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钙磷水平与体外受精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相关性初步观察

    作者:侯振;刁飞扬;马翔;王媁;冒韵东;刘嘉茵

    钙离子震荡是卵激活的重要因素,一些因素通过诱发卵内的钙离子震荡,从而完成受精过程并控制早期胚胎发育.血液中生物活性的钙浓度随着月经周期呈现周期性变化[1],而血清中钙和磷水平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排卵前卵泡液中的钙离子浓度与血清中高度接近[2,3].血清钙/磷水平与体外受精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血清钙磷水平与IVF/ICSI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 钙磷代谢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晓美

    钙磷代谢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是医学经常研究的课题,血清钙和血清磷对许多生理过程均发挥重要作用,而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且终末期肾病 、 慢性肾脏病和普通人群中低血清钙水平和高血清磷水平亦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这些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该类患者病死率高 、 血管钙化程度重及心脏结构的改变.由于慢性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治疗效果欠佳,因此临床医师应关注钙磷代谢紊乱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积极治疗钙磷代谢紊乱对于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清除的疗效对比

    作者:卢新明;姚琳

    目的:探究对尿毒症患者使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干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清除情况.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接受的血液净化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观察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HP+HDF);分别治疗后观察其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清除情况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在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同的基础上接受分组治疗,观察组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HP+HDF对于尿毒症患者的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清除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清磷及钙磷乘积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上升与慢性透析患者心脏疾病死亡率的关系

    作者:许玉良;陈振峰;陈喜梅;陈伟娜;赵施竹

    为探讨血清磷及钙磷乘积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上升与慢性透析患者心脏疾病死亡率的关系,收集2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患者240例,均进行维持性透析至少2个月.患者年龄均18岁以上,无恶性肿瘤,临床稳定(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无心绞痛,无感染性疾病)2个月以上.研究时间:2005年1月~2010年12月.

  •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血清磷、骨碱性磷酸酶、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动态变化分析

    作者:田越;吴海霞

    目的 调查分析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血清磷(P)、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25-(OH)D3]水平动态变化,为临床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早期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入住烟台山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且符合入选标准的11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60例(病例组),足月产儿50例(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1、4、12周空腹采取静脉血2 ml,测定血清P、BALP、25-(OH)D3水平,分析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病例组25-(OH)D3水平增长速度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P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出生后1、4、12周血清BALP水平均显著性偏高;出生后第12周25-(OH)D3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病例组异常率达26.7%,对照组异常率为0.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病例组)出生后追赶性生长过程中血清BALP、25-(OH)D3水平与足月儿(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提示该两项指标检测有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代谢性骨病的早期发现及干预,其中以血清BALP指标敏感性较好.

  • 尿路感染患者血清磷与中性粒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郑海波

    目的 分析尿路感染(UTI)患者血清磷与中性粒细胞比例(NEU)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继发UTI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146例,其中72例非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UTI组),74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UTI组);以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健康体检组).对这些患者的血清磷和NEU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院时,非糖尿病UTI组和糖尿病UTI组血清磷与健康体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磷(mmol/L):1.23±0.32、1.20±0.35比1.25±0.23,均P>0.05〕,而NEU较健康体检组明显升高(NEU:0.63±0.05、0.65±0.06比0.59±0.06,均P<0.05).与入院时比较,在UTI时非糖尿病和糖尿病两组血清磷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磷(mmol/L):1.17±0.24比1.23±0.32、0.78±0.15比1.20±0.35,均P<0.05〕,而NEU则明显升高(NEU:0.72±0.11比0.63±0.05、0.77±0.11比0.65±0.06,均P<0.05);治愈出院时,发生UTI的两组血清磷和NEU均恢复到各组入院时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UTI组血清磷与NEU呈明显负相关(r=-0.725,P<0.05),而非糖尿病UTI组血清磷与NEU无相关性(r=-0.136,P>0.05).结论 血清磷在尿路感染时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时的血清磷水平随感染加重而更加降低,监测血清磷的降低程度和NEU的升高程度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感染的控制做出早期判断.

