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ic Diseases 중국기생충학여기생충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7423
- 国内刊号: 31-124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中国大陆钉螺对氯硝柳胺敏感性的测定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钉螺对氯硝柳胺的敏感性.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兼顾我国钉螺孳生地类型,抽取了10省(市)、33个县37个点的钉螺,氯硝柳胺用脱氯自来水配成有效浓度为1.0000、0.5000、0 2500、0.1250、0.0625、0.0313和0.0157 mg/L的药液,在25℃室温下分别进行浸泡杀螺实验.结果 1.0 mg/L氯硝柳胺浸泡钉螺24 h死亡率达100%,各点钉螺的LC50为0.0320~0.1689 mg/L,均值为0.0920 mg/L.0.5 mg/L氯硝柳胺浸泡钉螺48 h死亡率达100%,各地区钉螺的LC50为0.0299~0.1114 mg/L,均值为0.0627 mg/L.不同点间钉螺对氯硝柳胺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不同点间钉螺对氯硝柳胺敏感性存在差异,但1.0 mg/L氯硝柳胺可有效浸杀我国所有地区的钉螺.
-
日本血吸虫成虫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研究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为以后的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自人工感染家兔的肠系膜下静脉取日本血吸虫成虫,用非离子去污剂Tritonx-100抽提出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蛋白,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分离纯化后,收集各主要分离蛋白峰,以125Ⅰ标记的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作为放射性配体,经放射性自显影及放射性受体配体结合分析鉴定能与人血浆125I-LDL特异结合的蛋白.并以SDS-PAGE及等电聚焦电泳确定其纯度、分子量及等电点.结果在日本血吸虫雌、雄成虫虫体表膜均存在可与人血浆125I-LDL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分子,此蛋白是日本血吸虫成虫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HPLC上保留时间为10.5 min,SDS-PAGE显示其分子量约60~65 kDa,等电点为6.7.结论日本血吸虫雌、雄成虫虫体表膜均存在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
云南省西双版纳恶性疟爆发区氯喹的疗效评价
目的对云南省使用氯喹治疗失败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合理的抗疟药物使用原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在低、中度恶性疟流行区28天氯喹疗效评价方法.患者年龄≥6个月,无疟原虫密度和体温限制,服药后第1、2、3、4、7、14、21、28和35天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疟原虫携带情况.结果有62例患者确认为感染单纯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混合疟原虫,其中52例单纯恶性疟患者被纳入研究对象.总治疗失败率为40 7%,其中早期治疗失败率为1.8%,晚期治疗失败率为38.9%.结论当地单纯氯喹治疗单纯恶性疟感染者失败率明显高于WHO提出的25%,应停止单用氯喹治疗恶性疟.治疗失败与疟原虫密度无关联性.
-
微小隐孢子虫种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克隆及诊断引物的确定
目的寻找用于诊断微小隐孢子虫病的特异性引物.方法在RAPD分析过程中获得了1条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C.parvum)]种特有712 bp的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分离、纯化、克隆和测序,据此序列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FF.用引物FF扩增美国2株C.parvum和中国4株C.parvum,并用该引物与Morgan(1996)发表的C. parvum种特异性诊断引物021作对照,检测镜检C.parvum卵囊阴性的兔粪样35份和人粪样55份.结果 引物FF扩增6株C.parvum均能产生预计603 bp的片段,引物FF和引物021粪样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其敏感性是可检出1个卵囊的DNA.结论获得的引物FF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微小隐孢子虫病的诊断.
-
中国日本血吸虫地域株基因差异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日本血吸虫各地域株基因差异.方法收集湖南、安徽、湖北、四川及江苏5省的阳性钉螺,将逸出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昆明小鼠,42 d后,用灌注法获取成虫,用PCR扩增成虫线粒体NAD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1(ND1)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1(CO1)基因片段,克隆于质粒载体后测序并用MEGA软件分析.结果各地域株日本血吸虫成虫的ND1和CO1基因长度分别为476 bp和1 033 bp,ND1和CO1基因序列分别存在2个单倍体(Ⅰ型,Ⅱ型),其差异分别为4.0%和3.4%.从分子发生树看,各地域株日本血吸虫ND1和CO1基因分别存在2个不同基因型.在ND1基因中呈现Ⅰ型的,CO1基因中也为Ⅰ型,反之,均为Ⅱ型.结论研究区域湖南、安徽、湖北、四川及江苏5省的日本血吸虫株ND1和CO1基因存在2个不同基因型.
