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蛋白改性纳米磁性颗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作者:赵鹏;翁杰;侯鹏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磁性颗粒,然后用牛血清白蛋白对表面氨基化后的磁性颗粒进行了化学修饰.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接触角仪以及样品磁振动仪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磁性颗粒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使纳米磁性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亲水性能大大增强,而饱和磁化强度变化不大,氨基硅烷的引入有利于提高蛋白在磁性颗粒表面的包覆效率,改性后的磁性颗粒可以作为靶向载体.

  • 磺化聚醚砜对光敏剂-亚甲蓝的吸附去除研究Ⅱ.磺化聚醚砜对血浆中亚甲蓝的吸附去除研究

    作者:田猛;孙晓青;钟锐;黄小华;黄方;孙树东;乐以伦

    研究了磺化聚醚砜吸附柱对血浆中亚甲蓝的吸附效果,并检测了流经吸附柱的牛血清白蛋白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过柱前后血浆中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磺化聚醚砜对亚甲蓝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聚醚砜对亚甲蓝的吸附效果;其对白蛋白的吸附较小;对血浆中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改性瓜尔胶微球用作蛋白药物载体的研究

    作者:欧富初;张黎明;陈汝福

    利用含季铵基团瓜尔胶衍生物与三聚磷酸钠在溶液中的离子胶凝反应,在室温、不使用乳化剂或有机溶剂条件下,首次制得一种可生物降解改性瓜尔胶微球,其平均粒径约为140 μm且其粒度分布较窄、近似为高斯分布;通过对不同浓度牛血清白蛋白模型药物的负载实验,发现其包封产率可超过80%;通过对载药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的考察,发现牛血清白蛋白的持续释放时间可达6 h以上且其释放百分率受其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 甘草酸表面修饰万乃洛韦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肝靶向性研究

    作者:毛声俊;侯世祥;张良珂;魏大鹏;张继芬;乔小蓉;何茹

    以万乃洛韦为模型药物,去溶剂化法制备普通载药纳米粒,结合高碘酸盐氧化法制备甘草酸-万乃洛韦白蛋白纳米粒偶联物.对其表面甘草酸密度、形态、大小及其分布、体外释药特性、载药量、包封率、动物体内肝分布和体外肝细胞的摄取情况进行了研究.修饰纳米粒表面甘草酸密度为9;平均粒径d0.5=268±23 nm;载药量1.35%;包封率68.76%;体外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规律;对肝细胞具有选择靶向性.静注15 min后,有69.89%集中在肝脏,对照组为64.82%,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10).甘草酸表面修饰白蛋白纳米粒制备成功,为肝细胞靶向给药提供了新途径.

  • 软脂酸钠法纯化牛血清白蛋白的工艺研究

    作者:何美霞;张勇;阚全程;朱建立;张卫茹;华海婴;杜斌;贸石林

    目的 研究软脂酸钠法纯化牛血清白蛋白的佳工艺.方法 以牛血清白蛋白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软脂酸钠加入时的温度和加入量、血清稀释度、放置时间及水浴时间对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分析产品质量.结果 该工艺白蛋白提取率达41.1%,白蛋白含量达95.0%以上.血清稀释度对白蛋白提取率影响大,放置时间次之.该法纯化牛血清白蛋白的条件为软脂酸钠加入时的温度为70℃、加入量1∶2/3,血清稀释度为1∶1,放置时间为1h,水浴时间为1.5h.结论 该工艺是实现高效、快速纯化牛血清白蛋白的有效方法.