  • B超诊断甲状旁腺腺瘤1例

    作者:鞠和;陈皓;林宏

    患者,女性,61岁.3年前体检、生化检验时发现血清钙增高为3.02 mmol/L (正常:2.10~2.70 mmol/L),血清磷降低为0.58 mmol/L(正常:0.83~1.48 mmol/L).两年前外出旅游,先后二次跌倒摔伤, X线摄片诊断为:骨质疏松及右前臂尺骨骨折、腰椎1压缩性骨折.

  • 维持性血液透析108例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统计分析

    作者:孙晓梅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防治慢性肾性骨病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12年5-12月份维持性血液透析108例患者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的资料.根据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指南标准(KDIGO),分析患者的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控制达标率.结果: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达标率分别为64.8%、15.7%、62%.结论:大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未能较好控制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其中以血清磷控制达标率低,其次为甲状旁腺激素.

  •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合并多发性骨折一例

    作者:赵君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0岁,身高130 cm.1周岁后双下肢即出现"O"形腿畸形,随年龄增长日渐明显.平素可走动,并偶有下肢酸痛.其母、胞兄、女儿均患此畸形.经诊断为"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具有家庭遗传性.该患者于入院前1 d骑助动车摔倒受伤,致双股骨干骨折.既往无明显外伤史.入院查体:双下肢呈"O"形腿畸形,膝间距25.0 cm,左股部肿胀明显,压痛(+),骨擦音(+);右侧压痛(+),骨擦音(-).X线片提示:左右股骨干骨折、左侧股骨骨折端髓腔硬化、右胫骨陈旧性骨折.化验:血清磷2.0 mmol/L、血清钙1.93 mmol/L、尿非晶形磷酸盐(++).即予右下肢石膏托外固定.伤后第3天行左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见骨折端髓腔闭塞、血运不佳.打通髓腔,将骨折对位,见股骨向外、前形成角约30°,遂决定以双枚互成90°钢板预弯后固定于外侧及前端,并于断端周围骨膜下植以BAM(骨诱导人工骨)4.0 g.经术中摄片,骨折对位良好.

  • 驻春胶囊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4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跃京;韩松辉;刘锋卫;孔凡国;李彦州;赵敏

    目的 观察驻春胶囊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2016年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就诊80例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年以上糖尿病病史)随机分为驻春胶囊治疗组40 例和阿仑膦酸钠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首先均予以控制血糖,在继续原有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驻春胶囊治疗组患者服用驻春胶囊(医院老中医经验协定方内部制剂),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5粒.阿仑膦酸钠对照组患者服用阿仑膦酸钠,每周一次,每次70 mg.每3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骨密度值,血清钙( Ca)、骨钙素( bone glaprotein,BG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的含量,同时评价其临床症状.结果 驻春胶囊能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升高血清钙和BGP含量,降低血清TRACP-5b的含量,改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症状,同时驻春胶囊在改善临床症状及BGP含量方面明显优于阿仑膦酸钠对照组.结论 驻春胶囊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 仙灵骨葆对老年妇女Colles骨折血清碱性磷酸酶及钙磷的影响

    作者:龙千里;姬芝栩;龙征忠;张臻福

    目的 观察老年妇女Colles骨折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总钙(TCa)、磷(P)的影响,从而评价其临床作用.方法 将12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62例,分别于就诊次日、4周、8周和12周空腹抽血进行ALP、TCa及P等生化指标检测和X线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结果 4、8周时治疗组ALP活性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12 周时低于对照组;4周时治疗组TCa显著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8周后TCa逐渐低于对照组;4、8周时治疗组P浓度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12周时基本与对照组相当;4、8、12周时治疗组X线骨痂评分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可影响血清ALP、TCa、P的浓度变化,促进骨折区域血液循环改善,实现钙盐的沉积和骨痂形成,从而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目的.

