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4-12
  • 曾用名: 生物磁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申宝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老年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代谢特点分析

    作者:范俊;郭洪佩;徐瑛;李燕;曹玉华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代谢特点.方法:选择老年绝经后女性RA患者共59例,检测患者血生化代谢指标如血糖、血脂、CRP等和骨代谢指标如骨钙素(OC)、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甲状旁腺素(iPTH)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质疏松患者的绝经时间、病程长度、OC、β-Crosslaps、iPTH显著高于骨量正常和骨量减少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显著低于骨量正常和骨量减少的患者(P均<0.05).RA患者的骨密度水平与是否使用激素和X线分期情况无关.结论:老年女性RA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出现骨质疏松的RA女性患者绝经时间更长,可出现脂代谢紊乱及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并具有高转换型骨代谢特点.

  • TGF-β1、HIF-1α、VEGF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慧;廖文军;粟钰淇;廖旺军;董烨

    目的:研究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HIF-1α(低氧诱导因子-1α)、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160例胃癌手术患者切除的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中的TGF-β1、HIF-1α及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HIF-1α及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HIF-1α及VEGF的表达均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VEGF的表达分别与TGF-β1、HIF-1α的表达呈相关关系(P<0.05).结论:TGF-β1、HIF-1α及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病理学特征有关,检测TGF-β1、HIF-1α及VEGF的表达将有助于临床诊治胃癌患者.

    关键词: 胃癌 TGF-β1 HIF-1α VEGF
  • 某三级甲等医院营养类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作者:覃华;张琰;王茹;袁东亮;王枫

    目的:通过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全年处方进行分析,调查营养类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方法、Microsoft Excel 2007、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肠内营养乳剂(TP)使用量大;葡萄糖注射液(20 ml)使用量排名第一;脑外科应用营养类药物比较多;肠外营养类药物的发放量大于肠内营养类药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类药物应用年龄区间大,男女比例约为1:1.结论:本研究调查此三级甲等医院营养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医生、患者和医院管理者在选择营养类药物提供了参考,为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修改提供了依据.

  •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比较

    作者:彭健;张勇;陈亚军;唐文贤;吕亮

    目的:比较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探讨复杂性肛瘘的佳手术方式.方法:选择同期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采取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术后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满意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创口愈合时间、术后明显疼痛、肛门功能障碍、局部出血感染和术后6个月复发例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时,应首选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创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Tr1/Th3细胞的检测和分析

    作者:庞权;白素娟;闫佩毅;李文秀;金姝;冯会杰;杨杨

    目的:检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10+CD4+T细胞、TGF-β+CD4+T细胞(分别代表Tr1细胞和Th3细胞的特性)的比例,并探讨其在AR发病中的意义,为AR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分离19例对粉尘螨过敏的AR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中IL-10+CD4+T细胞、TGF-β+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同健康对照者相比,AR患者外周血中IL-10+CD4+T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1.66± 0.48)% vs.(3.80.92)%,t=-9.08,P<0.01)],AR患者外周血中TGF-β+CD4+T细胞的比例降低[(1.92± 0.54)% vs.(4.76±1.12)%,t=-9.94,P<0.01)].结论:外周血中IL-10+CD4+T(Tr1)细胞比例的降低可能是AR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AR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L-10的Tr1细胞的比例可能在AR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外周血中TGF-β1 +CD4+T(Th3)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可能是AR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TGF-β1与AR关系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外周血中TGF-β1水平与AR的关系研究较少,需进一步研究.

  • 解脲脲原体药物敏感性变迁研究

    作者:谭飞;莫小辉;Georgesen Corey;顾军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2008与2012年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UU药物敏感检测试剂对2008年450例和2012年459例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观察UU阳性情况及UU对交沙霉素、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强力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2008年分离到150例UU阳性标本和2012年分离到134例UU阳性标本分别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等4种抗菌素的敏感率有显著性差异;2008年46例和2012年38例男性患者阳性标本中分离的UU分别对交沙霉素和阿奇霉素敏感率有显著性差异;对强力霉素和氧氟沙星敏感率无显著性差异.2008年104例和2012年96例女性患者阳性标本中分离的UU分别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等4中抗菌素的敏感率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5年间UU药物敏感性发生了变迁;临床医师应该关注本地区药物敏感性变迁,合理选用抗生素.

