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风热和风寒的辨别
风寒感冒,其起在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风寒感冒属于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其症状为: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
-
手足十二经拍打健身法
经络是"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控制生命能量的总枢纽.经络通则身无病.所以拍打手足十二经络,可以收到显著的健身效果.1、十二经的分布特点(1)四肢:十二经在四肢的分布很有规律:凡阴经皆布于四肢的内侧,而阳经布于四肢的外、前、后侧.具体一点说,如将内侧分为前、中、后三部分的话,则都是太阴经在前,厥阴经在中,少阴经在后.而四肢的前侧、外侧、后侧三部分中,阳明经居前侧,少阳经居外侧,而太阳经居后侧.
-
以太阳经为例浅谈《伤寒论》六经与《黄帝内经》六经的异同
《伤寒论》六经一度被认为等同于《黄帝内经》之六经,随着研究的深入两者之间的异同及关联被逐步挖掘。本文以太阳经为例,从临床症候、对同病异治的理解2个方面阐述两者的异同,从侧面重新理解伤寒六经与传统经络辨证体系。
-
眉棱骨痛治验
眉棱骨痛属祖国医学"头风"、"头痛"范畴,早记载于明·戴思恭著《证治要诀》,其后则见于倪维德之《原机启微》.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风热之邪,上扰清窍.太阳经主一身之表,起于睛明,经眉头之攒竹穴,过前额,至巅顶,下至枕部.风热外犯,上先受之,故有眉棱骨及前额部疼痛;或因风痰上逆,浊阴所乘,脉道阻滞,清阳不能外达于目,故而疼痛;或肝血不足,头目无所滋养而致眼眶骨疼痛;或因暴怒伤肝,肝郁气滞,化火扰,故见眉棱骨痛.笔者经临床实践,采用针灸疗法取得较好疗效.
-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经络辨治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居风湿病第3位.它以患者全身的肌肉疼痛为特征性表现,同时伴有精神、神经症状,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从经络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定位对应所属经络进行综合辨证,提出FS可能与阳经的气化不利有关,并以此指导治疗,试图探求更好的物理学治疗手段.
-
解表剂运用心法(续完)
3 变通解表3.1 解毒清热:适应证候为表寒里热证.由于表寒里热病机不尽相同,因此临证当分辨之,如表寒较重兼郁热烦躁,治宜峻发其汗,兼清热除烦,代表方如大青龙汤;表寒郁热轻证,治宜微发其汗,兼清郁热,代表方如桂枝二越婢一汤;风寒挟湿兼有里热者,治宜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代表方如九味羌活汤;太阳经表寒未解,入里化热,初传阳明经,形成二阳经络同病甚或三阳经络同病者,治当辛凉解肌,兼清里热,代表方如柴葛解肌汤.
-
一天当中的养生法则(三)
申时(下午15~17点)--膀胱经当令1.朝而受业,夕而习复膀胱经是很重要的经脉,在中医里号称是太阳.它是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比如说小腿疼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
-
浅谈手法疏理督脉太阳经在郁证治疗上的应用
郁证乃是由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而郁证与背部的督脉及太阳经有密切关系,通过推拿手法疏理背部督脉、太阳经治疗临床郁证,收效颇佳,同时揭示背部督脉、太阳经在临床治疗郁证中的重要地位.
-
葛根汤在骨伤科的临床应用举隅
<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该方用于风寒外束,太阳经输不利之人.近年来,笔者运用该方加减治疗多种骨伤科病症,均奏良效,现举例如下:
-
太阳经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1、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男30名,女20名,年龄18至60岁,临床均有腰部侧弯、腰腿痛、坐骨N所属区域的痛疼、麻木、凉感,直腿抬高试验(+).CT示:L3-S1间盘膨出、突出、钙化、黄韧带肥厚、硬膜囊脂肪间隙变窄.片示:L45S1间隙左右不等,脊椎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
-
学艾灸,更健康——“四面埋伏”治头痛
头痛也可医脚头痛是常见的不适,很多人都曾有过头痛的经历,头痛也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头痛的原因很多,所以头痛的时候,不能只医头,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和所属经络来诊治.按照中医的经络理论,头痛也可医脚,因为经络有的是从头走足的,比如后部太阳经的头痛,就可以灸脚上的束骨穴来治疗.我们可以按照疼痛的不同部位来辨别是哪条经脉上的头痛,然后取相应经脉上的腧穴,用灸法来进行治疗.中医把头痛按部位分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四类.其中前额痛称阳明头痛,一侧偏头痛称少阳头痛,后部头痛称太阳头痛,头顶痛称厥阴头痛.这四类头痛,就好像是从四面向我们头部出击的“敌人”,治疗时也要兵分四路,分别艾灸不同位置的穴位,才能有效地治疗头痛,缓解痛苦.
-
张仲景太阳经发热证治规律探析
治疗外感热病,当分清伤寒抑或温病,治法迥异,不可混淆.今从<伤寒论>有关太阳经发热的条文分析,外邪侵入人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病情的轻重与邪气入里程度和病人的体质有关,探讨太阳经发热的证治规律.