  • 新型壳聚糖基引导骨再生膜的蛋白缓释性能研究

    作者:梁杰;崔军;许胜;周倜;徐伟成;高菲;范晓慧;徐欣

    目的:制备负载牛血清白蛋白的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S/β-GP)可吸收性膜,探讨其缓释蛋白的性能。方法:利用CS/β-GP体系的温敏相转变特性,同时向其中添加蛋白制成新型生物膜。进行膜厚度及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利用BCA蛋白浓度试剂盒(加强型)检测不同时点的蛋白浓度,绘制膜的蛋白缓释曲线。结果:利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负载蛋白后复合膜的理化性能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不同浓度的复合膜可缓慢释放蛋白12天以上,并且随着β-GP浓度的升高,蛋白缓释总量增大。结论:新型壳聚糖温敏凝胶膜可以作为蛋白缓释的载体,是在引导骨再生领域具有应用潜力的生物膜材料。

  • 巯基化透明质酸对牛血清白蛋白体外释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杜金萍;俞功龙;尹宗宁

    目的 研究基于巯基化透明质酸骨架片的牛血清白蛋白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通过测定不同巯基取代度、不同pH下骨架片体外释放度,并采用零级动力学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Higuchi方程、Ritger-Peppas方程、威布尔方程拟合,阐明BSA体外释放的机理.结果 巯基化透明质酸能延缓BSA的释放,并随着结合物巯基含量的增加,释放速率减慢;巯基化透明质酸骨架片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放速率大于在pH1.7氯化钾-盐酸缓冲液中的释放速率.结论 基于巯基化透明质酸骨架片的BSA的体外释放机制为骨架溶蚀.

  • 新型芳基异丙酸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陈彦;尹宗宁

    目的 研究新型芳基异丙酸类化合物2-[4-(3-氧代丁基)苯基]丙酸(OPP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 利用瞬态/稳态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测算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参数和分子的结合距离.结果 在25℃下,反应平衡常数为3.9×104 L·mol-1,结合位点数为0.8;焓变为-16.29 kJ· mol-1,熵变为205.04 J·mol-1 ·K-1,吉布斯自由能为-26.21 kJ·mol-1;OPPA与BSA分子中色氨酸的近距离为3.26 nm.结论 OPPA与BSA的相互作用为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的协同机理,OPPA与BSA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相互作用.

  • 用荧光参数表征牛血清白蛋白在脲中的变化过程

    作者:张家兴;晋可;尹宗宁

    目的 研究牛血清白蛋白在脲中的构象变化过程,根据荧光参数的变化,建立蛋白构象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蛋白质构象变化而致不稳定的原因.方法 采用内源性荧光法、荧光淬灭法及荧光探针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在脲中的构象变化过程.结果 随着脲浓度的增加,牛血清白蛋白中内源性色氨酸荧光峰位先蓝移后红移,荧光强度逐步衰减;而8 -苯胺基-1-萘磺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物的荧光峰位则逐步红移,荧光强度逐渐衰减.结论 在变性过程中,牛血清白蛋白的色氨酸残基所处区域构象经历了一个先紧缩后舒展的三态过程;而8 -苯胺基-1-萘磺酸的探针结合位点与色氨酸残基可能位于牛血清白蛋白的不同区域,且构象变化更为灵敏.

  • 3β-羟基-5-雄甾烯-17-酮-丁二酸酯人工抗原的合成

    作者:彭学东;吴培成;罗艳

    目的 合成3β-羟基-5-雄甾烯-17-酮-丁二酸酯(5-烯雄甾酯)人工抗原.方法 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催化剂,采用活性酯法将5-烯雄甾酯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结果 产物经元素分析、质谱和红外光谱确定,合成得到每个BSA载体连接6个半抗原小分子的人工抗原.结论 采用琥珀酸酐衍生化5-烯雄甾酯,活性酯法合成抗原,产率高、副产物少.

  • 表面不同蛋白对包载顺铂Plu-Chol泡囊理化性质的影响

    作者:武晶晶;赵亮;尹宗宁;刘慧敏;邓翔龄;杨红

    目的 研究顺铂Plu-Chol泡囊表面结合有不同蛋白时,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 用自制Plu-Chol、BSA-Plu或OVA-Plu,制备表面载有蛋白的顺铂Plu-Chol泡囊,并比较泡囊的粒径、包封率、体外释药特性和初步稳定性.结果 当与BSA与Plu为1;50,BSA-Plu与Plu为1;1时,泡囊包封率好,为75.70%±1.21%,平均粒径738 nm,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 distribution模型,t1/2=10 h.结论 表面蛋白的存在对泡囊的形态和粒径影响不大,不同的蛋白质对泡囊的包封牢、体外释放和稳定性有不同影响,蛋白浓度对泡囊包封率有一定影响.

