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盐酸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佐治婴幼儿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盐酸氨溴索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对于佐治婴幼儿肺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 年6 月~ 2011 年6 月笔者所在医院入院治疗的225 例婴幼儿肺炎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3 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口服治疗以及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3 种给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6.0%,高于口服治疗以及静脉注射治疗的总有效率,两者分别为85.3% 和84.0%,雾化吸入治疗与另外两种给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的口服及静脉给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对下肢骨科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不同给药方式对下肢骨科术后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硬膜外镇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M组:吗啡5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mL;D1组:在手术结束前缓慢静注(10min)Dex 0.8μg/kg,硬膜外配泵,吗啡2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mL;D2组:Dex 0.8μg/kg+吗啡2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mL;3组均为4mL/h的背景输入量。记录PCEA开始后6、12、24h的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并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硬膜外镇痛(PCEA)各时点3组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MAP明显低于D2组、M组(P<0.05);D1组在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D2组、M组(P<0.05);D1组、D2组在24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 Dex用于硬膜外配泵方式给药术后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可以减少吗啡用量,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较少。
-
探讨噻托溴铵不同给药方式用于治疗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并分析噻托溴铵不同给药方式用于治疗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间接诊的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患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治疗,各30例.A组采取噻托溴铵2.5微克/次,早晚各1次,B组则采取噻托溴铵5微克/次,1日1次,常规组则使用异丙托溴铵气雾治疗.结果 A组及B组肺功能水平、发作次数、发作间隔时间,比较结果提示无明显差异,但较之常规组而言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噻托溴铵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得疗效差异不明显,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故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
浅谈中药给药方式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目的:研究临床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中药用药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用药方式及用药成效回顾性分析,判断几种常见用药方法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情况。本次80例选择的重要给药方式:直肠给药、舌下给药、注射给药、吸入给药、经皮给药等,根据患者实际病况要求应用针对性的给药方法。患者用药后48h检测中药吸收水平,对每一种给药方式的吸收状态进行统计。结果本次80例中药给药过程中,所有患者均起到了良好的用药治疗效果,但不同患者对药物吸收的水平不一样。分析影响药物吸收水平的影响,主要与药物性质、剂型、制剂和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结论中药给药方式需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以保证终用药效果。
-
阿托品救治有机磷中毒不同给药途径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救治有机磷中毒患者时,阿托品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差异,为探索其佳给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7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进行人工间歇静脉推注阿托品法(A 组),25例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阿托品法(B 组,25例先间歇静脉推注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后再用微量泵泵入阿托品(C 组),分析比较三组阿托品化时间、用量、住院时间、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C 组阿托品化时间、用量、住院时间、阿托品过量、不足中毒、用量、尿潴留和多器官功能损害等明显降低而治愈率显著提高(P <0.05)。结论采用阿托品人工静脉推注,待患者阿托品化再予以微量泵给药,不仅起效速度快,而且恒速恒量,不良反应少,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浅谈给药方式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目的 探究给药方式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以此有效地为临床给药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体内给药和体外给药两种方式的药物吸收作用.体内给药包括口服给药、注射给药;体外给药包括口腔给药、直肠给药、皮肤给药、阴道给药等.结论 为了提高药物吸收,应该重视给药方式,依据患者的病情、疾病的发展情况、药物特点等建立正确的给药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为临床给药提供依据,使临床给药更加合理有效.
-
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和发展的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特别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住院病人静脉输液给药方式的使用比例高达70%,高出国外20%~30%.同时输液加药已极为普遍.据报道,这种现象在国外达20%~76%,而在我国则更高[1].一直以来,这一常规操作多数由医生开医嘱,护士配置,但护士无药学背景,经常仅凭经验进行配伍,常常忽视药物的稳定性和多种药物配伍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同时静脉药物每天均在病区开放的环境中进行配置,药液有可能受到二次污染和出现输液微粒,进人人体后,易引起热原反应、毛细血管栓塞、肉芽肿等严重后果.此外,护士在配制一些细胞毒性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时,对人体和周边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目前在许多国家,无菌配剂已是医院药剂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份(见表1)[2].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建设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对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临床药师工作的转变提供了机遇.
-
耳局部给药及其研究进展
内耳疾病的治疗研究是一个进展缓慢的领域,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材料科学、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等领域研究不断发展,为提高内耳疾病的疗效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对内耳病变药物治疗的给药方式,侧重于圆窗膜给药的药物分布、吸收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建立内耳疾病药物治疗的新方法提供思路.
