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下经后腹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因肾上腺的特殊解剖和位置关系,血运丰富,质脆,因此,肾上腺手术难度较大[1].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已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肾上腺外科手术治疗的"金标准"[2-4].充分细致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熟练的手术配合,术中在不同手术时段与术者及麻醉师的有效沟通,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院行后腹膜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4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三维CT静脉造影技术在颅内肿瘤术前计划制定中的应用
颅内肿瘤术前相关手术方案的制定是肿瘤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除了必须掌握肿瘤相关供血动脉的情况,对肿瘤相关回流静脉的判断同样十分重要[1-2].相比较现在已有的术前各种动脉血管造影来判断肿瘤供血动脉的检查手段,针对手术涉及的静脉进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的研究并不多见.我们通过术前应用三维CT静脉造影(3D-CTV)判断肿瘤相关静脉来制定手术方案辅助手术切除肿瘤的研究,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英国来的白求恩
我能赶上<英国医生>上映期实属巧合,也极其走运.除了名字相似,这部纪录片与<英国病人>没有任何相似之处.93分钟的电影描述的是英国脑外科医生亨利·马什于2007年到乌克兰给一位患脑肿瘤的年轻患者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的过程.脑肿瘤的切除可说是外科手术中风险大的一种,即使患者性命无忧,也很可能因为手术中意外伤及正常的脑细胞而丧失人体的重要功能,比如视力、行动能力,甚至思考能力.
-
食疗胜于药疗——我的康复体会
我于1995年夏突感下咽不适,到当地医院作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我立即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作了肿瘤切除手术,至今已有15个年头.我现在年逾古稀,身体却健如常人,饮食正常,活动自如.
-
运用PDCA提高肿瘤手术患者肠外营养医嘱合理率
目的:对肿瘤切除手术患者肠外营养医嘱不合理情况及时干预及事后点评反馈后,提高医嘱合理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降低患者住院天数.方法:运用PDCA,对干预前(2015年)及干预后(2016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干预前及干预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医嘱合理率从80%上升至98%,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从11.17%下降至2%(P=0.002),平均住院天数从21天下降至18天(P=0.014),干预有效.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法PDCA可以运用至临床科室日常工作中,提高患者医疗安全,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满意度.
-
全颜面移植:呼之欲出?
颜面和头皮是人体的门户,不仅担负着重要的功能还有着无可替代的美学意义.烧伤,枪伤或颌面部肿瘤切除手术均可能引起颜面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的单独或复合缺损.理想的重建在修复缺损组织的同时还要恢复其感觉和运动功能.传统的方法,如应用皮片游离移植、局部皮瓣、预制皮瓣、组织扩张术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等在术后往往伴随着组织收缩,色素沉着等诸多问题,很难达到功能和外形的完美重建.
-
就医需懂法(31)
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是不是医疗事故?律师同志:马女士患了"左侧乳腺癌".住进一家肿瘤医院接受治疗.不久.医院为她实施了肿瘤切除手术.
-
七氟醚+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配伍对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七氟醚+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配伍对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119例,借助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七氟醚+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配伍行麻醉,对照组给予异氟醚+咪唑安定+芬太尼配伍行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后、拔管时及拔管后收缩压(SDP)、舒张压(DB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诱导后SDP、LVEF、心率(HR)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七氟醚+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配伍进行麻醉,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好.
-
后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52例临床分析
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7月我院对收治的5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7年11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肾上腺肿瘤患者52例,男19例、女33例,年龄18~64岁,平均41.6岁,左测30例、右测22例;术前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生化检查、彩超检查、CT检查等结果诊断为肾上腺肿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9例、皮质醇腺瘤致皮质醇增多症5例、嗜铬细胞瘤4例、肾上腺囊肿3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例,瘤体直径1.0~3.8 cm,平均2.3 cm.
-
气管下段肿瘤切除术麻醉处理二例
气管肿瘤切除手术的麻醉管理难度较大,麻醉关键在于保证良好的通气,本文就两例气管肿瘤切除手术的麻醉管理作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例1,男,22岁,反复咳嗽咳痰1年余,轻度呼吸困难,于弯腰前倾位时加重,平时喜好仰卧位,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既往无特殊病史.
-
新谷弘实颠覆流行健康理念
新谷弘实现居纽约,是美国权威的内视镜医师.他首次利用新谷式大肠内视镜插入法,不开腹而直接将内视镜深入患者肠胃并成功切除肿瘤,为医学界做出了巨大贡献.新谷弘实曾经在日本利用大肠内视镜诊断了大约30万例肠胃病患者,并且对9万多名患者成功实施了肿瘤切除手术.
