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HLA-A2基因转导肝癌细胞增强杀伤性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

    作者:周军;马萍;李钧;宋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HLA-A2基因转导肝癌细胞增强杀伤性T细胞(CTL)抗肝癌免疫应答.方法 利用携带人类甲胎蛋白(AFP)基因的rAAV(rAAV-AFP)转导人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AFP特异性抗肝癌CTL免疫应答.利用携带人类HLA-A2基因的rAAV(rAAV-HLA-A2)体外转导肝癌细胞提高HLA-A2分子表达水平,增强肝癌细胞对rAAV-AFP转导DC疫苗诱导的AFP特异性CTL免疫反应的敏感性.结果 rAAV-AFP转导DC疫苗能够有效诱导AFP特异性抗肝癌CTL免疫应答.rAAV-HLA-A2能够提高肝癌细胞HLA-A2分子表达,并增强肝癌细胞对rAAV-AFP转导DC疫苗诱导的CTL免疫反应的敏感性.结论 通过rAAV-HLA-A2提高肝癌细胞HLA-A2分子表达是增强CTL抗肝癌免疫应答的有效途径.为AFP表达阳性但HLA-class I分子表达低下的肝癌患者的主动性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915MHz与2450MHz微波在活体与离体猪肝实验中温度曲线与消融范围的比较

    作者:孙媛媛;梁萍;董磊;张国明;程志刚;王洋;高永艳;邵秋杰

    目的 比较水冷915 MHz和2450 MHz微波在活体与离体猪肝实验中温度曲线和消融区的差异.方法 使用915和2450 MHz微波消融和热监测系统,共获得58个消融区和180个温度数据.输出设置为915 MHz 50 W,70 W和2450 MHz 50 W,70 W,并设置时间为600 s.每个温度点的温度曲线在天线旁开5、10、15 mm处,对消融区的宽径和长径进行测量.结果 在活体与离体实验中,除旁开5 mm,915 MHz水冷微波其余点的峰值温度[活体50 W 10 mm:(59±4.26)℃;70 W 10 mm:(67±9.01)℃]均高于2450 MHz微波[活体50 W 10 mm:(54±4.09)℃;70 W 10 mm:(57±6.13)℃](P<0.05).在相同条件下,离体肝脏的消融区宽径和长径[活体50W宽径:(3.13±0.76)cm;长径(4.95±0.87)cm]均显着大于2450 MHz微波[活体50 W宽径:(2.34±0.49)cm;长径(3.43±0.96)cm](P< 0.05).结论 在离体和活体的肝脏实验中,915 MHz水冷微波比2450 MHz可以形成更大的消融区和达到更高的温度.

  • 肿瘤显像剂S-11C-甲基-L-半胱氨酸的细胞摄取机制研究

    作者:邓怀福;唐刚华;陈萍;王红亮;孟悛非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摄取S-11C-甲基-L-半胱氨酸(11C-MCYS)的机制.方法 将Hepa1-6肝癌细胞分为Na+依赖组(NaCl组)及非Na+依赖组(氯化胆碱组)进行氨基酸转运实验.每组又分为对照组、L-氨基酸转运载体抑制剂2-氨基二环-2,2,1-庚烷-2-羧酸(BCH)组、转运系统A和ASC的抑制剂α-甲基-氨基异丁酸(MeAIB)组、MeAIB+丝氨酸组,分别加入11C-MCYS(400μ1 0.925 MBq/ml)、11C-MCYS(200μl 1.85 MBq/ml)+阻滞剂BCH(200μl 15 mmol/L)、11C-MCYS(200μl 1.85 MBq/ml)+阻滞剂MeAIB(200μl 15 mmol/L)以及11C-MCYS (200μl 1.85 MBq/ml)+阻滞剂MeAIB+丝氨酸(200μl15 mmol/L).作用4 min后终止培养应用γ计数仪测量细胞放射性活度.将Hepal-6肝癌细胞分为5组,各组均加入200 μl11C-MCYS( 1.85 MBq/ml)后分别加入50、100、200、300、350μmol/L浓度不等的MCYS进行竞争抑制实验.培养4 min后终止培养应用γ计数仪测量细胞放射性活度.结果 无论是否有Na+存在,对照组、BCH组、MeAlB及MeAIB+丝氨酸组对11C-MCYS摄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eAIB组和MeAIB+丝氨酸组中的NaC1组细胞放射性活性与氯化胆碱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 958.18±97.32比20 582.27±196.32,18 385.24±122.96比21 620.54±131.41,均P>0.05),两者均不能抑制Na+非依赖性氨基酸转运载体的转运.而BCH组中的NaC1组细胞放射性活性高于氯化胆碱组(2587.21±30.25比2340.61±21.09,P<0.05),可见BCH能明显抑制Na+非依赖性氨基酸转运体对11C-MCYS的转运.不同浓度MCYS(50 ~ 350 μmol/L)作用下肿瘤细胞对11C-MCYS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肿瘤细胞摄取11C-MCYS是通过非Na+依赖的L-氨基酸转运系统进行转运的,极少涉及氨基酸转运系统A和ASC.

