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심뇌혈관병방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816X
  • 国内刊号: 33-12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编辑部自办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脑血管病防冶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严静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用于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作者:余功敏;许小峰;程李健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与艾司洛尔控制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艾司洛尔组和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复合组.患者全部采用颈丛阻滞,记录并比较患者用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三组所用药物对控制颈丛阻滞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都有效,但复合组较另两组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联合用药能有效控制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期间心血管不良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

  • 叶酸、维生素B6对H型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晏彪;郑良荣;陈振云

    目的 观察叶酸、维生素B6对H型高血压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8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叶酸、维生素B6和叶酸+维生素B6口服,15日后抽血查Hcy水平.结果 用药后各组Hcy水平均显著下降,但各用药组之间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 叶酸、维生素B6均能显著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

  • 苯那普利和螺内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东海;季乃军;蓝翔;童丽军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和螺内酯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醛固酮(ALD)的干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放射免疫法测定326例EH组和6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ALD水平,生化测定血肌酐和血钾水平;对部分EH患者分组给予苯那普利(72例)和苯那普利加螺内脂(66例)干预治疗,测定其治疗前后ALD及血肌酐和血钾水平的变化.结果 EH患者血清AL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3.43,P<0.01).EH组中,72例经平均75~128(106.7±18.8)d的苯那普利干预治疗后,血清ALD水平显著升高(t=2.15,P<0.05);66例经平均75~123(104.2±17.6)d的苯那普利加螺内脂干预治疗后,血清ALD水平无显著变化(t=0.39,P>0.05);两组血肌酐和血钾水平均无变化.结论 EH患者ALD水平显著升高,苯那普利干预治疗使ALD显著升高,苯那普利加螺内脂干预治疗,ALD无显著变化.

  • 阿托伐他汀对新诊断血脂正常2型糖尿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胡朝晖;刘加和;何冬娟;万金星;刘香兰;王春霞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入选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在饮食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用降糖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共1年.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测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降血糖基础上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可以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防治新诊断2型糖尿病发生大血管病变有积极作用.

  • 坎地沙坦酯、阿托伐他汀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

    作者:邢钢;姚琪;钱志贤;陶袁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酯、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在阵发性心房颤动药物(胺碘酮)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方法 选择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成功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胺碘酮200mg/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酯片4mg/天,阿托伐他汀20mg/天.随访12个月.结果 6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比率分别为83.33%,70.00%,P<0.05.12个月时维持窦性心律的比率分别为66.67%,56.67%,P<0.05.结论 坎地沙坦酯、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维持窦性心律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伴抑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猛;杜小鹏;邓斌

    目的 通过对脑卒中伴抑郁状态(PSD)盐酸氟西汀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对照分析,探讨PSD的病因和相关指标的不同变化.方法 入选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40例PSD和40例非PSD患者,并参照正常体检人数40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hs-CRP、血脂的指标,并将结果 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 PSD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脑卒中患者和正常水平(P<0.05),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高于正常组,但抑郁组与非抑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hs-CRP及血清总胆固醇能判断氟西汀治疗PSD的临床疗效程度.

  • 神经节苷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脂联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琳迪;寇雪莲;唐维国;何松彬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中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选择住院诊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神经节苷酯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酯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NIHSS评分判定疗效,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脂联素的表达.结果 神经节苷酯组和NIHSS评分组均有明显下降,且以神经节苷酯组为著,治疗后各组的脂联素表达均下降,但神经节苷酯组更明显.结论 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并能降低血清中脂联素的表达.

  • 双源CT在儿童永存动脉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辉;秦玲;翟利浩;冯越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儿童永存动脉干(persistent truncus arteriosuss,PT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例经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诊断为永存动脉干的儿童患者,采用双源CT,在心电门控下完成心脏造影检查,并进行多平面(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多项后处理,其中5例患儿后期进行心血管造影(angiocardiography,CAG)检查.结果 双源CT对10例永存动脉干作出定性和分型诊断,发现合并畸形共计37处;超声心动图显示34处.结论 双源CT能够准确评价永存动脉干病变的解剖形态以及分型,联合超声心动图,有助于临床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完善.

  •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浆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群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浆TNF-α和hs-CRP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并选择健康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于清晨取空腹静脉血检查TNF-α及hs-CRP,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LVEF.结果 1.CHF组患者TNF-α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患者TNF-α及hs-CRP水平均逐渐升高,LVEF水平均逐渐降低.3.患者TNF-α、hs-CRP水平均与LVE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1=0.76,P<0.05;r2=0.69,P<0.05).而TNF-α与hs-CRP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82,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浆TNF-α和hs-CRP升高,且与患者病情严重度有关.

