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40例格雷夫斯病患者补体水平检测

    作者:孙永林;杨海晨;高凌

    目的:探讨格雷夫斯病患者的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了40例初发格雷夫斯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补体C3、C4水平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C3为(0.99±0.28)g/L,C4为(0.24±0..05)g/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C3、C4水平[分别为(1.17±0.25)g/L和(0.32±0.07)g/](P<0.05,).除患者的C3与C4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81,P<0.01)外,其余未发现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格雷夫斯病患者的C3、C4水平降低,可能与其参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致使被消耗有关.

  • Graves病研究新进展

    作者:罗顺葵;谢丹红

    Graves病(GD)是一种伴甲状腺素合成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等治疗GD的研究已成为内分泌领域的热点之一.该文就其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 格雷夫斯病并血细胞减少1例报告

    作者:陈慎佐;陈阳

    患者,女,56岁,农民.因心悸、气促、头晕、多汗、消瘦两个余月,加重1周于1998-09-02入院.患者两个余月前自觉心悸、气促、怕热、多汗、消瘦、手震颤、失眠、焦躁易怒、易饥多食.

  • 格雷夫斯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黄勤

    1 引言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是一种常见而又易复发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加之势.为降低格雷夫斯病复发率,提高其缓解率,临床医学工作者对格雷夫斯病的治疗方案作了许多探索,但对其疗效仍存在争议.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方法的选择及评价--内分泌代谢疾病(12)

    作者:修玲玲

    1 引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hyperthyroidism)是多种原因引起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组织所致的综合征.主要包括有:甲状腺性甲亢、垂体性甲亢、新生儿甲亢、医源性甲亢及卵巢肿瘤等类型,其中常见的是格雷夫斯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格雷夫斯病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甲减,又称黏液性水肿)一样,均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其它内分泌疾病专题

    作者:肖海鹏;陈晓云

    题目A型题 请从A、B、C、D、E中选出一个佳答案.1.格雷夫斯病有意义的诊断体征是:A.甲状腺血管杂音;B.手、舌震颤;C.心率加快,第一心音亢进及二尖瓣收缩期杂音;D.甲状腺肿大;E.突眼.

  • 查体问诊须精细小小焦痂明病因——一例恙虫病延误治疗的教训

    作者:孙慧琳;刘珍珍;李琼;汤代雄

    患者女,60岁.因发热4 d于2011年8月16日就诊.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9℃左右,无咳嗽、咳痰、腹痛、尿痛,伴牙痛和轻度头晕,自服感冒灵后可短暂热退,之后仍持续高热;第3日来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门诊考虑"牙槽炎",予头孢他啶、替硝唑、病毒唑、甲硝唑片治疗 2 d(用量不详),但体温仍波动在38.0~39.5℃之间;8月17日门诊拟发热查因收入院.既往有格雷夫斯病病史,正服用他巴唑治疗(用量不详).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5/6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欠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甲状腺Ⅰ°肿大,未扪及结节,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心率9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四肢活动可,肌力Ⅳ级,CNS(-).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8×109/L,血红蛋白129 g/L,空腹血糖6.92 mmol/L,ALT 44 U/L,γ-谷氨酰转肽酶95 U/L,尿蛋白(++).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泌尿消化系超声检查示:肝损害(早期肝硬化?);脾稍大.

  • Graves病患者甲状腺131I 转化率与Th1/Th2细胞因子偏移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红昆;覃伟武;谢永双;李秀琼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偏移对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GD)碘转化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诊断为GD要求131I治疗的60例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测定IL-2代表Th1细胞因子,IL-6代表Th2细胞因子.结果 IL-6在G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2、IL-6及IL-2/IL-6与甲状腺碘转换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GD患者的Th1/Th2细胞亚群失衡以偏向Th2为主;Th1/Th2细胞的偏移与甲状腺的碘转化率无相关性.

  • 甲巯咪唑(赛治)治疗Graves病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俏蓉

    目的 分析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赛治)治疗Graves病的疗效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甲亢提供更合理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2月门诊及住院61例接受甲巯咪唑(赛治)治疗的Graves病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组,其中研究组27例为服药治疗效果不佳者;对照组34例经服药治疗痊愈.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口服药治疗Graves病疗效的因素.结果 患者的病程长短、性别、服药依从性、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过氧化物酶抗体滴度等,均会影响服药治疗效果.结论 男性、治疗依从性差、病程长、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过氧化物酶抗体滴度持续较高及TRAb持续阳性者,甲巯咪唑治疗效果不佳,建议选择手术或放射性碘等其他治疗方法.

