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4-12
  • 曾用名: 生物磁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申宝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血常规动态观察

    作者:吴国平;黄晓辉;姚震;王光余;李红珊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AOPP)血常规动态变化特点及长托宁的干预效果观察.方法:对我院3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长托宁治疗,分析了入院第1,3,5,7,9天患者血液的各种指标动态变化趋势.结果:长托宁治疗后患者的血液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毒程度各种血液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除了白细胞数量(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重度中毒患者中高,而其他血液指标值在重度中毒患者中低;对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分析显示:两者之间除了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血小板比积(PCT)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种血液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效果好,不同中毒程度以及患者并发症的有无对血液指标有明显的影响,为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病理变化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临床病情的观察以及预后的判断.

  • Codman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附96例报道)

    作者:梁捷予;李康华;雷光华;廖前德;张宏其;王锡阳

    目的:探讨Codman颈椎前路钢板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运用疗效.方法:采用Codman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对96例脊髓型颈椎痛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经6-14月门诊复查或随诊,全部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颈椎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植骨全部融合,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或断裂.结论:Codman颈椎前路钢板系统是一种操作较为方便、安全、有效,固定牢靠的颈椎内固定器械.

    关键词: 钢板 脊髓型颈椎病
  • 成份输血对胃癌术后血清IL-6、IL-10、COX-2、PGE2含量的影响

    作者:邓安彦;文婧;董琼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成份输血对胃癌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胃癌病人分为3组:对照组,压积红细胞组,全血组.分别采用ELISA法和放免法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低1、3、7、14天血清中IL-6、IL-10、COX-2及PGE2含量.结果:手术后第一周是感染发生的主要时期,两周后,炎症反应基本消失,输血能升高患者血清中的促炎因子,降低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但相时于输异体全血,输成份血能降低血清中COX-2、PGE2、IL-6的含量,升高血清IL-10的含量.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能促进机体的炎症反应,成份输血致炎效果弱于输异体全血.

  • 直肠癌术后肺转移72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嵇勇;梁廷明;周九三;代文杰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2008年间的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单纯性肺转移的72例病例资料.结果:自原发灶切除术后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行转移灶的切除手术23例,中位生存49个月;其余49例行非手术治疗,中位生存33个月;其中转移瘤大于3个组中位生存时间28个月,转移瘤小于等于3个组中位生存时间41个月.手术患者和转移灶个数少的患者的总生存率较大,总生存率可能和是否手术、转移灶的个数有关,但尚未发现年龄、性别、原发灶病理类型、分期、转移灶大小对生存率有明显影响.结论:直肠癌肺转移灶的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及转移灶个数可影响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 直肠癌 肺转移 手术
  • 高渗盐复合液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实验研究

    作者:韩松;周晓平;朱浩;郝斌

    目的:研究高渗盐复合液对大面积脑梗塞后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治疗作用和机理,从而指导对大面积脑梗塞引起颅内压升高和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动态观察生理盐水组、甘露醇组和高渗复合盐组的颅内压变化,了解三组颅内压改变情况及脑细胞凋亡检测.结果:除生理盐水治疗组外,其它两组药物均在30 min~1 h内起效,且2组动物在用药后的2 h内颅内压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高渗盐复合液可以降低颅内压,其起效时间和维持作用的时间均与20%甘露醇类似.

  • ABO血型异常遗传的肯定亲子案例分析

    作者:汤美云;盛小奇;黄健;瞿志雄

    目的:对ABO血型遗传异常而DNA多态性检测又肯定亲生血缘关系案例进行分析,探究特殊案例的原因,与同行共享.方法:收集近几年芙蓉司法鉴定中心违反ABO血型遗传规律的三个案例,通过PCR复合扩增和ABI3130遗传分析仪对3个亲子鉴定案例8份血样本进行检测.双亲进行了15个常染色体STR基因位点,单亲进行了22个常染色体STR基因位点分析.结果:三个案例均极强力支持父母(父亲)与孩子之间存在亲生血缘关系.结论:凭违反ABO血型遗传规律排除亲生血缘关系显然是不行的,必须以DNA多态性检测为判断标准.