  •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顾懿帆;周鸣;刘溦薇;沈继颖;孙鹏

    目的:比较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其中腔镜甲状腺手术组102例(腔镜组),传统开放手术组98例(传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及6个月美容效果评分(numerical scoresystem,NS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00例腔镜甲状腺手术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引流总量,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则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腔镜组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及颈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而皮下积液和皮下气肿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腔镜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NSS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临床疗效较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出血较少,神经损伤率低以及美容效果优异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需严格按照其适应证对患者进行选择,尊重患者自主选择权,增进医患和谐.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院时血浆BNP水平与梗死部位关系

    作者:方麒林;沈滔;刘团结;丁联斌;姜国林;毛蕾;王博;钟玲;刘恋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梗死部位,将其分为前循环病灶组(66名)和后循环病灶组(22名)两组进行比较.测定入院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进行比较.两组脑卒中病人的危险因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全套,肝肾功能分析对比,并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部位相关的多个变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前循环病灶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中位数是225.90 pg/mL,四分位数间距为596.00 pg/mL;后循环病灶组的中位数是750.95 pg/mL,四分位数间距为907.00 pg/mL.后循环病灶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要显著高于前循环病灶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两个部位间入院时的脑利钠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4).通过入院时脑利钠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梗死部位的关系的ROC曲线,得出截点299.50 pg/mL.入院时血浆脑利钠肽水平≥299.50 pg/mL可以作为后循环病灶组的预测指标,其敏感性72.72%,特异性62.12%.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急性期区别前后循环脑梗死的预测因子.

  • 早期康复训练及自理能力监测表在肝移植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杨滢;郭晓东;褚静茹;鲍鹤玫;皮红英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及监测患者自理能力对肝移植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60例,按手术先后进行编号,使用随机排列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术后宣教和护理模式,室验组应用有针对性的“肝移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计划”,并采用“自理能力监测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睡眠和疼痛情况、术后第十日的自理能力以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首次排气、排便、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首次下床和出院时间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睡眠和疼痛情况比较,患者每日睡眠时间增加,安眠药物使用率明显减少(P<0.05),而且术后康复训练没有增加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术后第十日的自理能力比较,除自行进食(P>0.05)外,自主上下床、自主如厕和自主洗漱三个方面室验组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和自理能力监测能有效促进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

  • 128层螺旋CT在透析患者上肢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霞;李跃华;谢添智;汪璇;朱莉莉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在透析患者上肢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的64层CT图像(64层组)与39例患者128层CT图像(128层组),对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分支级别、血管边缘、静脉干扰评分及瘘口显示情况的差异.结果:128层组前臂与手部动脉分支级别显示评分高于64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组肩部、上臂及前臂的血管边缘光滑度显示评分高于64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在透析患者上肢血管成像中血管、内瘘口以及流入流出道等细节方面显示效果更理想.

  • 丙泊酚与咪哒唑仑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心导管术麻醉效果研究

    作者:刘支娜;张玲;金宏全;刘芳;孙乃恩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咪哒唑仑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心导管术麻醉的优缺点与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行心导管术的先心病患儿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A、B组,A组采用6 mg/(kg·h)丙泊酚+3 mg/(kg·h)氯胺酮维持,B组采用0.15 mg/(kg·h)咪达唑仑+3 mg/(kg·h)氯胺酮维持,比较两组麻醉效果、HR、SPO2、MAP、体动次数、停药唤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0.00%,小于观察组(100.00%)(P<0.05);两组术前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动脉穿刺时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动次数、停药唤醒时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明显大于观察组(1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哒唑仑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心导管术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 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荷;赵月萍;李茂;蒋文娟;魏贵红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单纯高血压和4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检测两组血清Hcy、SUA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Hcy、S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Hcy、SUA为(25.0± 5.0)μmol/L和(390.0±65.0)mmol/L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患者(17.0± 4.0)μmol/L和(330.0±55.0)mmol/L,血管并发症患者FBG、餐后2h血糖与无血管并发症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SUA异常升高,且存在慢性血管并发症患者两者水平更高,血清Hcy、SUA是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 高脂及MCD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的比较

