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宫血宁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中的临床观察
随着国内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亦相应增加,其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为其并发症之一, 其导致的产妇术后子宫复旧不良、晚期产后大出血、恶露不净及术后感染等也日益引起医务工作者关注.传统治疗方法以抗生素为主,联合缩宫素及其他活血化瘀药物,探讨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佳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
冻疮热治效果好
冻疮患者身体多为阳虚,故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脉络,久之肌肤失养,阴寒久伏于脉络,导致冻疮反复发生,而阳虚者,可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使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节律变化的高峰,体内凝寒之气在夏季有易除易解可能,加之夏季皮肤毛孔容易扩张,如配合活血化瘀药物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佳效.
-
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是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第一杀手。活血化瘀药物对心脑血管有较好的作用,因为这类药物具有促血液流通、消散淤血、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现在临床上多使用活血化瘀类的中成药或是中西结合类药物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该文将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历程、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原理以及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运用三方面进行探讨。
-
集大成绽放折肱术——评《伤科集成》
高质量的全书能够反映出该领域内的学术全貌和学者们的综合实力。中医学人素有致力编写全书的优良传统,历代以来集大成之著述甚多,例如杨继洲等《针灸大成》、裘庆元辑《珍本医书集成》等等,皆为传世名著,学术界称此为“集大成者得天下”。近由丁继华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伤科集成》,就是中医伤科集古通今的扛鼎之作。 在医学史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伤科都是早发展起来的带头学科。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在生产劳动中,与野兽搏斗或部落间争战中,都容易发生创伤,“多病兴医”,伤科成熟也早,是那个时代医学的带头学科。在此之后才有传染病、内科、外科和基础学科等逐渐发展并相继成为带头学科的。在中医学中,还有针灸学也是较早形成的带头学科。《周礼*天官》记载周代医学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科,伤科属疡医,主治“肿疡、溃疡、金疡、折疡”,其中金疡和折疡即后世之伤科。 中医伤科不仅成熟早,而且以其著作丰富、流派纷呈,在古代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唐代就有专著问世,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首发其端,嗣后代有创发,咸日新其用,至清末民初,伤科著作已有数百家之多。历代伤科之学,除经典伤科外,尚有儒家伤科、道家伤科、佛家伤科、兵家伤科、民族伤科、汇通伤科、流派伤科(如南派、北派、各地方派)和导引伤科等,真是枝强干茂、华叶递荣。 中医伤科发展到今天,在世界创伤外科中仍以其特色独树一帜。其特点有五:一是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哲学,在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重视整体施治,据脉理和全身虚实选择手法适应证;二是有一套独特的手法,包括擒拿、运手、点穴等,堪称绝技;三是遗形取神,动中求静,如小夹板治疗骨折,在肢体活动中保持局部固定,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四是技药并重,以手法充分发挥医生的技巧,还用药物调理全身和患处,如补肾药和活血化瘀药物的运用,在治疗中每获奇效;五是中西医结合,自五十年代开展以来,多有创新,因萃取中西医学之精华,使伤科成为一种艺术工程。 像中医伤科这样如此丰富的科学遗产,很早就期待着有一部对其全面而系统整理的宏篇佳制,正值人们翘首企盼之际,丁继华教授主编的《伤科集成》应时奉献给我们,为一大喜事。清代赵竹泉曾著《伤科大成》,但辑著不广,理论阐述不多。此《伤科集成》则是集古今八大流派和1911年以前的300余部伤科专著专论,真是搜罗赅备,会心营造。对历代伤科著作并非简单的堆砌合拢,而是化为理论体系、医案医话、历代论著和资料检索四大板块来分理学术,展列信息。各专题均有专家按语提要点评,指其继承与发展的成就和独特之处,既端本寻支,又溯流而讨源,使全书臻至理要,成为一部高水平的理论著作和临床实用的全书。
-
血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血瘀理论是《内经》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后世血瘀学说和活血化瘀治则的理论渊源.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从不同方面发展了血瘀理论.特别是近30年来,由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开展,使这一理论在急腹症、宫外孕、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领域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探讨血瘀证治的实质和促进活血化瘀药物的研究,笔者整理了血瘀理论历代发展的概况和历代医家对瘀血证治实质的认识,并加以适当的阐释,以期对今后继续深入开展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研究工作有所裨益,为临床防病治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活血化瘀药物干预治疗慢性肺心病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动力学障碍,致使血液高粘状态和纤溶机制低下,易引起肺小动脉血栓形成或使原发病加重,甚至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故改变血液高黏着状态、阻断和逆转血栓形成是治疗肺心病加重的难点.
-
鸡血藤治疗便秘
鸡血藤性味苦、甘、温,入肝经,有活血补血,舒筋活络之功.历代医著皆以其活血行血力专,补血养血力逊,而将其列于理血药中的活血化瘀药物一类.家父早年临床诊病,常用单味大剂量鸡血藤,治疗因阴血亏虚所致的肠燥便秘,临床收效颇佳.
