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道铁线虫病1例报告
患者女性,28岁.两年来因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反复发作,多次到当地卫生院求治,均诊断为‘尿道感染',给予抗感染处理.1999年6月13日症状加重,出现血尿.尿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肾区及膀胱B超检查未见异常,X线盆腔平片正常,给予消炎等处理后症状稍缓解.1月后,出现血尿,当地卫生院按‘尿道结石'给予消炎及中药排石汤治疗.当晚21:00左右,患者排尿时排出4条细长圆形棕褐色虫,至第2天早上仍能游动,患者即将1条虫体送浦城县卫生防疫站,经初步鉴定为铁线虫.排出虫体后,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消失,3个月后随访,恢复正常.
-
肾膨结线虫病一例
患者,男,47岁,黑龙江鸡西人,工人.因剧烈腰痛,伴尿频,反复血尿,重度贫血,4个月来自觉乏力,有时黑便并于4个月前随小便排出1条虫体,长约10 cm,5 d前,再次自尿中排出1条虫体.于2000年3月1日入院.体检:T 36.3℃,P 100次/min,BP 14.7/9.3 kPa,皮肤粘膜苍白,右肾区扣击痛(+).血检查:WBC 4.8×109,Hb40g/L,PLT 14×109/L,尿检查:隐血(+),蛋白(++),WBC(0~1),RBC(满视野/低),上皮细胞0~5/低,未查见虫卵.3月1日B超检查:右肾下级肾实质内可见两个和右肾上级肾实质内可见1个索条状中等偏高回声,其大小分别为1.1cm×0.6 cm、0.6 cm×0.4 cm和1.5 cm×0.5 cm,后带不典型声像,实质厚度为1.4~4.7 cm.诊断:①右肾增大并肾实质内多发索条状高回声病变;②右肾积水并输尿管上段扩张声像图;③膀胱壁不光滑;④左肾未见明显异常.
-
牛皮蝇幼虫所致蝇蛆病一例
患儿男性,11岁.1999年11月26日患儿家长从患者背部感染化脓处挤出一条长约2 cm乳白色虫体.12月1日从背部另一感染化脓处又挤出一条乳白色虫体后到我院就诊.检查所见:虫体长约1.7cm,已有些干瘪,经浸泡处理后虫体伸展,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形态结构,可见虫体分节,具头部、胸部、腹部,第7腹节背面无刺,气门后面向中心凹入呈漏斗状,气门裂较窄,气门板颜色较浅.经鉴定该虫体为牛皮蝇二龄幼虫,诊断为牛皮蝇幼虫所致皮肤蝇蛆病.3 wk后患儿来我院复诊,背部感染已消失.
-
旋毛虫肌幼虫囊包不染色标本的制作
在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通常采用染色封制法,梭形囊包明显,但如果分色过程掌握不好,虫体轮廓不清.作者尝试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不染色封制标本,用于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
鸡蛋内的异形异形吸虫
一位住院患者在食用从浙江农村家乡带来的新鲜鸡蛋时,连续发现在5只鸡蛋蛋清内各有一棕红色小点.经光学显微镜观察为一吸虫,作缓慢蠕动,维持数小时.虫体呈长梨形0.8mm~1.0 mm×0.4 mm~0.5 mm,口吸盘较小,直径约0.18mm;腹吸盘较大,直径约0.25 mm,其左前方见一生殖吸盘,虫体中后部两侧有少量卵黄腺,子宫较长曲折,盘旋于虫体后部,充满虫卵.虫卵呈芝麻粒状,约29μm×18 μm,棕黄色,卵盖明显,类似华支睾吸虫卵,但肩峰不明显.卵内毛蚴结构不清,可能尚末发育成熟.经镇江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进一步鉴定,确定该虫为异形异形吸虫(Heterophyes heterophyes).
