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심뇌혈관병방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816X
  • 国内刊号: 33-12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编辑部自办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脑血管病防冶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严静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老年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作者:李琰华;易王;阮昱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合并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检测其CRP水平,并对CRP和冠状动脉病变作相关分析.结果 合并冠心病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合并冠心病患者CRP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 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应用

    作者:林日武;林茂恩;潘仕海;陈建胜

    目的 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引起肢体瘫痪影响.方法 对40例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同时接受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应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训练前后两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强制性运动疗法促进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常规运动康复.

  •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肌酶谱和cTnⅠ的变化

    作者:郭舜源;张庆臣;于民;顾苏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及心肌酶谱和cTnⅠ的变化.方法 对190例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轻中型110例,重型80例)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DCG)、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检测,并有9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分析.结果 重型脑梗死组心电图异常率(57.5%)与对照组(18.9%)及轻中型脑梗死组(27.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中型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型脑梗死AST、LDH、CK等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及轻中型脑梗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MB轻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轻中型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nⅠ水平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型脑梗死HRV各指标明显下降,与轻中型脑梗死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心电图异常、心肌酶升高及心率变异性下降与脑梗死程度有关.

  • 卡维地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叶彬华;李祖辉;陈昌夫

    目的 观察卡维地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79例AMI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络组和常规对照组.观测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分级(NYHA)、左心室功能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左心室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心排出量(CO)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等容舒张时间(IVT)延长、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速率(E)降低(P均<0.05).治疗后卡维地络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死率卡维地络组较低,但P>0.05,可能与例数太少有关.结论 卡维地络治疗AMI伴左心功能不全能在较短期内改善心功能.

  • 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分布与靶器官损害的分析

    作者:何炳荣;孙文丽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pressure,EH)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分布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7人,男89例,女38例.其中,EH(1)组:有靶器官损害者64例,EH(Ⅱ)组为靶器官未受损者63例,另设老年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61例.所有患者均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EH(1)组收缩压(SBP)、收缩压负荷(SPBload)、脉压(PP)、收缩压变异性(SBPV),大于EH(Ⅱ)组和对照组(P<0.05).舒张压、舒张压负荷、舒张压变异性,在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EH(1)组24小时血压分布呈非杓形.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收缩压负荷、收缩压变异性、脉压差,对靶器官的损害意义较大.动态血压非杓形节律是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因素,这对指导合理治疗有较大意义.

  • 代谢综合征有关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范云;刘大忠;张戈;谢凯;周坤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与MS各指标的关系.方法 351例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MS患者,年龄30~75(57.28±7.89)岁.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CAS.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常规方法检测其余MS各指标.结果 年龄、性别、腹围、体重指数、SBP、DBP、PP、PP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与CAS有显著相关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腹围和PPI与CA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腹围和PPI与CAS密切相关,是MS患者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良好的预测指标.

  • 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何冬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 SCI)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57例2型糖尿病合并SCI和60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SCI的患者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SCI有关的危险因素为病程、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纤维蛋白原升高等;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SCI有关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和高粘血症等;积极干预上述危险因素是防治的重要手段.

  • 通心络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鲁永菊;周蜜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45例原发性高血压1级患者停用所有降压、调脂及对心率变异性(HRV)有影响的药物2周后随机分为通心络组(n=23)和对照组(n=22).通心络3粒,tid治疗6周与安慰剂组比较治疗前后HRV各指标、血压、心率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治疗6周通心络组SDNN升高、SDANN升高、RMSSD升高、PNN50升高、LF降低、HF升高、LF/HF降低,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V升高;SBP、DBP均降低(P<0.05),DBP降低更显著(P<0.01);血脂中TG、TC、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变化.两组心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通心络可能通过降压、调脂等机制平衡心脏交感与迷走神经,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RV.