-
论"太阴主内,太阳主外"
<灵枢·营卫生会>中的"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太阴指手太阴,内指营气;太阳指手太阳,外指卫气;全句意指营行脉中,始于手太阴复会于手太阴,卫行脉外,始于足太阳复会于足太阳,但与原意有所出入.<内经>论卫气运行虽有此说,但乃他篇所论,<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论只是偕行,即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皆始于手太阴,相随而行,昼夜五十度后复会于手太阴;太阴、太阳此处非经脉名词,阴、阳指营卫,太乃修饰词;内、外指脉内外.
-
坐骨神经痛治疗方法现状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有根性与干性之分,属中医痹证范畴,中药、针灸、理疗、封闭等治疗方法对本病都有一定疗效,本文就近两年来有关该病治疗的文献报道综述如下:1 外治法1.1 体针治疗陈氏[1]取天应穴即痛点为主穴,先针刺后留置埋针,太阳经型配委中、飞扬、昆仑;少阳经型配环跳、风市、阳陵泉;阳明经型配气冲、伏兔、足三里、解溪,共治疗38例,痊愈21例,显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卓氏[2]取奇穴痹灵穴为主穴(命门旁开1寸),配患侧殷门、委中,留针30min,1次/d,10d 1疗程,共治疗32例,12例痊愈,14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3.7%.
-
独取太阳经穴治疗中风偏瘫5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取穴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设独取太阳经穴为治疗组,独取阳明经穴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愈显率为69.1%,对照组为43.3%,经χ2检验,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浅析太阳经发热与疾病传变转归的关系
《伤寒论》是围绕着“寒邪伤阳”这个主线展开,一般情况下阴进阳退为病进、阳进阴退为病退,有一分发热,则留有一分阳气;在《伤寒论》中发热是正气与寒邪争抗所产生的症状体征。然而寒邪作用不同的病所(六经各具有其生理病理特点)、兼夹不同的病因、结合不同的体质,所产生的发热则各具其特点,从中也可提示疾病各自不同的传变规律。本文对《伤寒论》太阳经发热进行整理研究,从而展示伤寒六经发热与疾病传变转归的关系,以便于外感发热性疾病的辨证治疗。
-
柴葛解肌汤在儿科的应用
柴葛解肌汤,出自陶节庵的<伤寒六书>,是一首辛凉解表兼清里的方剂,原治阳明经无汗,以及三阳经合病者.从药味分析,其中羌活、桔梗为太阳经药;柴胡、黄芩、芍药为少阳经药;葛根、白芷、石膏为阳明经药.在儿科临床上,我们以此方加减治疗邪在三阳经之发热热症,效果颇佳,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今举例如下:
-
六经气津互化论
气与津皆生于水谷,气生于水,水化于气,津即为水.由于气津互化的密切关系,故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另一方,即所谓水化于气,亦能病气;气生于水,亦能病水.因此,太阳经气可概括为两大功能,即卫外和气化,是由气津互化而体现的;阳明气津之间,表现为相互制约;少阳经的气津互化,关系到少阳气机的条达舒畅及三焦水道的通调运使;太阴脾气的健旺,可使津液化生有源;少阴心肾精血充沛,滋养有时,才可使心肾之气化生有源;而厥阴之气的条达顺畅,又可维持津液代谢的平衡状态.
-
夹脊穴在脑病中的临床运用
1夹脊穴的来源与定位
夹脊穴(Ex-B2)又称华佗夹脊穴、华佗穴、脊旁、佗脊,是脊柱棘突下两旁的一组腧穴,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组经外奇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足臂十一脉灸经》中记载,足太阳经脉循行时“夹脊”,灸太阳经可以治疗“夹脊痛”。《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素问·刺疟篇》:“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之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痏也”。华佗夹脊穴也见于《后汉书》[1]所载的《华佗别传》:“有人病脚躄不能行,佗切脉,便使解衣,点背数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从邪不相当,言灸此各七壮,灸创愈即行也。后灸愈,灸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调如引绳也”。1955年承淡安先生[2]在《中国针灸学》中将夹脊穴称为“华佗夹脊穴”。 -
头痛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头痛是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种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本文旨在对头痛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做一综述,让人们更好的认识头痛,采取积极的措施,减轻头痛带来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头痛属于"头风"、"厥头痛"等范畴,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首先提出"头风"的病证.李东垣<东垣十书·内外伤辩>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中医认为头为神明之府,"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能上注于头",凡能影响脏腑精血、阳气者皆可成为头痛的病因.头痛病位在头,但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风、火、痰、瘀、虚为主要致病因素.邪阻脉络清窍不利;精血不足脑失所养;情志郁怒肝气郁结为头痛基本病机.在经络辩证上,张树彪等[1]则认为主要是六淫之邪伤及三阳经,而其中又以少阳经、太阳经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