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耳针治疗肝肿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后顽固性呃逆临床研究

    作者:张勇;张翠平;樊乐翔

    目的 评价耳针治疗肝肿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肝肿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后顽固性呃逆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深呼吸后屏气法结合口服巴氯芬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耳针治疗.2组均治疗5 d,随访1周.采用Karnofsky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期间顽固性呃逆的复发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30/30)、对照组为7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2,P=0.016).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0/30)、观察组为6.7%(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4,P=0.024).治疗后,观察组Karnofsky评分[(82.1±12.6)分比(55.9±12.4)分,t=8.118]、对照组Karnofsky评分[(76.5±17.8)分比(61.2±13.6)分,t=3.741]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7,P=0.165).结论 耳针可有效缓解肝肿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的呃逆症状,疗效优于深呼吸后屏气法结合口服巴氯芬片治疗.

  • 清肝解毒方辅助微波凝固治疗肝癌

    作者:呼健;于晓玲

    目的 评价清肝解毒方辅助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肝癌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28例.2组均常规应用保肝药7 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微波凝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清肝解毒方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观察患者发热、纳差、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体征的变化;通过肝脏B超检测观察瘤灶变化;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血常规、ALT、AST、TBil及肿瘤标志物,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4%(25/35)、对照组为46.4%(13/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44).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86.6±9.6)分比(80.4±7.9)分,t=2.751]高于对照组(P=0.008),ALT[(59.4±27.6)U/L比(85.1±30.8)U/L,t=3.488]、AST[(53.9±24.4)U/L比(82.3±27.6)U/L,t=4.331]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肝脏B超检测提示肿瘤病灶均消失.结论 清肝解毒方辅助微波凝固可降低肝癌患者微波凝固治疗后的肝损伤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 消瘤汤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洪波;刘建国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消瘤汤对小鼠肝癌模型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腋下注射Hep C2细胞造成小鼠腋下皮下肿瘤移植模型,给予小鼠消瘤汤灌胃后查看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消瘤汤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PCR ELISA法测定HepG2细胞端粒酶的活性.结果:药物组瘤重明显比生理盐水组小,以大剂量组为明显,抑制率达41.88%;MTT法显示肿瘤细胞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呈直线关系;消瘤汤大剂量组对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消瘤汤有明显的抗实验性小鼠肝癌的作用,有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有关.

  • 消癥散对荷H22肝癌小鼠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叶新苗;唐峰

    目的:观察消癥散对荷H22肝癌实体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腹水瘤小鼠生存期的延长作用,探讨消癥散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制作小鼠H22肝癌实体瘤模型,分为模型组,消癥散低、中、高剂量组,5-Fu组,5-Fu+消癥散中剂量组.治疗10d后,计算抑瘤率,检测血清白介素-2(IL-2)含量,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凋亡相关基因-2(Bel-2)表达水平.②制作小鼠H22肝癌腹水瘤模型,分组同上,记录各组小鼠生存天数,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消癥散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呈现一定的剂量相关性;消癥散各剂量组肿瘤组织镜下病理示肿瘤细胞出现核同缩、片状坏死、出血及周边炎症细胞浸润等;消癥散能增强荷瘤小鼠IL-2活性,各剂量降低Bel-2表达水平;消瘢散与抗癌西药5-FU配合使用能够延长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期.结论:消癥散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的持续增殖能力等作用.消癥散与抗癌西药合用能够延长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期.

  • 扶正抗癌方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实验研究及分析

    作者:彭磷基;陆大祥;戚仁斌;张涛;孙勇;王珍

    目的:复制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探讨扶正抗癌方对大鼠肝癌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Walker256癌肉瘤接种于SD大鼠肝脏,制作移植肝癌模型,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扶正抗癌方低、中、高剂量组.记录体质量等生命体征;实验1、2、3w分别检测血清TB、DB、UB;称取瘤重、测量瘤块长短径;取瘤组织、瘤旁组织行病理观察;记录肿瘤转移情况.结果:扶正抗癌方各剂量组大鼠生命体征好于模型组,术后10d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加速,可能与腹水产生有关.术后18d高剂量组体质量低于模型组(P<0.05);各剂量中药组胆红素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扶正抗癌方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其中高剂量组肿瘤质量抑制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病理结果示扶正抗癌方可促进癌细胞坏死,抑制其向周围浸润;各剂量组转移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具有改善移植性肝癌大鼠生存状态、降低胆红素、促进癌细胞坏死、抑制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其中高剂量组效果突出.

