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股沟滑动性疝1例

    作者:王凯;潘秀平

    患者,男,50岁,发现右腹股沟区可腹性肿物10余d,于2003年10月10日入院.肿物于活动后出现,无疼痛,平卧休息可自行还纳消失,二便正常、无腹痛.查:生命体征正常、神清,头、颈、心、肺、腹均未见异常,右腹股沟区隆起,可及一大小4.0cm×3.0 cm肿物,质软、无压痛,达阴囊上方,可还纳,外环口增大,透光实验阴性.术前诊断:右腹股沟斜疝.在利多卡因局麻下手术,术中可见外环及内环均增大,能容两横指通过,腹股沟管(内、外环间距离)3.0 cm,游离精索,未找到疝囊;术中嘱患者增加腹压,见一大小约4.0cm× 3.0cm囊性物自精囊后方突出,提起并游离该囊,发现该囊壁为肠管肌层,分离处出血,确认为结肠壁肌层,无浆膜层、无腹膜样疝囊结构,诊断右腹股沟滑疝,给修补肠壁肌层并荷包内翻缝合,还纳肠管,修补内环,并用Bassini法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无肠瘘发生及疝复发.

  • 指屈肌腱断裂治疗及术后康复的体会

    作者:张鉴;戚睿飞

    1 资料与方法本组共36例手外伤,男性25例,女性11例.损伤部位:Ⅰ区4例,Ⅱ区28例,Ⅲ区2例,Ⅳ2例.共68条肌腱.术后手指恢复情况按美国手外科学会评定法(TAM法)评定.全部患者均在伤后3h内清创.选用臂丛麻醉或局麻,在空气止血带下进行.先行全面彻底清创,一般均扩大创口,暴露屈指肌腱,4~0单股尼龙缝线作改良K氏法缝合.后用8~0无创尼龙缝线,内翻缝合肌腱外膜.如遇腱鞘区,8~0线缝合腱鞘.电凝彻底止血后缝合创口.术后用背侧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屈曲30°,掌指关节60°,在伤指指端用橡皮膏固定一弹力皮筋,另一端用别针固定掌侧敷料上.术后2~3d即鼓励患者做伸屈指锻炼.3周后去除外固定,做主动伸屈锻炼.

  • 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的改进方法

    作者:马俊玲

    用两把鼠齿钳牵引两侧处女膜环下缘,再另以两把鼠齿钳挟持断裂的直肠阴道末端,可见因肛门括约肌撕断退缩后的两个小凹限.于阴道壁的边缘用齿镊或齿钳提拉.局部注射0.9%生理盐水后切开阴道壁切缘,分离直肠与阴道切口呈"W"型(传统切口"Ω"),阴道壁瓣侧缘剥离应达处女膜痕的两侧远点,阴道粘膜瓣应向两侧分离,显露直肠、提肛肌及肛门括约肌的两断端,此时不切除直肠痛疤痕(传统方法是切除疤痕).用2-0号羊肠线间断缝合撕裂之直肠,使直肠壁更富有弹性并有一定的坚韧性.

  • 改良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厚海

    1998年以来,笔者用改良的阑尾切除术治疗37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4例,女158例;年龄24~78岁.其中妊娠合并阑尾炎7例,均为首次发作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方法:手术台左倾30°,于右下腹部压痛明显处做标记线.消毒铺巾后,于标记线处取B attle′s切口,长3~4cm,依次切开腹壁各层.在腹直肌外缘处小心分离,推开腹直肌下的血管和神经,在无血管区切开腹直肌后鞘和腹膜,进入腹腔.探查提出阑尾后,在阑尾根部将系膜分离干净,于阑尾根部系膜缘侧深达粘膜下层缝扎1针,以阻断沿肠壁供给阑尾的壁间血管.在距阑尾根部0.3~0.5cm处切断阑尾(或用电刀直接在阑尾根部电灼切除),残端不予结扎,直接作荷包内翻缝合,如缝合不牢固,可在外做"8”字缝合一针.用大号皮针"7”号丝线缝合皮肤,由切口一侧皮肤进针,入腹膜外潜行至同侧腹膜缘处出针,再由对侧腹膜缘进针,腹膜外潜行约1cm,经腹壁全层皮肤出针,缝合3~4针即可.由助手用钳提起两侧腹膜缘,将其提拉于腹壁切口内,以保持腹腔内壁光滑,收紧缝线打结,术毕.