    作者:续畅;刘泽洲;许可嘉;李健;杨美娟;牛建昭;唐炳华

    目的: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NASH模型与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诱发的小鼠NASH模型进行血清学及病理学比较,并初步探讨两种模型的发病过程及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8周,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喂养C57BL/6小鼠2周,以制备NASH模型.取材后,血清用比色法对TG、CHO、FPG的含量进行检测,用放免法对FINS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HOMA-IR指数进行计算;肝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及冰冻切片进行HE及油红O染色,并根据“NAFLD活动度积分”对各组肝组织进行NASH分级评估.结果:高脂饮食大鼠血清中TG、CHO、FPG、FINS的含量显著升高,经计算HOMA-IR指数显著升高;MCD小鼠血清中TG、CHO的含量显著下降,FPG、FINS的含量未发生显著性改变,经计算HOMA-IR指数未发生显著性改变.HE染色、油红O染色及NAFLD活动度积分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大鼠及MCD小鼠的肝组织均已发展到NASH阶段.结论:两种造模方法均可稳定的模拟人类NASH疾病的血清学及病理学变化,其中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NASH模型可模拟人类的发病过程及机制,能够复制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等人类全身代谢紊乱表现,在NASH研究领域更占优势.

  • 丹参酮对于阿尔茨海默症大鼠颞叶iNOS,MMP-2表达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作者:蒋平;孙秀佳;向正华;苏小平;李春波

    目的:应用中药丹参酮(tanshinoneⅡA,Tan Ⅱ A)治疗AD大鼠,观察Tan Ⅱ A干预前后,AD大鼠学习记忆、颞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Aβ)定向注射法建立AD大鼠模型,并使用Tan ⅡA干预,通过避暗测试、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大鼠颞叶MMP-2、iNOS两者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D组的平均潜伏期缩短(P<0.01),平均错误次数增加(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颞叶内iNOS、MMP-2 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 0.01,P<0.01);两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P<0.01).与AD组相比,Tan ⅡA组的平均潜伏期延长(P<0.01),平均错误次数减少(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颞叶内iNOS、MMP-2 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P<0.05),两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P<0.01).结论:Tan ⅡA干预可显著降低AD大鼠颞叶中iNOS、M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Aβ诱导的iNOS及MMP-2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来完成.

  • XIAP及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德华;郭晓东;余灵祥;周艳贤;杨美;熊璐;李志伟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XIAP及survivi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经比较,肝癌组织中XAIP及survivin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IAP和survivin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大小无关,但随肿瘤的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且不同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IAP和survivin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XIAP与Survivin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在促进肿瘤发生、增殖、转移以及耐药,并且能够降低肿瘤的分化程度,增加肝癌的恶性程度.此外,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但两者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 白介素-17在牙龈上皮细胞中调控趋化因子的机制研究

    作者:冯艳;姜日文;于龙;华泽权

    目的:有研究发现白介素-17(IL-17)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着正相关性,但是目前为止白介素-17对于牙龈上皮细胞的趋化因子生成的影响尚没有研究,所以本课题主要探索在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Cs)中白介素-17如何通过趋化因子调控炎症反应,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观察细胞中相关趋化因子分泌,同时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的变化.结果:无IL-17刺激组与IL-17刺激组比较,IL-17刺激组的趋化因子白介素8(CXCL8)分泌量显著性增加而另一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却没有显著变化,并且通过磷酸化IκB的表达量显著性增加提示NF-κB被激活(P<0.05);同时IL-17刺激组与IL-17+NF-κB抑制剂组比较,IL-17 +NF-κB抑制剂组的CXCL8分泌量显著降低,而通过磷酸化IκB的表达量显著减少提示NF-κB的活性被抑制(P<0.05).结论:NF-κB对IL-17刺激下的牙龈上皮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调控具有关键性作用,同时可能也为将来治疗IL-17诱导的牙周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

  • TN-C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STAT3对TN-C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永锋;王海晶;刘丁媛;周向东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和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中肌糖蛋白-C(TN-C)的表达及STAT3对TN-C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小细胞肺癌和1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N-C的表达水平,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TAT-siRNA和STAT3过表达的H446细胞中TN-C的表达水平.结果:(1)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N-C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2)在H446细胞中,TN-C和STAT3均呈现高表达;(3)STAT3-siRNA处理的H446细胞中STAT3和TN-C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STAT3过表达的H446细胞中STAT3和TN-C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TN-C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上调,可能受到STAT3的调控.

