活性.我们用糖尿病小鼠的眼晶状体来研究AR介导的糖尿病代谢紊乱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本实验目的是评价ARIs在糖尿病小鼠白内障形成前期的代谢紊乱中的作用.
-
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以损伤深部灰质、白质结构为特点,并与卒中、痴呆密切相关.脑小血管病的诊断首先有赖于影像学上的表现,影像技术的发展在脑小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等研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近年来脑小血管病在神经影像学的进展,主要包括量化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脑微结构影像、脑微结构完整性和血管功能失调,以期有效区分脑小血管患者,研究疾病的早期阶段,并可能为临床干预试验提供新的观察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