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佳;李秋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是一种存在于血清中的C型凝集素.MBL可介导调理吞噬作用或通过MBL途径激活补体,在机体天然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MBL具有炎症调节及促进细胞凋亡作用.MBL缺陷在人群中非常多见,既往研究表明,MBL缺陷与反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现综述近几年对MBL临床意义,尤其是在合并其他免疫缺陷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MBL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 免疫调节性T细胞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黄彬;陈茶;姜傥

    免疫调节性T细胞是不同于Th1和Th2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群体,它们通过与细胞直接接触或分泌抑制性的细胞因子如IL-10、TNF-β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是维持机体自身免疫耐受的重要机制.现综述CD4+调节性T细胞和CD8+调节性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及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 检测体液新喋呤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景阳;孙艳;安国瑞

    新喋呤是由激活的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释放的一种活性物质,是反映"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轴"所介导的细胞免疫活化状态的早期、敏感指标.观察新喋呤体液水平,有助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病情发展趋势及预后预测.对献血者筛查新喋呤,可提高输血安全系数.

  • 白介素-18与临床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彭彦;王勇;王亚平

    白介素-18(IL-18)为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新的白介素类细胞因子,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IL-18有增强免疫、抗肿瘤等作用.但是另一方面IL-18也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密切相关.IL-18不论是在加强机体的免疫力方面,还是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现对近年来IL-18与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其爱;马小燕;张弘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87例RA患者及69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对照组)血清中的抗CCP抗体浓度,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浓度.以3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抗CCP 抗体和RF 对 RA 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抗CCP 抗体的敏感度为60.9%,RF为6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 CCP 抗体的特异度为94.2%,RF 为7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特异性为97.1 %.结论 抗CCP 抗体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诊断RA的理想血清学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化的研究

    作者:单娜;张英辉;王静;孟冬娅;郭大文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6例AID患者及10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 AID患者RDW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NA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的RDW水平和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68,P>0.05;x2 =3.13,P>0.05),CRP与RDW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 AID患者RDW升高,可能与慢性炎症有关.

  • 抗核抗体荧光阴性与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谱阳性分析

    作者:刘薇;李嘉;吴振彪

    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靶抗原分布由传统的细胞核抗原扩展到现在的整个细胞,包括细胞核、细胞骨架、细胞质、细胞分裂周期等,可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1],是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A ID )的重要血清学指标。ANA阳性提示患有AID的可能性,对AID的检测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上除了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检测ANA ,为了做到协助诊断与鉴别诊断,还对抗可提取核抗原(EN A )抗体进行检测,EN A是可提取核抗原的总称,EN A抗原可用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EN A抗原中主要包括Sm、RNP、SSA、SSB、Jo‐1、Scl‐70等抗原。由于不同特性的抗ENA抗体在各种AID的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有些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所以对抗EN A抗体谱的检测可以进一步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AID。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抗 ENA抗体的方法是免疫印迹法,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被实验室广泛采用。所以可以通过确定靶抗原,以便准确诊断自身免疫疾病的类型。但通过实际操作,检验人员会遇到令人困惑的结果,就是ANA荧光结果为阴性,而抗ENA抗体谱却有阳性结果,一个是筛查实验,一个是确证实验,两者结果矛盾。需要进一步分析这种结果对临床的提示作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检测

    作者:董华;陈红梅;王静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一旦发生将累及皮肤、肾脏、神经系统及浆膜等多个部位[1].随着抗体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SLE的抗Smith(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以及抗核(ANA)抗体的常规检测已经可以在实验室中完成[2-4].

  • 1801例抗核抗体检测结果及其临床分析

    作者:李琳芸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 801例ANA检测结果及其临床资料.结果 (1)ANA阳性604例,总阳性率为33.5%,其中82.5%为女性患者.6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患者阳性率均高于男性(P<0.05),而以36~45岁组阳性率高.(2)ANA荧光模型以细胞核型荧光(67.4%)常见,以核颗粒型(43.7%)为主.(3)ANA阳性患者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为47.8%.混合型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57.8%),细胞浆型(12.7%)低(P<0.01).抗核点型、抗核膜型、抗着丝点型及抗中心粒抗体阳性患者均未检出特异性抗体.(4)ANA阳性者66.2%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显著高于ANA阴性者(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型ANA组73.6%诊断为AID,其次为细胞核型ANA组(70.2%),低为细胞浆型ANA组(36.9%),后者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ANA阳性率高.SLE、类风湿关节炎(RA)、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系统性硬皮病(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重叠组织病患者ANA阳性率与非AID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直性脊柱炎(AS)、成人斯蒂尔病(STILL)患者与非AI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RA、MCTD患者ANA模型均以核颗粒型为主.滴度达1∶3 200者89.1%诊断为AID,其次为滴度达1∶1 000者(72.2%)与滴度达1∶320者(44.7%),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ANA阳性率存在差异;ANA存在多种荧光模型,不同荧光模型ANA阳性患者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存在差异,部分ANA阳性患者不能检测出特异性抗体;高滴度ANA对于AID诊断有重要意义,但ANA荧光模型对不同AID疾病的诊断无特异性.