  • 罗伯逊易位分子机理初探

    作者:胡方方;韩从辉;王一波;梁志元;顾娟;郝林;惠红霞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与染色体罗伯逊易位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技术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57时复发性自然流产夫妇中,检出罗伯逊易住染色体核型4例,检出率3.51%.结论:罗伯逊易位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进行常规的染色体检查及遗传咨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hMLH1和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累积患癌风险研究

    作者:张渊智;盛剑秋;张宏;陈彪;李世荣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方法:通过随访14个HNPCC家系中222例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与非携带者,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分析种系突变携带者在不同年龄点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及两种基因种系突变累积患癌风险的差异.结果: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肿瘤发生率为63.8%(60/94),非突变携带者肿瘤发生率为0.8%(1/128),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为非突变携带者的317.6倍;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大,在60岁时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胃癌等的平均累积风险度分别为92.4%、81.3%、29.6%,40岁以前发生胃癌的平均风险度较低(6.1%);hMLH1与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胃癌等累积风险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为HNPCC家系中患癌高危人群,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风险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常发生恶性肿瘤的部位为胃和结直肠;hMLH1与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无明显差异.

  • 4.1B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进展的关系

    作者:李贵芹

    目的:探讨4.1B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166例临床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原发NSCLC组织,免疫组化检测4.1B蛋白表达,分析其与NSCLC进展的关系.结果:26例4.1B蛋白表达于细胞膜上,69例4.1B蛋白表达缺失,71例胞浆表达.包括胞浆表达在内,4.1B蛋白异常表达率为84.34%.肿瘤大直径≤3cm组、未转移组、临床分期Ⅰ和Ⅱ期组4.1B蛋白胞膜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肿瘤大直径>3cm组、转移组、Ⅲ和Ⅳ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4.1B细胞浆表达阳性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SCLC组织内,4.1B蛋白存在表达缺失现象,也存在异常定位现象.表达于细胞膜的4.1B蛋白在NSCLC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抑制作用,其表达缺失可能促进肿瘤进展.

  • 孕妇肥胖与巨大儿出生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叶频;朱俊东;杨志鸿

    目的:探讨孕妇超重或肥胖与巨大儿出生的关系.方法:采用RevMan4.2.10版本软件中的Meta分析,检索Pubmed文献数据库中1980年~2008年有关巨大儿出生的孕妇超重或肥胖因素文献,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经检索、筛选后纳入的有关巨大儿出生的孕妇超重或肥胖因素文献14篇;经异质性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综合结果表明孕妇超重、孕妇肥胖对巨大儿出生的影响OR值分别为1.51(95%CI:1.48-1.55)、1.99(95%CI:1.77-2.24).结论:孕妇因超重或肥胖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孕妇.

  • 结肠癌细胞株和组织中EGFR、p-EGFR和p-IGFR-1β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黎;蒋金研;陈玉英;李建军;梁后杰

    目的:研究EGFR、p-EGFR和p-IGFR-1β在结肠癌细胞株的表达及其与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关系,以及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以western blot检测EGFR、p-EGFR和p-IGFR-1β在结肠癌细胞株和组织中的表达,以Quantity One软件测量各蛋白条带的灰度值.结果:EGFR、p-EGFR在Lovo细胞中表达量高(P<0.05),EGFR在SW620细胞中的表达低(P<0.05),在HCT116、HT29、LS174T和SW480细胞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IGFR-1β在Lovo、HT29和SW480细胞中表达较弱,且在Lovo细胞中表达更弱,但在HCT116、LS174T和SW620细胞中的表达均较强(P<0.05).结肠癌组织中EGFR表达率为55.6%(10/18),癌旁正常组织为37.5%(3/18),肿瘤组织中有表达增高的趋势;p-EGFR在结肠癌组织表达率为33.3%(6/18),较正常组织的5.6%(1/18)明显增高(P<0.05);p-IGFR-1β在结肠癌组织表达率为44.4%(8/18),较正常组织的11.1%(2/18)明显增高(P<0.05).EGFR、p-EGFR和p-IGFR-1β相互之间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EGFR、p-EGFR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p-IGFR-1β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在分期晚的患者中也可观察到这种趋势.结论:结合我们以往的研究结果,p-EGFR表达高伴p-IGFR-1β表达低提示结肠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好.p-EGFR和p-IGFR-1β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且p-IGFR-1β表达高可能预示结肠癌患者有较高的转移风险.

