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参考值范围的分级使用探讨

    作者:王萌;唐志毅;郭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是肝细胞胞浆中的一种氨基转移酶,在正常状态时的血清中含量很少.

  • 干部职工健康体检者中ALT升高235例原因分析

    作者:余学燕

    目的 了解我县干部职工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情况,探讨健康人群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原因,引起干部职工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和关注.方法 从2006年度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干部职工人群中随机抽取1319例受检者的体检结果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1319例受检者共检出235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占17.8%.结论 我县干部职工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比率偏高,男性明显大于女性.应加强干部职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坚持定期体检.

  • 17 430例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作者:朱丽霞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情况,为高校HBV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某高校2007-2009级本科新生17 4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新生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HBsAg阳性者再检测乙肝五项,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年中所有新生检出HBsAg阳性819例,感染阳性率为4.70%,2007-2009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5.42%、5.18%和3.54%,有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大三阳”并ALT异常者46例(0.26%).819例HBsAg阳性新生中,“大三阳”感染者346例(42.25%),“小三阳”感染者297例(36.26%),急性HBV感染或慢性HBsAg携带者176例(21.49%).所有HBsAg阳性者中,男生感染阳性率为5.56%,女生为3.8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23,P< 0.01).不同生源地以西南地区新生HBsAg感染阳性率高(25.03%),东北地区低(1.47%).结论 大学新生中HBV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

  • 碳酸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伟峰;姚沈华;张磊;林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中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的精神病.碳酸锂有明显抑制躁狂症的作用,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治疗剂量时对正常人精神活动无影响,对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作用,对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也有预防发作的作用,也用于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然而,近年来有关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患者肝功能异常的报道日益增多,尤其是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精神科医生的关注[1].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改善脓毒症患者早期肝功能障碍的临床探讨

    作者:蔡婷婷;梁永明;薛秋平;陈勇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脓毒症早期肝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阳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ICU的严重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肝功能障碍患者287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CRRT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其中CRRT治疗组156例,对照组131例.所有患者在检测出肝功能异常后的第1d、3d、7d清晨分别抽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STB)、白蛋白(albumin,Al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等肝功能指标用于统计分析. 结果 2组患者治疗3天后,与对照组比较AST(F=8.705,P=0.014)、STB (F=9.016,P=0.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PT、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经过7天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ALT (F=8.413,P=0.016)、AST (F=7.812,P=0.023)、STB(F=9.413,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RRT能显著改善脓毒症早期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肝功能状态.

  • 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成功行ERCP1例

    作者:徐丽娟;卢晓昭;邹晓荣;李照辉

    患者,男,86岁,以"维持性血液透析6年,发热、呕吐、皮肤黄染1周"之主诉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74次/Ⅲin,呼吸20次/min,血压140/70mmHg(1 mmHg=0.133KPa),神志清楚,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无皮疹和出血点,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7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右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存在.化验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7×109/L,中性粒细胞87%,血红蛋白ll0g/L;尿素氮13.4mmol/L,血肌酐372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7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1U/L,总胆红素25.73mmol/L,直接胆红素23.60mmol/L,间接胆红素2.13mmol/L.

  • 611例海洛因依赖者感染HBV和HCV及肝功能分析

    作者:胡贵先

    目的 调查分析佛山市顺德区海洛因依赖者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及肝功能状况,了解吸毒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为这组人群的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酶联免疫法实施吸附实验,对611例海洛因的依赖者HBsAg与抗-HCV血清标志物进行分别的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丙氨酸基转移酶(ALT)进行检测.结果 611例海洛因依赖者的HBsAg阳性率为19.01%、抗-HCV阳性率为74.12%、ALT异常率为35.25%.结论 吸毒是HBV、HCV感染的重要高危险因素,同时还会导致肝功能出现异常.