  • 中药配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肝癌生长的影响

    作者:施先艳;鲁德银;朱尤庆;邓长生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生长的影响.方法:65例行TACE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中药组配合化瘀清肝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肿瘤生长率变化;并观察39例(中药组21例、对照组18例)治疗后肿瘤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DNA含量(DNAI)、异倍体率(APR)及S期细胞比率(SPF).结果:中药组月平均肿瘤生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增殖活性指标PCNALI、DNAI、APR及SPF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清肝汤配合TACE更有助于抑制肝癌生长.

  • 苦参素穴位注射对实验性肝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周爱玲;朱玉娟;胡亚娥;朱燕;茅家慧;蒋道荣

    目的:研究苦参素"足三里"注射对2-乙酰氨基芴(2-AAF)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的作用,并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将肝癌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N)组、模型对照(M)组、苦参素腹腔注射(OM ip)对照组、苦参素小剂量"足三里"(OM ZSL)穴注组.实验至12 w末,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RTPCR法检测肝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mRNA的表达.结果:OM ip组和OM ZSL小剂量组大鼠肝表面癌结节数低于M组,能明显降低肝癌大鼠血清ALT、AST及γ-GT水平(P<0.01),明显抑制肝癌组织中cyctin D1、CDK4 mRNA的表达(P<0.01).结论:OM ip和OM ZSL小剂量给药能治疗或延缓2-AAF诱发大鼠肝癌发生的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肝癌大鼠血清ALT、AST和γ-GT水平保护肝细胞,从而间接发挥治疗肝癌作用;通过抑制cyclin D1、CDK4 mRNA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肝癌细胞过度增殖.

  • 半枝莲联合反应停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凌;徐雪明;李春来;程学新;万福生

    目的 通过BALB/C小鼠皮下接种肝癌H22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采用半枝莲乙醇提取液瘤内注射联合反应停治疗小鼠肝癌,探讨两药联合对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肝癌H22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试验.乙醇回流提取半枝莲.接种H22细胞于BALB/C小鼠皮下建立肝癌H22的移植瘤模型.2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A组:反应停灌胃;B组:半枝莲乙醇提取液瘤内注射;C组:半枝莲乙醇提取液、反应停联合用药;D组:1%乙醇0.2~0.5 mL瘤内注射.观察肿瘤大小和瘤重,比较抑瘤效果.移植瘤采用抗CD31单抗做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A、C组之间瘤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抑瘤率分别为18.11%、53.15%和71.65%;协同系数0.74.3个治疗对照组之间微血管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K-q检验显示A组和B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A、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半枝莲乙醇提取液瘤内注射联合应用反应停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半枝莲和反应停均有抗血管生成作用,两药联用对肿瘤微血管生成的抑制有协同作用.

  • 肝脏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新进展

    作者:张娜

    肝脏是全身各系统肿瘤易转移到达的靶器官,其中常见的肝转移性肿瘤是来自胃肠道的腺癌.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常有某些相似或交义之处,如高分化HCC与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间的鉴别,HCC与ICC间及两者的某些亚型与肝脏间叶性肿瘤问的鉴别已成为日常病理诊断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多数情况下,需结合某些特异的免疫组化标志物来明确或辅助诊断.在肝胆系统常见肿瘤的病理诊断中,免疫病理学诊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相应的工作体会,就部分较为常见的肝脏肿瘤的免疫病理诊断特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肝肿瘤 病理学 诊断
  •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现状

    作者:张登明;甄作均

    腹腔镜肝切除术被认为是风险极高的一种手术,随着腹腔镜技术和设备的改进今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在临床上发展很快,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本文结合文献及笔者的经验,对当前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现状做一阐述.

  •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新黄片治疗肝肿瘤性癌性发热56例

    作者:南新记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新黄片治疗肝肿瘤性癌性发热的疗效.方法:56例肝脏肿瘤癌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毒宁注射液静滴,联合新黄片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栓纳肛.两组治疗用药15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新黄片灌肠治疗肝肿瘤引起癌性发热疗效好,安全.