  • 缺血性肠炎中肠神经肽的实验研究

    作者:孔滨;张蓓;徐晟伟

    目的:探讨肠神经系统中肠神经肽在应激状态下缺血性肠炎性反应中的变化.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小时后松夹恢复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制成肠缺血后再灌流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结肠壁肠神经组织中ENK(脑啡肽)、NT(神经降压素)、VIP(血管活性肠肽)、NPY(神经肽Y)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ENK、NT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5.542、3.404 P<0.01),而实验组VIP、NPY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应激状态下缺血性肠炎中,肠神经组织ENK、NT的表达明显升高,而VIP、NPY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ENK、NT为兴奋性神经递质,VIP、NPY为抑制性神经递质,所以在缺血性肠炎性反应中,肠神经系统以兴奋性作用为主.

  • 延胡索乙素与白芷总香豆素、总挥发油配伍药效学比较研究

    作者:杨倩;王四旺

    目的:评价延胡索乙素、白芷总香豆素及总挥发油配伍的药效学比较研究.方法: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镇痛法、甩尾法三种模型比较元胡止痛片(A组)、延胡索乙素(B组)、白芷总香豆素(C组)、白芷总挥发油(D组)、延胡索乙素与白芷总香豆素配伍(E组)、延胡索乙素与白芷总挥发油配伍(F组)及延胡索乙素与白芷总香豆素、白芷总挥发油配伍(G组)后的镇痛作用.结果:A、G组镇痛效果佳,B、E、F组具显著的镇痛作用,C、D组与模型组相比,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较弱.结论:延胡索乙素与白芷总香豆素、总挥发油配伍使用,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类似于元胡止痛片中元胡白芷的配伍作用,但成分更为明确,标准可控,使用量小,属于分子中药组方范畴.元胡的主要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与白芷的主要成分白芷总香豆素、总挥发油均具有镇痛作用,符合中药元胡及白芷的功效,本实验采用药物有效成分进行配伍,成分明确,结果可控.

  • 重离子辐照诱变阿佛曼链霉菌的实验观察

    作者:尚勇良;杨进才;卫广森;贾宁

    目的:对阿佛曼链霉菌采用新的诱变手段,以获得稳定高产的优良菌株.方法:采用重离子束辐照阿佛曼链霉菌,研究了0.25Gy、0.5Gy、3Gy、5Gy、10Gy和15Gy剂量的12C+粒子束辐照阿佛曼链霉菌菌株后,菌落特性的变化及对菌株产素能力的影响.结果:重离子辐照阿佛曼链霉菌后,在其各个辐照剂量区都存在变异菌株,诱变后阿佛曼链霉菌的菌落形态多样,小山状,火山口状、彗星尾状、车轮状、边缘放射状等;菌落大小不一,有的直径达4~5mm,有的小如针尖状.效价提高到7298μg/mL,获得了高产菌株.结论:重离子束辐照阿佛曼链霉菌菌株后,阿佛曼链霉菌的产紊能力显著提高,可得到高产的菌株.

  • 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克隆及在HeLa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刘慧;梁浩;刘明秋;扈廷茂

    目的:构建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 gene,fhit)基因与报告基因egfp的双顺反子表达载体及融合表达载体,研究fhit基因过表达对HeLa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已知fhit基因的mRNA序列,RT-PCR得到493bp的cDNA序列,将其构建到pMD18-T中,筛选目的片段插入正确的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回收目的片段分别插入双顺反子表达载体pIRES2-EGFP和融合表达载体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中.再以脂质体介导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克隆,分别通过基因组PCR、RT-PCR、免疫细胞化学及TUNEL法在DNA、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转基因细胞基因组PCR获得493bp片段.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RT-PCR检测其在RNA水平得到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及TUNEL法分析表明fhit基因在HeLa细胞内实现了稳定遗传与表达.结论:实验证明fhit基因过表达可有效促进HeLa细胞的凋亡.