  • 静脉窦狭窄引起良性颅高压一例

    作者:侯宝军;李淑婷;李思颉;曾宪伟;季泰令;吉训明

    患者男,42岁,反复发作性意识不清、肢体抽搐10个月,再次发作于2012年1月12日第三次住院。患者于2011年3月18日突发意识不清、肢体抽搐,持续约2 min,自行恢复意识,醒后不能回忆发病当时情况,偶有头痛,无头晕恶心呕吐,无双眼视物模糊,于3月19日作磁共振检查,报告为脑灰白质分布正常、界面清晰,两侧脑室旁白质可见少量点状长T2长T1信号,DWI序列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病灶。脑室系统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脑池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图1),意见为脑卒中、癫痫发作。同日做视频脑电图检查显示未见明显异常波幅存在。住院后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力为320 mm H2 O。经头部核磁静脉成像( MRV)+强化检查,诊断为双侧横窦乙状窦交界处狭
      窄( cerebral venous sinus stenosis ),给予脱水降颅压等治疗,颅高压情况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体检:双侧视盘无水肿,国际标准视力检查双眼视力1.0。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深浅感觉无异常。行MRV、全脑DSA检查,发现“双侧横窦乙状窦交界处狭窄”,见图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6.12×109/L,红细胞计数4.73×1012/L,血小板计数191×109/L,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1 IU/L,肌酸激酶403 IU/L,高于正常值。

  • 万古霉素导致急性肝损伤一例

    作者:秦楠;尤艳明;张春雷;姜薇

    患者女,66岁,主因“面颈部、躯干、双上肢红斑脱屑2个月加重一周”于2013年7月9日到我科住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7.3℃,呼吸16次/min,心率72次/min,血压120/70 mm Hg,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双眼睑红肿、干燥,面颈部、躯干、双上肢、阴阜可见弥漫性水肿性红斑,其上可见片状油腻性鳞屑、大片糜烂面、少量渗出、浆痂,未见明显水疱,尼氏征(+)。口腔、外阴黏膜未见明显破溃。入院后诊断“红斑性天疱疮”。给予泼尼松60 mg/d(观察5 d皮疹未控制,激素增加原剂量的50%即90 mg/d),同时给予保护胃黏膜药吉法酯100 mg每日3次口服,氯化钾0.5 g每日三次口服,碳酸钙750 mg每日1次口服。入院时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9 U/L。7月12日细菌培养出中间葡萄球菌,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但抗感染效果较差,皮疹持续扩展,红斑边缘出现坠积性脓疱,临床上考虑继发金葡菌感染的可能性大,7月18日请药剂科会诊,改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商品名:来可信,生产企业: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生产批号:130109)1 g q12 h静脉滴注,用药4 d后(7月22日)查肝功:ALT 76 U/L,AST 56 U/L,出现转氨酶升高,当天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考虑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效果好,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继续应用万古霉素抗感染,同时给予肝太乐399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保肝治疗及监测肝功能。用药7 d后(7月25日)查肝功:ALT 178 U/L,AST 130 U/L,总胆红素TB和碱性磷酸酶ALP均正常,出现急性肝损伤,立即停用万古霉素,给予谷胱甘肽1.2 g及易善复465 mg每日1次静脉点滴,停用万古霉素后4 d,查肝功:ALT 282 U/L,AST 139 U/L,停用后6 d ALT及AST指标值降至峰值的一半,停用26 d后ALT及AST完全恢复正常。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前、后测定肝功能指标变化ALT、AST见图1,2。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Gilbert综合征一例

    作者:胡中杰;刘颖;仇丽霞;聂巍;范作鹏

    患者男,55岁。主因“反复乏力、尿黄2年,加重伴食欲减退1个月”于2011年6月27日收入我院肝病科。患者于2009年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具体不详),腹部超声提示“弥漫性肝病表现”,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酒精性肝病”,给予茵莲清肝、联苯双酯等治疗1年余,疗效欠佳,遂于2011年1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检查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7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1 U/L,碱性磷酸酶(ALP)262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338 U/L,自身抗体指标不详,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给予熊去氧胆酸、复方甘草酸苷、水飞蓟等治疗,患者ALT、AST、γ-GT等指标均较前下降,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熊去氧胆酸治疗。但患者于2011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尿色加深,伴食欲减退,食量减少1/3,并出现尿色加深,就诊于我院门诊,实验室检查 ALT 47 U/L、TBIL 58.3μmol/L、DBIL 5.9μmol/L、DBIL/TBIL 0.10、γ-GT 132 U/L、ALP 156 U/L。遂收入院进一步诊治。患者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否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 病理诊断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一例

