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麻痹18例

    作者:窦贺荣;贾桂林;黄焯民

    随着临床疼痛治疗的开展,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的范围不断拓宽.我院于1995年12月-2000年12月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8例,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静脉留置针连续臂丛阻滞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贤军;陆振华;柴茂盛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传统的常用锁骨上入路或腋入路法,都着重把局麻药注在神经干上(找异感).近年来通过仔细的解剖学观察,发现臂丛神经从椎间孔穿出后(C5-T2)分为3干在肌间沟内上下排列,穿行于前、中斜角肌筋膜间隙,离开斜角肌间隙,继续被锁胸筋膜覆被,在锁骨外行至腋窝继续被腋筋膜所包围,即臂丛神经血管周围间隙理论[1].利用臂丛神经干及其分支及颈丛神经被筋膜包裹,臂丛鞘是一多腔隔结构和臂丛与大血管伴行的概念,将局麻药注入神经周围间隙,使其沿间隙扩散,主要包括肌间沟阻滞法、锁骨上血管周围阻滞法、腋血管周围阻滞法.而采用小儿头皮针穿刺法(一针法)或置入硬膜外导管,虽然形成连续臂丛阻滞,但硬膜外穿刺针粗,有时会造成血管神经损伤,药液从穿刺针孔溢出等影响麻醉效果.笔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连续臂丛阻滞方法,对200例患者行上肢手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星状神经节阻滞致左眼睑持续下垂二例报告

    作者:车润平;庞秀丽;魏朴;陈家友

    1病例资料[例1]女,51岁.1年前因扛重物引发左侧颈、肩部疼痛.查体:意识清,精神萎靡,头偏向健侧,颈3-4、颈4~5压痛明显,左侧椎旁压痛,左侧冈上肌压痛、肌肉明显萎缩,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行颈椎CT扫描示颈椎曲度变直,颈4~5椎间盘后突0.25 cm.诊断为颈椎病、肩胛上神经损伤,予口服药物、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SGB基础配方为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生理盐水4 ml.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自第9次治疗后,患者出现左侧上眼睑持续下垂伴视物模糊、流泪等症状.停用山莨菪碱,改用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继续行SGB,治疗6次,同时辅以氯霉素眼药水点眼.10天后患者行第2疗程治疗,药物仍沿用基础配方,共治疗3个疗程.患者颈肩症状显著改善,眼睑仍持续下垂.后随访6个月,患者左眼睑下垂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 起搏器囊袋远期反复溃破2例

    作者:何仲海

    例1.男,74岁,因反复晕厥1周入院.临床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阿一斯综合征.否认有糖尿病史.

  • 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镇痛效应

    作者:金梅;孙可;章彦

    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在骨科急诊病例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目前,创伤早期大多在没有任何镇痛措施下进行搬运、检查和治疗,或仅采用吗啡、哌替啶、曲马多等口服药物进行镇痛.这些镇痛药物不但没有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而且使患者在诊治中的配合度下降,增加了误诊的机率;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这些镇痛药物反而增加了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机率.研究表明,髂筋膜间隙阻滞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为髋部和膝关节置换手术以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1-3].本研究拟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镇痛效应.

  •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09)

    作者:欧阳葆怡;杭燕南;吴新民;庄心良;叶铁虎;闻大翔;俞卫锋;徐世元;王俊科;连庆泉;郭曲练;王焱林;刘斌

    肌肉松弛药(肌松药)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前膜及后膜(终板)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的药物.肌松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受体,阻滞了神经肌肉兴奋的正常传递,产生肌肉松弛.随着全身麻醉的增加,肌松药应用明显增加.为了肌松药的合理应用,确保患者安全,特制订肌松药临床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李红

    目的:观察双侧阴部神经阻滞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医院行自然分娩的低危初产妇602例,根据不同身体素质与要求分为观察组308例和对照组294例,对照组产妇予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产妇予阴部神经阻滞,并观察2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5%(P ﹤0.05),观察组会阴完整率为2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6%(P ﹤0.05),会阴裂伤及侧切分别为12.3%、59.4%低于对照组的15.3%、73.1%(P ﹤0.05);观察组缝合时间(23.5±2.93)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2±1.86)min(P ﹤0.05),观察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8@10分率97.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部神经阻滞可明显减轻产妇痛苦,可广泛应用于产科自然分娩。

  • 右室中位间隔起搏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郑晔;李永星;李哲;赵磊;于靖;韩佳;曹绪芬

    目的 探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右室中位间隔起搏(RVSP)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 将103例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DDD型)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RVAP组51例和RVSP组52例.RVAP组行右室心尖部起搏,RVSP组行右室中位室间隔起搏,分别记录QRS波群宽度、左右室射血前时间差值(LRVPEI)、左室射血分数(LVEF)、电极导线植入参数,并于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RVSP组QRS波群宽度明显小于RVAP组,且2组术后3个月LRVPE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起搏阈值、LVEF等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SP电极导线相对容易到位,长期随访导线参数稳定,无脱位及起搏感知不良等事件发生,是较为良好的起搏位点.