  • 抑制VEGF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张金玉;葛银林;张晓;侯琳;薛美兰

    目的:研究针对VEGF基因的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对乳腺癌MCF-7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依据Promega公司在网上提供的设计软件,设计针对VEGF基因的siRNA,合成DNA模板,体外转录合成siRNA.脂质体转染法将合成的siRNA转染入MCF-7细胞,以未转染细胞以及错义序列siRNAscr转染细胞为对照.用细胞计数法检测siRNA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PCR法比较转染前后p21、CyclinD1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磷酸化ERK的表达.结果:细胞计数法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siRNA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转染48 h后,抑制效率稳定.siRNA转染后能有效地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S期细胞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多;p21mRNA表达显著上调,抑制Cyclin D1 mRNA及磷酸化ERK蛋白的表达.结论:体外转录合成的siRNA可能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p21的表达,下调Cyclin D1及磷酸化ERK的表达,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从而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

  • 内毒素和细胞因子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血液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李泽信;王霄;薛会朝;刘江伟;张永久;冯德元

    目的:探讨内毒素和细胞因子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血液中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h、2h、4h、8h、12h和24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各组动物血清TNF-α、IL-6水平,并观察各个时间点的体温变化.结果:实验各组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内毒素于伤后8h达到高峰,伤后12h仍维持在高峰值水平(P<0.05);血清TNF-α在伤后12h为(94.36±10.18)ng/L,IL-6在伤后12h为(1218.35±74.00)ng/L,二者均于伤后12h达到高峰并与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一致.伤后动物体温逐渐升高.在伤后12h、24h实验组的平均体温达40℃以上.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穿孔后内毒素血症可能诱导了血液中TNF-α、IL-6的产生,并参与了腹部肠管火器伤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

  • Dystrophin基因3-7号外显子缺失后下游新翻译区启动与BMD关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欧阳胜荣;李媛媛;刘卓;王立文;吴建新

    目的:研究dystrophin基因3-7号外显子缺失后下游新翻译区启动与贝克氏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dystrophin基因3-7号外显子缺失后可能的启动子、开放阅读框、翻译起始位点、蛋白疏水性性质改变及重要结构域进行分析.结果:3-7号外显子缺失后,起始于正常肌肉启动子的转录体,其翻译阅读框提前终止,但在8号外显子内可能启动一个新的翻译阅读框;内含子2或7里可能含有类似启动子的元件,也可能导致8号外显子内翻译区的启动.新阅读框编码的蛋白仍然保留有重要的功能区,患者可以表现为BMD.结论:dystrophin基因3-7号外显子缺失后下游新翻译区仍有存在启动的可能,患者可以表现为BMD表型.

  • 氟比洛芬酯对手术致痛大鼠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百红;陈雄刚;林财珠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手术致痛大鼠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醉,按Brennan法手术,建立大鼠手术切口疼痛模型.20min后.对照(D)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另5组注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K1组为2mg/kg,K2组为4mg/kg,K3组为8mg/kg,K4组为16mg/kg.每组在尾静脉注射后2h时,以3%戊巴比妥钠100mg/kg腹腔注射深麻醉下迅速切取脊髓L4-S1节段,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背角Fos样免疫反应(FLI)阳性细胞在脊髓上的变化情况.结果:外科手术刀口诱发的FLI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与痛刺激同侧的脊髓浅层(Ⅰ-Ⅱ层).各剂量组同D2组比较,脊髓背角浅层FLI阳性细胞数目呈剂量依赖性减少(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抑制脊髓Fos蛋白的表达,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 去甲肾上腺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韩京;艾国平;粟永萍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大鼠BMSCs,采用3H-TdR掺入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NE(10-7-10-4 M)作用8h及10-5M的NE作用不同时间(0-24h)BMSCs细胞增殖情况,real time RT-PCR检测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AR,α1B-AR和α1D-AR 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0-7-10-4M的NE作用8h后均促进了BMSCs细胞的增殖.并且在10-5M时NE对BMSCs的促增殖效应为显著;正常组BMSCs细胞的α1A-AR,α1B-AR,α1D-AR mRNA表达维持在较低水平,加入10-5M的NE作用后α1-AR三个亚型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NE能够促进BMSCs的增殖,并且这种促增殖作用是通过AR依赖的信号通路来调节的.