  • TRAb 水平测定在甲亢并突眼治疗中的意义探讨

    作者:唐武儒;韦南仕

    目的检测Geaves眼病(GO)患者治疗前血清TRAb水平,探讨糖皮质激素作预防性治疗的意义.方法117例GO患者分成4组,阴性对照组:Ⅰ组28例(TRAb阴性)和阳性对照组:Ⅱ组予131I治疗,但不予糖皮质激素作预防治疗;131I治疗组:Ⅲ组予131I加强的松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Ⅳ组予抗甲状腺药物加强的松治疗.结果Ⅲ组、Ⅳ组治疗后突眼加重的发生率与Ⅱ组、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治疗前血清TRAb水平,对决定是否进行激素作预防性的治疗的作用不大;131I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仅对突眼的严重情况,使用激素作对症治疗;对TRAb阳性的GO患者,都使用糖皮质激素作预防性的治疗意义不大.

  • 格雷夫斯病眼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作者:李凤玲

    格雷夫斯病眼病(Graves眼病,GO)是一种与Graves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或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因眼外肌及眼眶结缔组织的炎性反应及纤维化导致眶内容物体积增大,引起眼球突出、眼睑退缩、球结膜水肿、眼球运动障碍、复视、视神经压迫等症状.为眼眶常见病,居成人眼眶病的首位[1,2].GO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基因、自身免疫、眶内成纤维细胞活性、环境、吸烟等因素有关[3].

  • 假性von Graefe征1例报告

    作者:李荣;王建英;张谊

    假性von Graefe征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现象,又称假性格雷夫斯眼病变.国内外先后报道过10多例[1,2],2000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作者:陈丽华

    格雷夫斯病(GD)是一种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抗体增多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GD常见的甲状腺外表现,临床表现多样,如眼睑退缩、眼球突出、视神经受累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TAO关注较多,本文主要对TAO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Graves甲亢131I治疗中动态监测血清TPOAb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杨亮;陈烽;刘柳

    目的 探讨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131I治疗前后动态监测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判价值.方法 112例Graves甲亢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于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和24个月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测定其血清TPOAb水平.数据用x-±s表示,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与t检验.结果 112例Graves甲亢患者在131I治疗前血清TPOAb水平[(81.95±47.64)IU/mL]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131I治疗后3个月血清TPOAb水平[(108.94±70.15)IU/m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6个月患者血清TPOAb水平[(42.78±28.68)IU/mL]开始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31I治疗12个月后血清TPOAb水平[(19.56±10.39)IU/mL]明显降低(P<0.01),到24个月患者血清TPOAb水平[(7.89±4.01)IU/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131I治疗前检测血清TPOAb水平可作为131I用量的辅助指标;在131I治疗后检测Graves甲亢患者的TPOAb水平有助于随访监测及疗效评价,还可了解治疗后的免疫反应状态.

  • 儿童Graves病与HLA-DQA1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程昕然;朱静

    目的试图建立一种经济简单的HLA-DQA1基因分型方法,为将来研究HLA-DQA1基因相关性疾病及临床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GD)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及方法.方法用一对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扩增85例甲亢儿童及5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细胞基因组DNA的HLA-DQA1基因的第二外显子多态性片段后作SSCP分析,再经DNA测序证实.结果发现不同的DQA1基因亚型,在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有不同迁移带,两组间有明显差异,其中d(DQA1*0102)、f(DQA1*0302/0501)两带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b带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f带型与Graves病的易感性相关,b带型与Graves病的保护性相关,SSCP方法可以区分HLA-DQA1基因多态性,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新方法.

  • CD40基因多态性与格雷夫斯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加忠;李靖;戴翠萍

    目的 探讨CD40基因5 ′非翻译区_1位点核苷酸多态性与格雷夫斯病(GD)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128例GD患者(实验组)和1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CD40基因5′非翻译区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实验组CD40基因5 ′非翻译区域多态性CC、CT和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6.09%、28.91%和25%,对照组分别为28.67%、36.67%和34.66%,实验组和对照组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等位基因C和T频率分别为60.55%和39.45%,对照组等位基因C和T频率分别为47%和53%,实验组和对照组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突眼症状的GD患者的CD40基因5 ′非翻译区域的CC、CT和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4.1%、20.51%和15.38%,无突眼症状的GD患者3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02%、32.58%和29.2%;有突眼症状GD患者和无突眼症状的GD患者的3种基因型频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突眼症状GD患者的C和T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36%和25.64%,无突眼症状GD患者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4.49%和45.51%,有突眼症状GD患者和无突眼症状的GD患者C和T的等位基因频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复发患者中CD40基因5′非翻译区域CC、CT和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0%、26.67%和13.33%,GD初发患者中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38.56%、30.12%和31.32%,复发GD患者的3种基因型频率和初发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GD患者的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33%和26.67%,初发患者的等位基因频率为53.61%和46.38%,复发患者和初发患者的等位基因频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40基因5′非翻译区域多态性与GD的发病、症状和预后相关.