-
米索前列醇对早期妊娠负压吸引术中软化宫颈的作用
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经长期临床应用已证明其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并简便而快速,但仍有少数人手术时或术后发生并发症.特别是未产妇或剖宫产无阴道分娩者,宫口紧以及子宫极度屈曲、畸形等高危妊娠时,并发症发生的机会就更多[1].虽然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流产并发症的发生,但目前其广泛应用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负压吸引术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手术前适时地软化宫颈,对于手术的实施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米索前列醇(米索)在人工流产术前软化宫颈的作用,我们用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240例要求负压吸引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
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护理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其重要的给药方式.但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强烈刺激,化疗药物外渗,外周血管由于反复穿刺造成机械刺激,以及不同的药物酸碱度等均对局部有较强刺激而导致给药静脉及邻近组织坏死,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对化疗的恐惧心理,而且延误治疗.为了避免静脉给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方便快捷地获得药物及营养的供给,很多患者需要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给药,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已对5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
舒芬太尼肌内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舒芬太尼是新一代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现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的给药方式主要有经硬膜外、静脉、皮下自控镇痛,未见肌内病人自控术后镇痛的报道。我们将舒芬太尼应用于术后病人的肌内自控镇痛,并与静脉自控镇痛比较,观察舒芬太尼肌内自控镇痛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舒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在妇科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中的镇痛强度、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8例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Ⅰ组为皮下镇痛(PCSA)组,Ⅱ组为静脉镇痛(PCIA)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 )、Ramsay镇静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期间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显著性差异。Ⅰ组在给药后4h、8h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B组(P<0.05),但均在满意范围之内。Ⅰ组发生头晕、嗜睡、恶心、呕吐显著低于Ⅱ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皮下镇痛(PCSA)用于术后镇痛中的效果确切,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静脉镇痛(PCIA)低。
-
两种注射胰岛素方式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注射胰岛素方法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36例糖尿病患者按照胰岛素注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胰岛素平均用量、血糖值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经治疗观察,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胰岛素平均用量、血糖值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方式治疗具有安全、效果稳定、简单易行等优点,能够大限度满足治疗要求,值得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
催产素的不同给予方式对第三产程及产后出血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催产素不同给药方式对产妇第三产程、产后出血的作用影响。方法:择期我科室在近期内接诊的177例足月、单胎分娩产妇,并按照催产素给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58例产妇为肌肉注射、B组57例产妇为静脉注射、C组62例产妇为宫体注射,分别记录三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从而评价催产素不同给药方式的作用影响。结果:在产程方面,C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明显短于A组、B组产妇(P<0.05);在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方面,C组产妇的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B组产妇(P<0.05)。结论:催产素不同的给药方式所造成的作用也就不同,在胎儿分娩出后对产妇立即实施催产素的宫体注射,对于缩短第三产程及降低产后出血量具有重要作用,且该种给药方式操作简单,适合各医院推广应用。
-
超声雾化器维修步骤及常见故障处理
超声雾化器是临床不可缺少的常规医疗器械,是一种很好的呼吸道给药方式.由于其临床使用频繁,故障率也较高[1].下面就一些常见故障及维修的步骤进行讨论.
-
汉防己甲素和磷酸羟基哌喹治疗矽肺病的临床观察
我们在"八五"攻关课题中用汉防己甲素(汉甲)和磷酸羟基哌喹(羟哌)联合治疗34例矽肺2年的临床观察基础上,改变了联合用药的给药方式,减少剂量,继续进行治疗、随访观察,以提高疗效,减少毒副反应,探索长期用药的可能性.
-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微球的性质及应用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是一类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发现微球形式的聚乳酸可作为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的载体,通过其自身降解来调节药物释放,用于骨组织工程及其它医学领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聚乳酸及其共聚体的微球缓释系统的性质,并对其研究和应用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
抗过敏药——氮(艹卓)斯汀
氮(艹卓)斯汀是一种新型抗过敏药,既可口服给药又可吸入用药,主要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皮肤病.口服后4-5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16小时,属于中长效抗过敏药.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其效应优于茶碱缓释剂,与吸人特布他林的疗效一样强.给药方式为口服,每次2毫克,每日2次,早饭后及晚睡前各服1次.
-
不得随意改变给药方式
有些人因对药物剂型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在服药时随意改变给药方式和剂型,结果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
如何自制冬令"膏滋"
北风呼啸,雪花飞舞,天寒地冻,又到了冬令进补的好时节.冬天为人体"收藏"的季节,对症辨证、适量进补,确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冬补"膏滋",为中药的重要剂型,服用方便,是一种"以膏代煎"的给药方式.膏滋是把天然中药材加水煎熬,滤渣后留汁,加入冰糖、蜂蜜等,再熬制成稠厚膏体,装入瓶中,便于保存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