  • 深低温冻存组织工程化软骨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应用

    作者:黄建民;陈就好;焦文成;董敏杰;刘志;李军政

    目的:探讨经深低温冻存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分离收集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接种于PGA三维支架材料上,复合物体外培养l周后冻存,冻存1个月后解冻、复苏及体外培养,1周后接种于已建立的双侧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的膝关节软骨缺损处,并设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后4周、8周、12周行大体标本及组织观察.结果:大体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缺损处均由软骨组织修复;组织学观察可以见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处有密集的软骨细胞,均有软骨生成及基质分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深低温冻存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碘化钾对染铅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XIAP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栋;刘威

    目的:研究碘化钾对染铅肾小管上皮细胞(HK-2)XIAP的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抵抗铅导致的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细胞组化法检测染铅HK-2细胞及对照组细胞中XIA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情况.结果:染铅HK-2细胞中XIA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铅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碘化钾能够抑制XIAP的表达的降低;染铅HK-2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铅浓度的增高而升高(p<0.05/p<0.01),碘化钾能够降低染铅细胞的凋亡率(p<0.05/p<0.01).结论:碘化钾能够上调染铅HK-2细胞中抗凋亡蛋白XIAP的表达.降低凋亡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铅对细胞的损伤.

  • 中药异位康冲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的研究

    作者:张慧琴;赵淑萍;刘玉健;马德花

    目的:探讨中药异位康冲剂对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通过对小鼠一般情况、血常规、肝肾功及各主要脏器的组织学观察,观察中药异位康冲剂急性和长期毒副作用.通过一般情况、阴道脱落细胞观察、激素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了解中药异位康冲剂对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药理作用.结果:急性和长期毒性实验表明,中药异位康冲剂无明显毒性反应.异位康冲剂能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降低血清雌二醇水平(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异位子宫的内膜腺体及腺上皮明显萎缩,其作用与丹那唑相似.结论:中药异位康冲剂无明显毒副作用,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细胞凋亡、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增殖,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 基于复杂度的心率变异性分析研究进展

    作者:卢金婧;迟鑫姝;易松

    心率变异性(HRV)是当前心电图分析的一个前沿热点,它反映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综合调节作用,是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随着非线性动力学和复杂性科学的发展,HRV信号被普遍认为是混沌或含有混沌成分的信号.复杂度是用来表征一个心率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复杂程度的量度,以其简单快速的优点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并广泛应用于心率变异性分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复杂度算法的研究进展及基于复杂度的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 p16、cyclin D1在消化道癌细胞周期调控中的关系探讨

    作者:任晓辉;王珏;姚智敏;马学谦;裴毅

    P16和cyclinD1是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及维持细胞正常增殖的关键蛋白,通过G1/S监测点即R点(restriction point)发挥调控作用.cyclinD1与CDK4/6(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结合形成cyclinD1/CDK4/6复合物,促使CDK4/6活化,细胞越过G1/S监测点进入细胞分裂周期.P16可重复地和特异性地与cyclinD1竞争调控CDK4/6,抑制两者的激酶活性,使细胞不能快速通过G1/S转换.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其适时适度的表达是细胞周期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P16基因的缺失及cyclinD1过度表达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恶化关系密切.因此.对P16和cyclinD1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胃肠道肿瘤的分期、疗效判断、预后、转移、复发和治疗.

  • 酸性矿坑废水及目前研究酸性矿坑废水微生物群落的方法

    作者:师舞阳;王淑玉;施剑锋

    本文通过对近期文献综述,阐明了酸性矿坑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的形成机理以及AMD的微生物多样性.综述了AMD形成过程中的硫化金属矿、黄铁矿以及白铁矿的氧化作用,同时对影响AMD形成的化学、生物学以及物理因素及其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对目前使用分子生物学对AMD中微生物群落研究的几种手段进行的总结.后对研究AMD微生物群落这几种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归纳讨论.阐明了这几种分子生物方法对研究AMD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意义.