  • 液相芯片系统在检测抗核抗体谱中的应用

    作者:张程;吴姗姗;吕丹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液相芯片检测系统中的性能,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疗效果.方法 收集已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样120例(病例组),体检正常血清9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以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法)和液相芯片系统联合检测抗Ro52、抗SSA、抗SSB、抗Sm、抗RNP、抗Scl-70、抗Jo-1、抗Rib、抗His、抗PCNA、抗CB、抗PM、抗M2、抗NUC、抗双链DNA抗体15种自身抗体,评估其灵敏度、特异度和交叉反应.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病例组患者总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相芯片系统与LIA法对15种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但灵敏度优于LIA法.抗体在液相芯片系统中无交叉反应.结论 液相芯片系统对抗核抗体联合检测具有良好的性能,其对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中ANCA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维蓓;向瑜;张莉萍

    目的 评价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IIF和免疫印迹法联合对126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进行ANCA检测.结果 在126例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RA)、韦格纳肉芽肿瘤(WG)、皮肌炎(DM)和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检测cANCA阳性与PR3-ANCA阳性是一一对应的;而在51例SLE患者中,有17例(33.3%)pANCA阳性,7例(13.7%)骨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在29例RA中3例(10.3%)pANCA阳性,而4例(13.7 %)MPO-ANCA阳性.WG和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检测ANCA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7.5%和93.7%.结论 IIF一般情况下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检测ANCA的筛选试验,免疫印迹法可以作为特异ANCA确证试验.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ANCA的检出率,减少ANCA的误诊率.

  • 1000例临床标本抗核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晔;孙艳艳

    目的 探讨就诊人群中抗核抗体(ANA)和核型的分布趋势,及其在疾病中的分布与诊断的意义.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 000例标本中的ANA,结合临床资料分析ANA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中的分布趋势和各种核型在不同疾病的分布趋势及临床意义.结果 患者检出ANA的阳性率的46.5%且女性高于男性,50岁以上患者高于50岁以下患者.ANA阳性率在系统性硬皮病(SSc)占100%,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3.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85.7%,干燥综合征(SS)78.1%,类风湿关节炎(RA)61%,强直性脊柱炎(AS)15%.结论 ANA在SSc、SLE、PBC、SS、RA中阳性率较高,核型和抗体滴度对诊断和监测疗效有临床意义.因核型可重叠交叉表现,应重视抗体滴度的诊疗作用,避免片面根据某种核型弱阳性所致的误诊.

  • 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14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文钦;张诚;陈幸华;刘耀;高蕾;高力;孔佩艳;张曦

    目的 探讨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疗效.方法 对14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采用环磷酰胺(CTX)+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通过CliniMACS细胞分选仪分选CD34+细胞并冻存.预处理方案:8例采用氟达拉滨(FDB)+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CTX方案,3例采用ATG+CTX方案,1例采用FDB+CTX方案,1例采用利妥昔单抗+ATG+CTX方案,1例采用利妥昔单抗+FDB+CTX方案.观察造血重建、免疫恢复,以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变化情况.结果 动员及分选后获得的CD34+细胞数均达到移植要求.14例患者均成功造血重建.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移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SLEDAI评分均较移植前明显改善.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4例血小板水平升至正常,1例患者升至大于50×109/L.2例白塞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溃疡数目减少,红细胞沉降率明显下降,针刺反应不明显,2例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CDAI评分均小于100分.1例红斑型天疱疮患者皮疹完全消失,直接免疫荧光实验及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均阴性,无移植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是治疗难治性AID可供选择的有效手段.