    作者:咸建春;李阳;杨秀珍;耿爱文;赵燕

    患者女,52岁,因“乏力、发作性上腹部疼痛1周”于2010年10月22日入院。近1周来无明显诱因常感乏力,食欲尚可,伴发作性上腹痛,每次发作约1h可自行缓解,伴恶心,有时呕吐,与进食无明显关系,无恶寒发热。既往体质尚可,5年前有因“胆囊炎、胆囊结石”而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史。体检:体温37.4℃,血压140/90 mm Hg,BMI 78 kg/(1.53 m)2=33.3 kg/m2。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3.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NE)1.41×109/L(0.36),血小板(PLT)270×109/L。总胆红素(TB)14.2μmol/L,直接胆红素( DB)4.2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73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67 U/L,碱性磷酸酶(ALP)289 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536 U/L,白蛋白/球蛋白( A/G)=44.9/44.7=1.0,乙型肝炎病毒标志阴性。

  • 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二例

    作者:刘国辉;安莲华;姚永华;杜晓宏

    自发性肝内胆管非创伤性破裂临床上很少见,一旦发生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形成腹腔脓肿,甚至引发感染性休克,其病情凶险,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1].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共收治此类患者2例,因治疗及时得当,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病例1男性,56岁,因上腹疼痛24h、加重伴寒战4h来院,既往有胆囊炎、胆结石病史.入院查体示:体温:38.9℃,呼吸20次/min,脉搏98次/min,血压100/70mmHg(1mmHg=1.33kPa);急性痛苦病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平坦,全腹压痛伴轻度肌紧张、反跳痛,以上腹为重;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min.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9.9×109/L,中性分叶粒细胞百分率:91%;肝功能示: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4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6U/L、碱性磷酸酶129U/L、谷氨酰转肽酶129U/L,总蛋白57g/L,白蛋白33g/L,直接胆红素156μmol/L,间接胆红素98μmol/L.腹部彩超示:胆囊炎,胆总管结石伴上段胆总管扩张;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S1抗原及HBV-M和HBV-DNA与肝功能的关系

    作者:夏邦世;沈忠海;马红松;朱金明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表面抗原(HBsAg)编码区(S区)由S、前S1和前S2基因组成,分别编码S、前S1和前S2三种主要蛋白,从而共同构成HBV外壳蛋白[1].作为一项新的HBV血清学检测指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1-Ag)的检测已被普遍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我们对310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HBV preS1-Ag、HBV-M、HBV-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联合检测,进而分析探讨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

  • 血清对氧磷酯酶1活性监测在肝移植术中的意义

    作者:徐根云;吕国才;陈瑜;华永川;娄域峰;祝胜美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araoxonase 1,PON1)活性的测定在肝移植术中的意义.方法对17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2d内血清各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分析血清PON1在肝移植术中的变化规律及与其他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正常人血清PON1活性呈正态分布,参考值为45.5~265.8 U/ml.17例肝移植受者术前血清PON1活性比对照组低(P<0.001).在门静脉开放后5min始升高,开放后90 min[(47.1±2.4)U/ml]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第1、2 d 继续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在开放后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第2 d还较正常值高.结论血清PON1活性可作为判断植入肝脏存活的生化指标之一,协同其他生化指标用来监测肝移植患者的肝脏功能.

  • 人I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可溶性表达及抗血清反应模式

    作者:谢飞;涂向东;兰风华;朱忠勇

    目的克隆表达重组人I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蛋白及制备抗血清,探讨建立ALT1特异性检测方法思路.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人ALT1 cDNA,插入pGEX-2T,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2T-ALT1,并转入大肠杆菌进行表达.SDS-PAGE,活力测定和活性染色鉴定表达产物.表达产物免疫小鼠所得抗血清对天然ALT1, 重组ALT1及重组ALT2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重组质粒测序和酶切结果显示ALT1基因已经成功克隆到pGEX-2T载体.SDS-PAGE和活性染色表明所表达蛋白具有天然活性.抗ALT1血清除识别重组ALT1外,还可识别天然蛋白和重组ALT2. 结论重组人ALT1得到高效可溶性表达.用目前方法制备的抗血清特异性不高,如建立ALT1的免疫学检测方法需要采用特异性识别ALT1的抗体,以避免交叉反应引起的假性升高.