-
云南省腹泻患者圆孢子虫和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腹泻患者中圆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 1997~2000年每年的3~10月份,收集云南省6个地(州、市)所属7个县(市、区)寄生虫病防治试点378例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碘液直接涂片和粪便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果 7个县(市、区)378例腹泻患者的圆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分别为3.97%和5.29%,其中学龄前儿童的感染率高,圆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0.64%和8.51%.圆孢子虫在罗平、元阳和普洱3个县内查出,隐孢子则在泸水县、景洪市、普洱县、罗平县、元阳县和昆明西山区6个县(市)内查出.结论 圆孢子虫呈局部流行,隐孢子虫则流行分布广泛,学龄前儿童2种孢子虫的感染率较高.
-
猪带绦虫孕节片内虫卵的数量与成熟率的观察
目的观察猪带绦虫成虫孕节片含卵数量与成熟率.方法对10条猪带绦虫成虫孕节末端10个孕节片内虫卵进行计数并计算其成熟率.结果与结论 10条猪带绦虫每节成熟孕节片内虫卵数量不等,悬殊较大,一个孕节片含卵数高达126 520个,少3 900个,平均28 332个.成熟率高为36.0%,低为7.0%,平均为29.1%,较绦虫成虫自动脱落随患者粪便排出之孕节片内虫卵成熟率为低.另外,在适宜温度与湿度条件下,排出宿主体外的孕节片内虫卵仍可继续发育,2~3 d后,成熟率可提高至85%~90%.
-
中国大陆两种东毕吸虫rDNA-LSU基因的序列分析
目的测定程氏东毕吸虫、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rDNA-LSU基因序列,并对照已发表的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同一基因序列,比较三者的差异,探讨东毕吸虫虫种分类问题.方法收集两虫种成虫,GNT-K法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并将其产物克隆人质粒再次扩增,提取质粒DNA,以M13(F/R)作为测序引物进行测序.从GenBank获得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rDNA-LSU基因序列,用BioEdit软件将3种血吸虫基因序列排序并比较分析.结果程氏东毕吸虫、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的LSU序列完全一致,与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rDNA-LSU基因序列仅相差一个碱基,同源性高达99.99%.结论γDNA-LSU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不支持程氏东毕吸虫为独立种,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可能是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同种异名.
-
恶性疟原虫GBP130基因5′近端侧翼序列调控功能的研究
目的对GBP130的5′近端侧翼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可能的强度和期特异性调控元件.方法构建含有不同长度GBP130启动子的质粒载体.用pCBPCAT△2、pGBP△2/400和pGBP△2/800分别转染疟原虫,在转染后48 h收集虫体制备细胞抽提物,检测报告分子CAT活性,分析近端侧翼序列不同区域的强度调控功能.另将pGB△2/400和pGBP△2/g00分别同时转染疟原虫,分别于转染后5 h、15 h和46 h收集虫体,制备细胞抽提物,检测CAT活性,分析近端侧翼序列不同区域的期特异性调控功能.结果强度分析中,当从转录起始点下游删除较小的片段(pGBP△2/800),CAT表达水平与pGBPCAT△2中CA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删除近端较大片段(pGBP△2/400)时,CAT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同时pGBP△2/400的转录活性与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期特异性分析,pGBP2△/400与pGBP△2/800相比,在5 h时前者转录活性高于后者,但在15 h和46 h时,后者转录活性高于前者,提示2种质粒在疟原虫不同生活阶段具有期特异性调控.结论推测不同GBP130启动子活性强度的差异是因为5'UTR长度的不同,较长的UTR可促进基因的转录表达,可能GBP130基因近端侧翼序列中2个同聚pdy(dA:dT)结构在强度调控中也具有作用.侧翼序列中5'UTR的长度在GBP130基因的期特异性调控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即含有较短5′UTR的启动子主要在环状体期具有增强转录的活性,而较长的5'UTR主要在滋养体期和裂殖体期促进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
恶性疟原虫复合抗原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构建编码恶性疟原虫不同发育期抗原表位的复合抗原基因HGFSP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 将HGFSP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HGFSP;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鉴定;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细胞.取经G418筛选的阳性细胞克隆进行免疫学鉴定.结果酶切及电泳鉴定证实pc-HGFSP含有HGFSP.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c-HGFSP转染细胞含有可与HGFSP原核表达蛋白免疫血清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蛋白(包含恶性疟原虫MSA1、MSA2、RESA和CSP中的抗原表位),其分子量与按HGFSP长度推算的蛋白分子量接近.结论用HGFSP成功构建恶性疟原虫复合抗原真核表达质粒PC-HGFSP,其表达产物具免疫反应性.
