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俊峰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包括Graves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自身免疫性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AITD的发病是由基因的易感性、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免疫功能障碍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过去的10年中,AITD临床领域有一些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及临床共识.更新的临床指南可指导医务人员采用更加适当的治疗方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重点关注AITD疾病中遗传和环境的致病机制,并更新了AITD的管理临床指南.我们还讨论了其他方面问题,如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方面进行管理,使用甲状腺素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复发性Graves甲亢长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风险评估,以及未来临床研究的方向.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胫前黏液性水肿一例

    作者:张国毅;曾学思

    胫前黏液性水肿亦称为甲状腺毒性黏蛋白沉积症或局限性黏液性水肿或甲状腺皮病,常伴Graves病(格雷夫斯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少数可发生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我们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6岁.双踝部肥厚性斑块、肿块一年.于2009年4月14日来我院门诊.患者1年前无意发现右踝外侧起甲盖大小肥厚斑块,偶痒,无痛感;半个月后发现左踝部起类似皮损,并呈进行性扩大,近3个月增大明显,大如鸭蛋,到当地医院多次就诊,诊断不明,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不佳.否认外伤史.

  • 复方碘溶液对格雷夫斯病患者摄131Ⅰ功能及131Ⅰ疗效的影响

    作者:柴锦燕;谭建;张桂芝;张瑞国;王任飞

    目的 探讨停用复方碘溶液不同时间对格雷夫斯病(GD)患者摄131Ⅰ功能及131Ⅰ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11月首次接受131Ⅰ治疗GD的患者1 585例(男415例,女1 170例;年龄17~ 62岁),分为预治疗组(131Ⅰ治疗前服用过复方碘溶液)85例[停用复方碘溶液4~7d组(A组)35例,停用8~14d组(B组)28例,停用15~ 30 d组(C组)22例]和对照组(未服用复方碘溶液)1 500例.比较4组患者的高摄131Ⅰ率(RAIU)、有效半衰期、131 Ⅰ治疗前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并进行疗效评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Ridit分析和x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A~C组与对照组高RAIU分别为(64.86±13.20)%、(67.40±9.10)%、(73.46±4.65)%和(74.14±9.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58,P>0.05).4组有效半衰期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0.651,P>0.05).A~C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T3水平分别为(11.90±4.85)、(15.51±2.95)、(22.08±2.31)和(23.98±4.98) pmol/L(F=13.972,P<0.01),其中A组与B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及C组(t值:6.57 ~12.08,均P<0.05);上述4组FT4水平分别为(25.65±11.95)、(32.33±6.25)、(68.41± 13.94)和(73.65±21.55)pmol/L(F=21.238,P<0.01),A组与B组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C组(t值:36.09~48.00,均P<0.01).预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97,P>0.05);4组间完全缓解率差异亦未见统计学意义(x2=1.169,P>0.05).结论 131Ⅰ治疗GD前使用复方碘溶液行预治疗,停药后2周内行131Ⅰ治疗;为避免131Ⅰ治疗后出现甲亢加重,建议停用4~7d即可行131Ⅰ治疗.

  • 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初发格雷夫斯病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文晓琴;关晏星

    目的 比较2种方式给予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初发格雷夫斯病(GD)合并WBC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首次确诊为GD合并WBC减少症的192例患者资料,男49例、女143例,年龄(39.65± 12.1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2例未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131I治疗)、治疗组A(65例,碳酸锂与131I同时联用治疗2周)、治疗组B(67例,131I治疗前后各1周给予碳酸锂),比较3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GD治愈率(治疗后3和6个月)、外周血WBC(治疗后2周,1、3和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2周内)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小显著差异t检验和x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治疗组A与B 131I治疗后3和6个月GD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3个月:87.7%(57/65)、88.1% (59/67)和70.0% (42/60);6个月:89.2%(58/65)、89.6% (60/67)和71.7% (43/60);x2值:9.05和9.58,均P<0.05];治疗后3个月2个治疗组WBC增高幅度亦高于对照组[(38.9±5.1)%、(39.8±6.3)%和(20.2±3.3)%;F=19.87,t值:12.15和11.56,均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1%(2/65)、14.9% (10/67)和30.0%(18/60);x2=17.19,P<0.05],其中治疗组A较治疗组B更低(x2=4.26,P<0.05).结论 对于未经治疗且肾功能正常的初发GD合并WBC减少症的患者,131I治疗同时联合使用碳酸锂并持续2周,可增加疗效,并减少131I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31I有效半衰期估算方法的优化

