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TLC法和HPLC法分析关黄柏与川黄柏区别
目的:比较关黄柏和川黄柏的区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小檗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关黄柏与盐酸巴马汀对照品有相应位置的斑点,而川黄柏则无.川黄柏中所含盐酸小檗碱高于关黄柏3~4倍.结论:关黄柏与川黄柏在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上有显著区别.
-
关黄柏外洗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以"清热燥湿"为理,以"祛湿退黄"为法的关黄柏外洗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蓝光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关黄柏外洗,监测患儿治疗期间经皮胆红素水平,评价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在治疗第4天时下降明显,而观察组在治疗第2天时下降明显(P<0.05).在治疗第2天起,观察组经皮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疗效评价,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黄柏煎汤外洗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较好,能迅速降低经皮胆红素水平.
-
利用血液代谢组学研究关黄柏生物碱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目的:本研究应用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关黄柏生物碱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的干预作用,从血液代谢组学角度阐释关黄柏生物碱对CNP模型大鼠体内代谢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关黄柏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含量较高的关黄柏生物碱富集物,采用前列腺注射辣椒素的方法制备CNP模型大鼠,应用UPLC-Triple TOF-MS/MS联用技术建立CNP血液代谢组学研究方法,鉴定CNP生物标记物及代谢通路,确定关黄柏生物碱对CNP干预作用的代谢途径.结果:确定了与CNP密切相关的18个生物标记物及14个代谢通路.关黄柏生物碱通过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嘌呤代谢等代谢通路的调节,可显著对各项指标及12个CNP生物标记物产生回调作用.结论:关黄柏生物碱可以有效干预CNP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为抗CNP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
关键词: 关黄柏 生物碱 代谢组学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
基于体内过程的关黄柏在知柏地黄丸等类方配伍环境下血中移行成分分析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关黄柏在特定配伍环境下血中移行成分与功效取向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应用UPLC-HD-MS/MS联用技术建立关黄柏及知柏地黄丸等类方口服给药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分析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阐明不同的方剂配伍环境下关黄柏体内成分表达的差异,探索与关黄柏功效显著相关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结果:关黄柏在知柏地黄丸等类方中出现了23个共有血中移行成分,OPLS-DA分析充分挖掘了7个与关黄柏退虚热功效显著相关的血中移行成分及6个与关黄柏清热燥湿功效显著相关的血中移行成分.结论:本研究首次建立关黄柏在知柏地黄丸等类方中体内成分分析方法,初步阐明了关黄柏在类方中的配伍规律及其发挥退虚热及清热燥湿功效的药效物质基础.
-
HPLC测定关黄柏中生物碱的含量
目的:采用HPLC同时测定黑龙江省10个不同产地关黄柏中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的含量.方法:HPLC色谱条件,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25∶75,每100 mL加0.10g十二烷基硫酸钠),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345 nm,柱温30℃.结果: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分别在12.08 ~ 144.96 mg·L-1(r =0.9993),1.60 ~25.60 mg·L-1(r =0.9993),7.26 ~87.12 mg·L-1(r =0.9993)线性关系良好,3种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2.51%,103.47%,102.89%.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黄柏类药材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的含量测定;不同产地关黄柏中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
-
关黄柏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分离纯化关黄柏总多糖,研究纯化组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DEAE Cellulose 52,DEAE-Sepharose F.F,Sephacryl S-400等载体对关黄柏总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鉴定纯度并测定分子量,PMP柱前衍生化测定单糖组成;采用MTT法测定各多糖组分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关黄柏总多糖占药材的4.3%,从关黄柏总多糖中分离纯化得到3种多糖组分G1,G2,G3,分别占总多糖的6%,9%,10%,经HPLC鉴定证明为均一多糖,均主要含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其摩尔比分别是G1(1∶ 1.06∶ 1.04∶ 1.14),G2(1∶ 1.27∶ 1.10∶ 1.09),G3(1∶ 1.23∶0.99∶ 1.55),3种均一多糖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3种均一关黄柏总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具有一定显著的抑制细胞免疫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
