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时电子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进展
电子胎心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EFM)是产时监测胎儿安危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各国对EFM的判读标准并非完全统一.我国在2009年至2010年间首次引入了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关于EFM的判读标准.2014年12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颁布了产时胎心监护的新指南,2015年我国也颁布了电子胎心监护应用共识.现将常用的不同国家的EFM指南新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产时胎心监护异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监护异常的影响因素,提高优生优育率.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7月至2003年3月90例产时胎心监护图形异常的病例(观察组)和同期90例产时胎心监护图形正常的病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产时胎心监护异常组的羊水粪染、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和剖宫产率明显高于产时胎心监护正常组(P<0.01);而两组间新生儿窒息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产时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窘迫,通过适当处理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
-
产程中应用收缩刺激试验结合脐静脉血气分析对足月新生儿预后的评价
收缩刺激试验(CST)作为产时胎心监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脐静脉血气分析是产时检测新生儿窒息缺氧的敏感指标.本文通过CST结合脐静脉血气分析与临床对照对新生儿预后做出评价.
-
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分析
当前,电子监护的临床应用已成为搞好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推行优生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过去和现在公认胎心率(FHR)在胎儿诊断学中占有头等重要地位。FHR可反映心功能状态,而心功能受中枢神经调节,所以胎心监护图形就是对胎儿中枢神经状态的好说明。产时胎心监护,不但可较正确及时地反映胎儿在宫内的缺氧程度及其动态变化,而且能够辅助预测高危妊娠胎盘储备功能的代偿情况,有利于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对策。
-
产时胎心监护的临床价值
产时胎心监护是指在分娩过程中对胎心率基线变化、宫缩强弱及胎儿对宫缩的反应等进行监护,胎儿监护能正确地及时地反应胎儿在宫内的缺氧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可辅助预测胎盘储备能力,为产科临床提供依据.
-
产时胎心监护过期妊娠78例临床分析
过期妊娠由于胎盘老化,功能下降,容易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产时胎心监护可早期发现胎儿缺氧,为新生儿提供大的安全保障.但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单位,实行全产程监护是不可能,而在产程的不同时期进行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有重要影响.为此,作者总结了78例过期妊娠,在其产程的不同阶段实行胎儿监护,对其分类、探讨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的关系,以期能对提高胎心监护仪的使用效率和减少围产儿死亡有所帮助.
-
产时胎心电子监护预防低分儿的出生
产时胎心监护与产前胎心率监护一样均以对胎心率的基线、加速和减速来评估胎儿在宫内的安危[1],正常产程中子宫收缩时,可引起短暂的气体交换降低,宫缩过后,储备力好的胎儿可通过宫缩间隙期获取氧或血流再分配,增加胎盘交换中氧的摄取,增加心排血量进行代偿,随后子宫血液灌注恢复直至下次宫缩开始.在产程进展中,反复宫缩是对胎儿的大负荷,加之脐带随时可能被压及发生其他机械性障碍,胎儿要克服种种风险才能娩出[2].产时缺氧是一种气体交换障碍,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则可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3].胎儿的正常生理性代偿机制发生障碍就会发生胎儿低氧性酸中毒.
-
产时胎心监护减速区面积在新生儿酸中毒预测中的价值
目的 预测新生儿酸中毒应用产时胎心监护减速区面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102例住院分娩产妇分娩前半小时的胎心监护图形的减速区面积,按照pH值进行分组,pH<7.2的产妇纳入酸中毒组,共13例,另外pH≥7.2的产妇纳入对照组,共89例,分析产时胎心监护减速区面积和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相关性.结果 酸中毒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7.69%,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酸中毒组分娩前30 min减速区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产时胎心监护减速区面积预测新生儿酸中毒存在较高特异性,不过缺乏良好敏感性,有必要与更多临床指标相结合进行判断,以保证更高的准确性.