-
20例肺包虫病患者肺功能测定分析
棘球蚴病(以下称包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北、华北、内蒙古、西藏与四川西部等地[1].虫体多寄生于肝脏(占78.1%),其次为肺(占28.9%)[2].有关肺包虫病对肺功能的影响报道较少.作者整理分析了近年来收治的20例肺包虫病患者肺功能资料,报告如下.
-
重症粪类圆线虫病患者痰液中丝状蚴与成虫形态鉴定
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5 stercoralis)成虫主要寄生于小肠.有时也可侵犯肺部.文献报道,肺和支气管内有时可同时查见粪类圆线虫4期(即丝状蚴后期,童虫前期,童虫期,成虫期①)虫体.动物实验已证实该幼虫可侵入肺.迄今尚未见重症患者生前痰液中查见两期发育性线虫的报道.本文从患者痰液中检获的线虫,经鉴定为粪类圆线虫丝状蚴后期与成虫期两期发育性虫体,实为少见,特作报道.
-
广西发现扇棘单睾吸虫
扇棘单睾吸虫(Haplorchistaichui)是一种寄生于肠道的异形科单睾属的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鸟类,也有感染人体的报道[1,2],我国未见病例报道.作者在研究华支睾吸虫病时发现一些比华支睾吸虫卵小、肩峰不明显、和异形类吸虫卵相似的虫卵.遂对其感染者进行驱虫治疗,检获大量虫体,经鉴定为扇棘单睾吸虫,在广西为首次发现,报道如下.
-
腹水中发现十二指肠钩虫幼虫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72岁.5年前从辽宁省沈阳市来到重庆市居住.因不明原因的腹胀、厌油、纳差和乏力,随后出现腹部进行性膨隆2 wk,于1999年8月30日入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体检:体温36.8℃,心率80次/min,律齐,呼吸20次/min,BP14/7 kPa,眼睑水肿,双下肢轻微水肿.B超:脾大,肝区回声增粗,门静脉及脾静脉扩张,腹腔大量积液,门诊以"腹水待查”收治入院.腹穿:取半侧卧位,以脐与左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为穿刺点,用9号穿刺针头抽出淡黄色透明液体1 500ml,内见线状虫体3条,其中一条送病理科,另两条送我室鉴定.临床拟诊断血吸虫性肝硬化.虫种鉴定:肉眼观察,虫体乳白色半透明细线状,一条虫体中部有破损,头尾均完整.
-
重症附红细胞体病临床分析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附红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早在1928年,Schilling和Dingen等几乎同时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类球状血虫体(E.coccoides)~([1,2]),以后许多学者相继在其他动物的红细胞上发现有多形态的微生物,并命名为附红细胞体.
-
卫氏并殖吸虫在啮齿类间的宿主转换及其在转续传播中的意义
1975年日本发现因生食野猪肉导致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患者,随后发现野猪为自然界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1].此后相继有不少以啮齿类为主要实验动物的研究报告[2-5],但鼠类在自然界作为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近年来才由我国学者发现[6].由于鼠类数量大、种类多、易被肉食性动物所捕食,故在流行环节上是较野猪更为重要的转续宿主.自然界鼠类相互残杀多见,可充当转续宿主的亦很可能不止一种,这就存在卫氏并殖吸虫经口在鼠类间进行宿主转换的可能性.历来有关卫氏并殖吸虫转续宿主的研究均偏重于虫体转续寄生时的生物学特点,而对于虫体经口在转续宿主间的个体转换(宿主转换)和转换后对终末宿主的感染力,对于各转续宿主在疾病传播中的相互关系很少注意,为此,进行了本实验.
-
胃蝇蛆病一例
患者男,43岁,农民.因酒后呕吐出血红色虫体1条而就诊.自述2周来上腹不适、四肢无力、头晕、食欲减退,进食时腹胀、嗳气和恶心.呕吐物中有血红色蛆虫,呈圆柱状,长约8 mm,口钩发达,前端较尖,胸腹各节前缘处有大小刺突相间的一圈刺带,第10节背面中央缺1~2个刺,第11节背侧有2~5个刺,鉴定为肠胃蝇(Gastrophilus intestinalis).