  • 经动脉化疗栓塞兔VX2肝癌后早期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全毅;陈胜利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兔VX2肝癌肿瘤细胞凋亡的早期动态改变.方法建立27只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成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灌注化疗组(Transarterial infusion, TAI)、灌注肝素生理盐水组(对照组, Control),每组各9只.介入治疗后每组再随机分成3个亚组,每亚组3只.在治疗后第24、72、120小时分别处死3组中一亚组,取材肿瘤生长活跃的外带组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和PI双标记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和甲基绿-派洛宁染色(MG-P染色)光镜下形态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肿瘤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 TACE、TAI、Control组在治疗后24、72、120小时流式细胞仪法定量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比率分别为11.44±2.15、10.99±1.74、6.00±0.58,5.84±0.68、4.65±0.11、2.88±1.23和2.80±0.15、2.19±1.69、2.51±2.13.TACE、TAI、Control组凋亡在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p<0.01),TACE组24、72小时的凋亡明显高于120小时(p<0.05).TACE组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比率明显高于TAI、Control组;TACE组诱导的肿瘤细胞早期凋亡比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在120小时凋亡仍明显高于其它2组.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诱导癌细胞早期凋亡,是TACE治疗肝癌的主要机制之一.

  • 细胞凋亡在化学栓塞治疗肝细胞肝癌中的意义

    作者:全毅;陈胜利

    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及术后复发肝癌的主要手段,研究细胞凋亡在TACE治疗肝癌中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内放射治疗肝恶性肿瘤

    作者:叶亮;陈萍;刘衍民

    内放射治疗肝恶性肿瘤有其独到之处,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手段.本文对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碘化油、放射性微球、放射性粒子3种内放射治疗手段的特点、临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分析

    作者:林泳;李瑜元;聂玉强;沙卫红

    目的了解我国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基本情况,分析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发表的HIFU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评价的研究,提取研究所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篇文献人选,治疗肝癌1599例,单纯HIFU治疗组和HIFU联合其他治疗组的显著缓解率分别为16.68%比16.73%,有效率73.20%比78.01%.血清AFP下降率61.94%比70.83%,肝区疼痛缓解率84.62%比89.45%.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8.0%比89.86%,54.55%比64.84%和26.34%比27.30%.平均生存期(9.3±2.86)个月比(10.0±0.57)个月.HIFU不良反应主要为术后一过性肝区疼痛(75/1103,6.8%),低热(68/1103,6.2%)和皮肤烧伤(278/1103,25.2%),严重并发症少.结论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HIFU对中晚期肝癌有较好的姑息治疗效果和临床安全性.

  • 凋亡相关基因bak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福成;张传山;胡沛臻;刘利;王文亮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k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k基因在原发性肝癌发生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4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bak mRNA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在4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bak mRNA的检出率为58.7%(27/46);在16例癌旁组织中,9例有bak mRNA的表达(56.3%);在4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仅1例有bakmRNA的弱表达.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bak基因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原发性肝癌中,bakmRNA的表达Ⅱ级组织强于Ⅲ级组织(P<0.05).结论 bak mRNA的表达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并在其发生过程中起着某种作用.