  •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桥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芳菲;马彩艳;李雄;谢培怡;彭晖;王坚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3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其相关的心电图改变和冠脉造影特点,归纳心肌桥的临床特点.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7月到2012年3月行择期冠脉造影的381例患者,女132例,男249例.年龄25~90(62.78±11.52)岁.1.2 方法: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法[1]:对于左侧冠状动脉造影,采用了右前斜+足位、左前斜+足位、后前位+足位、后前位+头位、右前斜+头位、左前斜+头位6个不同的投影位置.

  • 超声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

    作者:刘丽红;董婷;麦一峰

    目的 观察血压及肺动脉压正常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右心室功能变化.方法 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5次/小时者纳入对照组,AHI≥15次/小时者纳入试验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us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Ea/Aa比值及等容收缩期加速度(isovolumic acceleration,IVA).结果 OSAHS组IVA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超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A能精确识别和定量测量肺动脉压正常的早期中重度OSAHS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改变.

  • 两种不同类型桥脑梗死发病机制研究

    作者:楼赵彦;殷鑫浈;高峰;魏莉

    目的 比较桥脑旁正中梗死与桥脑深部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 51例桥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桥脑旁正中梗死及桥脑深部梗死,对两组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基底动脉病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1例患者中桥脑旁正中梗死为34例,桥脑深部梗死17例.桥脑旁正中梗死中16例有基底动脉狭窄(狭窄率47.05%),桥脑深部梗死中7例有基底动脉狭窄(狭窄率41.17%),两组基底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危险因素比较发现桥脑旁正中梗死合并糖尿病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22% vs 5.88%,P<0.05).结论 无论是桥脑旁正中梗死还是桥脑深部梗死都与基底动脉狭窄有关,糖尿病可能是桥脑旁正中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 阿利吉仑对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作者:何文明;朱海波;周忠;毕美萍;刘丽红;景胜;谢燕青;麦一峰

    目的 评估阿利吉仑对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29名HFPEF患者随机分为阿利吉仑组和安慰剂组.测定两组在基线和治疗12周时的血钾、血肌酐、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II(AngII)、血醛固酮(ALD)、B型脑钠肽(BNP)、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和瓣环速度比值(E/E')、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T)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阿利吉仑组能更显著减少PRA、AngII、ALD及BNP水平,改善E/A、E/E'、6MWT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不增加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及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率(P>0.05).结论 阿利吉仑能有效抑制HFPEF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其舒张功能及活动耐量,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介入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陈申杰;朱敏;许海宾;黄兆铨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PCI治疗的ACS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45例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炎症因子IL-6、Hs-CRP表达浓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且于术后24h达高(P<0.01),而术后72h、96h则呈现出降低趋势(P<0.01),至96h已降至术前30min水平(P>0.05).结论 PCI治疗ACS过程中,可能因介入操作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小板功能活化与炎症因子表达增多,可增加血栓形成与再狭窄(RS)的发生率.

  • H-FABP对冠脉支架术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作者:张丽梅;王春明;鲍迎春;刘海波

    目的 观察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组90例成功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测定其冠脉支架术后3~6h内的H-FABP,并术后随访6个月,以发生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猝死,血管内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研究终点.结果 经过6个月的随访,共有26例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其中心源性猝死1例,血管内再狭窄1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5例.心脏事件组H-FABP阳性率较无心血管事件组增高(P<0.05);Cox模型多因素逐步分析显示H-FABP阳性是冠脉支架术后再发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RR=5.82,P<0.05;95% CI 1.37~24.73).结论 H-FABP阳性增加CHD患者支架术后6个月内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H-FABP阳性是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

  • 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沈世恩;朱杰;叶雄伟;钟诚

    目的 探讨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在男性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男性患者,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 分为冠脉造影正常组(对照组)33例;冠脉造影异常组(CHD组)52例,同时测定两组患者血清SHBG、睾酮(TT)、血脂、血糖、胰岛素等水平的变化,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 CHD组和对照组相比hs-CRP、TC、GLU、空腹胰岛素显著增高(P<0.05),HDL-C、SHBG、TT、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减低(P<0.05),BMI、LDL-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SHBG与BMI、LDL-C及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0.25~0.87,P<0.05),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正相关(r=0.45,P<0.05),但是其与TC、TG、HDL-C及hs-CRP间未见显著的相关关系(r=-0.19~0.02,P>0.05).结论 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SHBG含量降低可能是导致男性冠心病发病率显著升高的重要因素.