  • 内翻缝合与8字缝合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观察

    作者:刘瑞军

    目的 分析内翻缝合与8字缝合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113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依据缝合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应用8字缝合方法,观察组应用内翻缝合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先兆子宫破裂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无先兆子宫破裂发生,均低于对照组(12.50%及8.93%,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内翻缝合,通过减少出血量,恢复子宫形态,能够更为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盆腔引流时间及先兆子宫破裂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胃大部切除胃肠吻合术式探讨--粘膜、粘膜下层连续外翻,浆肌层间断缝合技术

    作者:夏金城;赵顺林;李润龙;冯必顺;胡汉华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胃肠吻合方法通过不断改进,临床效果日趋满意.现就我科1995年1月~1998年1月采用胃肠吻合口前后壁粘膜、粘膜下层连续外翻,浆肌层间断缝合118例(实验组)及吻合口粘膜、粘膜下层连续内翻缝合86例(对照组)的临床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 自体疝囊修补腹股沟斜疝41例体会

    作者:丁彦朝

    2006年-2010年,我们有选择的利用病人自体疝囊修补腹股沟斜疝41例,经随访2-6年未见复发.疗效满意,报告如下.资料方法: 病人均为男性,年龄42-70岁,平均56岁,病史4-13年.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切口找到疝囊、切开确认后,距其颈部约2.0CM处横断,远端暂不处理.提起近端,向上分离到内环口,确认囊内无腹腔脏器,直视下钳闭颈部,4#线贯穿缝扎两道,距结扎线远端约0.5CM处剪除,残端由其自然回缩,不悬吊.游离精索并牵开,在精索内侧自根部向远端将腹横筋膜浅面挑起,内翻缝合3-4针,针间距1.0CM左右,内环口以不压迫精索为度(图1).