  • 肝单形性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林彦;石群立;周晓军;郑晓刚;孟奎;徐新宇;张彤;朱正龙;盛春宁

    目的探讨肝单形性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E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MEA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研究.结果患者l临床无症状.肿瘤由形态多样的上皮样细胞构成,胞质透亮或嗜酸,无脂肪细胞及异常血管;HMB45(+),SMA和Vim部分(+),Des少数(+),S-100弱(+),CK和AFP(-),CD34血管内皮细胞(+).电镜下瘤细胞胞质中微丝束上有高电子致密度的凝集物显示,可见黑色素样小体.结论肝MEA是极为罕见的间叶性肿瘤,组织起源有争议,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

  •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孙金萍;李海;宋国新;张智弘;王震;范钦和;朱岩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HA)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6例PHA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6例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72岁.镜下观察肿瘤形态多样,可见异型瘤细胞沿肝窦生长,形成大小不等不规则血管腔及腔内乳头,分化好的海绵状血管瘤样结构、分化差的幼稚单细胞血管腔及实性增生区形成似纤维肉瘤、低分化癌样改变.免疫组化:6例CD31强(+),5例CD34、FL-1和ERG(+).结论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终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并多项血管内皮标记物.早期发现、完全手术切除及术后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 老年人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蹇顺海;文彬;黄一凡;刘钧

    目的 分析老年人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72岁女性患者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进行影像学、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老年人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以女性多见,肿瘤多位于肝右叶,直径10 ~ 30 cm,切面灰白色、胶冻样,伴有出血、囊性变.镜检示黏液基质中散在分布未分化梭形或星形细胞,间有形态怪异、体积较大的多形细胞或多核巨细胞,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PAS阳性嗜酸性透明小体.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和al-抗胰蛋白酶弥漫(+).结论 发生于老年人的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极为罕见,确定诊断依靠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标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可辅以化疗,但预后极差.

  • 原发性肝组织细胞肉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岳振营;吕丽;董艳光;徐滨;王慧;李文雪

    目的 探讨肝组织细胞肉瘤(H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原发性肝HS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影像学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HS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0岁和51岁.患者均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不适.影像学示肝右叶占位.镜下肿瘤与周围肝组织分界不清,呈侵袭性生长;肿瘤细胞弥漫分布,体积大、圆形或椭圆形,大部分区域瘤细胞黏附性差;瘤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部分呈泡沫状或充满微空泡;亦可见多核瘤巨细胞,部分瘤巨细胞内可见吞噬的红细胞;背景中常见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等反应性细胞.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D68、CD163和lysozyme(+);CK、HerPar-1、AFP、HMB45、CD3、CD20、CD1a、CD21、CD35和MPO均(-).结论 肝HS是一种极其罕见的淋巴组织恶性肿瘤,仅从组织形态学上难与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透明细胞型肝细胞癌等相鉴别,诊断与鉴别诊断还依赖于组织形态与免疫组化结果.目前对组织细胞肉瘤尚无统一的确切的治疗方案,预后较差.

  • 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杨志慧;李桂梅;曹晓卉;梅佳;殷正进

    目的 分析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PHNE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相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分析6例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组织学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中5例主诉为腹部胀痛不适,2例肝轻度肿大、有触痛.腹部彩超、CT均提示多发性肝占位.4例提示肝细胞癌或转移性癌;2例提示肝囊肿.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巢状、小梁状或菊形团样,瘤细胞形态多为单一性,血窦丰富.免疫组化示Syn、CgA、CD56、ckpan和villin(+),AFP、HepPar1、glypican-3、TTF1、CDX2、CK20和CK7均(-),Ki-67增殖指数为2%~15%.2例手术切除肿瘤,4例行介入栓塞化疗并单纯化疗.随访6例患者,1例死亡,5例状况良好.结论 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进展相对缓慢、罕见的恶性肿瘤,腹痛、腹胀是其共同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常提示为多发性占位,确诊依靠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标记.手术完整切除加术后辅助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预后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特征、诊疗时机和治疗方法.