  • 中国西南地区慢性肾脏病人群高磷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曾婷婷;欧阳南;何泉;周超

    目的 探讨中国西南地区慢性肾脏病(CKD)人群高磷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S)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CKD患者9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将患者按照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on-AS),将性别、年龄按1:1配对后共纳入438例患者,每组219例.血清磷浓度则按四分位间距分为:<1.22mmol/L、1.22~1.46mmol/L、1.47~1.78mmol/L、>1.78mmol/L四个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程度高磷血症对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影响.结果438例CKD患者,总体透析率59.8%(262例),高磷血症者占49.5%(217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磷血症、维持性透析、CKD 4-5期、高血压、降压药物的使用、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血清镁,以及CK-MB水平与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均呈正相关(P<0.05).将以上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影响,结果显示,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与血磷水平1.47~1.78mmol/L(P=0.001)、>1.78mmol/L呈明显正相关(P<0.001),并随着血磷水平增高,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大(血磷水平1.47~1.78mmol/L:OR=2.85;血磷水平>1.78mmol/L:OR=3.57).结论高磷血症是中国西南地区CKD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胸椎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一例

    作者:陶海波;李鹍;丁莹莹;马焕

    患者女,13岁。因背部疼痛,左上肢麻木半个月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6.2℃,胸3(T3)椎体棘突轻压痛,轻叩痛;神经系统查体:双侧肱二头及三头肌肌腱反射、双侧膝及跟腱反射未见异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及肿瘤标记物正常,血清磷1.86 mmol/L,白细胞18.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62×10-9/L,中性细胞比例86.5%。经抗炎治疗1周后复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恢复正常。

  • 醋酸钙对透析前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磷浓度的影响

    作者:于芳

    目的 研究醋酸钙对透析前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磷的影响.方法 96例CKD合并高磷血症的透析前患者随机分2组:醋酸钙组(56例)与安慰剂组(40例).根据血清磷水平,起始剂量为每次0.6g,每2周随访1次,剂量逐步增加,每日多9.0g,总疗程为12周.观察2组的血清磷浓度和甲状旁腺激素浓度.结果 服药后第12周,醋酸钙组血清磷浓度、甲状旁腺激素和血清碳酸氢盐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 醋酸钙可明显降低透析前CKD患者的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和血清碳酸氢盐,有效和安全.

  • 钙磷代谢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一腾;付真彦

    血清钙和血清磷对许多生理过程均发挥重要作用,而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且终末期肾病、慢性肾脏病和普通人群中低血清钙水平和高血清磷水平亦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这些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该类患者病死率高、血管钙化程度重及心脏结构的改变.由于慢性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治疗效果欠佳,因此临床医师应关注钙磷代谢紊乱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积极治疗钙磷代谢紊乱对于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控制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横断面研究

    作者:卜彦屏;吴甫民

    目的 分析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控制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2月之前血液透析时间大于6个月的患者79例,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血清钙、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浓度、年龄、透析龄、Kt/V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9例血透患者平均校正血清钙(1.97±0.21) mmol/L,平均血磷(1.93±0.52)mmol/L,平均钙磷乘积(47.82±12.98)mg2/dl2,平均甲状旁腺素(iPTH)浓度(398.32±282.34)pg/ml;血清磷达标率为30.4%,血清校正钙达标率为20.5%;血清iPTH达标率为32.9%,血清Ca×P达标率为75.9%;高磷血症发生率为63.3%,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发生率为55.7%,低钙血症发生率为76.9%.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磷浓度、年龄、透析龄与iPTH控制水平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和血磷与甲状旁腺水平呈正相关,是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磷、透析龄是影响继发甲状旁腺素异常代谢独立危险因素.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将血磷、校正血清钙维持在KDOQI指南建议的目标范围内,发生继发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的危险才能降低.