  • MSCT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价值

    作者:苗永兴;毛旭道;马周鹏

    目的 探讨多层计算机体层扫描(MS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 对78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HIE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中,CT未见异常6例,异常者72例,其中轻度32例;中度29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重度11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同时伴有脑室内出血2例,并脑内血肿1例.结论 MS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病变程度和预后评估有重大价值,并具有检查快捷、诊断准确和辐射剂量少等优点.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海军;于盈;梁海燕;王传根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n=82)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组(n=87)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氯化钠注射液150mL静滴bid,于7、14、21d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增分率来判断疗效,并观察脑水肿程度改变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4d、21d的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依达拉奉组分别为60.4%、42.1%,对照组分别为18.3%、29.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依达拉奉组分别为54.0%、57.5%,对照组分别为36.6%、39.0%,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治疗组2wk时中重度(等级为2~3),脑水肿发生率为14%,明显低于对照组33%(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统计学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 特发性异常J波与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及心电图特征

    作者:胡建伟;林加锋;林文辉

    目的 探讨特发性异常J波与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及心电学特点.方法 对特发性异常J波与Brugada综合征各8例进行分析.结果 ①特发性异常J波在肢导联或(和)胸导联可见正向异常J波[除aVR(部分患者aVL)外],其波幅较低而分布较广,一般V1~V2导联不出现J波,若出现则Jv1~v2<R,不伴右束支传导组滞(RBBB),Tv1~v3常直立;②Brugada综合征及Brugada样心电图象在V1~V3导联ST段呈下斜或马鞍型抬高伴RBBB或类RBBB,R'>R,Tv1~v2(v3)倒置或直立.两者均易诱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及/或心室颤动而致死.结论 异常J波和Brugada综合征及Brugada样心电图象是具有不同临床及心电学特点的临床病症.

  • 合用开博通和螺内脂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志国;陈晓锋;陈美芳

    目的 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开博通及醛固酮拮抗剂螺内脂逆转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放射免疫法测定45例原发性DCM患者应用开博通及螺内脂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心肌纤维化指标: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超声测定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应用开博通及螺内脂治疗后血清心肌纤维化指标显著下降:PCⅢ(243.4±50.3 vs 186.6±38.4 P<0.01)、LN(224.7±50.1 vs 160.8±36.8P<0.01)、HA(259.4±70.4 vs 173.4±40.6 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心室内径(62.4±11.4 vs 51.6±10.2P<0.05)、左心房内径(48.6±10.3 vs 40.7±8.9 P<0.05)、右心室内径(30.4±7.3 vs 23.4±5.7 P<0.05)、LVEF(36.5±9.6 vs 41.8±11.8 P<0.05).结论 开博通及螺内脂能明显逆转原发性DCM心肌纤维化,改善其心功能.

  • 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的关系

    作者:黄惠玲;谢建洪;黄慧芳;张丽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30例(HP)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30例(HP+DM组);30名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C组),3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血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分析包括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的检测.结果 三组比较FBG、FINS、收缩压(SBP)、TG、TC和IAI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SBP、TG、TC均与IAI成明显负相关.结论 高血压与IR密切相关,IR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又参与IR的发生与进展.

  • 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张川;袁高辉;韦凡平;陆玉良;陶谦民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5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法治疗,男28例,女24例,年龄15~67岁,平均45.1岁;病史3~14年,平均6.8年均有明显症状,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多种抗心律药物治疗无效,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均呈左束支阻滞图形,Ⅱ、Ⅲ、AVF导联为高大的R波.采用起搏标测.结果 即刻成功率94%(49/52).术前与术后1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为(11250~37460)次/24h和(0~1120)次/24h,两者间差异(P<0.01).随访2~32个月,无复发.结论 元器质性心脏病顽固性右室流出道室早的导管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 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分析

    作者:周勤;朱仁贤;肖玉梅;汤品华;盛冬梅;郑云峰;杨磊清

    目的 观察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3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以ST-T改变、左室高电压和异常Q波为多见.Q波深度与室间隔厚度、ST压低深度与心尖部室壁厚度均呈正相关,而T波深度与心尖部室壁厚度无相关性,但与心尖部和室间隔的室壁厚度差呈正相关,左房大小与平均室壁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在肥厚型心肌病中,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中的许多异常指标具有相关性,两者结合可提高本病诊断率.