  • MiR-30a-3p对人滋养肿瘤细胞系JEG-3细胞侵袭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晓娈;尹国武;延佳佳;朱晓明

    目的:MiRNAs对于胎盘的形成和正常妊娠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胎盘中的表达失衡的可能导致了妊娠相关疾病的发生,我们前期研究发现miR-30a-3p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上特异性高表达,推测miR-30a-3p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过程,本课题通过观察miR-30a-3p对人滋养肿瘤细胞系JEG-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深入探讨miR-30a-3p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瞬时转染技术在人滋养肿瘤细胞系JEG-3细胞中分别转染miR-30a-3p mimics、mimics NC为miR-30a-3p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空白转染组为空白对照组,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miR-30a-3p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的差别.结果: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miR-30a-3p过表达组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相比miR-30a-3p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iR-30a-3p过表达组细胞的侵袭能力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侵袭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30a-3p可以显著下调JEG-3细胞的侵袭力,miR-30a-3p有可能通过降低滋养细胞的浸润能力,导致滋养细胞对子宫肌层和螺旋动脉的浸润不足,造成“胎盘浅着床”,从而在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miR-30a-3p有望成为诊治子痫前期疾病的靶点.

  • UPLC-3QMS MRM模式在Jurkat细胞脂质代谢物监测中应用

    作者:边娟;王彦;谷雪;闫超

    目的:以药物干预前后的Jurkat细胞为样本,旨在找出能够有效干预淋巴瘤的药物及与淋巴瘤相关的代谢及信号通路.方法:以UPLC-3Q MS为技术平台,通过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扫描模式,根据实验室前期淋巴瘤代谢组学的研究成果,选择对淋巴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分类有显著贡献的脂类差异代谢物作为监测对象,对PI3K inhibitor干预前后的Jurkat细胞内这些潜在的生物标记物进行定量研究.结果:PI3K inhibitor与Jurkat细胞作用一段时间后,所监测的四个脂质代谢物含量呈现出与药物干预前肿瘤组相反的变化趋势,药物干预后细胞内含量有明显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结论:说明PI3K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淋巴瘤细胞内被放大,选择性抑制该通路可以有效抑制肿瘤增殖和肿瘤细胞的代谢活动,为淋巴瘤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 As2O3干预口腔鳞癌A431细胞EGFR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令波;张斌;胡伟平;郭拴龙;胡那日苏;付兆臣;高丽;吕智勇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口腔鳞癌A4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肿瘤的机制.方法:合成特异性靶向到肿瘤细胞表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近红外荧光分子对比剂EGF-Cy5.5,验证试剂合成的靶向特异性.口腔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系暴露于浓度分别为0μM,0.5 μM,2.5 μM和5.0 μM的三氧化二砷溶液中0,24 h,48 h和72 h.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化证实EGFR的表达水平,上述实验均测量三次,结果取平均值.结果:EGF-Cy5.5靶向荧光对比剂的标记率为68%~70%.对比对照组,越高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处理的肿瘤细胞其获得的细胞荧光信号强度越小,这与药物浓度越高细胞表面表达EGFR的量越少相一致.流式细胞仪显示,在72小时,作用于细胞的三氧化二砷药物浓度分别为0.5 μM,2.5 μM,和5.0 μM,其相对应获得的细胞EGFR表达量分别为57.28±3.2%(P<0.05),29.91±2.2%(P<0.01)和10.73± 2.4%(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细胞EGFR表达量74.42±1.8%,(P<0.05).结论:本研究应用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的方法体外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A431的EGFR表达水平,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砷对其EGFR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 椎动脉狭窄内血液两相流动数值模拟分析

    作者:杨金有;俞航;刘静;洪洋

    目的:对应用三维重构得到的人体真实椎动脉进行血液两相流数值模拟,与经典单相流牛顿血液模型对比,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因与椎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关系.方法:把考虑血细胞和血浆的两相流血液模型应用到逆向工程方法构建的基于人体生理解剖特征的椎动脉三维几何模型中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血细胞分布情况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单相流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瞬态模拟计算,得到了椎动脉在心动周期内不同时刻的两相流和单相流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论:通过对比单相流数值模拟结果,得出血管狭窄处血细胞出现聚集,血流更加复杂和低壁面切应力分布等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的形成相关的结论.并且与两相流模型相比,单相流模型存在如无法获得如血细胞分布等不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椎动脉等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方法和理论支持.