  • 卡马西平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曹团武;杨季冬;蔡思彬

    目的 研究卡马西平(CB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缓冲溶液中、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结果 运用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在不同条件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A;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37℃时给体(BSA)和受体(CBZ)之间能量转移的效率和结合距离;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CBZ和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结论 CBZ和BSA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同步荧光技术表明,CBZ对BSA的构象有影响.

  • 荧光猝灭法研究α1受体拮抗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安普丽;张剑;蒋晔;任淑萌;李珺沬

    目的 研究这α1受体拮抗剂(盐酸特拉唑嗪、盐酸哌唑嗪、盐酸阿夫唑嗪)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荧光猝灭反应和Fǒ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结果 α1受体拮抗剂与BSA间的猝灭过程是静态猝灭过程;求得25°C时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8×104、2.0×104、2.5×104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29、1.14、1.32;结合距离r分别为4.91、4.69、4.71 nm;能量转移效率分别为0.058、0.078、0.085.结论 α1受体拮抗剂与BSA间的主要结合力为静电作用力,与蛋白结合作用机制相似.

  • 喷雾干燥牛血清白蛋白微球中地塞米松磷酸钠和5-氟尿嘧啶的含量测定

    作者:吴伟;陆彬

    用等吸收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喷雾干燥牛血清白蛋白微球中地塞米松磷酸钠和5-氟尿嘧啶的含量.回收率及重现性均好.方法快捷、准确.

  • 恩诺沙星抗体免疫检测条件的建立

    作者:张庆华;熊清明;高建忠;严骏骢

    目的 制备恩诺沙星(ERLX)的多克隆抗体,以期建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恩诺沙星抗体的效价和优化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血清白蛋白(OVA)偶联成功的恩诺沙星完全抗原(BSA-ERLX和OVA-ERLX)免疫新西兰家兔得到的血清分别保存在4、-20和-70℃半年后,用ELISA方法确定抗原包被的适浓度、血清(一抗)的效价、一抗的适稀释倍数及二抗的适稀释倍数.首先将抗原包被浓度分为三组:20、10和5μg/ml,确定适包被浓度,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血清的效价和血清的适稀释倍数.结果 不同温度下保存的BSA-ERLX和OVA-ERLX抗体的适抗原包被浓度均为10μg/ml.在4、-20和-70℃保存的BSA-ERLX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2800、25600和25600:一抗的适稀释倍数分别是:800、800和1600,二抗适稀释倍数为1000.OVA-ERLX的效价在4、-20和-70℃分别为3200、6400和6400;一抗的适稀释倍数分别为800、1600、1600,二抗的适稀释倍数均为1000.结论 不同温度下保存的BSA-ERLX比OVA-ERLX抗体效价均高,综合考虑认为,-20℃保存的BSA-ERLX抗体,更加适合于进行ELISA检测.