  • 趋化因子ENA-78与肾脏疾病

    作者:欧海青;刘春

    体外实验中,各种肾脏细胞都能在特定刺激下表达趋化因子及受体.动物模型和人类肾脏疾病的肾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同时出现趋化因子及受体表达增多.ENA-78是一种来源广泛、生物功能多样的趋化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引起中性粒细胞等白细胞的趋化、活化,参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

  • TGF-β/Smads通路转导蛋白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石晓鹏;何芳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作用复杂,广泛参与哺乳动物的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如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参与心力衰竭发展.TGF-β信号通路关键的信号传导分子为胞浆蛋白Smads.TGF-β诱导分化心肌成纤维细胞,刺激胶原蛋白等细胞间质成分的合成,促进细胞间质的沉积和抑制弹性蛋白酶等的分泌,刺激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从而抑制Ⅰ型胶原成分的降解,促进心肌纤维化发展,进一步了解TGF-β/Smads通路转导蛋白的作用及机制,通过抑制TGF-β/Smads通路转导蛋白作为治疗新靶点为终防止心力衰竭提供了新的思路.

  • Dendrin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内的表达

    作者:李翠;石铁军

    Dendrin作为一类新的树突蛋白,在脑内的表达随着行为活动的改变而变化.近本课题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dendrin在小鼠初级感觉神经元内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研究外周神经损伤后dendrin在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内的表达变化.本文还就dendrin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在神经系统内表达情况对其近期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作者:孙钦策;田卫东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细胞生长和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具有促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等活性,在细胞分化和机体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配体结合,进而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级联反应,从而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本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基础、信号转导、生物学功能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鞘糖脂的新陈代谢与生理学功能

    作者:续旭

    鞘糖脂由一个神经酰胺的脂骨架与一个或多个糖基连接形成,存在于细胞膜中,承担多种生理学功能.我们将时鞘糖脂的生物化学及生理学方面研究做一概述,随后简要介绍近年来鞘糖脂的临床研究进展.在讨论鞘糖脂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中,我们把重点放在介绍鞘脂类及鞘糖脂的结构和生合成途径.脂类生物合成和降解是通过一系列酶的参与紧密调控的,如果一种酶参与代谢失败会导致酶底物的大量堆积,会引起溶酶体贮积症,这种疾病是由具有分解代谢活性的水解酶缺失所造成的.随后,我们介绍鞘糖脂在细胞及动物体内的生理学方面的功能,以及鞘糖脂在临床方面的一些病症中所起的作用,即使许多细节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鞘糖脂 代谢 功能
  • 细菌成孔毒素研究进展

    作者:贺政新;郑玉玲;姜永强

    成孔毒素是多种致病性细菌分泌的一种重要毒力因子,通过在真核细胞膜上形成孔道结构,引起细胞裂解.基于毒素产生孔径的大小和与细胞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大成孔毒素、小成孔毒素和RTX毒素.成孔毒素主要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发挥毒性效应,导致细胞死亡,然而失去细胞通透性屏障的早期后果通常是细胞因子的释放,细胞内蛋白激酶的激活,有时会诱导细胞凋亡.

  • 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的研究进展

    作者:庄瑜;刘俊;肖明第

    冠脉内支架植入是临床上预防PTCA术后再狭窄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但金属支架仅在植入早期发生作用,在冠脉内壁修复完成后则成为多余的负担,可能激活血小板及多种凝血因子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及刺激血管壁造成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的发生.针对上述问题,生物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的研究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本文就可降解支架的发展及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 基因枪在RNA干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余晓玲;孙恩杰;尹丹丹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双链RNA(double-strand RNA,dsRNA)特异性降解同源mRNA,从而引发基因转录后水平沉默的现象,是一种高效、高特异性抑制基因表达的途径.自1998年Fire等发现RNA干扰现象以来.其特异性降解目的基因的优势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本文在简要综述RNAi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抗病毒治疗,肿瘤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后,重点归纳了基因枪技术在RNAi研究即siRNA导入细胞中的应用,并简单分析其优势与意义.