  • 海参花抗氧化作用研究

    作者:张婕;刘坤;高华;郭锡春;刘占涛

    目的:近年来关于天然活性成分的抗氧化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海参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提高机体免疫力.环磷酰胺可引起组织氧化损伤,导致卵巢早衰.为此,本文着重研究海参花对卵巢早衰(POF)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雌性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海参花水提物低、高剂量组,海参花醇提物低、高剂量组,海参花冻干粉组和阳性药组.除正常组每天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每天注射环磷酰胺(28mg/kg),连续5天,造成小鼠卵巢早衰、生殖系统紊乱.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分别灌服海参花提取物和阳性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末次灌胃禁食,处死迅速解剖取出卵巢和子宫,低温下匀浆组织.测定各组小鼠卵巢及子宫组织中总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并测定各组小鼠间子宫、卵巢、脾、胸腺脏器系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海参花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小鼠的子宫、卵巢、胸腺等脏器重量,升高卵巢及子宫组织中总蛋白含量、SOD活性、GSH-Px活性,并能降低MDA含量.结论:海参花提取物能改善环磷酰胺引起的卵巢和子宫氧化损伤,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为海参花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EGCG对LPS刺激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CUGBP1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琪;张静;曹留霞;刘晓萍;陈琛;卞晶晶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炎性刺激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与CUGBP1表达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EGCG和LPS刺激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GCG对LPS刺激人肺腺癌A549细胞内CUGBP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体外显著促进A549细胞增殖,其胞核胞质内CUGBP1表达明显增强(P<0.01).加入EGCG可拮抗LPS促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促进其凋亡,明显抑制LPS刺激的A549细胞内CUGBP1的表达(P<0.01).CUGBP1蛋白定量分析可知EGCG和LPS共同孵育A549细胞4h、24h时,细胞中的CUGBP1蛋白表达量较单纯LPS作用时降低.但EGCG和LPS共同孵育A549细胞24h,A549细胞中胞核CUGBP1蛋白表达量(1210.565± 3.46)较4h时胞核CUGBP1蛋白表达量(67.344± 3.6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164,P<0.001).结论:EGCG可能通过干扰CUGBP1基因的表达抑制炎症刺激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 18.4 mm橡皮霰弹对动物致伤后生物学效应及X线表现

    作者:周龙伟;李红梅;施绍用;董胜;赵玉洁;荆岩;黄宇宏

    目的:近年来,防暴武器的发展迅速,防暴武器伤的救治已成为医学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下,制定了18.4 mm橡皮霰弹的生物学试验模型,即在常温状态下,研究18.4 mm橡皮霰弹对两种试验动物在不同距离、不同防护、不同部位条件下的胸、腹部损伤情况.通过损伤效应研究,判断防暴武器的安全性能及损伤特点,为客观的从生物学角度评价防暴武器性能及防暴武器伤的救治提供可靠的生物学依据,建立可靠的生物学模型,并进一步探讨损伤后X线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利用两种动物、三个距离、三种防护、四个部位定点射击,从临床及X线表现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统计学结果.结果:两种生物、三种条件、三个距离、四个部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橡皮弹损伤,体内出现具有统计学规律的弹丸存留,部分出现贯通伤.结论:18.4mm橡皮霰弹的损伤程度与距离增加呈负相关,三种距离条件下,5m对生物的损伤大.动物种类的不同,射击部位的不同,有着明显的损伤差异,主要与组织厚度和组织结构特点有关与组织厚度和组织结构特点有关.损伤的程度,与防护密切相关,三种防护条件下,棉服防护的损伤效应明显减轻.X线摄片检查可以直观显示弹丸在其体内存留的数量、位置及深度,以及造成的骨折损伤,可以为临床解剖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为防暴武器生物学试验提供较为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 三维取向PLGA神经导管促进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欧阳元明;何宁;何劲;范存义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静电纺丝技术一次成型制备三维(3D)取向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神经导管的可行性,检测其对坐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改进的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无缝取向PLGA纳米神经导管,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支架的纳米结构;分别制备取向和非取向纳米纤维支架修复13mm坐骨神经缺损模型.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非取向PLGA神经导管组(阴性对照);B组:取向PLGA神经导管组,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阳性对照),于术后3月通过大体观察、行走足印分析、腓肠肌萎缩率、电生理检测、组织形态学检测、透射电镜检测及图像分析,评价无缝取向PLGA纳米神经导管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神经导管修复神经缺损三月后,大体观察显示神经导管结构完整,无坍塌和断裂;各组再生神经均有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B组与C组的腓肠肌萎缩率和神经电传导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优于A组.B组与C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成熟程度均要明显优于A组.结论:无缝取向PLGA纳米神经导管能够诱导并促进神经再生,提高坐骨神经再生的质量,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物.