-
桂枝茯苓丸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心房颤动并发血栓栓塞事件在临床较常发生,抗凝治疗对此类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首选用药是香豆素类的华法林.然而因其使用剂量的不确定性,使治疗窗口狭窄,并有较高出血风险.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中的桂枝茯苓丸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我们将其与华法林合用,观察用药后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
卒中性偏侧舞蹈症2例治疗经验
卒中性偏侧舞蹈症是指患者卒中后,主要表现以偏侧肢体不自主活动为特征的病变,本病临床上较为少见,笔者近年以中医育阴熄风方药为主施治2例,获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病例一:宫某,男76岁,2005年6月21日初诊.患者于2 d前因右侧肢体活动稍不利,并右上肢轻微不自主活动1 d入院,CT检查示老年脑萎缩,腔隙性梗死待排,即予以活血化瘀药物静脉滴注等对症处理.第2天患者右上肢不自主活动突然加重,呈大幅度划圈样运动,因难以控制,家属将其右上肢用绷带固定于病床上,急邀会诊.
-
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应用活血化瘀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显效时间(30.2±3.7)天,低于对照组的(41.3±2.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加用活血化瘀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略谈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36例,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分别给予常规化学降脂药物治疗、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做出比较.结果 疗效比较,观察组95.59%(65/68)高于对照组77.94%(5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对提高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电损伤合并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序贯治疗
对于电损伤合并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既往疗效不满意,河南电力医院烧伤整形科自2002年至2008年采取联合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活血化瘀药物、糖皮质激素之序贯疗法,现报道如下.
-
活血化瘀药物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祖国中医理论将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分为气血亏虚、痰结湿聚和气滞血瘀三种类型,在恶性肿瘤的整个发病过程中都会贯穿气滞血瘀。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往往能够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本文分别从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理论两个方面探讨活血化瘀药物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重要作用。
-
混合性卒中30例临床分析
混合性卒中是指急性脑血管病中出血性和缺血性病变在不同部位同时或短期内先后发生。我院诊治30例,现将临床经过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混合性卒中病人均经CT证实,其中男25例,女5例,平均60.2岁。均有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头痛头晕20例,感觉障碍5例,失语10例。脑梗死为主者9例,脑出血为主者18例,不易区分者3例。均有眼底动脉硬化。头颅CT:27例病后12~36小时见新鲜出血灶,伴同侧或对侧一个或数个新鲜梗死灶。2例病后24小时示梗死灶,病后第5天患侧肢体力弱加重,复查头颅CT示原病灶侧新鲜出血约10ml。另1例病后2小时头颅CT示脑出血,第7天对侧肢体瘫痪,复查CT示对侧大面积新鲜梗死灶。病灶主要分布在基底节、脑室体旁、丘脑、内囊、外囊及皮质,同侧半球的5例,双侧的25例,其中包括两侧多发梗死5例。病灶部位及大小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出血量20ml以上者以脑出血症状为主,8ml以下者以梗死症状为主,8~12ml之间者视梗死灶的大小及部位不同,或以梗死、或以出血为主要表现。治疗与转归:急性期予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配合活血化瘀药物及控制血压。27例好转,3例死亡。
-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发症多.糖尿病的病因,中医认为瘀血为重要因素.故活血化瘀法应为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法则.笔者在常规辨证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方法 检索、整理相关文献,阐述了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结果 大多数活血化瘀药物在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血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结论 活血化瘀药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在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肺心病的临床体会
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炎、肺气肿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少雪,气候干燥,本病有上升趋势,严重的影响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本病在发病时多有肺内感染,合并心衰,如果治疗不及时,多有死亡危险,现代医学对此病的治疗原则,即控制肺内感染,纠正心衰,而终止治疗.由于肺心病久病体虚,气阴两伤,饮湿内仃、痰邪作崇,治愈后多有复发之势,祖国医学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不同的命名,分述为咳嗽、哮喘、痰饮、肺涨等范畴.下面所述就是本病在不同时期,均采用活血化瘀药物为主,治疗的几点体会.
-
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近况与展望
糖尿病是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患者有日增趋势,其特征为血糖过高及有尿糖出现,临床上出现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症状,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围,中医认为肾虚为本病之根本。自1978年祝谌予教授提出糖尿病患者存在瘀血,报道了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糖尿病取得满意疗效,此后至今近20年来,糖尿病瘀血研究及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运用一直是热点,现将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的近况与展望综述如下。1 临床治疗近况1.1 活血化瘀: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作为治疗的重要手段。如祝谌予〔1〕用自拟降糖活血方(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川芎、丹参、葛根)治疗糖尿病取得满意疗效。魏江磊〔2〕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原发成年型糖尿病30例,合并冠心病、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肾脏病变、末梢神经病变者计24例,有效率86.7%。王志文等〔3〕用通脉降脂灵(大黄、姜黄等)治疗糖尿病30例,有显著疗效。艾淑珍等〔4〕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60例,总有效率为81%,且临床分期早期23例,总有效率为100%。
-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颈椎牵引、中药热敷、中频及红外线理疗、口服活血化瘀及营养神经药物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13例,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程短,患者负担轻,能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减轻神经根受压,有利于神经根炎性水肿的消除,缓解痉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
中风中后期重用益气养阴法52例临床观察
中风系临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辨证多属肝肾虚损、痰瘀阻络.治疗尤以化瘀通络的方法贯穿始终.由于目前中西医均重视活血化瘀法,导致活血化瘀药物的滥用现象相当普遍,而长期使用活血药必伤正气.笔者在临床观察到中风中后期的病人有80%有周身乏力、下肢酸软、口干舌红、苔少脉细等气阴两虚之象,故重用益气养阴之法,以固本育阴汤治疗52例均获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