  • 一期结肠切除吻合19例分析

    作者:王永平

    本院自1990~1999年收治外科结肠疾病,实行一期结肠切除吻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9例一期结肠切除吻合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73岁,45岁以上17例占89.5%;结肠病变肿瘤6例,息肉1例,扭转7例,套叠3例,息室伴感染2例.急性梗阻15例,非梗阻4例.急诊手术12例,平诊手术7例.手术方法:剖腹探查后,于回肠末段切开,插入带囊导管进行小肠减压,然后通过回盲瓣插入盲肠进行小肠减压,再于梗阻端切断结肠,近端置入用气管内麻醉的螺纹管,于结肠壁外捆扎固定.随后,膨胀回肠导管气囊,自该管灌进生理盐水,灌洗液由螺纹管排出到手术台旁的桶内,如此反复灌洗,直至灌洗液清亮为止.游离预计切除肠段,切除病变肠段.远端结肠粪便及灌洗液从肛门挤出.用1号丝线作结肠端端或端侧间断全层内翻缝合,外加间断浆肌层缝合,并使吻合口血液循环良好及无张力.对腹腔污染严重者,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溶液冲洗,放置腹腔多孔引流管.2 结果治疗效果为19例一期结肠切除吻合无吻合口瘘发生.3 讨论关于结肠一期切除吻合,不少人持慎重态度,认为结肠内粪便稠厚,逆蠕动频繁有力,腹腔内压力增高,而肠腔内大肠杆菌的数量与毒性又极大,有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如对结肠病变,特别是左半结肠梗阻,先行结肠造瘘,以后再行Ⅱ期手术治疗,这样两次手术不但严重增加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且对大部分农村患者根本难予接受,对肿瘤病人,首次手术有造成肿瘤扩散及转移的危险,有时失去根治的机会.因此,结肠一期切除吻合,虽然是一种危险性手术,但只要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处理妥当,严格无菌操作,提高吻合技术,危险是可以避免的.为了减少切口和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我们采取以下措施.3.1 术前准备及抗生素的应用术前积极地改善全身情况,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回结肠套叠,乙状结肠扭转致结肠坏死并弥漫性腹膜炎、腹腔感染、休克.应积极采取抗感染、抗休克的措施,除一般输血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外,抗生素及早合理的使用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术终常规应用1‰新洁尔灭1 000ml左右反复冲洗腹腔和吻合口周围,腹腔关闭后再分层冲洗至皮下.本组病例仅2例切口皮下感染.3.2 术中肠道灌洗充分的术前肠道准备对结肠手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减轻术中污染、术后感染及吻合口瘘是有效的.但急诊手术、结肠梗阻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往往不充分,不理想,清洁灌肠对梗阻部位以上的肠道往往不起作用,肠道内存留较多大便,术中处理不当可严重污染腹腔,因此要求术中尽力将肠腔内的粪便全部排空,减少肠道内的细菌,降低其活力.通过手术方法中的肠道灌洗,使被灌洗的回肠周径明显回缩,肠管血运也有改善,结肠被灌洗后可显得空虚无力,然后拔管进行吻合.这种方法简便、安全、污染手术野可能性小,减少了病人分期手术的痛苦.3.3 吻合的处理术中分离肠系膜时,勿损伤边缘动脉,以保证吻合口血供,为确保吻合口肠壁血液循环良好,术中敞开结肠断端,用剪刀修剪断端至良好出血,系膜及脂肪组织清除不超过断端0.8~1cm,吻合口多选端端,禁用连续锁边全层内翻缝合,保证吻合口无张力.吻合内翻不宜过多,针距适中,打结松紧适宜,第二层缝针不穿过粘腹层.通过以上精细操作,是保证吻合口血液供应,促进愈合,防止肠瘘的有效措施.3.4 术中术后处理术中对肠坏死/或腹腔有炎性渗出液的病人,在关腹前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溶液冲洗腹腔和浸泡各层,吻合口附近放置多孔引流管戳孔引出.其次是术后第二天扩肛,每天口服液体石蜡15~30ml,润滑肠道,促进早期恢复肠功能及吻合口愈合.

  • Meckel憩室并间歇性消化道大出血2例报道

    作者:程琳;郑阳春;蒋力生

    病例1 男,19岁,因反复便血4年,加重19 h入院.4年来曾3次因下消化道大出血住院治疗,经胃镜、钡餐、纤结镜等检查无阳性发现.核素扫描发现右下腹异位胃黏膜显影.每次住院经止血、输血、抗炎、补液等保守治疗控制出血.此次入院前19 h再次解鲜红色大便3次,总量约为800 ml,伴心慌、头昏.经当地医院治疗无效,急诊入我院.查体: BP 100/60 mm Hg(1 mm Hg=0.133 kPa),P 100次/min.贫血貌,精神差.腹软,无压痛,肠鸣音8次/min.入院后,继续便血2次,总量约1 200 ml.患者出现明显失血性休克表现.经积极输血、止血、补液等抢救治疗,休克初步缓解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见: 距回盲瓣30 cm处回肠系膜对侧缘有一约3 cm×3 cm×2 cm大憩室,憩室以远回肠及升结肠内有200 ml暗红色液体积聚,憩室底部有约0.5 cm×0.5 cm的糜烂面.术中行憩室肠段楔形切除术,回肠创缘横向内翻缝合.术后便血停止,6 d后痊愈出院.术后病检: 回肠憩室伴胃黏膜异位.