  • FHL蛋白与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作者:李康;戴爱国;蒋永亮

    FHL(four-and-a-half-LIM domain)是含4(1/2)个LIM结构域富含半胱氨酸的细胞骨架蛋白,LIM是一种在C.elegans线虫的Lin-1和Mec-3基因及大鼠Isl-1基因编码的DNA结合蛋白中分离鉴定出来的基因序列,LIM取三个基因的首字母而成.FHL家族含FHL-1-5五个成员,而FHL-1-3早发现在心脏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后面发现在肺动脉高压中有促进增殖、迁移等作用.本文就FHL家族和肺动脉高压关系作一综述,阐明FHL蛋白在PH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 CCR7在树突状细胞中的功能及对角膜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琨;高晓唯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体内已知的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对于诱导机体初始免疫应答尤为重要.趋化受体因子7 (chemokine receptor 7,CCR7)是一个已知的调节各类免疫细胞向初级、次级淋巴细胞分化,并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的趋化因子受体,其具有自我平衡表达能力,在趋化DCs从外周组织迁移至次级淋巴器官中起关键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除了CCR7主要的趋化作用外,更多的功能逐渐被了解.目前,DCs和CCR7的相关功能已被应用于诱导角膜移植后的免疫耐受等眼科领域.就CCR7在DCs中的功能及其对角膜免疫调节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其关键作用及可能的治疗靶点.

  • T细胞免疫在抗结核杆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毅;吴利先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该细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持久性特点.该细菌为胞内寄生菌,特异性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主要包括CD4+T细胞免疫和CD8+T细胞免疫.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之一是感染早期T细胞免疫应答延迟.其机制与结核杆菌抑制免疫细胞(CD4+和CD8+T细胞及DC)凋亡延迟应答,通过特异性Treg细胞抑制作用延迟应答以及结核杆菌慢性感染期间存在IFN-y信号调节网络和ESAT-6抗原的慢性刺激作用有关,以此可调节和维持免疫应答.深入了解抗原特异性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有益于抗结核疫苗的研制,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 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跌倒检测研究

    作者:张军建;赵捷;安佰京;尹文枫;陈甜甜;李大鹏;张春游

    本文基于MMA7260QT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人体运动加速度信号,采用人体加速度向量幅值(SVM)和人体加速度向量区域值(SMA)描述了老年人的运动状态,检测人体跌倒,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采用bior3.3小波分析,在轮廓的基础上,大程度上保留了细节,有效的去除噪声对特征量的干扰.本文提出了人体跌倒检测算法,大大降低了误判率和漏判率.首先,检测人体SVM是否超过阈值进行第一级跌倒检测,区别出人体日常活动(ADL)和跌倒;其次在此基础上,检测第一级各个跌倒的SMA值,是否超过阈值,判断跌倒和疑似跌倒.当两次判断都检测到跌倒发生时,报警.

  •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治进展

    作者:梅玉霞;庄承;李远光;刘小敏;傅伟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I)按照自身抗体作用于红细胞时所需的温度分为温抗体型AIHI(WAIHI)和冷抗体型AIHI(CAIHI),以WAIHI居多,并且多为继发性.WAIHI的发病与温度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发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机制变异,主要包括基因遗传因素、自身免疫调节异常及免疫因素等,导致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产生,再与红细胞膜表面抗原结合,它是一种会使自身红细胞破坏或者缩短寿命的比较难以治疗的贫血,目前治疗AIHI首选疗法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有效率可达80%,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输血、切除脾等方法的使用也在实践中逐渐增多,并且疗效可观.近年来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治进展的研究越来越多.

  • 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运监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娟;宋保强

    游离皮瓣移植已经成为修复重建外科常用的修复手段之一,其成功率已经超过95%,但微循环障碍的风险仍然存在,临床上皮瓣救助率与缺血时间呈负相关,因此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的血运监测至关重要.作者以“皮瓣”和“监测”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出2000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关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监测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为至少5篇以上的相关报道,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概述当前主要的监测方法,从临床实用性、可靠性等方面分析其优缺点.