-
舌形虫感染二例
例1男,35岁.1个月内晨起刷牙作呕时呕出4次、共11条白色细线样、长15~20 mm的虫体.体检:一般状况良好,口腔颊龈及下咽黏膜正常.无龋齿.咽无充血.血尿常规均正常.胃镜示:食管上段黏膜可见局限性类水肿样改变.
-
小儿脑型并殖吸虫病 32例临床分析
脑型并殖吸虫病多见于严重感染的患儿,由于虫体侵入脑后继续游走而出现神经系统损害.早期临床症状多变,易延误诊断和治疗.我科 1990~ 2003年收治脑型并殖吸虫病 32例,首诊误诊 12例,全部病例出院后随访 6个月~ 12年.现将 32例患儿临床分析如下.
-
小儿鼻蛲虫病16例分析
我院自1995年~1999年诊治小儿鼻蛲虫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岁~11岁;双侧鼻腔发病13例,右侧3例;鼻部搔痒16例,鼻衄1 2例,鼻塞6例,流涕4例.1 6例均有肛门奇痒史和用手挖鼻不良习惯;10例手指甲缝中找到蛲虫卵.全部患儿鼻前庭皮肤增厚,慢性充血,鼻中隔粘膜糜烂、溃疡渗血.患儿入睡后家长均可在患儿鼻前庭及上唇皮肤发现乳白色细小虫体或虫体排出乳白色卵块.用脱脂棉签浸湿生理盐水,擦拭鼻前庭及鼻腔分泌物,置试管中加饱和盐水后复以载玻片,再振荡,(10~20)分钟后取载玻片查出蛲虫或虫卵即可确诊.本组找到虫体6例,虫卵3例,两者都找到7例.确诊后除注意个人卫生外,同时睡前顿服扑蛲灵5mg/kg,连用3天,2周后重复1次.肛周、鼻前庭及鼻腔前端每晚涂扑蛲灵软膏,连用2周至症状消失.2周后在患处查找成虫或虫卵连续3天阴性为治愈;症状基本消失,连续3天仅1次阳性为好转.结果治愈1 2例,好转4例.蛲虫病是儿童肠道寄生虫病,有用手挖鼻不良习惯的患儿,虫卵借手由肛门转移到鼻腔,并在此孵化为成虫而形成鼻蛲虫病.该病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确诊后要做到防治结合,纠正挖鼻的不良习惯、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
结膜吸吮线虫病2例
例1 男,25岁因右眼阵发性刺痒2 d来就诊.检查:右眼球结膜轻度充血,下穹窿部结膜表面见一乳白色线状虫体蠕动,因怀疑为线状异物,又做裂隙灯仔细检查,证实为一细线状虫体.
-
弓形虫低温冻存方法探讨
本文报道采用10%的二甲亚砜(DMSO)为弓形虫速殖子冻存保护剂,冻存弓形虫.经复苏后观察至少有30%的虫体仍然存活,其中部分虫株已存放长达3年之久,为深入展开对弓形虫的研究提供物质基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牛带绦虫病复发感染1例报道
寄生于体消化道内的牛带绦虫个体较大,体长4~8m,子宫侧枝数为15~31支,本病例报告牛带绦虫病人由于排出虫体较小,头节未排出,引起复发.
-
昆虫抗菌肽研究进展
昆虫是世界上大的生物种群,大部分人类疾病是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传播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原虫等,对人类危害极大.随着对昆虫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昆虫体内存在高效的无细胞免疫系统,是一类具有高度适应性和防卫机能的动物.
-
蟑螂的低毒防治方法
控制蟑螂侵害不仅为审美需要,蟑螂虫体或粪便可携带病原菌,故室内大量蟑螂也是人们厌食、喘哮和其它支气管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城建附近有蟑螂出没表明该地存在适合蟑螂生存的食物、湿度要求和隐匿场所,其可致蟑螂孳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