  • 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研究

    作者:虞旭东;王曼虹;武志东;黄剑锋;戈睿佗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3年3月至2006年2月间共8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包括进口Cypher支架和国产Firebird支架),按年龄分为高龄组(≥70岁)51例,对照组(<60岁)29例.记录并比较两组基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造影与介入治疗情况和术后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除了年龄外,其他基本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造影结果显示高龄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大于对照组;支架手术时高龄组在靶病变严重程度、平均手术血管支数、支架个数、支架总长度均高于对照组,完全血运重建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直接支架术比例分别为7.84%和27.59%(P<0.05),需后扩张修饰分别为43.14%和20.69%(P<0.05);术后18.9±8.5个月临床随访,两组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25.49%和6.90%(P<0.05),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73%和6.70%(P>0.05).结论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随访心绞痛复发率较高.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作者:陈珺;沈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指椎基底动脉系统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形态与机能的异常,产生相应的灌流区供血的不足,引起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眩晕、复视、共济失调、交叉偏瘫等症候群[1],本文介绍使用依达拉奉(edaravone,MCI-186江苏先声药业生产)注射液及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及头颅TCD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 脚气性心肌病临床诊治体会

    作者:范咏梅;姚林英;王丽丽

    维生素B1缺乏引起脚气病伴有心脏损害,称为脚气性心肌病.饮食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为其主要病因.本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忽视或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 冠脉内血栓自溶1例

    作者:季亢挺;李继武;杨鹏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0岁,因胸痛20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体格检查:BP148/92 mmHg,HR59次/分,律齐,无杂音,两肺未及干湿罗音,颈静脉无怒张,肝颈返流征阴性,两下肢无浮肿.血生化示心肌肌钙蛋白Ⅰ5.2μg/L,CK-MB 624u/L,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3 my,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后予常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包括波立维300mg顿服后继以75mg po qd、拜阿司匹林0.3po qd、克塞0.4ml皮下注射q12h及其他调脂、支持对症治疗,病情稳定.7天后入导管室准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脉造影提示左冠正常,右冠中远段大量血栓,累及钝缘支开口(图1).

  • 临时起搏器在急性心肌梗死缓慢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作者:汪世军;江力勤;刘加芳;钱刚;唐关敏;徐金英;陈浩

    自1996年10月至2006年6月,我院对22例早期出现致命性缓慢心律失常的心肌梗死患者施行临时起搏器置入,均取得成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马辉;王宁夫;童国新;李佩璋

    急性心肌梗死(AMI)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休克,而并发急性脑梗死(CI)相对少见,但AMI合并CI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增加.本文回顾1995年1月至2006年8月我院21例AMI并发C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的506例AMI无CI对比分析,以探讨其发病机理,以提高其防治效果.

  • 腹部手术后并发脑梗死6例报告

    作者:周婷;徐小辉

    2004年5月至2006年6月,我院有6例腹部手术后发现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确诊为脑梗死,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有6例腹部手术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8~78岁,平均55岁.既往有高血压史5例,平时不规则口服降压药,血压维持在135~180/80~110 mmHg.糖尿病史3例,血糖维持在6.9~15 mmol/L;房颤史1例;高脂血症3例.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作者:王品晓;林加锋;罗立宏;潘建胜;余玲玲

    不少研究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血管疾病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2].高血压由于血管内湍流及管壁剪切力增加导致动脉内膜、血管壁损伤,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往往伴随着炎症反应.本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浓度水平以探讨其血管壁炎症反应情况.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分析

    作者:许钦荣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施慧达,2.5mg/片,由吉林天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为一种新型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使该药抗高血压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减少.本文以依那普利作为对照,观察其降压效果,现报道如下.