  • 两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的对比研究及偏倚评估

    作者:李传达;袁平宗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以Beckman原装试剂和德国Human公司的ALT LiquiUV试剂进行血清样本ALT测定的对比研究和偏倚评估.方法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EP9-A文件,每天取临床样本8份,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定样本ALT,共测定5 d,记录检验结果,对两种试剂进行偏倚估计.结果在进行患者新鲜血清样本ALT测定时,两种试剂测定结果的预期相对偏倚在方法的线性范围内可以被接受;在测定不同的质控品ALT时,两种试剂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倚可达20%以上.结论 Beckman 和 Human 两种ALT试剂在测定血清样本ALT时,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倚在线性范围内能被接受;在测定不同的质控品时,其相对偏倚随产品不同而不同,大可达27.6%.

  • 肝移植术后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LT和AST的相关性及对移植肝损伤的评估研究

    作者:王永刚;谢聪颖;王洪波;李志伟;邵丽芳;牟劲松;李克;刘振文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乳酸清除率(early lactate clearance rate, ELCR)和初期肝特异性氨基转移酶水平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探讨ELCR对移植肝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病例资料,针对其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的初期ALT、AST、动脉血乳酸水平以及术后6 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ELCR,并与ALT、AST及AST/ALT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LCR与ALT、AST呈中度负相关(r分别为-0.668、-0.602,P均<0.001),而与AST/ALT比值无相关性(r=0.077)。经统计分析构建的3个ELCR等级分别为Ⅰ级<25%、Ⅱ级为25%~50%、Ⅲ级≥50%。Ⅰ级、Ⅱ级和Ⅲ级对应ALT水平分别为(1670.20±897.41)U/L、(937.87±350.06)U/L和(556.16±173.56)U/L,AST为(2835.98±1549.06)U/L、(1642.87±1106.00)U/L和(827.44±260.92)U/L,3组间ALT和AS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着ELCR等级增大,ALT和AST值降低。结论 ELCR可方便快速地反映肝移植后初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其不同等级可对肝移植术后初期移植肝功能进行初步评估。

  • 不同剂量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江家骥;阚志超;刘家俊;郑瑞丹;杨嘉恩;陈达;杨铮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139例CHB患者分2组接受治疗,口服双环醇片150 mg/d(治疗组)或75 mg/d(对照组),观察连续用药24周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得到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6.1%和20.9%(P<0.05),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片150 mg/d治疗CHB在降低血清氨基转移酶及HBeAg阴转方面优于75 mg/d,安全性好.

  • ALT水平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作者:宋鸿硕;石爽;庄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是评价HBV感染者肝组织学病变常用的生物化学指标之一.传统的观点认为,ALT水平高是肝脏存在坏死炎症的标志,而ALT正常的HBV感染者,则无或仅有轻度的肝组织学炎症,并对抗病毒药物不敏感,因此,不须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但近有研究表明,一些ALT水平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在肝活体组织学检查时,仍存在显著的肝组织坏死炎症和纤维化.因此,ALT水平与肝组织学病变的相关性问题成为目前讨论的热点之一.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 60例肝移植患者血清ALT、AST及LDH变化分析

    作者:陈小倩;王晗;孙志强;张菊玲;李潇潇;李治君;毛远丽

    目的 研究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 AU5400检测60例成功进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血清ALT、AST及LDH等3项生化指标,观察这些指标在术前1 d、术后1、10、20、30 d及术后1年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结果 ALT、AST及LDH在术后1 d均明显升高(P<0.01),并于术后10 d明显下降(P<0.01),3项指标间在肝移植术前及术后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术后ALT变化出现"双峰"波动的患者,第二次ALT升高多出现在20-30 d,且升高幅度较低.结论 ALT、AST和LDH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反映肝功能状况的可靠指标,其不同时期的变化波动及相互关系为肝移植的效果评价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1168 条记录 4/59 页 « 12345678...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