清炒关黄柏炮制工艺的优选
目的:确定清炒关黄柏的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关黄柏饮片外观性状和关黄柏盐酸小檗碱含量为指标,综合加权评分,考察了关黄柏炒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清炒佳工艺为:投料温度150℃,加热时间3 min,炒药锅转速24 r·min-1.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
-
关黄柏醇提部位化学拆分组分分析及其对热证大鼠的影响
目的:探讨关黄柏醇提部位化学成分拆分的合理性及各拆分组分对热证大鼠的作用.方法:选用95%乙醇提取,结合乙酸乙酯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等处理对关黄柏醇提部位化学组分进行拆分,拆分组分采用UPLC-Q-TOF/MS分析并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诱导大鼠热证模型,观察各拆分组分对热证大鼠中枢神经递质及能量代谢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关黄柏经过95%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大孔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得到生物碱组分、非生物碱组分和乙酸乙酯组分,产率分别为0.65%,4.70%,2.50%;主成分分析各拆分组分分布集中在非常明显的不同区域上,各组分在成分组成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别,各拆分组分间主要药效成分基本无交叉;关黄柏醇提部位各拆分组分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热证大鼠血清及肝脏中与中枢神经递质及能量代谢相关的递质、激素、酶类的含量,改善热证大鼠中枢神经递质释放和能量代谢.结论:关黄柏醇提部位发挥“寒”药性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为生物碱组分和乙酸乙酯组分.
-
关黄柏炒炭前后饮片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分析
目的:探究关黄柏炒炭前后饮片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关黄柏和关黄柏炭饮片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流动相乙腈-0.4 mol·L-1氯化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5 nm.分析关黄柏炒炭前后饮片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的变化,对其中7种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0批关黄柏饮片中,木兰花碱、盐酸黄柏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黄柏内酯、黄柏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468 ~ 6.783,1.947~4.197,0.209~0.506,3.049-4.557,5.869 ~13.168,5.141~7.337,1.798~4.975 mg·g-1.关黄柏炒炭后,除个别企业样品外,各化学成分含量均有减少,其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等生物碱类成分几乎殆尽;黄柏酮、黄柏内酯等小极性成分保存较多,9批关黄柏炭饮片中,黄柏内酯、黄柏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164 ~6.483,0.281~1.614 mg·g-1.结论:关黄柏饮片炒炭后,外观性状和内在成分变化明显,关黄柏饮片的质量标准难以应用于关黄柏炭.所购关黄柏炭饮片也因此难以做到炒炭程度统一,应根据关黄柏炒炭后的成分变化规律控制炒炭程度,进一步规范关黄柏和关黄柏炭饮片的质量标准.
-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修订对黄柏主要有效成分研究的思考
黄柏作为中国传统大宗中药材之一,药材应用广泛、需求量大,但黄柏从种植到临床用药市场存在品种和来源树种不明确等问题,导致药材市场和临床用药中无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规定标准执行等乱象.基于历版《药典》对黄柏的描述,收集并整理黄柏相关文献资料,从黄柏来源树种、有效成分研究及检测等方面进行辩析,探讨《药典》对黄柏修订的科学性、合理性及规范性,并从川黄柏应用现状建议将秃叶黄皮树收载为川黄柏来源树种.研究有助于从品种和来源树种等方面阐明黄柏药材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供应的重要性,提高中药材标准化水平.
-
黄檗果皮提取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黄檗果皮化感作用的研究,探讨其在黄檗野生种群自我更新障碍中的作用,为黄檗野生资源的保护寻求方法和途径.方法:用4℃蒸馏水浸泡(水浸液)及蒸馏水回流提取(水提液)的黄檗果皮提取液培养白菜、小麦种子,研究其对受体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作用.结果:20 g·L-1水浸液及水提液对白菜、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0g·L-1时完全抑制小麦的萌发;20 g·L-1水浸液显著抑制白菜、小麦的生长,完全抑制白菜根的生长,100 g·L-1水浸液完全抑制白菜、小麦的生长;相比于水浸液,水提液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作用强度都有所减弱.结论:黄檗果皮的化感作用是多物质作用的结果,部分化感物质对热敏感;黄檗果皮的化感作用总体上表现为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推测黄檗果皮的物理及化学特性是致使其种群自我更新困难的因素之一.