  • 血清脂联素、hs-CRP、s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作者:宿建丽

    目的 探讨脂联素(AD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A组),2型糖尿病患者34例为糖尿病组(B组),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患者41例为并发症组(C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ADPN、sICAM-1、hs-CRP、空腹血清葡萄糖(FPG)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①糖尿病组、并发症组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及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并发症组血清AD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与并发症组之间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糖尿病组、并发症组hs-CRP和sICAM-1水平与HOMA-IR成正相关(r=0.44~0.52,P<0.05),ADPN水平与HOMA-IR成负相关(r=-0.40,-0.46,P<0.05);并发症组ADPN、hs-CRP和sICAM-1水平与HOMA-IR的相关系数高于糖尿病组.结论 ADPN、hs-CRP和sICAM-1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是2型糖尿病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

  • 糖化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程科云;柴东剑;俎德玲;屠晓鸣;金奇志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93例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并分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CRP及HbA1c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4.93±8.05)mg/L vs (2.21±2.70)mg/L,(5.73±1.28)% vs (5.28±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低密度脂蛋白、CRP及HbA1c与冠心病密切相关(OR=1.05~2.36,均P<0.05).冠心病组CRP及HbA1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12~0.15,均P<0.05).结论 CRP及HbA1c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心房颤动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特点及策略

    作者:曾静妮;李华;连珍;林加锋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国心房颤动的总患病率为0.77%,80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7.5%[1].心房颤动患者发作时强烈的不适体验(如心悸、心力衰竭等)以及对可能继发脑卒中等严重血管事件的担心,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拟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特点,为制定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 乌灵胶囊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发作的疗效观察

    作者:奚振华;马小董;黄萍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世界卫生组织把严重偏头痛定为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易反复发作,频繁发作可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改变,而抑郁、焦虑又是偏头痛的重要诱因,两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因此,有效的抗抑郁治疗也是预防偏头痛发作的重要环节.

  • BiPAP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良枫;郁慧杰;唐关敏

    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ventricular failure,ALVF)是心内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重症患者常因低氧血症及恶性心律失常而死亡.因此能否快速有效的改善低氧血症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而无创通气治疗能迅速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改善低氧血症,因此我们对9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辅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作者:彭乐明;夏晓芬;赵志华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危害性大,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在西方国家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而在我国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所占的比例也增至15%[2].因此加强糖尿病肾病早期防治尤为重要.我们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现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超声检测

    作者:余中红

    塞性肺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状态,气流受逆不完全可逆,由于长期缺氧可导致肺血管广泛收缩和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是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终导致肺血管重构为其病理特征[1]的一种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右心衰竭过程机制明确,但导致左心衰竭临床观察少.本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超声心动图特征.

  • 胺碘酮对起搏器植入后起搏阈值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程东;沈贵林;周华俊;董十月;蒋飞;丁国民

    对于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常伴发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伴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需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胺碘酮是临床上在结构性心脏病中广泛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关于胺碘酮对起搏器植入术后同时伴有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起搏阈值的相关研究性尚少.因此,本文对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并口服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观察其疗效及心室起搏阈值有无影响.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叶青

    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征,50%~70%患者有瘫痪失语等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中医认为风、痰、瘀是脑梗死的主要致病因素,风痰瘀血痹阻脉络是中风急症的主要发病原因.本文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并与单纯常规疗法进行比较,旨在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于脑梗死治疗的效果评价及可能的机制.

  • 经右侧桡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纵隔血肿的早期诊治

    作者:余萍;雷雪贞

    从1989年加拿大医生Campean[1]首先报道应用桡动脉穿刺路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取得成功.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已被认同[2],但近几年来也陆续看到经桡动脉PCI并发纵隔血肿的个案报道,虽其发生率不高,但却是非常危险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如处理不及,可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将近3年来经右侧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纵隔血肿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早期诊治及应对要点,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介入治疗 纵隔血肿
  • 急性心肌梗死60例早期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陈学梅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所致.早期施行再灌注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方法.针对基层医院未能开展急诊PCI,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选择性PCI及保守治疗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护理