    作者:颜兵;何锦秀;董延武

    目的 优化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131I有效半衰期估算方法.方法 通过测定126例格雷夫斯甲亢患者[男32例,女94例,年龄(38.47± 11.49)岁]4、24、48、96、120、144、168、192和216 h甲状腺摄131I率(RAIU),实测131I在甲状腺内有效半衰期(EHL).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以及曲线拟合对RAIU高峰前移组和无高峰前移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EHL为0.5~7.5(4.70±1.46)d.无高峰前移组(94例)的EHL为3.0~7.5(5.25±1.01)d,高峰前移组(32例)的EHL为0.5~6.0(3.24±1.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9,P<0.01).无高峰前移组131 I转换率(RAIU4 h/RAIU24h,%)与EHL不相关(r=-0.177,P>0.05),高峰前移组RAIU4h/RAIU24h与EHL呈负相关(r=-0.724,P<0.01).无高峰前移且RAIU24 h/RAIU48 h>100%组的EHL为3.0~7.5(5.11±0.98)d,无高峰前移且RAIU24h/RAIU48 h≤100%组EHL为4.0~7.0(5.91±0.9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1,P<0.01).在高峰前移组中,自变量(RAIU4h/RAIU24h +RAIU24h/RAIU48h)估算EHL的S型曲线模型拟合优度优(R2=0.930,F=397.22,均P<0.01,b0=-3.038 0,b1=9.659 4).结论 为了获得优化的EHL估算方法,应依据131I转换率分组估算.对于高峰前移的,采用(RAIU4h/RAIU24h+RAIU24h/RAIU48h)估算EHL;对于无高峰前移的,依据RAIU24h/RAIU48h> 100%和≤100%分组,采用各组EHL均数作为患者EHL预测值.

  • 依据摄131I率公式法和个体化经验法确定治疗格雷夫斯病131I剂量的对照研究

    作者:马玉波;徐枫;顾爱春;潘懿范

    目的 依据摄131I率公式法和个体化经验法确定131I活度,前瞻性治疗格雷夫斯病(GD)并对比两者疗效差别和临床价值.方法 (1)将门诊131I治疗GD患者527例按时间间隔等距抽样法,以每周门诊患者交替纳入的方式分成2组,其中公式组241例,131I活度依据24h摄131I率公式计算确定;经验组286例,131I活度依据临床经验个体化确定.(2)首次治疗未愈者,相隔3个月以上同法重复治疗,直至治愈.(3)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以上,并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各种相关因素及疗效.采用x2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在年龄、性别、病程、ATD治疗时间、治疗前激素和自身抗体水平、摄131I率、甲状腺质量等方面,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56~ 1.430,x2=0.159;均P>0.05).公式组的首次治疗131I活度(247.9±107.3) MBq显著低于经验组的(329.3±177.6) MBq(t=6.102,P<0.05),病情早期控制例数和一次性治愈例数显著低于经验组(x2=25.279和13.074,均P<0.05).公式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与一次性治愈例数比值显著高于经验组(x2=10.190,P<0.05).2组发生永久性甲减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38,P>0.05).结论 个体化经验法的首次剂量略高于公式法,可及早控制病情并增加一次性治愈率,且不增加甲减的发生率,是一种可行的GD个体化治疗方法.