-
产时声振刺激胎心监护效果分析
对临产妇进行胎心宫缩监护(CST),对预防分娩时胎儿缺氧、正确评价分娩时胎心变化的异-常非常有价值,且及时处理胎心异常变化能使Apgar评分明显提高,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抽搐及脑瘫的发生.近年来,声振刺激试验(VAS-T)引起的胎儿反应机理及安全性已被肯定[1].本文对于它在产时胎心监护中的不良图型的辅助诊断上进行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自2001年10~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临产妇共172例无选择地进行了产时声振刺激试验,其中经产17例,余为初产,孕周36~44周,早产5例,过期妊娠37例,余为足月妊娠.本组资料中,妊高征9例,胎膜早破19例,余为正常妊娠,行产钳助产23例,剖宫产41例.2 方法使用天津津军新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140型胎儿声刺激仪行声振刺激试验.产妇取平卧位,CST开始后5分钟左右无胎动便在宫缩间歇期将声刺激仪放在孕妇腹壁相当于胎头所在位置处给74dB,75HZ,连续3~5秒钟的声振刺激观察有无胎动.第一产程规律宫缩测一次,破膜及宫口开全均再测一次.由助产人员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3 判定标准 VAS-T判定标准:(1)声刺激时及刺激后5秒钟内孕妇自觉有胎动视为胎动阳性;当孕妇未觉有胎动则视为胎动阴性[2].(2)当声刺激后10分钟内有1次或1次以上胎动,胎动时胎心率加速幅度≥15bpm,持续时间≥15秒视为VAS-T有反应型或阳性提示胎儿储备功能正常;达不到上述标准,延长监测时间至20分钟如仍达不到上述标准则视为无反应型胎儿预后判定以羊水混浊度及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为准.
-
胎心监护在脐带绕颈胎儿诊治中的应用
脐带是母体与胎儿血气交换的必由通道,也是胎儿获得营养发育的重要桥梁,脐带缠绕是造成急性胎儿窘迫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超声在产前检查的普及,产前诊断脐带绕颈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升高[1].任何影响脐带血运通畅的因素均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包括脐带绕颈、缠绕、扭转、过长或过短、打结或受压、脐带脱垂,其中以脐带绕颈为常见,占68.46%[2].为了对新生儿提供大的安全保障,笔者对超声提示脐带绕颈病例504例,分两组分别行产前、产前加产时胎心监护,观察两种监护方法对新生儿评分、死胎死产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跳跃型胎心监护图22例临床分析
随着产科质量的不断提高及产前、产时诊断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孕妇选择一个合理的分娩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通过使用远程胎心监护仪,对孕妇进行产前、产时胎心监护,发现其中22例为跳跃型图,现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
产时胎心监护与适时人工破膜在诊断胎儿窘迫中的应用
胎儿宫内窘迫是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早期正确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不良预后,我们对120例高危妊娠孕妇进行产时胎心监护结合适时人工破膜,结果报告如下:
-
78例分娩镇痛中延长减速胎心监护图型的临床分析
分娩镇痛是目前常用的减轻产妇痛苦的方法,而产时胎心监护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监护胎儿的手段,我们发现78例延长减速胎心监护图型,根据其临床结果分析如下:
-
产时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电子胎心监护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许多医院已列入常规检查[1].国外在80年代初就提出了常规使用入室监护(入待产室胎心监护)的方法进行监测.我院自1998年1月至12月采用入室监护和动态监护(动态胎心监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能尽早发现并处理围产期窒息.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8年到我院分娩的1 172名孕妇中的417例单胎头位者.孕妇入院时常规进行B超、生物评分、脐血流图检查.
-
产时胎心监护可量化指标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产时胎心监护的可量化指标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55例分娩产妇进行研究.根据新生儿窒息情况分组,其中36例新生儿窒息病例为观察组,219例非窒息病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不同产程阶段进行胎心监护,并做好记录.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情况和围产儿结局、胎儿产时胎心监护量化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产妇产程中羊水污染比率、合并脐带胎盘因素比率、手术助产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位时间内变异减速与晚期减速个数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持续减速时间、单位时间内减速幅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时胎心监护的持续减速时间、平均减速幅度这2个可量化指标所占的胎心基线比例可作为辅助解读产时胎心监护依据,对产时新生儿胎心监护的可量化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窒息结局.
-
评价产前产时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诊断效果
目的:评价产前产时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3月期间本院妇产科1000名临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产妇产前、产时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在孕妇腹壁对胎心、宫缩等情况进行严密监护,并且对电子监护图进行分析,判断胎儿窘迫因素和胎儿监护仪对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关系进行监护,对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进行进一步统计.结果:发生胎心异常的患者有102名(10.2%)使用胎心检测仪对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严格检查,经过诊断之后,发现32例出现胎儿胎心监护异常现象.结论:对孕妇产前、产时胎心曲线进行监测,对胎儿窘迫而言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临床上应当加强对胎儿窘迫相关因素进行密切监护,同时采取科学积极的手段对其进行处理,必要时实施破宫产.
-
产时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与护理分析
目的 观察产时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总结对应护理方法.方法 42名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常规胎心率监测,观察组实施产时胎心监护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2组临床监护效果.结果 对照组宫内窘迫发现率9.5% (2/21),观察组为14.2%(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7% (1/21),低于对照组的9.5%(2/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分娩产妇实施产时胎心监护与护理,有利于及早的发现宫内窘迫现象,对于保证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