-
盐关黄柏质量研究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檗PheU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为清热泻火常用中药,中医除用生品外,还用炮制品.中药黄柏传统炮制方法虽然有几种,但主要以盐炙为主,全国各省市临床应用也基本是盐炙黄柏多.2005年版<中国药典>及<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均将盐炙黄柏作为法定的黄柏炮制方法.目前对盐炙黄柏的炮制工艺研究报道较多[1,3],对其质量标准研究较少.
-
川黄柏离体培养及药用成分的抑菌试验研究
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及黄柏树P. amurense Rchpr除去栓皮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其主要成分为盐酸小檗碱,有清热消炎抗腹泻之功效.由于黄柏的主要成分与黄连相同,因此常用黄柏来代替黄连提取盐酸小檗碱.
-
野生关黄柏中生物碱及绿原酸含量区域性特征分析
该研究在关黄柏基源植物黄檗的整个分布区内,以每一个纬度为间隔设置采样点,在控制采样植株茎粗、采样部位及采样时间的前提下,于31个样点共采集674份野生关黄柏药材样本.对样本中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盐酸黄柏碱、盐酸药根碱、木兰花碱和绿原酸等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药材中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因采样点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辽宁地区所产药材6种活性成分含量高,其次为北京和吉林地区,黑龙江地区药材的含量低,研究结果对探究关黄柏药材活性成分形成的环境因素及人工种植区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关黄柏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药材安全性评价
为了评价关黄柏主要产地土壤污染及药材安全情况,该研究在关黄柏主产区设置32个样地且同时采集土壤和药材样本,利用离子发射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度计分别测定铬(Cr)、镉(Cd)、铅(Pb)、铜(Cu)和砷(As)、汞(Hg)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表明,关黄柏主产区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基本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药材中As,Cr,Cd,Pb,Cu处于质量安全级别内,部分样品Hg含量超标;原植物黄檗对Hg的吸收特点是造成部分关黄柏药材Hg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同时大气汞也可能是影响药材Hg含量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营造药用林时,应选择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均优异的地区进行规范化种植.
-
黄檗种子质量检验规程及分级标准研究
目的:研究黄檗种子质量检验规程及分级标准.方法:通过对黄檗种子扦样、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等指标的研究,建立相应的检验方法,并对62个来源的黄檗种子进行检验.各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作为分级依据的参考.结果与结论:建立了黄檗种子质量检验规程,制订了黄檗种子分级标准.
-
黄柏与关黄柏的比较鉴别
黄柏为常用皮类药材,有关黄柏与川黄柏(以下称黄柏)之分,<中国药典>自1963年版至2000年版均将二者列于黄柏项下,为黄柏药材的两种不同来源.近来研究发现,黄柏与关黄柏不仅其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含量有明显差异,而且辅助成分黄柏碱、黄柏酮等也存在较大差异[1-3],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本着实事求是,品种与成分及疗效相应的原则,将黄柏与关黄柏按一物一名分列为两种药材.但由于两者性状近似,特别是粉末状态更是难以鉴别.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现将其主要鉴别特征对照如下.
-
黄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1].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急肝退黄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
急肝退黄胶囊为茵陈、关黄柏、板蓝根、白茅根、苍术、郁金、秦艽、蒲公英、车前草、黄芩、麦芽、大黄、栀子诸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黄芩为主药.
-
对三版《中国药典》一部含黄柏或关黄柏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目的:从完善黄柏或关黄柏制剂的质量控制出发,为《中国药典》一部的修订提出一些建议。方法:对三版《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至2015年版)含黄柏或关黄柏制剂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着黄柏或关黄柏药材薄层鉴别(TLC)及含量测定指标的变化,含黄柏或关黄柏制剂的质量控制情况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尤以薄层色谱鉴别(TLC)为明显。而在实际检验工作中,黄柏和关黄柏的药材、饮片以及制剂仍有混用现象。结论: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对含黄柏或关黄柏制剂的薄层鉴别(TLC)及含量测定指标随黄柏或关黄柏药材变化是具有可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