  • 肝内胆管肉瘤样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树辉;陈颖;王洋;倪灿荣;朱明华

    目的 观察肝内胆管肉瘤样癌(SICC)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预后特征.方法 对16例S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35 ~72岁,中位年龄5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及局部肿块,病变部位以右叶为主,呈浸润性生长.镜下见胆管癌细胞由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细胞组成,肉瘤样成分按其形态特征分为梭形细胞型、巨细胞型和多种肉瘤分化.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19和vimentin(+),HepPar 1和AFP(-),并表达多种间叶分化性标记.16例均行术后随访,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结论 肝内胆管肉瘤样癌为见高度恶性的上皮性肿瘤,组织学结构复杂,表现为多种成分并存,肿瘤细胞CK19和vimentin(+),HepPar 1和AFP(-)模式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肝癌组织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诊断意义

    作者:冼志红;王斌;王艳华;俞花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在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转移性腺癌(MAC)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 Plus法对100例HCC、50例ICC和30例MAC组织中AQP-1、Hep Par-1、CKl9和pCE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CC组AQP-1表达率为88%(44/50),明显高于HCC组(7/100,P<0.01)和MAC组(6/30,P<0.05);随着ICC组织学分化程度的降低,AQP-1表达明显下降(P<0.05),ICC患者淋巴结转移AQP-1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未转移者(P<0.01).结论 AQP-1可能是胆管细胞分化及其肿瘤的良好标记物,结合Hep Par-1、CKl9和pCEA等可有助于肝肿瘤的鉴别诊断.

  • 肝原发性癌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杨志慧;李桂梅;曹晓卉;殷正进

    目的 分析肝原发性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肝原发性癌肉瘤进行影像学、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由上皮性肿瘤细胞和间叶性肿瘤细胞混合构成,包括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细胞癌和肉瘤成分.免疫组化瘤细胞EMA、CKpan、CK7、S-100、vimentin、Glypican-3、CD34、CD10、SMA、CD57和CD99均(+),灶性过渡区域瘤细胞EMA和vimentin(+),Ki-67增殖指数20%.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肺转移.结论 肝原发性癌肉瘤是一种极罕见的恶性肿瘤,确定诊断依靠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标记物.治疗以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为主,但预后很差.

  • 肝假性淋巴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宋全明;刘韦伟;潘丽;王守梅;陈颖;何妙侠;王洋;朱明华;张树辉

    目的 观察肝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与预后特征.方法 对4例肝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免疫球蛋白重链克隆重排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4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38~66岁,中位年龄52岁.2例有慢性肝炎病史(慢性活动性B型和C型肝炎各1例).肿瘤直径1 ~2.5 cm,平均1.75 cm.组织学上,肿瘤由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可见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上皮样组织细胞和无特征性的淋巴上皮病变,淋巴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可沿肿瘤周、肝门管区浸润.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分析显示,淋巴细胞为多克隆性.术后随访所有病例未见恶性转化.结论 肝假性淋巴瘤为罕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和基因重排在肝假性淋巴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热休克蛋白70mRNA的表达

    作者:胡沛臻;杨守京;马福成;刘彦仿

    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70mRNA在人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热休克蛋白70在原发性肝癌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用地高辛标记的热休克蛋白70cDNA探针检测41例人原发性肝癌组织及20例肝硬变组织.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41例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21例热休克蛋白70mPNA阳性(51.2%),0例肝硬变组织有11例阳性(55.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热休克蛋白70mRNA在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及肝硬变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提示热休克蛋白70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对其生物学特性作进一步研究,可能为肝癌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肝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况丽平;周厚强;沈金辉;王少洪;黄盈;吴璇

    目的 研究肝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例肝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情况.结果 本例组织形态学表现为肿瘤间质富于毛细血管、血窦.肿瘤细胞以上皮样细胞为主,大部分细胞的胞质嗜伊红色,小部分细胞透亮,部分细胞质内可见褐色色素颗粒.细胞异型显著,核分裂象易见,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及凝固性坏死.PAS染色(+).免疫组化:肿瘤细胞HMB45和melanoma (pan)弥漫强(+),部分细胞vimentin和SMA(+),Ki 67增殖指数70%.结论 肝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诊断时应注意与其他肿瘤相鉴别,尤其是肝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以及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1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纪小龙;纪元;钟定荣;申明识

    目的研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形态学特点.方法收集21例HAML的临床相关资料;采用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电镜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HAML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均有其特征,病理形态学上均显示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血管有厚壁和薄壁两种,上皮样细胞分为4种形态,形态与免疫表型有一定的相关性,部分上皮样细胞胞浆PAS染色阳性且抗淀粉酶消化,电镜下可见类似前黑色素小体的特殊晶体样结构及密体.结论HAML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良性肿瘤,其特点为actin、HMB45(+).HAML因其特殊形态、及临床特征归入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相关肿瘤.

9538 条记录 7/477 页 « 12...45678910...4764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