  • 治疗用碘[131I]化钠胶囊在格雷夫斯病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疗效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作者:陈永辉;罗亚平;靳晓娜;马艳茹;王志强;郭宁;王俊清;李方;邱艳丽

    目的 比较诊断期及治疗期碘[131I]化钠胶囊与口服液在格雷夫斯病(GD)患者体内的血液药代动力学及患者甲状腺摄碘率的差异,评价两者治疗G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平行、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44例GD患者[男14例,女30例,年龄(33.84±4.96)岁].其中试验组(A组,22例)诊断期口服碘[131I]化钠口服液,治疗期口服碘[131I]化钠胶囊;对照组(B组,22例)反之.测定2组诊断期及治疗期服药后0、5、10、20、40和80 min血放射性计数,以及2、4、6和24 h甲状腺摄碘率,采用梯形法计算两者时间曲线的AUC、峰浓度(cmax)及达峰时间(tmax).观察3、6个月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SAS 9.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x2检验.结果 每组各有1例失访,有效病例每组各21例.诊断期A组血放射性计数占给药放射性计数百分比(OD%)的时间曲线AUC0→t[(450.70±258.00)%·min]小于B组[(684.45±237.00)%·min],cmax[(8.43±4.00)%]低于B组[(13.28±4.20)%],Z=2.640 7、t=3.923 0,均P<0.01;2组tmax分别为(37.27±23.10)和(34.55±21.30) min,Z=-0.335 9,P>0.05.治疗期A、B组tmax分别为(46.36±24.98)和(28.64±19.35) min,Z=-2.681 8,P<0.01;而2组AUC0→t和c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07 4、1.357 4,均P>0.05).诊断期及治疗期2组摄碘率AUC0→t、cmax及tmax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t=0.420 8、1.596 8、0.797 8、1.688 0,Z=0.556 4、-0.013 8,均P>0.05).治疗后3个月A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缓解者占66.7%(14/21),B组相应比例为61.9%(13/21),x2=0.104,P>0.05;2组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比例分别为23.8%(5/21)和28.6%(6/21),x2=0.123,P>0.05.治疗后6个月2组甲亢和甲减发生比例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x2=1.118、1.714,均P>0.05).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诊断期和治疗期2种剂型碘[131I]化钠的血液药代动力学存在一些差异,但并不影响甲状腺24h摄碘率.两者治疗GD的疗效相同,且无不良反应.

  • 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OX40/OX40L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施毕旻;杜宣;王勤

    目的 探讨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OX40和OX40L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析32例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和25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B细胞的百分率,检测OX40和OX40L在受检者CD4+ T细胞和CD19+B细胞上表达的变化.对OX40、OX40L与FT3、FT4和TRAb的关系作直线相关分析.2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百分率为(34.36±6.73)%、CD4/CD8比值为1.24±0.2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45.60±5.72)%、1.84 ±0.37]明显减少(t =2.634和2.125,均P<0.05),而CD19+B细胞数量为(21.42±3.92)%,较健康对照组的(15.35±3.15)%明显增加(t=2.653,P<0.05).Graves病患者CD4 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水平为(12.92±2.26)%,较健康对照组的(4.19±1.45)%明显上调(t=2.112,P<0.05);CD19B细胞表面OX40L为(15.33±3.75)%,较健康对照组的(8.64±1.73)%表达水平高(t=2.467,P<0.05).Graves病患者经131I治疗后CD4+ 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水平为(7.65±1.64)%,CD19B细胞表面OX40L为(11.50±2.7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2.795和2.393,均P<0.05).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后FT3、FT4和TRA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4.53±2.54和20.79±6.05、13.69±4.35和49.65±10.12、11.74 ±6.19和24.78±8.46;t =2.219、2.441和2.293,均P<0.05).FT3、FT4与CD4+ T细胞上OX40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和0.73,均P<0.05).TRAb与CD19+ OX40L+B细胞呈正相关(r=0.76,P<0.05).结论 OX40和OX40L在Graves病患者淋巴细胞的活化和抗体产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1I治疗不仅通过β射线破坏甲状腺滤泡,同时影响机体T、B细胞免疫功能,促进Graves病好转.

