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陈泽群;王荣春;银春景;陈拓

    目的 探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根据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皮瓣,转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0例.结果 术后10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 简单,适用于修复手部皮肤缺损,该供区较前臂其它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位隐蔽.

  • 晚期面瘫手术动力矫正的研究进展

    作者:齐向东;胡志奇;徐达传

    由于先天性或炎症、外伤、肿瘤切除等后天因素,致使面神经不可逆性损伤,出现表情肌失神经支配的症状,历时两年以上,称为晚期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晚期面瘫只能通过手术的方法矫正,瘫痪的表情肌需要在三方面得以改善即:①安静时,肌肉可以维持正常张力状态,使双侧面部对称;②肌肉可以进行自主的随意运动;③肌肉可进行不随意的情感表达 .面瘫是单神经损伤中难修复的疾患,其运动复原始终是对重建技术的挑战,从Bulance (1878)尝试用膈神经与面神经吻合到Harii(1976)行神经血管吻合的显微外科技术,以至于今天运用显微解剖基础进行的多种骨骼肌加神经移植手术,都对动力矫正畸形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任何一种术式都不能完全达到以上三种功能的重建.因此,面瘫的晚期动力矫正仍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跨面神经移植术 跨面神经移植术(cross-facial nerve grafting, CFNG),由Scaramella(1970)[1] 、Smith(1971)[2]和Anderl(1973)[3]分别报道,应用长段的神经移植(常用腓肠神经[4],也可应用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前支 [5]、桡神经浅支、股外侧皮神经等),分Ⅰ、Ⅱ期把健侧面神经的分支(对于维持面部形态不太重要的细支)与麻痹侧面神经吻合,以健侧面神经为动力源,通过轴突再生到达患侧,恢复表情肌维持张力和部分自主运动的功能.Alain Gang-bobo主张CFNGⅡ期进行, Ⅰ期将移植神经与健侧面神经吻合,待神经轴索达到游离端即Tinel征呈阳性时,Ⅱ期将游离神经植入患侧肌肉内,防止瘢痕形成影响神经生长,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左其勇[ 6]通过家兔模型的实验研究表明,作为靶肌的患侧表情肌在血运良好时可以Ⅰ期手术. 陈重光[7]通过17例临床手术证明了实验结果,但患者多为青壮年,88%面瘫发病时间少于12个月.Mackinnon和Dellon(1988)[5]再次进行了术式的改进,用腓肠神经作CFNG,同时用患侧的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以防止面肌的萎缩,希望可以改善瘫痪的表情肌,远期效果仍在观察中.多数学者认为此术式是一种理想化的方法,虽然符合正常生理状态,对于早期面瘫肌肉萎缩不明显、面神经损伤部位明确者效果较好,但是晚期面瘫表情肌已经萎缩,单纯应用CFNG矫正畸形的效果不可靠.祁佐良[8]则认为从健侧生长来的神经轴突,只要有良好的血运,可以使瘫痪的肌肉终恢复,他对发病10年以上的 7例患者行单纯的CFNG,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 双支共干头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变异一例

    作者:刘鸿;谢拥军;刘兴国

    笔者在进行教学标本制作的过程中,发现在1具45岁男性尸体(165.0 cm)标本的左侧共干头静脉注入颈内静脉,经查询医学文献及资料,尚未见报道.此类变异极为罕见,为国人统计头静脉类型积累资料,也为临床手术注意特例情况提供解剖学依据,现报道如下.该具男性尸体左侧头静脉前支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发出,向上绕过前臂桡侧缘至前臂桡侧面,至肘窝处继续沿肱桡肌与肱二头肌之间向外上方,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表面,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行,至臂上1/3处进入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内.

  • 冷热觉测定在诊断胸廓出口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田东;张凯丽

    目的探讨电生理冷热觉测定在诊断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50例(100侧)临床已确诊的单侧下干型TOS患者为TOS组,取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成人50例(100侧)为对照组.应用冷热觉分别测定2组双侧前臂内侧肘下5cm处(前臂内侧皮神经所支配的皮肤感觉区)冷、热觉的阈值,并比较其差值.结果冷觉阈值TOS组:患侧为[(22.1±3.0)℃,x±s,下同],健侧(27.7±2.5)℃;对照组双侧分别为(27.2±3.0)℃和(26.9±3.2)℃.热觉阈值TOS组:患侧为(40.9±4.1)℃,健侧(35.8±3.0)℃;对照组双侧分别为(36.3±3.2)℃和(35.7±2.7)℃.患侧与2组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生理冷热觉测定如健侧与患侧冷、热觉阈值相差≥4℃即为阳性,可作为早期下干型TOS的参考诊断指标之一.