  •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可行性

    作者:蔡振岭;商亚珍;王宝林;孙喜平

    连续硬膜外麻醉有时会出现阻滞不完善或快速耐药,而腰麻又有麻醉时间受限制及对生理扰乱较大的缺陷.针对于此,我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连续蛛膜下),对此方法的实施反复研究,并与连续硬膜外和腰麻比较其阻滞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

  • 跗间神经阻滞在足前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崔慧;胡杰

    近几年来,我院在跗间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足前部手术30例,均取得良好麻醉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跗间神经 阻滞 手术
  • 舌咽神经阻滞入路的解剖基础

    作者:齐聪儒;庞子轩

    目的:为舌咽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35具成人头、颈部标本,逐层解剖,显露舌咽神经并追溯到颈静脉孔外口,仔细观察舌咽神经与周围诸结构的位置及毗邻关系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副神经、岩下窦及颈内静脉一起自颈静脉孔出颅,出颅后与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下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等结构关系密切.舌咽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即下颌角与外耳门连线的中点至颈静脉孔的距离,左侧为22.33±1.98 mm,右侧为22.45±2.03 mm,进针方向为斜向内上方稍偏前,与正中矢状面呈45~60°.结论:本研究可为舌咽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可靠的解剖学资料.

    关键词: 舌咽神经 阻滞 解剖
  • 骶髂关节阻滞治疗下腰痛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孙希武

    目的:观察骶髂关节阻滞对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等.方法:选取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病例60例进行骶髂关节阻滞,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Roland-Morris评分与JOA评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疼痛缓解(VAS计分: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Roland-Morris评分:P<0.01),腰部功能改善(LOA评分:P<0.01).结论:骶髂关节阻滞能够明显缓解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疼痛,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腰部功能,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 C形臂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刘艳伟;孟爱霞

    目的:探讨 C 形臂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37例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密集型银质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治疗前、后采用 VAS 评分系统进行疼痛评定与腰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分,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后随访第6个月进行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 评分与 OD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第6个月两组患者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 形臂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具有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发情期家兔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薛爱存;王大寿;钟杰;邓春桃;俞斌;石化新;牟江萍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 )对发情期新西兰雌兔体内激素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只成年雌性未孕并处于发情期的新西兰雌兔,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SGB 组,每组各10只. SGB组兔暴露右侧星状神经节,用1mL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阻滞,对照组兔不作处理,抽取兔血液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兔阻滞前后雌二醇( E2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的变化情况. 结果:神经阻滞前两组兔血清E2、HCG和GnR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神经阻滞后,SGB组兔E2 水平显著升高(P<0.05),HCG和GnRH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对发情期兔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利于改善兔血液中E2、HCG和GnRH等激素水平,从而为临床上治疗女性慢性疼痛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足踝部手术平均动脉压和下床时间的影响

    作者:丁利刚;顾学鹏;姜山;李岩;赵建华;魏铭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足踝部手术平均动脉压和下床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足踝部手术老年患者80例,ASA1~3级,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阻滞坐骨神经和股神经组( UB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 EA组)。观察记录术中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中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和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以及术后下床时间。结果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Z.05),麻醉后EA组动脉压明显降低,UB组与麻醉前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运动神经阻滞开始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麻醉效果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EA组比较,UB组感觉神经阻滞开始起效时间明显缩短,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中EA组应用血管活性药5例,UB组没有;术后UB组患者下床时间明显早于EA组( 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对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足踝部手术,麻醉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下床时间早,对于临床麻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腰2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镇痛药对糖尿病神经痛患者术后镇痛疗效研究

    作者:陆萍;吴川;郭闻亚;王秋筠;霍树平;刘朋;王秀丽

    目的 观察腰2(L2)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镇痛药对糖尿病神经痛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患者120例,均临床确诊合并糖尿病神经痛,术后镇痛采用腰2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不同镇痛药,观察术后2 d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皮肤温度及空腹血糖及变化.结果 腰2交感神经节阻滞后,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联合给予氯胺酮后,患者镇痛效果更佳.结论 L2交感神经节阻滞对糖尿病神经痛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确切,联合小剂量氯胺酮效果更佳.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志华;柳顺锁;宛春甫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并分析其机制.方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有闭经史1年以上的患者20例,交替行双侧SGB治疗.于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睾酮(T)浓度,以及采用超声波检查子宫及双侧卵巢.结果 SGB治疗6周后,12例患者月经来潮.经过治疗FSH浓度明显升高,LH浓度明显降低,LH/FSH明显降低(P<0.01);睾酮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雌二醇浓度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所有患者B超检查显示双侧卵巢内只可见小的未成熟卵泡,治疗后17例患者显示双侧卵巢内出现成熟卵泡.结论 SGB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这可能与SGB治疗改善了丘脑和垂体的血液供应从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有关,它能抑制LH和睾酮的分泌,促进FSH分泌,引起性激素水平的改变.

  • 罗哌卡因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闻国春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SA)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SA用0.75%罗哌卡因10 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配成重比重药液;Ⅱ组SA用0.75%布比卡因10 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配成重比重药液.药液总量均为2ml.观察产妇血压、心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麻醉起效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麻醉恢复时间.结果 2组神经阻滞起效和恢复时间、高神经阻滞平面、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心动过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长于Ⅱ组(P<0.01);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快于Ⅱ组(P<0.01)、低血压发生率低于Ⅱ组(P<0.05).结论 0.75%罗哌卡因10 mg SA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手术,其低血压发生率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快.

  • 肌间沟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骨科颈部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魏淑明;赵志辉

    颈丛神经阻滞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目前多采用传统方法即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附近穿刺阻滞颈深丛或颈浅丛神经.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们采用斜角肌间沟穿刺法阻滞颈丛神经,主要用于骨科颈椎病前路植骨固定及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 手术 阻滞 神经 麻醉
  • 不同剂量甲磺酸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

    作者:申富生

    局麻药的浓度、容量和注射部位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周围神经阻滞的效果[1].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剂量的甲磺酸罗哌卡的因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367 条记录 5/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