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硬化81例病因分析
临床资料2002年4月2004年5月于我院住院初诊肝硬化患者共81例.男性47例,女性24例,男女之比1.38:1;年龄5~82岁,平均年龄48.5岁.族别:维吾尔族61例,汉族18例,克尔柯孜族1例,塔吉克族1例.诊断标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炎病毒学必须阳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常年大量饮酒史(10年以上);淤血性肝硬化患者有明确的心脏病病史伴慢性反复充血性心力衰竭史;药物性肝硬化需有明确常年服用某种肝损伤药物史;隐原性肝硬化患者为不明原因的肝硬化.
-
子宫内膜异位症GnRH治疗新进展
1 GnRH的结构及其受体的分类和生理学效应1.1 GnRH的结构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e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GnRH)是由下丘脑弓状核合成和释放的10肽,通过垂体门静脉系统进入脑垂体刺激释放LH和FSH。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天然GnRH的第6位和(或)第10位上的氨基酸衍生出GnRH-a,其化学结构与 GnRH 极其相似,而与 GnRH 受体(GnRH-R)[2]的亲和力大大增强,其生物学效应较天然GnRH高数十倍[3],即开始为升调作用。若继续长期连续应用GnRH-a,垂体的GnRH-R被耗尽,将对垂体产生相反的降调作用,即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从而导致LH和FSH和E2显著下降,使异位的内膜明显退化萎缩而不是消失,出现暂时性绝经,即“药物性卵巢切除”[4]。 -
87例药物性肝损害病因和临床表现分析
目的对87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1997年Maria等提出的药物性肝损害评分系统,重新诊断1992~2004年间我院住院的药物性肝病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有关药物中,抗微生物药21%(18/87),免疫抑制剂18.4%(16/87),中药及减肥茶13.8%(12/87),解热抗炎药10.3%(9/87),心血管类药9.2%(8/87),性激素类药8.0%(7/87),抗结核药6.9%(6/87),抗甲亢及降糖药4.6%(4/87),其他8.0%(7/87).临床分型:87例中肝细胞损伤型58.6%(51/87),胆汁淤积型26.5%(23/87),混合型14.9%(13/87).80%患者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9.4%患者(8/87)2个月内肝功恢复正常, 2.3%患者(2/87)4个月内肝功恢复正常,7%(6/87)例肝功能异常持续半年以上,仅1例死亡.结论免疫抑制剂和中药引起的肝损害逐渐增多,需引起重视;大部分患者停用有关药物后预后良好,仅1例死于肝硬化.
-
41例药物性ALT升高患者的临床情况
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s)监察工作中,对我院1999~2000年间在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病历进行逐例筛选,选择无肝炎史或肝炎家族史,经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者41例,详细分析其临床情况如下.
-
血脂 第6讲 降脂防治冠心病的临床证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其中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有:高脂血症、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近30余年来,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药物性降脂治疗是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
-
加强创伤领域的转化性研究
创伤救治是人类早医疗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仅以敷料为例,从人类将泥土、炭末、干草等当做伤口敷料到现代各种动物、植物、矿物敷料、各种合成或药物性敷料,以及近代生长因子、基因类药物敷料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创伤科学经历的漫长发展过程,源于人们自古至今在各种创伤救治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
尼尔雌醇配伍地卡因在绝经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
绝经期妇女及时取出IUD,以免引起感染、嵌顿、出血与其它疾病混淆,但由于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下,阴道、宫颈及子宫萎缩,造成取器困难.困难的操作又给病人带来痛苦、恐惧,同时可引起创伤性并发症,这已引起许多临床医生的关注.为了避免受术者的痛苦,便于取环,我们对绝经后妇女在取环前采用尼尔雌醇配伍地卡因进行药物性软化宫颈后取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药物性血压失衡
动有血压的高低受心肌收缩力、循环血容量、周围动脉的阻力和动脉壁伸缩性的影响.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有许多药物可影响上四种因素造成血压升高或降低而失衡,其中以抗高血压药、平喘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生物工程药较为常见.本文就各类药物致血压失衡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易患因素和预防作一概述.
-
乙醇对金黄地鼠致畸作用的研究
①目的探讨乙醇对胚胎的致畸作用,并建立一个较理想的乙醇致畸动物模型.②方法以金黄地鼠为实验动物,以体积分数为0.25的乙醇生理盐水溶液为致畸原,以多个不同剂量(2.0,4.0,5.8和7.0 g/kg体质量)、不同给药时间(孕6~8 d)的组合进行致畸效果观察.③结果给药时间为孕第7.5天时,随给药剂量升高,吸收胎+死胎率及畸胎率明显升高,其中5.8及7.0 g/kg体质量组吸收胎+死胎率分别为34.15%,77.08%,畸胎率分别为75.68%,81.81%;给药剂量固定为5.8 g/kg体质量时,各时间组畸胎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78.02,P<0.001),但主要畸形种类不同,其中孕第7.0~7.5天出现严重的神经管畸形和眼畸形.④结论孕第7.5天腹腔注射5.8 g/kg体质量乙醇溶液,畸胎率较高,而吸收胎+死胎率相对较低,畸形严重,是一个较理想的乙醇致畸模型.