  • 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160例观察

    作者:李海燕

    妇女在更年期开始,骨质丢失较同龄的男子更多、更快.在绝经后的数年内丢失的更快.骨质疏松主要是骨小梁[1]减少,而骨质的化学结构并不改变.血清钙正常,血清磷正常或轻度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也正常.由于骨质疏松而不慎骨折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如股骨颈、腕骨、脊椎椎体骨折较常见.骨质疏松后,可使脊椎变窄或成楔形.因此身体逐渐变矮.若坐卧时,不注意矫正姿势,则非常容易产生驼背或脊柱呈左右弯曲状态,且伴有腰部或胸椎下段疼痛.在这个过度的时期中大部分妇女被一系列或轻或重的现象困惑.重者本人很痛苦、家庭和社会都感到患者在情绪上和行为上的变化,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 IgD型骨髓瘤4例报告

    作者:王淑娟

    本院血液组1983~1985年期间诊断IgD型骨髓瘤4例,列举了国内统计资料所显示的本病的发病率及其临床表现的一些特点,并较详细地介绍了4例患者的血象,骨髓象所见,及单克隆性血清IgD含量增高,肝肾功能试验,血清磷、钙、碱性磷酸酶活性,血浆粘度、蛋白尿、轻链尿等检测结果,并进行了简要的讨论,便于读者对IgD型骨髓瘤的实验诊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钙磷代谢紊乱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刘迅;王成;叶增纯;唐骅;彭晖;石成钢;陈珠江;娄探奇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基础状况.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血钙、血磷、血肌酐和尿常规水平进行为期9个月的横断面调查.结果 共有697例CKD病例入选.前4位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分别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61.1%)、高血压肾病(7.6%)、糖尿病肾病(5.7%)和狼疮肾炎(5.7%).随着慢性肾脏病分期的进展,CKD4期以后,血清磷水平逐期上升(P=0.005和0.000),血清钙磷乘积水平逐期上升(P=0.013和0.000),血清钙磷乘积>55的发生率逐期上升(P=0.000和0.001).CKD5期患者血清钙水平降低(P=0.000).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钙磷乘积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7),血钙磷乘积水平和舒张压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P=0.030).结论 CKD4期以后钙磷代谢紊乱明显增加.

  • 动态血清磷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巧云;周仪;俞建峰;许峂嵘;蒋建红;刘文明

    目的 探讨动态血清磷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年龄≥18岁、ICU住院时间>72h的脓毒症患者,并根据28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ICU24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入ICU1、3、5、7d的血清磷数据.以动态血磷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对28d预后的预测价值;根据相应时间点的血磷临界值将患者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28d累积生存率.结果 ①入选85例脓毒症患者,28d死亡25例,病死率为29.4%.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分:22.28±3.98比16.05±5.44,P<0.01),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较存活组显著升高〔64.0%(16/25)比31.7%(19/60),P<0.01〕,而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存活组血磷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死亡组则呈下降趋势;死亡组入ICU3、5、7d血磷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mmol/L:0.90±0.24比1.05±0.19,0.96±0.16比1.11±0.17,0.83±0.19比1.21±0.14,均P<0.01).③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7d血磷水平对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预测价值较大,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和0.945(均P<0.01);其次为入ICU3d和5d的血磷水平,AUC分别为0.692和0.745(均P<0.01).以7d血磷1.01mmol/L作为预测28d死亡的临界值时,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4.0%,阳性似然比为5.73,阴性似然比为0.10.④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入ICU不同时间点,高于血磷临界值者28d存活率明显高于低于血磷临界值者,且生存期较长.7d血磷>1.01mmol/L者28d存活率明显高于血磷≤1.01mmol/L者,且生存期明显延长〔28d存活率:93.2%(55/59)比22.7%(5/22),χ2=49.697,P=0.000;生存期(d):27.1±3.6比19.8±7.8,t=4.768,P=0.000〕.结论 血清磷水平持续下降可提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入ICU7d血清磷水平对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价值大.

6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