  • 放射性碘治疗497例格雷夫斯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祝林;冯雪凤;邵飞;迮雨阳;张晓文

    目的:探讨131I治疗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GD)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至2016年于南京鼓楼医院核医学科门诊行单次131I治疗的患者497例,分别在第3、6、12、36个月进行随访,收集年龄、性别、病程、症状、体征等患者基本信息,甲状腺彩超结果,甲状腺摄碘率,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自身抗体及131I给药剂量,评估131I治疗结局.经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GD患者131I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随访3、6、12、36个月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6%、79.4%、93.9%、94.7%.相较于甲减或正常组,甲亢组患者病程长,甲状腺质量大,2h摄碘率高,TRAb滴度高,RAI治疗前ATD持续给药时间长,每克甲状腺组织1311I给药剂量更大(P<0.05);肝功能异常疗效不差于肝功能正常的GD患者(P=0.001);RAI治疗前服用普萘洛尔提高有效率(P:0.000);治疗有效的GD患者甲亢病程更短(OR=0.939,95%CI=0.895~0.986,P=-0.011)、甲状腺质量更小(OR=0.961,95%CI=0.937~0.986,P=0.002).结论:131I治疗GD有效率随着治疗延长,有增高趋势.甲状腺质量、病程是131I治疗GD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即甲状腺质量越大,甲亢病程越长,疗效越差.

  • 儿童格雷夫斯眼病的合理应对

    作者:陈敏;徐书杭;陈国芳;刘超

    儿童格雷夫斯眼病(Graves' orbitopathy,GO)的患病率低于成人,吸烟率低可能是主要原因.儿童GO的临床表现亦明显较轻,多为轻度的软组织受累、眼睑挛缩和眼球突出.由于控制格雷夫斯病、适当支持治疗可显著改善GO,故儿童GO的治疗大多选择随访观察策略.如效果不佳,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威胁视力时可尽快行眼科手术.眼科与内分泌科应加强合作,关注儿童GO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发育.

  • 免疫抑制剂对Graves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和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符兰芳;郑地明;熊青;蒙绪标;刘婷婷;陈玲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Graves病(GD)中的作用,观察免疫抑制剂对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为临床寻求药物治疗提高GD长期缓解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就诊的GD患者93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单纯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治疗,共48例;B组采用抗甲状腺药物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共45例.另收集40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前后采集血液标本检测三碘甲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IL-4、IFN-γ和ICAM-1,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D患者的血清FT3和FT4明显升高,而TSH则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FT3和FT4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TSH则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自身抗体滴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抗体阳性率也明显降低(P<0.05).GD患者体内的IL-4、IFN-γ和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下降.与A组相比,B组的IFN-γ'和ICAM-1下降程度更大(P<0.05).GD患者的IFN-γ/IL-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值均有降低,且B组IFN-γ/IL-4下降更明显(P<0.05).相比于A组,B组GD的高代谢症状改善者比例和甲状腺功能指标正常者比例明显提高,停药后1年内的复发者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 IL-4、IFN-γ和ICAM-1在GD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GD的效果优于单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 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前后血清ZAG水平的变化

    作者:邓晶荣;郝坡;孟凡萍

    目的 通过检测初发Graves病(GD)患者及甲巯咪唑(MMI)治疗前后血清锌-α2-糖蛋白(ZAG)水平的变化,探讨ZAG在GD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人群、初诊GD患者及MMI治疗12周后ZAG浓度,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水平,采用酶法检测血脂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初发GD患者血清ZAG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及血脂水平等的关系.结果 初发GD患者血清ZAG、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髓过氧化物酶抗体(TPO)和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显著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发GD经过MMI治疗12周后,血清ZAG、FT3、FT4、TT3、TT4、TRAb均明显降低;而TSH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GD患者空腹血清ZAG水平与FT3、FT4、TT3及TT4呈正相关(P<0.05);而与TSH、TG、TC、FFA呈负相关(P<0.05).以GD患者空腹血清ZAG浓度为应变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SH、TG及TC分别是血浆ZAG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ZAG水平与G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在GD患者血脂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02 条记录 24/26 页 « 12...18192021222324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