  • 小鼠体内抗牛血清白蛋白B细胞克隆对McAb筛选的影响

    作者:王霞;魏大鹏;蔡美英

    目的探讨小鼠体内存在的抗牛血清白蛋白B细胞克隆对抗原特异性McAb筛选的影响.方法在McA b筛选过程中,采用间接ELISA法,分别以人重组高效复合干扰素(rSIFN-co)和BSA为抗原包被酶标板,对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进行"双筛",建立rSIFN-co/BSA双阳性杂交瘤细胞克隆和rSIFN-co单阳性杂交瘤细胞克隆,并且对所建立的各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和正常小鼠血清,用BSA进行吸附抑制实验.结果建立了1株rSIFN-co/BSA双阳性杂交瘤细胞株,3株rSIFN-co单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双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培养上清经BSA预先吸附后,与rSIFN-co的反应性被显著抑制(P<0.05).而且正常小鼠血清与rSIFN-co呈阳性反应,经BSA吸附后,与rSIFN-co的反应也被显著抑制.结论在杂交瘤细胞筛选中,存在对特异性抗原和用于封闭酶标板的BSA显示双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克隆,提示小鼠体内可能天然存在抗BSA的B细胞克隆,它们在McAb筛选过程中会引起假阳性反应,因而在杂交瘤细胞筛选过程中应该用特异性抗原和BSA进行"双筛".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分析载药微球的结构

    作者:谭丰苹;陆彬;杨勋

    目的验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可否作为研究微球结构的工具,并用以获取微球内部结构的信息.方法微球用复凝聚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药物和聚合物(明胶与阿拉伯胶)为成球材料,在制备微球前均共价标记了荧光物.应用CLSM将微球在不同荧光通道下呈像,并将微球切割成一系列平行切面分别成像,对微球进行三维重建和图像分析.结果在CLSM下微球中BSA与聚合物均呈均匀分布,加入BSA不影响聚合物的分布.结论 CLSM可观察载药微球的内部结构,而不需事先破坏样品即可获得被包裹药物的定位和成球材料所构成微球的结构资料.

  • 检测牛血清白蛋白竞争ELISA的建立及其应用

    作者:张春梅;宋朝君;董芸;田莹;李娜;徐竹蔚;张赟;李琦;金伯泉

    目的 建立高特异性检测牛血清白蛋白(BSA)竞争ELISA并应用于检测生物制品中残留的BSA.方法 采用商品化的BSA作为包被抗原及标准品,筛选高特异性、高纯度的抗BSA单克隆抗体(mAb)作为酶标抗体,建立敏感、特异的竞争ELISA.结果 优化了竞争ELISA的实验条件,对BSA的低检测限为1.0 ng/mL,批内实验变异系数为4.3%~7.0%,回收率为92% ~ 108%.该方法与人血清、马血清、兔血清、鼠血清、鸡血清均无交叉反应.结论 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生物制品中BSA残留以及其他标本BSA的定量检测.

  • 正常男女须部雌雄激素受体的研究

    作者:查旭山;顾伟程

    正常男性青春期后有胡须长出,而女性则无,此类差别,有人以男女体内雌、雄激素水平的不同加以解释,本研究试图以受体水平对此类差别进行探讨. 材料和方法标本正常成人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18~61岁,每例以下巴须毛生长处或相应部位切取1cm×1cm大小全层皮肤. 主要材料与试剂冰冻切片机,荧光显微镜,2%牛血清白蛋白,0.01mol/L(pH=7.4)PBS缓冲液,未标记的雌二醇、二氢睾酮,荧光素标记物:雌二醇-牛血清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结合物由深圳膜生公司提供,二氢睾酮丁二酸酯-牛血清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结合物由华西医科大学病理科提供.

  • 白皮杉醇和白藜芦醇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作者:曾春姣;罗亚;彭慧;刘芝兰

    目的:研究白皮杉醇(piceatannol)和白藜芦醇(resveratro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之区别,探索苯环羟基取代对二苯乙烯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技术对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白皮杉醇和白藜芦醇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计算这2种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函数ΔG、ΔS、ΔH,并分析了它们对 BSA的荧光淬灭过程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运用了 Foerster′s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结果随着白皮杉醇和白藜芦醇浓度升高,BSA内源荧光强度有规律地下降;随温度的升高,静态淬灭常数和结合常数均下降;热力学函数ΔG<0,ΔS>0,ΔH<0。结论白皮杉醇和白藜芦醇对BSA的荧光淬灭属于自发的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导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的静态淬灭过程,且通过比较发现,白皮杉醇与BSA的结合力比白藜芦醇强。

302 条记录 14/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