  • 内窥镜辅助下肘管减压尺神经前置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丁健;高伟阳;郑鑫

    目的 在尸体上模拟内窥镜辅助下肘管减压及尺神经前置术,探讨该术式的注意事项.方法 在8具上肢标本上模拟内窥镜辅助下肘管减压及尺神经前置术,再对尸体进行解剖,观察尺神经松解、前置效果及有无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结果 8侧标本均顺利去除肘部尺神经卡压的因素,前置尺神经充分,固定牢靠,未形成继发卡压.在肘管减压及尺神经松解过程中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均未损伤.皮下筋膜与屈肌旋前圆肌肌膜缝合固定法缝扎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2例,筋膜瓣法固定未对前臂内侧皮神经造成损伤.结论 在内窥镜辅助下能切除肘部尺神经卡压的常见因素,前置尺神经充分,并能有效降低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的损伤,但需注意皮下筋膜与屈肌旋前圆肌肌膜缝合固定法易缝扎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而筋膜瓣法固定相对安全.

  • 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与肘管综合征手术切口的解剖关系

    作者:张世民;张凯;黄轶刚;李海丰;王欣

    目的 观察肘部前臂内侧皮神经(medi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MACN)后支的解剖特征,探讨在肘管综合征松解手术中防止其医源性损伤的方法.方法 解剖10具(20侧)成人上肢标本,并对12例肘管综合征手术患者,在肱骨内上髁远、近各8 cm范围内,观察NACN后支的数目、横跨角度并测定其与手术切口(内上髁前1 cm)的交汇部位.结果 32侧肢体共记录到62支MACN 后支,平均每侧肢体为1.9支.其中1支者8侧(25.0%,均位于内上髁远侧),2支者19侧(59.4%),3支者4侧(12.5%),4支者1侧(3.1%).位于内上髁下方者37支(59.7%),内上髁上方者25支(40.3%).这些后支与切口线的交角均大于45°,即皮神经是横向跨过切口线的.所有标本(100%)均至少有1支后支从内上髁远侧跨过切口线,其距内上髁的平均距离为[(2.9±2.3)cm,x-±s,下同];在68.8%的标本中至少有1支后支从内上髁近侧跨过切口线,其距内上髁的平均距离为(2.1±1.8)cm.结论 MACN后支至少有1支横跨肘管综合征的手术切口线,了解其位置关系并在皮下组织中仔细解剖分出保护,有助于避免误伤.

  • 健侧颈7移位术移植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孙贵新;顾玉东;王欢;史其林

    目的 研究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同时作为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的移植神经,为临床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选用陈旧尸体8具16侧、新鲜尸体3具6侧.模拟健侧颈7移位术,以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同时作为移植神经,观测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行径、分支及与尺神经、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均发自臂丛神经下干,相邻位置恒定.其中9具18侧前臂内侧皮神经在肱骨内上髁上[(7.68±3.4)cm,-x±s,下同]分为两支,即前外支和后内支.2具4侧表现为单干型,即一条主干,无明显分支.在上臂中段前臂内侧皮神经所含神经束为4~8个,平均4.8个,尺神经为6~11个,平均8.1个.前臂内侧皮神经从前臂中段至起始处可供游离长度为(25.8±2.1)cm,尺神经为(59.2±6.4)cm,同一手术切口内易于与尺神经一起逆转移位作为移植神经.结论 从解剖学角度证实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同时作为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的移植神经,可增加桥梁神经的神经纤维含量,其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 肘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

    作者:

    目的描写大组肘关节镜手术病例的一些严重和轻度并发症.方法对过去18年中449例施行473次肘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14次手术病例随访时间>6周.术前主要诊断为骨关节炎150例,游离体112例,类风湿或炎性关节炎75例,骨赘撞击62例,原因不明性肘关节疼痛38例,剥脱性骨软骨炎43例,肘关节不稳28例,肱骨外上髁炎13例,肘关节皱襞病变11例,肘关节内骨折7例,慢性肘外翻畸形6例,滑膜软骨瘤病6例和化脓性肘关节炎5例.肘关节镜手术操作包括:滑膜切除术184次,关节表面或关节粘连清理术180次,骨赘切除术164次,诊断性关节镜手术154次,游离体切除术144次,关节囊手术73次(包括关节囊松解术、关节囊切开术和关节囊切除术).将肘关节镜并发症分为严重和轻度并发症两大类.前者包括:①永久性神经损伤;②骨筋膜室综合征;③手术导致关节感染;④血管损伤;⑤肘关节运动丧失>30°.后者包括:①一过性神经损伤;②关节镜入口引流时间超过5天或关节镜入口浅表感染;③器械断裂;④肘关节运动丧失<30°.根据上述并发症分类,又可将其分成两大类,即手术后立即发生(包括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血肿和器械断裂)和手术后延迟发生(包括肘关节运动丧失、关节感染和关节镜入口引流时间延长或肘关节镜入口浅表感染).结果发生严重并发症(肘关节感染)4次(0.8%),轻度并发症50次(11%).肘关节镜入口引流超过5天或局部浅表感染延长引流33次,顽固性20°以内肘关节运动丧失7次.10例病例中,发生一过性神经麻痹12次(尺神经麻痹5次,桡神经浅支麻痹4次,骨间后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和骨间前神经麻痹各1次).一过性神经损伤并发症大多发生在类风湿肘关节炎(P<0.01)、肘关节挛缩(P<0.05)和施行肘关节囊切除、切开或松解手术病例中(P<0.05).无一例发生永久性神经血管损伤、血肿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等.除肘关节轻度挛缩外,所有轻度并发症均可自行缓解,不作任何特殊处理.结论尽管肘关节镜手术的一过性或轻度并发症发生率比早先文献报道高,但严重和轻度并发症并不多见.(朱建民*摘译)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上海 200233