  • 冠状沟型尿道下裂的治疗

    作者:刘玉生

    1995年1月~1997年8月治疗冠状沟型尿道下裂9例,报告如下.手术采用尿道推进法1例,环形切开尿道口周围皮肤,将尿道壁包括尿道海绵体充分游离,龟头腹侧纵行切开至阴茎海绵体背膜,将尿道向前推进,尿道口固定至龟头顶端,龟头两侧稍行潜行分离后直接缝合.阴茎腹侧包皮瓣法3例,以尿道口为蒂做阴茎腹侧岛状皮瓣,内翻形成尿道,Y形切开龟头顶端,下行至原尿道口处,将尿道口固定于龟头顶端,龟头两侧稍行分离后缝合.冠状沟包皮瓣法5例,尿道口周围向两侧设计一个V形岛状皮瓣,皮瓣两翼向中间靠拢,内翻缝合形成尿道,龟头做Y形切开,尿道口固定于龟头顶端,龟头切口两侧稍行潜行分离后直接缝合.本组9例,年龄13~22岁.其中先天性6例,手术矫治后型3例.术后尿道口开口于龟头顶端,创口全部Ⅰ期愈合.1例于术后1个月出现尿道外口狭窄,行扩张治疗1个月痊愈.其余未见并发症.

  •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32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赵彦梅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工”形切口并内翻缝合术在子宫腺肌瘤剥除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6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腺肌瘤并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工”形切口并内翻缝合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梭形切口及连续缝合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例数、术后病率、平均住院天数、痛经缓解情况、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例数少于对照组,术后病率少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平均住院天数、术后痛经缓解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工”形切口并内翻缝合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能较完整剥除病灶,减少缝合张力,降低中转开腹率,降低术后复发率,是安全有效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 改良切开法重睑成形术56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继忠;刘丹丹;靳军华

    目的:探讨改良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传统切开法重睑术设计、切开及剪除一条睑板前眼轮匝肌,切口下唇去除部分轮匝肌,5-0可吸收线间断挂缝切口上唇皮下、下唇皮下及上睑提肌腱膜,使皮肤对合轻度内翻,形成重睑,组织胶水固定.结果:本组病例56例,随访3~12个月,重睑形态自然,切口处痕迹不明显.结论:经过改良的切开法重睑术,在保留切开法优点的同时切口处瘢痕不明显.

  • 三点微切口重睑术184例临床观察

    作者:徐学东;郭云莉

    目的:改进三点微切口重睑术效果更持久的方法.方法:在重睑线距内、外眦各5mm和黄金点处切开三个3mm长切口,剪除切口下及切口间眼轮匝肌,7-0单丝尼龙线行睑板前筋膜与切口上下缘真皮内翻缝合.结果:本组病例184例,随访3~12月,重睑弧度流畅,形态自然,切口痕迹不显.结论:经过改良的三点微切口重睑术,术后肿胀轻,恢复快,效果持久、可靠.

  • 胃黏膜裂伤二例

    作者:李茂德;张剑;何生

    例1 男,30岁.因腹部被他人踢伤5 h、腹痛伴呕血500 ml入院.体检:腹部平坦,上腹部明显压痛,伴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肝浊音界正常.辅助检查:血红蛋白(Hb) 144 g/L,腹部X线透视未见异常.入院后在左右下腹各行诊断性腹腔穿刺1次,均为阴性.先给予胃肠减压,输液、输血支持,患者心率、血压稳定,次日上午腹部 B超检查未见异常,下午心率逐渐升至114次/min,于右下腹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约1.0 ml 淡红色血性液体.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体前壁浆膜裂伤,裂口长约6.0 cm,其内面胃黏膜可见4处裂口,长约5~15 cm,无活跃性出血.腹腔内积有约 300 ml新鲜血液.术中将胃前壁切开,缝合胃黏膜裂口,然后内翻缝合胃壁全层,后缝合浆肌层.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