    作者:张燕灵;许瑛;杨懋颖;胡海红

    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 syndrome,VS)是指患者在心脏外科术中或术后早期出现低血压并伴随正常或增高的心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右心充盈压、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补充液体后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需要大剂量的缩血管药物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综合征,又称血管扩张性休克.体外循环术后多见,其发病率为0.4%~8.0%,死亡率2.8%~25.0%[1].非体外循环下术后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相关护理报道不多见,我院近年来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3例,经积极治疗均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

    作者:金丽红;赵素玉;潘华

    随着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心病治疗中应用抗血小板制剂,抗凝、溶栓药物的逐渐增加,同时高龄患者也在增多,由此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逐年增多,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2].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治,预防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作一回顾性分析.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方红艳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1].患者出现剧烈头痛,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采取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虽是一种微创手术,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本文对拟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施行护理干预,探讨其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特点

    作者:陈亚静

    心肌炎绝大多数为病毒感染所致,常合并有心包炎.心肌炎可引起心衰,出现心衰的各种症状,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为了提高对本病的护理质量,现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护理
  • 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作者:卢彩霞;于忠;邹海英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和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AFL)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非紧急情况下多采用药物复律,但传统药物复律成功率低,复律所需时间长.伊布利特(ibutilide)是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自1996年在美国上市以来,被证实是有效和速效的转复AF/AFL的药物[1,2].现将我院应用伊布利特转复AF/AFL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 社区健康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影响的分析

    作者:姚慧峰;叶国芬

    目的 分析社区健康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对湖州市爱山街道社区居民通过血糖检测筛查出糖尿病前期人群62例,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随访观察2年.结果 2年后干预人群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明显改善,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体重由(63.13±8.65)kg下降至(62.48±8.64)kg,体重指数由(24.72±2.7)kg/m2下降至(24.60±2.86)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干预有助于糖尿病前期人群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效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压管理策略

    作者:陈伟康;卢丽萍;崔韬;李冬云

    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高血压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适当降低血压是一级和二级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2].但在AIS发病初数小时到数天内的血压管理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案,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拟就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管理的不同观点、研究现状、指南推荐及治疗策略作一综述.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高血压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适当降低血压是一级和二级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2].但在AIS发病初数小时到数天内的血压管理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案,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拟就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管理的不同观点、研究现状、指南推荐及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 微循环阻力指数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彩云

    一般来说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然而既往30年来的研究表明,冠脉微循环异常也有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1]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冠脉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构成的微循环系统.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血管的内弹性膜和中膜平滑肌发达,具有较强的收缩力,能使管腔明显地缩小或扩大,从而调节和分配心脏各部位的血流.而小动脉和微动脉(亦称外周阻力血管,特别是直径<300um微动脉)仍属肌性动脉,其收缩和扩张可显著影响心肌血流量和冠状动脉阻力的变化,其中冠脉微循环网是冠状动脉主要的阻力血管床和心肌代谢场所.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原代培养大鼠中脑细胞的作用

    作者:奚淑芳;王群江;潘智敏;徐栋;汪琴娟;姚春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中脑原代培养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胚胎中脑原代细胞培养法,培养中脑神经细胞,再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给予EGCG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进行配组干预,然后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同时运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神经细胞活性;用抗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对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s,DA)行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各组阳性神经元数目及突起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EGCG组)培养细胞生长旺盛,轴突延长,相互交错.MTT法测得细胞吸光度值(A值)及免疫细胞化学TH阳性细胞数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NGF组)比较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CG对中脑原代培养细胞及DA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表观遗传与高血压

    作者:张继业

    1 现状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种复杂性病症.虽然调节血压的机制,在人类和动物模型已有广泛的研究,约多于12个纯系鼠在遗传性的多方面有了概括的了解[1].在人类高血压的遗传性状方面通过多年努力,基于单基因疾病的研究或采用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联,未能发现相关基因及其变异.

  • 新世纪复合型医学编辑能力的培养

    作者:蒋爱敏;郑海农;徐敏

    在当前高新科技日益普及的条件下,编辑工作手段也日趋现代化,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与编辑工作各环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为适应医学发展和文化市场的需求,要求医学编辑不应局限于"学者型",仅仅只做案头工作或仅满足于了解新医学发展动态,更应具有现代化办刊理念,对杂志出版、发行、市场营销和广告等相关知识了如指掌,是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大大缩短了期刊的出版周期,减少了编辑加工中的诸多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编辑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现代医学编辑不仅要有编辑的技能,还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同时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懂得使用各种软件,学会从网上获取并发出信息,并注意研究解决编辑工作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现就复合型医学编辑必须具备的技能作一探讨.

心脑血管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