  • 保留皮神经和尺神经伴行血管的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

    作者:施田宝;仇如来;张飞;汪来杰;杜桂夏;宗毅

    目的 探讨保留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和尺神经伴行血管的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方法 采用保留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和尺神经伴行血管的尺神经松解术,对3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总结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尺神经功能评价:可3例.良9例,优24例.肘内侧感觉评估:33例患者切口下方皮肤触觉、痛温觉同对侧,3例患者出现痛温觉轻度异常,未出现术后疼痛患者.结论 保留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和尺神经伴行血管的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手术效果良好,保留肘内侧感觉功能,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 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陈胜华;万炜;唐茂林;安高;向宇燕;蒋穗斌

    目的为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上肢标本18侧,显微剥离表皮组织,观察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及各自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情况;新鲜整尸标本5具,动脉灌注显影剂,剥离体被组织于X光下摄影,分析皮动脉的分布及其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前支与贵要静脉伴行,两者周围分布着外径大于0.5 mm的营养动脉,平均3.4支,它们分别来自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和尺动脉,营养动脉彼此吻合,形成动脉血管链.其中第一支位于肘横纹上21.25±6.33 mm,血管外径1.03±0.24 mm.结论可以在前臂内侧部切取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供临床使用.

  • 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0例分析

    作者:陈泽群;王荣春;银春景;陈拓

    目的:探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皮瓣,转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0例.结果:术后10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部皮肤缺损,该供区较前臂其它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位隐蔽.

  • 以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的前臂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廖进民;王绥江;林炎生;黄群武;吕端远;钟桂午;罗少军;欧伟

    目的为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近侧的血供来源于尺侧返动脉混合肌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8mm,穿出深筋膜前长度为1.1cm;中部主要来自尺动脉近中段和远中段的粗大皮支,起始处外径均为0.7mm,穿出深筋膜前长度均为1.0cm;远侧有尺动脉腕上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9mm,穿出深筋膜前长度均为1.0cm;远侧有尺动脉腕上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9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2.6cm.其神经旁血管网与神经皮穿支及神经内血管广泛吻合组成了皮神经血管轴.结论可设计成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筋膜上瓣,顾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 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林海滨;林涧;郑晓晖;郑和平

    目的:探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手部、腕部及前臂远端软组织缺损14例.结果:术后14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3~30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部、前臂软组织的缺损,该供区较前臂其它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位隐蔽.

  • 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在修复拇指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张志宏;张发惠;郑和平;庄颜峰;吕琦;陈庆泉;王万明

    目的:探讨趾移植再造拇指ⅢB缺损时鱼际及虎口处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资料完整的7例拇指ⅢB缺损再造术进行回顾:所有病例均为陈旧性损伤,行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后单纯鱼际处缺损2例,鱼际处及虎口皮肤同时缺损5例.采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鱼际处及虎口处的皮肤缺损,皮瓣切取面积为4 cm×8 cm~6 cm×14 cm.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2例因旋转点蒂部缝合过紧造成皮瓣远端1/5部分皮肤坏死,经植皮后愈合.所有病例经3个月~2年的随访,再造拇指成活,鱼际处饱满,无跖骨及屈肌腱外露,虎口无明显挛缩.第1跖骨与第2掌骨夹角大于30°.外形满意,功能好.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拇指ⅢB缺损行游离第二足趾移植时形成的鱼际及虎口处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具有血运可靠,易操作,风险小等优点.