  • 131Ⅰ治疗合并肝损害Graves甲亢840例疗效分析

    作者:尹亮;谭建;王任飞

    目的 评价131I在治疗合并肝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Graves甲亢)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131I治疗的840例合并肝损害的Graves甲亢患者临床资料,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血清FT3、FT4及TSH水平分别行方差分析和Dunnett t检验;采用R×C表x2检验分别对不同程度肝损害及不同类型肝损害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采用方差分析和Dunnett t检验对不同程度肝损害恢复正常的时间进行比较;分别按照Graves甲亢是否治愈和肝损害是否治愈进行分类,采用交叉分类2×2表的关联性分析,探讨Graves甲亢疗效与肝损害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1I治疗后Graves甲亢治愈率为76.8%(645/840),治疗前和治疗后1、3和6个月血清FT3[分别为(25.74 ±5.81)、(15.54±4.12)、(12.76±2.35)和(7.95±1.64) pmol/L,F=5007.958,t=54.455、69.297和94.976,均P<0.05]、FT4[分别为(75.84±16.78)、(45.69±8.96)、(36.81±5.03)和(25.17 ±4.46) pmol/L,F=3876.410,t =513.602、664.871和863.157,均P<0.05]及TSH[分别为(0.01±0.02)、(0.02±0.08)、(0.85±0.36)和(1.26±0.54) mU/L,F=3050.430,t=2.627、46.989和78.315,均P<0.05]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肝损害治愈率为79.2%(665/840),其中轻、中、重度肝损害治愈率分别为88.4% (420/475)、68.8% (214/311)、57.4%(31/54),轻度肝损害治愈率明显高于中、重度肝损害(x2=46.338和37.100,均P<0.01),而且轻度肝损害恢复时间相对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0±0.6)、(3.2±0.8)和(4.3±1.4)个月,t=21.886和21.307,均P<0.01].酶升高为主型、胆红素升高为主型及混合型肝损害治愈率分别为85.1%(480/564)、56.3% (49/87)和72.0%(136/189),酶升高为主型肝损害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余2型肝损害(x2 =41.009和16.444,均P<0.01).131I治疗后未见明显肝损害加重病例;且Graves甲亢治愈患者与未愈患者比较,前者肝损害治愈率较高,Graves甲亢疗效与肝损害疗效有相关性(x2 =309.142,r =0.519,均P<0.05).结论 131I是治疗合并肝损害Graves甲亢的有效方法.

  • 131I与131I联合保肝药物治疗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的疗效比较

    作者:闫瑞红;周振虎;张玉芳;左书耀

    目的 比较131I及131I联合保肝药物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肝损害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120例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应用131I+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131I治疗.所有患者采用个体化剂量口服131I治疗,并于131I治疗后1、3和6个月复查FT3、FT4、TSH、ALT、AST及总胆红素(TBIL),观察患者Graves甲亢及肝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T3、FT4、TSH水平;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ALT、AST水平,重氮盐法检测血清TBIL水平.计算并比较2种方法治疗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2组患者131 I治疗后1、3和6个月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分别为:治疗组FT3≤(17.13±5.22)pmol/L、FT4≤(51.26±20.60)pmol/L、TSH≥(0.11±0.09) mU/L;对照组相应指标水平为≤(17.41±5.18) pmol/L、≤(50.60±20.45) pmol/L、≥(0.12±0.09) mU/L(t=5.1843~14.8564,P均<0.01),而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78 ~0.3902,P均>0.05).治疗组服131I后1、3、6个月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080~13.8795,P均<0.01).对照组服131I后1个月患者肝功能指标开始降低,但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262~1.9700,P均>0.05);3个月和6个月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0144~10.5171,P均<0.01).131I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Graves甲亢的治愈率分别80.0%( 48/60)和78.3% (47/60),有效率为98.3%( 59/60)和95.0%( 57/60),2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505和1.0344,P均>0.05);2组患者肝损害恢复正常率分别为88.3%( 53/60)和65.0%( 39/60),有效率为96.7%( 58/60)和88.3% (5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1304和8.1067,P均<0.05).结论 131I治疗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疗效良好,联合应用保肝药物可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 甲状腺显像归一化分析在131I治疗Graves甲亢中的价值