  • 中药复方博癌丸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坚;李瀚旻;晏雪生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搏癌丸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药理学和血清药理学方法,对比观察(阴性无药血清对照、阳性药5-氟尿嘧啶血清对照)搏癌丸诱导HepG2细胞的增殖及凋亡.(1)MTT法观察4个搏癌丸药物血清浓度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从中筛选出搏癌丸的有效药物浓度.(2)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HepG2细胞凋亡.结果:(1)10%、5%、2.5%搏癌丸药物血清3个有效浓度均对HepG2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增殖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高而有加强趋势,3个有效浓度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10%搏癌丸药物血清作用HepG2细胞48小时后,HepG2细胞核明显缩小,浆比减少,核仁减少、浓缩甚至消失,核内异染色质明显增多,核膜完整,可见早、中、晚期细胞凋亡,出现凋亡小体.(3)10%搏癌丸药物血清作用HepG2细胞48小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细胞凋亡率为25.34%,均显著高于相应无药血清对照组的3.54%(P<0.05).结论:搏癌丸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诱导HepG2细胞凋亡.

  • 清肝化瘀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Notch信号系统的影响

    作者:杨志云;姚树坤;殷飞;修贺明

    目的:探讨清肝化瘀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Notch信号系统的影响.方法: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建立Solt-Farber二步大鼠肝癌前病变的短期实验模型,应用不同浓度的清肝化瘀方进行干预,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三磷酸腺苷酶(ATP酶)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白蛋白(ALB)、Notch1、Notch1配体Jagged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方等效剂量、大剂量组ATP酶、AL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Notch1、Jagged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清肝化瘀方可有效阻断大鼠肝癌前病变,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Notch信号通路有关.

  • 基于MATLAB的CT肝脏肿瘤图像分割

    作者:林丽秋;陈亮亮

    目的 将CT图像中的肝脏肿瘤部分进行准确分割.方法 利用MATLAB平台对CT肝脏肿瘤图像进行预处理,并结合灰度转换、二值化处理、反色处理、形态学处理、区域生长法对病灶区域进行分割.结果 组合分割法能够发挥简单、快速、适合小病灶区域的分割特点,实现了肝脏肿瘤组织的分割,分割效果理想.结论 该方法用于肝部肿瘤的分割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对于与周围粘连较多的肿瘤的分割还有局限性.

  • 433MHz微波消融天线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作者:江莹旭;赵金哲;钱志余;李韪韬;刘珈

    目的 针对915MHz和2450MHz微波在肝脏消融中穿透深度低及消融范围受限的问题,提出使用433MHz微波用于恶性肝肿瘤的消融治疗,通过探索性研究和设计433MHz频率的微波消融天线,探讨433MHz微波消融系统对肝组织的消融效果.方法 采用缝隙长度分别为18mm、15mm和15mm,缝隙间距为10mm的尺寸设计天线.实时采集消融区域中4个不同旁开距离点的温度,并通过分析有效消融区域的横纵径数据,对所设计的微波天线进行有效评估.结果 433MHz微波消融天线能形成类葫芦形的消融区域,不仅能有效扩大消融体积,而且能缩短大横径形成的时间.结论 433MHz微波消融天线有望应用于恶性肝肿瘤的微波热疗,为研究新频率段的适形微波消融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复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唐荣;周开伦;张震生;武金才;郑进方;李灼日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应用于复发性肝癌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17例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37~79(51.3±7.6)岁,复发时间3~39(15.3±6.8)个月,既往均明确诊断肝癌,复发病灶直径1.3~3.5(2.5±0.6)cm,位于原发灶Cantile线对侧12例、同侧3例、双侧2例.观察并详细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1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360(130±40)min,术中出血50~800(165±45)mL,术后引流量为35~160(70±20)mL/d,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2~5 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2.4±0.6)d,住院时间3~14(7.5±1.7)d,术后均未发生大出血、胆漏、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肝内复发4例,其中术后3个月复发l例、术后8个月复发2例、术后14个月复发1例,其余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腹壁穿刺孔种植性转移等.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短期随访效果良好,用于复发性肝癌的治疗是可行的;但应谨慎选择,严格把握适应证.