  • 臂丛变异1例

    作者:曲永松;安月勇;孙文友

    笔者在解剖一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臂丛及分支存在变异,现报道如下. 右侧C5~8、T1脊神经前根合成上、中、下干,上、中、下干向外下进入斜角肌间隙,出斜角肌间隙后上、中干在前斜角肌外侧缘外下1.47 cm处合并,合并处横径6.9 mm,合并后向外下行2.40 cm相继分出4个分支:①肩胛上神经;②2支细小的胸前神经外侧支;③后束外侧根,起始处横径3.3 mm,长1.82 cm;④外侧束,起始处横径3.5 mm,其下行1.04 cm分出正中神经外侧根和肌皮神经.臂丛后束由下干后股与后束外侧根在腋动脉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横径4.0 mm,其下行2.02 cm后发出桡神经和腋神经.下干前股形成内侧束,其横径2 .5 m m,内侧束下行3.53 cm后不分出正中神经内侧根而直接与正中神经外侧根融合,在融合之前内侧束发出胸前神经内侧支、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分出后在腋动脉外侧向外下行5.24 cm在穿喙肱肌之前发出:①喙肱肌支;②交通支,其起始处横径1.7 mm ,长7.10 cm, 此交通支斜穿

  • 臂丛及其分支变异1例

    作者:曲永松;刘润涛;张福清;孙文友

    臂丛的干、股、束的任何一部分在数目、编排上与正常不同均为变异臂丛,文献报道约为11.6%.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右侧臂丛及其分支存在异常,现报道如下.右侧臂丛的上、中、下干均在锁骨的后上方分为前、后股.外侧束在胸小肌的上缘处发出上下2小支加入内侧束,上支直径0.08cm,长度1.16cm,下支直径0.08cm,长度1.59cm.内侧束在2小支加入前直径0.25cm、加入后直径0.30cm,此后内侧束下行2.20cm在胸小肌后方发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正中神经在腋窝内和臂的上部分别走行在腋动脉及肱动脉的前内侧,在喙肱肌止点稍下方转到肱动脉的前方并伴肱动脉前面下行,直到肘关节的前面转到肱动脉的内侧.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行程位置正常.

  • 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修复手指损伤12例

    作者:李国强;王夫平;周健辉;金日浩;冷树立;陈康察

    目的 报道应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修复指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我科应用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5.0 cm ×3.0 cm,皮瓣面积2.3 cm×1.8 cm~5.5 cm×3.5 cm.8例手术在切取皮瓣同时切取前臂内侧皮神经,并将皮瓣内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受区指固有神经吻合. 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较臃肿,1例患者工作中皮瓣发生破溃,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3年,皮瓣外形与功能满意,皮瓣内吻合神经者,两点辨别觉恢复至6~8 mm. 结论 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解剖位置恒定,切取容易.该皮瓣供区隐蔽,可恢复部分感觉,术后并发症少,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 带尺动脉腕上皮支的不同蒂皮瓣临床应用

    作者:夏增兵;王丹;袁永健

    浙江湖州市第一医院骨科夏增兵、王丹、袁永健来稿:分别选用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主干--升支为蒂皮瓣、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升支为蒂皮瓣、尺动脉远端一腕上皮支升支为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18例.术中腕上皮支降支为蒂或主干升支为蒂的皮瓣切取时可带入2~3 cm宽筋膜蒂,保留浅层的筋膜血管网.修复手掌创面时,需于受区找到可供吻合神经与前臂内侧皮神经缝接.

  • 吻合贵要静脉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

    河北保定66069部队医院骨科王秋生,王东,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外科田德虎来稿:自1997~1999年,应用吻合贵要静脉及前臂内侧皮神经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0例,皮瓣大小8 cm×5 cm~12 cm×6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1年,皮瓣外观及感觉恢复满意.

  • 大鼠周围神经可塑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南;路来金;马丽华;张敬莹;张志新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感觉神经束(前臂内侧皮神经)近端与运动神经束(肌皮神经)远端吻合的神经再生模型,观察在靶器官改变时感觉神经的结构与功能发生的可塑性变化.方法 取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雌雄不限,体重200~250 g,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每组大鼠左上肢制备实验模型,右上肢为正常对照,不作任何处理.A组:于距前臂内侧皮神经起点5 mm处切断该神经,将其近端与切断的肌皮神经远端行无张力端端吻合;B组:于距肌皮神经入肌点5 mm处切断该神经,将其远端与切断的前臂内侧皮神经近端行无张力的端端吻合;C组:切断肌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后不予吻合,形成肱二头肌失神经支配模型.于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屈肘功能、肱二头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行吻合口近端的神经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染色观察.结果 术后所有大鼠一般情况良好,切口无感染,均存活至24周.术后各组大鼠左侧肘关节主动屈曲功能丧失,24周时A、B组大鼠主动屈肘功能均有恢复.根据"泼水清理实验"评估,A组获4~5分肢体7例,B组5例,均较C组O例有明显恢复(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肱二头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方面,A、B组明显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大鼠电生理均可测得肱二头肌的诱发电位,吻合口近端的前臂内侧皮神经在AchE染色后可见到轴突深染的有髓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纤维),在屈肘功能的恢复情况、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吻合口近端的运动神经纤维数量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靶器官改变时感觉神经的结构及功能均发生了适应性的重塑,这种重塑可能为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一种新方法.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