    作者:金仲慧;毛远;陈曼;张燕燕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的甲状腺显像归一化分析在131I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31I治疗的Graves甲亢患者60例,以甲状腺小于35g且没有结节为入组标准.重新调取甲状腺扫描的原始数据,经计算机软件行归一化处理和图像放大.对甲状腺两叶面积比值、放射性计数比值、灰阶比值、呈多中心放射性分布的例数、用药次数和总治疗剂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研究总治疗剂量和用药次数与性别、年龄及上述因素的相关性,并根据临床转归进行分组,分析转归为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正常和甲功减退(简称甲减)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Marinelli公式计算的131I剂量,单次给药甲亢治愈率50%( 30/60),其余患者需要多次给药治疗.除了甲状腺质量和摄碘率外,131I总剂量还和女性(F=4.23,P=0.050)、两叶面积比(F=6.20,P=0.020)、多中心放射性分布(F=5.12,P=0.033)有关.131I治疗次数与两叶灰阶比(F=8.89,P=0.006)和多中心放射性分布(F=4.98,P=0.034)有关.转归为甲功正常组服药剂量与两叶灰阶比(F=10.66,P=0.017)和面积比(F=10.42,P=0.018)相关;而转归为甲减组的影响因素为甲状腺质量(F =7.65,P=0.013)和多中心放射性分布(F=8.01,P =0.011).结论 计算机辅助归一化分析对Graves甲亢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预后有一定帮助,对于出现明显的甲状腺两叶放射性分布不均者,应增加剂量和多次治疗;对于放射性分布均匀者,应注意避免剂增大与甲状腺质量增大呈线性关系,否则甲减概率会增高.

  • 500例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后3年随访分析

    作者:陈永辉;靳晓娜;罗亚平;李方

    目的 分析500例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后3年内不同时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缓解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发生率,探讨早发甲减的发展规律以及影响131I治疗的因素.方法 500例131I治疗后3年的Graves病患者,平均年龄(39.3±12.6)岁,男女比例1∶5.收集每例患者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24h摄碘率、有效半衰期、131I剂量,治疗后3、6、9个月以及1、2、3年的甲亢缓解和甲减发生例数,并观察早发甲减者的甲状腺功能变化.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行t检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31I治疗后3个月甲亢缓解率63.8%(319/500),甲减发生率36.6%(183/500);6个月甲亢缓解率67.8%(339/500),甲减发生率43.4%(217/500);9个月甲亢缓解率70.0%(350/500),甲减发生率39.4%(197/500);1年甲亢缓解率72.6%(363/500),甲减发生率38.2%(191/500);2年甲亢缓解率79.6%(398/500),甲减发生率40.8%(204/500);3年甲亢缓解率90.8%(454/500),甲减发生率46.0%(230/500).84例(16.8%)首次治疗后疗效不佳,进行了第2次治疗.260例初次治疗后发生早发甲减,治疗后3年其中70例(26.9%)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178例(68.5%)持续甲减,12例(4.6%)甲亢复发.单次131I治疗后3年甲状腺功能正常192例,甲减200例,此392例为成功组,84例2次治疗者为失败组.对成功组与失败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ATD治疗(x2=16.758,P<0.01)、TRAb(t=-2.074,P=0.039)、甲状腺摄碘率(t=-2.229,P=0.026)、有效半衰期(t=3.827,P<0.01)、SPECT测定的甲状腺质量(t=-3.153,P =0.002)、每克甲状腺组织计划剂量(t=-2.154,P =0.032)和实际剂量(t=-1.985,P=0.048)为影响131I治疗的有关因素.将这些有关因素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ATD治疗(Wald=14.227,P<0.01)和有效半衰期(Wald=4.497,P=0.034)是影响131I成功治疗的因素.结论 131I治疗Graves病后3年,甲亢缓解率高,但甲减发生率也高.大部分早发甲减患者仍持续甲减,少数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或甲亢复发.ATD治疗和有效半衰期是影响131I成功治疗的重要因素.