  • 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谱及其实验室检测进展

    作者:汪付兵

    自身抗体是诊断自身免疫病的重要依据,每种自身免疫疾病都伴有特征性的自身抗体谱[1-2],是早期诊断必不可少的生物学指标.患者血液中存在高效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之一,也是临床确诊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依据.某些自身抗体因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已成为诊断相应疾病的金标准[1,3].1 临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谱1.1 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自身抗体谱[4-8]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不明原因的肝脏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硬化性胆管炎以及其重叠综合征.在这几类肝脏疾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在临床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 凉山彝族地区1340例抗核抗体谱检测

    作者:唐友芬

    目的 探讨凉山彝族地区就诊人群中各种抗核杭体的阳性分布趋势.方法 用欧蒙免疫印迹法检测1 340例可疑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谱,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各种抗核抗体在人群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和在不同年龄、性别组中的阳性分布趋势.结果 抗-nRNP、抗-Sm、抗-SSA、抗R052、抗SSB、抗-ScL-70、抗-Jo-1、抗-CENPB、抗-dsDNA、抗-NuK、抗-his、抗-Rib.P.P在1 340例可疑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2%、2.8%、16.2%、16.0%、7.8%、1.0%、0.15%、1.4%、3.7%、3.9%、2.8%、1.8%.抗-nRNP、抗-Sm、抗-SSA、抗-Ro52、抗-SSB、抗-dsDNA、抗-Nuk、抗-his阳性率女性组高于男性组(P<0.05).抗-SSA、抗-Ro52、抗-SSB 2组阳性率高(P<0.05),抗-Sm、抗-dsDNA、抗-Nuk 1组和2组的阳性率高于3组(P<0.05).结论 凉山彝族地区自身免疫疾病以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率为高,自身免疫疾病好发于女性,在SS、SLE患者中以青壮年为主,并且有向低龄化倾斜趋势.

  • 14847例就诊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牟方祥;吴红;邹德生;万萍;钟兵;邹庆华;王恒;王勇;方勇飞

    目的:探讨就诊人群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 RA33抗体、磷酸6葡萄糖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等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的阳性分布趋势,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 CCP 抗体、抗 RA33抗体、磷酸6葡萄糖异构酶(GPI)、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AKA,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RF。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这些自身抗体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抗 CCP 抗体、AKA、抗 RA33抗体、GPI、RF 例就诊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26.22%、6.65%、7.13%、41.19%、32.95%;女性中抗 RA33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男性抗 CCP 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P <0.05)。在 RA 患者组各种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且抗体滴度也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抗 CCP 抗体、AKA、抗 RA33抗体、GPI、RF 主要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但是也可出现在其他疾病中,但滴度较低。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需综合分析,应避免片面根据自身抗体检查结果所致误诊。

  •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及探讨

    作者:詹有芳;王鹏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9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组60例,非活动组32例)、78例非类风湿关节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56例健康对照者中GPI浓度,免疫比浊法检测RF浓度,同时检测上述人群C反应蛋白(CRP)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RA组中血清GPI的浓度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GPI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9.3%和90.3%,RF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2.6%和69.4%;(3)CRP敏感性(65.2%)、特异性(63.4%)与ESR敏感性(55.4%)特异性(52.2%)两者均低于上述两种检测方法。(4)GPI与RF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97.0%)。结论 GPI与RF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RA诊断的特异性,为临床提供有力的参考。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辅助性T细胞17及白细胞介素-17A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颖;邓日辉;周丹;孙静;黄羽;曾星;陈曲波

    本研究通过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CD4+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比例和白细胞介素(IL)-17A表达水平的检测,为进一步研究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 抗线粒体抗体M2抗原诱导小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模型的建立

    作者:姜小华;仲人前;方晓云;安峰;胡寅;汪修平;孔宪涛

    目的用抗线粒体抗体M2抗原免疫C57BL/6小鼠,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将纯化的抗线粒体抗体M2抗原与完全弗氏佐剂,每只小鼠腹腔1次注射200μl.对照组免疫原用牛血清白蛋白与完全弗氏佐剂.免疫后第66周,检测小鼠血清M2抗体、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并对小鼠肝脏、肾脏、胃和肌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 M2抗原免疫小鼠诱导出M2抗体.模型组小鼠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总胆红素无显著变化.模型组小鼠汇管区有明显单个核细胞浸润,小叶间胆管损伤或增生.在其他组织器官如肾脏、胃和肌肉中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结论 M2抗原诱导C57BL/6小鼠,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模型,其生化和病理特征与人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相似.

  • 白细胞介素-1O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曲波;范列英;仲人前;屠小卿;袁媛;朱烨;叶伟民;陆慧琦;韩焕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592、-819和-1082位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法(PCR-SSP)检测5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7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 C)患者及1 6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 IL-1 0基因启动子区域3个多态位点-592、-819、-1082的基因多态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4例AIH和7 7例PBC患者与160例健康对照组的IL-10启动子-1082、-819和-592基因型分布的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 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之间无显著关联性.

758 条记录 34/38 页 « 12...30313233343536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