  • 案例教学法配合多媒体技术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杨宏静;马丽华;蒲东升;付海荣;谢仲德

    目的:研究案例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等辅助配合下进行生理教学效果.方法:将2012级与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各10个班,共1096名同学纳入研究对象,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分组研究,共分为两组:2012级10个班学生作为研究组,2013级10个班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班级在进行生理学教学时采用传统上课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并配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对照组班级仅采用多媒体进行传统教学生理学课程.对于案例教学法配合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效果评价,主要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以及调查问卷方式进行.结果:研究组班级学生期末考试平均分与对照组班级学生成绩平均分相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别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查问卷主观问题结果对比中,研究组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生理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将案例教学融入传统教学,并利用多媒体技术等,这将极大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极大帮助.

  • 二炮某部夏秋入伍新兵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郭静利;魏焕成;李云波;刘亮;杨征

    目的:调查分析夏秋入伍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为针对性开展新兵心理卫生服务,提高新兵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心理需求调查问卷、简易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二炮某部首次夏秋季入伍新兵进行心理测试,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新兵在应对方式上的得分与全国成人常模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支持量表的得分与军人常模存在显著差异;在SCL-90中,与2010年新兵比较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6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军人常模比较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个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简易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显示,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主观支持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和敌对4个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客观支持与人际关系敏感、敌对2个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5个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以新兵心理健康作为因变量,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终进入回归的因子为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消极应对.结论:本年度新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他们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应对应激事件,所得到的社会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良好,愿意在新训期间通过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心理疲劳对情绪图片注意偏向的研究

    作者:郝赋;赵丹妮;杨艳;雷英;朱红强;苏景宽

    目的:探讨在实验室中诱发心理疲劳后是否会对带有负性情绪的图片产生注意偏向.方法:选取34名某军医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者,记录被试者完成认知负荷任务后的主观情绪体验成绩及疲劳量表得分,并采集被试者对情绪性图片进行的点探测任务的反应时及错误率.结果:在主观报告上,被试者的负性情绪和躯体疲劳感得分显著高于完成认知任务前,在点探测任务的行为数据上,被试者对于带有负性情绪的图片的反应时长于带有正性情绪的图片,反应错误率也高于正性图片.结论:认知负荷任务能够有效诱发被试者的躯体疲劳感和负性情绪.具有疲劳感和负性情绪的被试者并未对带有负性情绪的图片产生注意偏向.

  • 广西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周永红;吕催芳;韦新玲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儿童十四种人格特质问卷(CPQ)对1477名留守儿童和286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大多数人格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留守儿童人格特质多维度皆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3)留守儿童人格特质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频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留守”只是一个较远端的环境变量,留守状态并不足以直接导致儿童人格特征的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频率和性别、年龄皆为影响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的重要影响因素.

  • 徐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现状

    作者:刘敏;孟国祥;胡晓玮;韩方;刘莉

    目的:研究徐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CHSC)居民素养认识情况以及健康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检索、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徐州市CHSC居民健康素养以及对健康管理满意度进行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结果:青年组在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居民对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传染病防治工作以及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满意度较高.但在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较差.在健康管理机制上仍存在诸多问题.结论:徐州市居民健康素养存在较大年龄差异,居民对健康管理满意度有待提高,要加强借鉴与创新的结合,尽快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运作机制.

  • 疾病诊断相关组在医院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张翼飞;李志强;李跃军;涂辉;吕玉红;喻文芳;喻明霞

    目前,尽管国内外关于医院绩效评价的研究较多,但普遍存在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的不足.其主要原因是不同医院收治的疾病类型不同、治疗难度和风险差别较大.基于DRGs的医院绩效评价方式为研究打开了思路.本文在明确当前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了基于DRGs开展医院绩效评价的两个条件,即统一优质的数据和完善的信息系统,阐述了评价的三个维度,即医疗服务产出、效率和质量,并就上述三个维度内的相关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本文后给出了基于DRGs开展医院绩效评价的五点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优化医院内部成本结构;二是有助于规范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三是创新科室或医生的绩效考核方式;四是形成政府与医院间的长效监管机制;五是有助于探索DRGs付费模式在全国的推广.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