  • BALB/c小鼠格雷夫斯病模型的构建

    作者:郑薇;谭建;李宁

    目的 通过免疫电穿孔的方法,构建稳定的BALB/c小鼠(简称小鼠)格雷夫斯病(GD)模型.方法 制备重组质粒pcDNA3.1/TSHR268.将5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只)、对照组(10只)和空白组(10只).分别于实验第1、4、7、10周在实验组小鼠双后肢腓肠肌注射重组质粒,在对照组及空白组小鼠相同位置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每次注射后在注射区域行电穿孔加强免疫.以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T4,ELISA法检测小鼠TRAb氨基端(TRAb N)抗体和TRAb羧基端(TRAb C)抗体.对模型小鼠进行甲状腺99TcmO4显像及甲状腺形态学、病理学分析.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小显著差异t检验.结果 实验组建模成功率为80%(24/30).24只成功建模的BALB/c小鼠血清T4由第0周的(16.06±5.16) nmol/L升高至第12周的(95.04±68.92) nmol/L(F=18.906,t=-5.598,P<0.05),TRAb N抗体由第0周的(0.006±0.002) U/L升高至第12周的(0.251±0.110) U/L(F=47.491,t =-10.869,P<0.05),TRAbC抗体由第0周的(11.176±2.635) ×103任意单位(AU)/L升高至第12周的(46.395±22.001)×103 AU/L(F=14.642,t=-7.787,P<0.05).停止免疫后的第18周,小鼠血清T4为(36.64±23.68) nmoL/L、TRAb N抗体为(0.094±0.053) U/L、TRAb C抗体为(24.456±6.725)×103 AU/L,均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免疫前水平(t=-4.161、-8.085和-9.008,均P<0.05).对照组与空白组小鼠T4、TRAb N抗体及TRAb C抗体在免疫前后均未见明显变化.经过4次免疫,实验组小鼠甲状腺对99TcmO4-的摄取能力较对照组及空白组明显增强.GD模型小鼠甲状腺较正常BALB/c小鼠体积增大,病理学检查可见甲状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1/TSHR268+免疫电穿孔方法可成功构建BALB/c小鼠GD模型.

  • Graves病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及其脑血流量变化

    作者:于江媛;李亚明;尹雅芙;李雪娜;韩春起;李德顺;刘浩;李娜;梁晨荣;孙振秋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的精神状态、脑血流改变部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1例临床确诊为GD的右利手患者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SPECT局部脑血流(rCBF)显像,判定GD患者抑郁和(或)焦虑程度及rCBF改变部位.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SDS、S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7.26、5.35,P均<0.001).90.5%(19/21例)的GD患者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其严重程度与血清FT3、FT4及TSH无关.SPECT显像主要表现为额叶、颞叶、基底节及丘脑的放射性摄取减少,相应区域的rCBF降低百分比与SDS、SAS评分无关.结论GD患者伴随的精神症状较健康人群突出,其rCBF的降低多集中在双侧额叶、颞叶、基底节及丘脑.

  •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放射免疫分析法

    作者:张志友;方佩华;吕枚;高硕

    目的建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并用于Graves病(GD)的临床检测.方法用sICAM-1免疫家兔,制备多抗,建立sICAM-1 RIA法.测定对照组400例,治疗前GD患者312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恢复正常的GD患者445例,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患者56例,131I治疗前后36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后93例,甲状腺次全切除前后GD患者6例,GD停药复发患者52例的血清sICAM-1.结果 sICAM-1 RIA灵敏度为66.53 μg/L;特异性:非特异结合<8%;精密度:批内低、中、高值变异分别为4.25%、4.35%、 3.99%(n=6),批间变异分别为5.55%、2.82%、3.48%(n=6);准确性:回收率平均为100.88%.sICAM-1正常值范围(±2s):(168.43±72.46) μg/L.治疗前GD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功恢复正常的GD组血清sICAM-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GD组明显高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功恢复正常的GD组(P<0.05);GD患者在甲状腺次全切除后、131I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血清sICAM-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GD停药复发患者组血清sICAM-1明显高于甲功恢复正常的GD患者组 (P<0.01).结论建立了sICAM-1 RIA法;提示人血清sICAM-1可成为GD诊治及判定疗效和复发的指标.

  • 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作者:王澎;谭建;张桂芝;何雅静;董峰;王任飞;肖茜