  • 腹腔镜肝切除术18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会春;吴斌全;金浩;周磊;鲁正;谈燚;鲁贻民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肝切除术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细胞肝癌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3例,肝炎性假瘤2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转移性腺癌、鳞癌各1例,差分化腺癌1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肝脏病灶占位直径1.5 ~10.0 cm.结果 15例成功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2例行手助腹腔镜探查游离后开腹切除,1例腹腔镜游离肝脏后小切口进腹肝切除.其中右肝段或局部切除术10例,左肝外叶切除术8例.手术时间115 ~ 400 min,术中出血量(527.5±325.4)ml.术后未发生胆漏和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10±3.7)d.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只要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三维可视化评估技术在肝脏尾状叶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倪俊声;林辉;杨远;汪珍光;林川;黄罡;刘辉;周伟平

    目的 探讨肝脏三维可视化评估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手术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三科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治疗的75例尾状叶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20例,年龄30~66岁,均采用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术前规划,并应用术前三维重建模型模拟肝脏尾状叶肿瘤切除手术.对比术前规划与术中操作,计算全肝体积、模拟切除肝体积、剩余功能性肝体积,统计全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 模拟切除肝体积263.89 mL(33.76,1650.85),剩余功能性肝体积1189.67 mL(529.79,1859.72).行单独尾状叶肿瘤切除27例,左半肝+尾状叶切除6例,部分右肝(Ⅵ、Ⅶ段)+尾状叶切除14例,右半肝+尾状叶切除20例,中肝叶(Ⅳ、Ⅴ、Ⅷ段)+尾状叶切除8例.75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第一肝门阻断时间数25(0,62)min,出血量300(100,3600)mL,手术时间198(116,388)min,输血11例,输血量600(200,3000)mL.患者术中均未发生大出血、空气栓塞.术后发生并发症29例,其中Ⅰ类并发症1例,经剖腹探查止血后顺利恢复,余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有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 采用肝脏三维可视化评估技术进行术前精准规划,可使术者更准确地掌握切除范围,规避主要血管,控制术中出血,以及维持术后肝功能.

  • 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与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在肝癌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作者:黄兴华;胡还章;江艺

    目的:探讨不解剖肝门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和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Pringle 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8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A、B 两组,两组术中均不解剖第一肝门,其中 A 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6~70岁、平均52.95岁,术中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B 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32~75岁、平均52.32岁,术中应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入肝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术后第1天 Child-Pugh 分级情况,术后1、3、7天血清 ALT 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患者术后1个月以及此后每3个月定期门诊复查,观察2组患者血清 ALT 和 TBiL 的复常时间,患者复发率、生存率等指标。结果2组术前 Child-Pugh 分级、术前血清 ALT 和 TBiL 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阻断时间、输血例数以及术后1、3、7天血清 TBiL 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A 组术后第1天 Child-Pugh 分级恶化率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04, P <0.01);A 组术后1、3、7天血清 ALT 水平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363、3.065、3.403、5.663,P 值均<0.01); A 组术后血清 ALT 和 TBiL 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均明显短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717、8.508,P 值均<0.01); A 组患者术后1、2年累积复发率低于 B 组,而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高于 B 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 Log-rank 检验比较2组2年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检验值=0.918, P <0.01)。结论在不解剖肝门的条件下,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切肝法与Pringle 法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相比较,可以保护第一肝门结构的完整,明显减轻对残肝的能量代谢和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利于肝功能的早日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

  • 肝癌肝切除术的合理选择

    作者:徐伟;李高峰;吴越;屈淑平;吴东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合理选择研究的新进展。方法在PubMed、万方数据库以“肝癌”、“肝切除术”等为关键词,检索2009年1月—2015年1月有关肝癌肝切除术治疗的相关文献,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新进展,对肝切除术的合理选择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肝切除术目前是肝癌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需对肝脏的残余功能进行详细评估。但临床上对于肝切除术的合理选择仍存在争议,其中包括肝硬化肝癌、单发巨大肝癌、多发性肝癌及肝癌合并癌栓的手术选择等,这些争议的存在往往会对患者的疗效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完善而全面的术前评估、个体化地选择合理术式及以肝段为基础的肝切除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9538 条记录 5/477 页 « 12345678...4764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