  •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法医工作者的角色探究

    作者:陈军;李桢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当前人美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难题和挑战.在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法医工作者被社会和国家赋予了重要的义务和责任[1].本文对法医工作者在解决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探讨,阐明法医工作者在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针对现在和未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趋势,对法医工作者在应对和处置这些事件中的角色作用提出了展望,并对法医工作者如何来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以便更好地来扮演好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角色.

  • 血管肽酶C及其心血管生物学

    作者:秦又发;秦旭平

    血管肽酶C(Angiotenase C,Ang C)是一种脯氨酰羧基肽酶(prolylcarboxypeptidase,PRCP)能水解血管紧张素Ⅱ,Ⅲ分别生成血管紧张素1-7,2-7,也可以通过激活高分子激肽原和前激肽释放酶参与缓激肽的释放.许多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证实血管肽酶C涉及到先兆子痫、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 整联蛋白与口蹄疫病毒感染

    作者:祝秀梅;慕洪涛;王凡;吕志慧;马全英;刘学荣;黄银君;黄安仓;牟克斌

    整联蛋白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分子,除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及细胞间的粘附外,还对细胞的识别、生长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FMDV对细胞的侵染依赖于宿主细胞受体,整联蛋白作为口蹄疫病毒侵入细胞的关键决定簇,在致病机制、组织和器官嗜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整联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在FMDV感染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阐明FMDV侵染细胞的机制.

  •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探讨

    作者:汪雪峰;杜久伟;卢建华

    本文旨在探讨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的新模式,作者从当前医患矛盾激烈,医学检验培养目标和方向出发,提出医学检验本科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以及教学方法探讨三个方面提出在医学检验本科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策略,为培养符合当今人才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提供借鉴、参考.

  • 西部民众对社会焦点问题的社会归因研究

    作者:戴冰;张惠

    目的:调查西部民众对社会焦点问题的社会归因,以了解民众的社会认知特点.方法:运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四川、重庆、贵州、新疆、内蒙、甘肃、宁夏、陕西等西部地区的1830名民众.结果:在精神文明建设等九个典型社会事件上,不同年龄民众在对自身条件、努力程度和工作方式的归因上不同,不同地区民众在政府政策、官员作风、努力程度、外部援助、工作方式和运气归因上不同,不同职业民众在自身条件、外部援助和工作方式的归因上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民众在政府政策归因上有显著差异.结论:西部民众对社会焦点问题的归因倾向于外倾.

  • 学业自我妨碍的干预策略

    作者:曹建琴;杨金伟;才运江;姚大志;李杨

    为使学业自我妨碍者获得学业进步,学校教育必须消除和改变自我妨碍策略发生的线索,避免学生过多使用自我妨碍的动机策略来保护其自尊水平.文章对学业自我妨碍的概念、影响因素、作用结果和干预策略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学校教育提供科学信息,使自我妨碍的学生走出学业困境,提高其学业水平.

  • 绘画疗法在灾后的应用及作品分析

    作者:康凯;刘凌;杨曦;陈孜

    心理学中的绘画疗法是以绘画作品为中介,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创伤体验等进行分析和治疗.本研究主要是分析汶川县漩口中学受灾学生的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其中有表现消极情绪的,也有对地震期间特殊情境的回忆,同样也包括对未来充满信心、乐观向上的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再结合绘画者的受灾经历,较为系统地把握了受灾学生当时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建立准确的学生心理档案提供了参考资料.

  • 学业不良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分析

    作者:唐海波;张花

    大学生学业不良主要是指由于焦虑等心理因素影响大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状况,并且学习成绩未达到在读高校的既定标准.学习成绩结果具有暂时性、可逆性、具体性、社会性等特征.近年来,学业不良大学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学者们开始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人格存在一定的相关.本文从学业不良的定义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对学业不良的研究现状,然后,着重对学业不良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 自尊对大学生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者:杜宇;王倩倩

    目的:探讨自尊对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探索量表和自尊量表对48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大学生在职业探索行为上的得分高于女生;②大四的学生在职业探索行为明显多于大一学生;③自尊对自我探索和目标聚焦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在排除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作用后,发现自尊程度越高,自我探索和目标聚焦的行为就会越多.因此,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探索和目标聚焦行为.