    目的 分析影响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的多种因素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以期更全面、准确评估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632例Graves病行131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131I疗效的影响因素:x1为年龄,x2为性别,x3为甲状腺质量,x4为病程,x5为发病情况,x6为病情,x7为抗甲状腺药物(ATD)疗程,x8为有效半衰期,x9为高吸131I率,x10为患者服131I总剂量,x11为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131I的平均剂量,x12为TRAb水平,x13为TSI水平,x14为TgAb,x15为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y为疗效.然后进一步分析(对数及一般线性模型)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x1)、甲状腺质量(x3)、ATD疗程(x7)、高吸131I率(x9)、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131I的平均剂量(x11)及TSI(x13)等因素影响131I疗效(χ2=6.908,t=-4.063,χ2=13.558,t=-2.553,t=4.528,χ2=9.716,P均<0.05).对数线性模型及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x1)、甲状腺质量(x3)、ATD疗程(x7)、高吸131I率(x9)等因素间存在着多重正相乘和正相加交互作用(似然比χ2=8.176,P>0.05;F=2.928,1.992,2.629,2.215,P均<0.05),导致多因素共存时对131I疗效的影响并非单因素作用的简单累加.结论 多种因素间存在的交互作用会对131I疗效造成间接的影响,这对患者实际服131I剂量作适当调整有指导作用.

  • 丙基硫氧嘧啶影响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的分析

    作者:程木华;张子康;许杰华;张勇;莫丛健;张峰;陈维真

    目的 分析丙基硫氧嘧啶(PTU)对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234例Graves病患者中,36例首选131I治疗者为对照(N)组,经过PTU治疗的198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N组和A组均按甲状腺质量给予131I 2.96 MBq/g,B组每克甲状腺组织131I剂量较前2组增加30%.治疗6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计算治愈率和近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发生率.结果 234例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总有效率为99.1%.N组治愈率为86.1%,A组为68.7%,后者明显低于前者(P<0.05).B组治愈率为85.9%,与N组差别不大,但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U可直接影响131I治疗Graves病的近期疗效,但增加每克甲状腺组织的131I剂量可减少其影响.

  • 131I治疗Graves甲亢中动态监测血清TRAb的临床价值

    作者:崔邦平;蒋长斌;胡伟;杨建华;郭祖高

    目的 探讨131I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中动态监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130例Graves甲亢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于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和24个月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RRA)测定其血清TRAb水平.数据用(x)±s表示,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与t检验.结果 130例Graves甲亢患者在131I治疗前血清TRAb水平[(92.93±68.99)U/L]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131I治疗后3个月血清TRAb水平[(139.04±77.19)U/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6个月患者血清TRAb水平[(65.87±54.86)U/L]开始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31I治疗12个月后血清TRAb水平[(14.16±12.35)U/L]明显降低(P<0.01),到24个月患者血清TRAb水平[(12.99±5.52)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131I治疗前检测血清TRAb水平可指导131I的用量;在131I治疗后检测Graves甲亢患者的TRAb水平有助于随访监测及疗效评价,还可了解治疗后的免疫反应状态.

  • 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病131I治疗后的随访研究

    作者:陈丹云;陈棠华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病131I治疗的随访结果.方法 对161例8~17岁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病患者(男43例,女118例)进行131I治疗.甲状腺按其质量1.85~3.70 MBq/g给药,全疗程剂量范围74~1221 MBq,首次给药剂量中位数为185 MBq.随访24~104个月,平均(62±22)个月.结果 失访14例(8.70%),治愈98例(60.87%),好转9例(5.5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复发3例(1.8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37例(22.98%).随访期内未见患者生长发育受影响,亦无致癌致畸.131I治疗对患者及其后代无影响,除甲亢复发和甲减外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131I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甲亢安全有效.

  • 131I治疗Graves病后早发甲低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

    作者:谭建;王澎;张丽娟;何雅静;王任飞

    目的综合分析Graves病131I治疗后发生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10例Graves病行131I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观察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等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聚类和因子分析显示,在病程、疗程、发病情况及病情4项临床观察指标中,前3项相关程度高;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与刺激甲状腺免疫球蛋白(TSI)、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4项实验室测定指标中,前2项间及后2项间相关程度高,影响作用相似.②Fisher判别分析显示,在甲状腺质量、有效半衰期、高吸131I率、患者服131I剂量和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平均131I剂量5项计量指标中,平均131I剂量因素对早发甲低的发生具有判别能力.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各项131I治疗Graves病后早发甲低的相关因素中,治疗前甲状腺质量、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131I的平均剂量、甲状腺高吸131I率及TSI水平是治疗后出现早发甲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131I治疗Graves病后早发甲低的发生可能受多种相关因素影响,在治疗前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并对理论剂量适当调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早发甲低的发生率.

502 条记录 18/26 页 « 12...15161718192021...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