-
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对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对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分别于手术治疗前给予2组患者不同麻醉药物配伍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接受七氟醚、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3种麻醉药物配伍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异氟醚、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3种麻醉药物配伍麻醉,监测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插管时及拔管后的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且2组在麻醉诱导后、插管时及拔管后的血压及左室射血分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麻醉诱导后的心率及左室短轴缩短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术后简易精神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药物配伍及异氟醚、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麻醉药物配伍均有利于稳定老年患者腹腔镜下恶性肿瘤切除术前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但七氟醚、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药物配伍的临床效果更好,更利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临床安全性较好.
-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累及右心房1例围术期护理
2009年1月,我院收治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1例,并在体外循环下成功为其实施肿瘤切除手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457例行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
2002年5月~2007年12月,我院对457例患者在胸腔镜下行肺大泡或肺肿瘤切除手术,经术前及术中护理配合,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
成人幕上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进展
低级别胶质瘤是指WHO分类Ⅰ、Ⅱ级的胶质瘤,主要发生于幕上.目前,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其切除策略包括肿瘤全切除(非功能区胶质瘤)、大安全范围切除肿瘤(累及功能区的胶质瘤)以及以诊断为目的的肿瘤部分切除或活检.在上述常规治疗策略的基础上,辅助应用神经导航、3D导航、MRI或超声、多模态技术等,手术效果可明显提升.对于术后患者,大多数学者主张对低风险者可先行观察,对有肿瘤残留和(或)有高危因素(年龄>40岁或肿瘤未全切除)者则辅以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随着基因分型在WHO新中枢神经肿瘤分类中的应用,其对中枢神经肿瘤治疗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将有可能通过检测基因型来指导成人幕上低级别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
-
肠镜筛查,40岁开始
90岁的李登辉于11月1日晚在台北荣民总医院进行大肠肿瘤切除手术,术中取出大小约5公分的肿瘤,后续治疗还须等病理切片结果而定.临床发现,到医院就诊的大肠肿瘤患者中绝大多数为晚期患者,因大肠肿瘤初期很多症状与痔疮极为相似,一直当痔疮治疗,还有一些患者因为对肠肿瘤的诊断手段认识不清,从而使病情延误.
-
经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肠系膜下血管的处理和双吻合技巧
腹腔镜下直肠肿瘤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得到了大量国内外临床研究的证实.而就中低位直肠肿瘤切除手术而言,由于腔镜下手术操作平面的辨认以及操作技术上与开腹手术有明显的差异,这给开展此类手术带来了许多挑战.现笔者结合近年来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自身的手术经验和体会,对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anterior resection,AR)中的两大关键技术(肠系膜下血管的处理和直肠双吻合技术)作以下总结.
-
接台手术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
我院是一所省级肿瘤专科医院,随着现在肿瘤发病率的提高,我国医疗市场的不断改革以及人们防癌意识的提高,需要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原有的手术间已满足不了手术的需要,为了满足手术病人及外科医生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接台手术就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随着手术频率和劳动强度的增加,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就随之增加.
-
人癌术后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 建立人癌术后转移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瘤源所建模型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 肿瘤生长至瘤径为1.5 cm时,把在裸小鼠皮下传代的GBC、HCT-116、NCI-H460和SMMC-7721移植瘤切除,建立术后转移裸小鼠模型,观察动物的生存状态和体内转移情况.结果 GBC对照组裸小鼠8周时未发现体内转移;术后组10周时肺转移6只(75%),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2周.HCT-116对照组9周时肺转移3只(23.1%);术后组17周时肺转移15只(100%),脾脏转移5只(33.3%),淋巴结转移15只(100%),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超过8周.NCI-H460对照组10周时裸小鼠未发现转移,术后组14周时肺转移5只(100%),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4周.SMMC-7721对照组和术后组动物出现衰竭体征时均未发现体内转移,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6周.结论 皮下移植瘤切除后,可以延长动物生存期,提高体内转移发生率,但是否发生高转移与瘤源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
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对接受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患者护理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术后护理提供有效的护理理论依据。方法详细记录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卵巢肿瘤切除的患者的术后护理过程,以2012年1月为界限,前两年接受治疗的患者定为A组,后两年接受治疗的患者定为B组,对两组术后护理细节进行仔细对比,就患者出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并汇总。结果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结合精心的术后调理,配合生物物理调节以及对患者饮食、心理等多方面的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B组患者出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结论精心的术后护理可加快患者痊愈时间并且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