  • 双氧水介导制备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初步研究

    作者:韩亚蓉

    目的:探讨双氧水催化合成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可行性,并考察了反应物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设计实验与正交设计实验,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佳反应条件.采用数字熔点仪测定样品的熔点:用GC112A型气相色谱仪测定了产物的纯度;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产物的结构.结果:双氧水可以作为合成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催化剂.综合分析可知:当无水乙醇和对硝基苯甲酸的摩尔比为4:1,催化剂含量为10%,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5-3h时酯化产率可达到高值.结论:双氧水催化对硝基苯甲酸、无水乙醇合成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效率较高,产品纯度高,环境污染小,不失为一种新的合成方法.

  • 基于上转磷光颗粒的AFP免疫层析定量检测

    作者:赵露晶;周蕾;方菲;孙红英;杨瑞馥;沈鹤柏

    目的:建立了上转磷光免疫层析快速定量检测AFP的方法,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法:利用上转磷光标记的双抗夹心免疫层析技术检测血清中AFP的含量.将AFP单克隆抗体分别标记上转磷光颗粒并包被硝酸纤维膜,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纸.评价该试纸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精密度.并通过临床50例血清样本,探讨上转磷光技术与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该方法能在20min内完成,检测灵敏度达5 ng/ml.浓度范围从5-1000 ng/ml作标准曲线,呈现较好的线性.通过三组平行实验探讨其精密度,变异系数都在10%以内.应用于其它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AFU和NSE的检测,无交叉反应.与化学发光相比,决定系数R2=0.9692,一致性较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廉价,可以实现定量,尤其适合基层门诊和体检现场使用.

  • Illumina-Solexa测序数据质量评估系统的构建

    作者:宋琳琳;顾朝辉;韦朝春;陈赛娟

    目的:针时下一代测序数据量大、序列长度短的特点,研究数据分析和质量评估方法.方法:选择已发布的Illumina-Solexa平台测序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MAQ软件将测序数据与人类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并以外显子区域为例,在位点水平时测序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结合已有软件系统和本文自创线性算法,建立了一套包括比对、拼接在内的测序数据质量评估系统.比对分析后,发现原始测序序列共覆盖了127,113,378个位点,涉及24条染色体上的64868个外显子.其中,每个位点都被测到的外显子为0.50%,位点平均测序深度大于等于1的外显子为3.98%.结论:成功构建了基于Illumina-Solexa测序平台的数据分析和质量评估方法,其可适用于其它第二代测序平台.研究者可在质量评估的基础上完善测序试验设计,并进行SNP和突变筛选及后续功能性研究.

  • 医用直线加速器矩形野散射因子计算方法研究

    作者:赵金早;庄永志

    目的:医用直线加速器矩形野散射因子计算方法加以改进.方法:(1)实际测量矩形野的散射因子;(2)利用Kim的经验公式和面积-周长比公式分别计算理论上的矩形野的散射因子,并与矩形野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该方法计算医用加速器散射因子的大误差在0.5%以下,而采用面积-周长比原理确定的等效方边长,大误差达到3%左右.结论:采用Kim计算方法算出的等效边长,然后再根据矩形野测量出的数据计算等效射野的Scp结果比传统的面积周长比算法更能减小计算误差,并且精度也比较高.

  • 新城疫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詹爱军;王新卫;金鑫;花群义;卢体康;陈枝楠;秦爱建

    目的:建立可检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方法: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NDV的N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NDV特异性探针并标记生物素,利用该探针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与抽提的NDV病毒RNA的RT-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Liquichip 200)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NDV快速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结果:检测结果显示,该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与H5AIV和H9AIV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150个EID50;该法与鸡胚病毒分离法检出NDV的符合率达到97.1%.结论:初步建立了检测NDV的液相芯片技术,为进一步搭建NDV全新快速高通量检测平台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同类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