-
乙醇致眼畸形和骨骼发育迟缓的形态学观察
①目的观察乙醇致畸后胚胎眼的组织学改变和骨骼发育异常.②方法从建立的乙醇致畸鼠模型上选孕 13d胚胎,采用头部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眼的发育,整胚茜素红染色观察骨化中心出现情况.③结果部分胚胎完全无视泡、视杯结构;部分胚胎可见残存的停滞在各种发育阶段的视泡、视杯残基;部分胚胎视杯形态异常.胚胎骨骼发育明显迟缓.④结论乙醇可阻碍或延迟视泡和视杯的发生和发育 ,这是乙醇致胚胎眼畸形的形态学基础.乙醇可导致胚胎骨骼发育迟缓.
-
超声诊断药物性胆囊结石
目的:根据药物性胆囊结石的成因及病理特点对超声特点进行研究、总结.方法:应用二维超声观察胆囊大小、形态,胆囊结石的数目、大小、回声特点,确定为首次发现胆囊结石的患者详细询问其药物使用病史,30 天内、60 天内、90 天内复查胆囊结石情况.结果:63 例有明确头孢类药物使用病史的患者中,23 例 30 天内胆囊结石消失,2 例 60 天内胆囊结石消失,90 天内复查较之前无明显便化.结论:药物性胆囊结石以多发结石为主,部分可合并胆泥淤积、胆囊缩小.声像图上无明显特异性.但患者年龄分布较年轻.所以遇到年轻患者多发胆囊结石的,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并嘱其短期内复查以避免盲目手术治疗.
-
健脾软肝汤治疗肝硬化23例
笔者自拟健脾软肝汤为主治疗肝硬化伴腹水23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23例中,门诊患者18例,住院患者5例;男18例,女5例;年龄38~48岁12例,49~59岁8例,60岁以上3例.病毒性14例,酒精性4例,药物性2例,原因不明3例.均经B超、CT、肝功能检查确诊.有不同程度腹水伴下肢浮肿.
-
九味羌活汤治疗药物性头痛39例
我们自1998年10月以来,运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因服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头痛39例,均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9例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13~56岁。头痛病程2……
-
姜兆俊治疗乳头溢液经验
姜兆俊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从医60载,擅长乳腺疾病诊治,现将其治疗乳头溢液的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乳头溢液性质有乳汁样、水样、脓样、黏冻状、浆液性、浆液血性和血性7种类型。乳头溢液按功能分为生理性、药物性和病理性3种。妊娠期和哺乳期分泌乳汁,断乳数年乃至10多年后偶发的少量、间断溢液,以及绝经前后妇女单侧或双侧少量溢液均属正常生理溢液[1]。因服用雌激素、避孕药以及甲基多巴、利血平、吗丁啉、氯丙嗪等镇静剂引起的溢液,停药后可自愈属于药物性溢液[2]。乳腺自身疾病以及内分泌紊乱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乳头溢液属病理性溢液。 -
药物性剥脱性皮炎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目的:讨论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经验与进展.方法:选取50名因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的患者作为受试者,分为抗结核药物致剥脱性皮炎患者为观察组(n=25)和阿司匹林致剥脱性皮炎患者为对照组(n=25),两组均用糖皮质激素疗法,对比两组采用相同治疗方案后分别治疗有效率.结果:可以发现观察组的疗效为93.50%,对照组的疗效为70.20%,糖皮质激素对于抗结核药物致剥脱性皮炎的患者治疗作用比对照组因阿司匹林而剥脱性皮炎更加有效,对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因抗结核药物剥脱性皮炎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糖皮质激素不能很好使阿司匹林皮炎患者恢复,此方法可以在临床上很好的应用.
-
德湿舒在药物性静脉炎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德湿舒药物对预防药物静脉炎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6月1日我院使用静脉注射甘露醇静脉留置针、多巴胺、乙胺碘呋酮、氯化钾和其他药物的126例患者.其中76名男性和50名女性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有65人.另一组是61人的对照组.将清醒后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输液前,沿离穿刺点2cm的静脉方向粘贴德湿舒药物.对照组未采取保护措施.结果 两组间静脉炎的发生率不同.两组在使用德湿舒后2小时内静脉炎发生情况不同.两组间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1级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德湿舒药物是预防静脉炎的有效方法.
-
慎用丁胺卡那保护小儿肾脏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的丁胺卡那霉素又称阿米卡星,是临床上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因该药的毒副作用及对人体第八对脑神经和肾脏的损害较其他氨基甙类药物低,或家长和医生们为免去孩子做青霉素皮试的痛苦,喜欢选用丁胺卡那霉素治病,殊不知,此药对小儿肾脏的危害仍较严重,用药稍有不当,则易造成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等疾患.
-
高泌乳血症的护理
高泌乳血症是常见的下丘脑-垂体疾病。系指由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月经失调、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高泌乳血症的病因很多,除生理性高PRL血症外,还有病理性、药物性原因。高泌乳血症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比较大的疾病,它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学习,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随着近年来高泌乳血症的发生率的上升,临床上对于高泌乳血症的治疗不断完善,药物治疗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疗效常不能满意,常与忽视心理因素治疗有关。
-
预置导丝原位置换堵塞的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化疗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抗癌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性浅静脉炎的预防亦日益受到重视;由此,中心静脉置管迅速开展起来,但在短则3~5天,长则半年甚至一年[1] 的导管留置期间,容易出现导管不畅、血栓形成堵塞及导管滑出现象,传统的方法是,将导管拔出重新选择另一部位穿刺.我们自2007 年10 月~2011年8月我们选择了一些病例实施了预置导丝原位置换锁骨下中心静脉,此法操作简便,安全,痛苦小.现报告如下.
-
长春西丁注射液致药物性荨麻疹1例
长春西丁注射液是常用的脑血管扩张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现将其引起药物性荨麻疹1例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