  •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疗效观察

    作者:曾刚焕;陈鹏;李继武;葛蓓;杨鹏麟

    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是一种新型的止血装置,它通过附于血管壁内侧的胶原锚和附于血管壁外侧的胶原海绵来封闭穿刺点,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本文通过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比较,评价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用于老年患者动脉穿刺部位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低分子肝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作者:翁建龙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疾病,目前认为溶栓是首选治疗措施,由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窄,许多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治疗时机,抗凝治疗则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我院近2年来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慧兰;沈小芬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损害全身大、中动脉内膜的慢性疾病,可导致许多重要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等结构和功能改变,初是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 medialthickness,IMT)增厚内膜粗糙,继而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病变的严重程度受高血压、血脂、血糖、年龄、吸烟等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前期研究表明尿酸(UA)是又一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了解血UA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以期更好的控制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冬娟;张茹芳;方铎悟

    目前认为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是发病后3~6 h内超早期的溶栓治疗.但由于患者就诊时间延误等诸多因素影响,能及时得到溶栓治疗的患者不多,资料显示起病后72h内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对于大多数失去溶栓治疗机会的急性期患者如何进行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为观察巴曲酶对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的影响,我科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安置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护理

    作者:林芳;王美兰;戴盈盈;李玲文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 ICD)是一种可植入人体的能够自动识别,正确诊断室性心律失常,并在数秒内郎给予准确治疗,是预防心脏猝死的有效方法.在心脏性猝死的死亡中,大部分是心律失常引起,以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引起者就在60~80%以上,自1980年Michel Mirowshi[1]首次置入ICD以来,大大降低了心脏猝死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2,3].现将在我院置人ICD病人的术前准备和护理、术中监测及观察的要点报告如下:

  • 6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的护理

    作者:裘文娟;萧美云;屈百鸣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通常是采用经股动脉途径,但由于发生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相对多见,而卧床休息时间亦较长,给病人带来许多不便.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在欧美和日本等国的开展逐渐增多,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主要路径之一[1].该项技术具有止血方便,周围血管并发症少,病人活动不受限制,住院时间短,节省住院费用等优点.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6月对60例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诊治以来,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股-腘动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的手术护理配合

    作者:李瑛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慢性退行性血管炎症性病变.病变一般呈全身性疾患,好发于某些大中型动脉,血管因内膜损伤,脂质浸润等原因而使变狭窄,以至完全闭塞,肢体末段组织产生缺血性坏死.股-胭动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手术是将病人的股动脉和膝下胭动脉之间用PTFE人造血管架设一座"桥梁",让血管可以绕过闭塞的股浅动脉灌注小腿以下的组织,从而改善足部缺血组织的血运状况.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情况总结探讨如下:

  •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顾琴红;沈咪咪;梁海琳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分裂[1].本病少见,发病率为每年每百万人口中5~10例,但AD起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发病24h内死亡率高达40%,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死亡率都很高[2].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资料,并制定出周密细致的护理计划,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2003年8月至2006年2月我科收治12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现报告如下.

  • 脑梗死急性期中风单元早期康复护理

    作者:陈素芬

    "石氏中风单元疗法"由天津中医学院石学敏院士创立的一套治疗系统工程,内涵在于: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中西医并用,突出中医特色,发挥针灸优势,将多学科、多系统的诊疗观有机地溶为一体,形成比较完整的脑血管病综合诊疗体系.治疗脑卒中,尽早介入康复治疗与护理.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脑梗死病人46例,分别采用个体化综合护理和"石氏中风单元"的康复护理进行比较,"石氏中风单元"重视早期康复护理,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预防褥疮及其它护理并发症,避免或减少后期痉挛的发生,消除废用性综合征的出现,为以后全面的功能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现报告如下:

  • 人群体重指数变化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作者:李珊;王苏英;季康玉;叶小丽;曾春来;韦铁民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变化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跟踪随访2001年参加我院健康体检且年龄在25~64岁的人群,复查该人群3年后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观察体重正常者与超重肥胖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BMI变化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BMI变化值与其他危险因素变化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超重肥胖人群由2001年的40.09%上升到2004年的44.38%;超重肥胖组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均高于体重正常组;超重肥胖组较体重正常组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6.88、患高血糖的危险性增加2.04、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2.24、患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险性增加1.78、患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性增加5.08.BMI每上升一个单位,SBP上升1.374,DBP上升0.932,TG上升0.192,TC上升0.099;但与FPG变化无线性关系.结论 BMI增高可以促进其他如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 温州市中青年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云霞;胡万华;林梅瑟;施陈刚

    多个大型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州人的生活水平、方式、节奏和社会与心理压力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了解本地区中青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其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情况,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具有现实意义.

  • 大豆异黄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亚琴;黄兆铨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F)因其与雌激素受体(ER)有较高的亲和力,又称作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是大豆中的一类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由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大豆苷元(daidzein,DAI)等多种苷类成分组成[1],约占全大豆0.2%~0.4%.过去,在大豆制品加工过程中,常将SIF作为抗营养因子除去,其特殊生理功能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普遍以大豆及豆制品为食品的日本人冠心病发病率要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并证明了SIF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保护作用,从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就SIF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体内、外研究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近期结果作一简要综述.

  • 内皮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作者:赵奇江;施克文

    血管内皮是衬于血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以往认为,内皮是一种机械屏障,为血液的流动提供一个平滑的物理表面.近年来揭示内皮细胞的功能复杂多样,在体内作为重要的"调节组织"维持着心血管系统的稳态,而内皮功能障碍几乎与已知的所有心血管疾病有关[1].本文就内皮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 络活喜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壁重塑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大春;祝世法;冯培芳;冯久贤

    目的 探讨络活喜(amlodipine)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管壁重塑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10周龄雄性24只SHR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对照组(SHRC)不作治疗,并与同周龄Wistar鼠组(n=8)作比较.生理盐水组(SHRNS),络活喜组(SHRA)分别经生理盐水、络活喜治疗8周后光镜观察血管几何形态,采用原位杂交及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ET-1(endothelin-1)、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血压明显增高,管腔增大,管壁明显增厚(P<0.05),尤以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cell,VSMC)肥大为主(P<0.01);ET-1,MMP-2表达显著增加(P<0.05).治疗8周后,络活喜组血压明显降低,管壁变薄;ET-1、MMP-2表达减少(P<0.05).结论 络活喜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壁ET-1与MMP-2表达,遏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壁重塑.

  • 姜黄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林梅瑟;杨德业;赵志光;张怀勤;陈碧新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复制AS模型家兔20只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均予基础饲料喂养,治疗组每日加予姜黄素200mg灌胃一次,对照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一次,治程1个月.治疗前后观察血浆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变化.结果 治程结束时治疗组、对照组各8只家兔进入统计学分析.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浆TG、TC、LDL-C及升高HDL-C水平(P<0.05),PAI-1水平和PAI-1/t-PA比值下降(P<0.01).结论 姜黄素有显著的降低TC、LDL-C、TG和升高HDL-C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

  • 防治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策略

    作者:童钟杭

    2型糖尿病(T2DM)的基本病理生理为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素分泌缺陷,其病死率与并发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有关,肥胖及久坐的生活方式更易发生T2DM和心血管病(CVD).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4000万,其中90%为T2DM,其患病率随年龄的递增而增加,患病率峰值为60~70岁人群,约65%的T2DM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其中心肌梗死(MI)、周围动脉病变及中风的相对危险增加2~4倍.美国NIH报道T2DM病人80%死于心脏并发症,其中75%死于冠心病(CHD).2001年我国糖尿病学会对近10年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城市的10家医院糖尿病住院并发症的调查显示:糖尿病病人并发CVD的比例高达93%,这表明心血管事件是我国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因.

心脑血管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