-
瑞香素体外抗疟作用与其铁螯合能力的关系
目的研究瑞香素全外抗疟作用与其铁螯合能力的关系.方法在亚性疟原虫FCC1株常规方法体外培养中检测瑞香素和去铁胺杀裂殖体活性.利用荧光探针.利用荧光探针calcein测定瑞香素和去铁胺的铁螯合能力.结果与强铁螯合剂去铁胺相比,瑞香素具有中度的铁螯合能力.体外实验中瑞香素在0~12μmol/L剂量范围内有剂量依赖性的杀裂殖体活性.瑞香素与Fe2+按2:1混合后,抗疟作用明显下降.结论瑞香素的抗疟作用与它的铁螯合能力有关.
-
Peroxiredoxin与寄生虫
在有氧环境下,各种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普遍含有活性氧族(ROS),其中包括过氧化氢(H2O2)、超氧基(O2-)和羟基(HO@)等.高浓度的这些物质对生物的脂膜、核酸和蛋白质代谢均有严重的影响,所以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形成了各种抗氧化系统,以抵抗这些活性氧族的破坏作用,并由一些酶类来修复由氧化作用所致的损害.
-
成囊球虫的分类及其系统发生的研究进展
成囊球虫(cyst-forming Coccidia)是专性寄生在细胞内的原生动物,典型的生活史包括3个阶段:裂体生殖(merogony)、配子生殖(gamogony)和孢子生殖(sporogony).成囊球虫是专性或兼性异宿主(heteroxenous)寄生的,一般需要2个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成囊球虫的分类主要依靠包囊形态和生活史.
-
肝片吸虫病误诊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13岁,福建省长乐市营前镇人.因反复发热1月余,伴右上腹痛,超声显像示:肝右叶多发性肝脓疡,当地医院按阿米巴治疗无效,于2000年8月6日入上海某医院治疗.入院检查:体温39℃,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两肺呼吸音清晰,心律102次/min,律齐,腹软,肝肋下2.5 cm,剑突下4 cm,肝区有叩痛,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显像示:肝脾肿大,肝内有多发性占位性病变,示肝脓疡.
-
幼儿猪带绦虫病一例报告
患儿,男,15个月,江西南城人.其父诉,2001年9月10日早晨吃酸奶后,便哭闹不安,呕吐,腹泻(约15次/d),便呈绿色,有腥臭味.9月14日晚,在稀便中发现有蠕动的白色片状物,共4段,每2片相连.送县医院鉴定,诊断不明.9月16日将患儿送至江西省儿童医院入院治疗.体检:体温37.2℃,神清,轻度脱水外观,心肺正常,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活跃,神经系统体检无异常.
-
玻片处理对漂浮法检出钩虫卵效果的影响
多年来饱和盐水漂浮法广泛用于钩虫卵的检测[1,2],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发现载玻片粘附虫卵的效果并不理想.作者认为,载玻片对虫卵粘附的效果决定虫卵检出率.观察发现经过脱脂处理的载玻片比未经脱脂处理的载玻片粘附虫卵的效果要好的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海南南桥乡疟疾调查
万宁市南桥乡是海南省疟疾防治试点之一,原属超高疟区.经多年的连续防治,疟疾发病率明显下降.但随着流动人口与日俱增,发病有所波动.为了解南桥乡疟疾的流行水平,供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于1998和2000年对该地进行了2次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两种生物微粒误诊为寄生虫虫卵
近几年粪检中发现一些与寄生虫虫卵很相似的生物微粒,曾导致多例寄生虫病误诊.作者根据临床反馈信息,分别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一些辅助检查(B超、CT),进行试探性驱虫治疗等综合分析,终从患者口服物(食物与药物)中找到答案.
-
杭州市西湖区肠道寄生虫分布调查
为了解杭州市西湖区人体肠道寄生虫的分布,于1998年5~6月对该地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和方法随机选择西湖区的5个行政村:益乐满、觉陇、沈家弄、里桐坞和老沙作为调查点,分别收集调查点每个居民的粪便,用碘液直接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改良加藤氏法检查肠道蠕虫、试管滤纸培养法检测钩虫、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
-
高原平坝地区血吸虫病监测措施的探讨
为了探索云南省日本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切实有效、方便易行的监测措施,于1995~1998年选择凤鸣镇、双阳乡和挖色乡进行本项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实验区概况根据大理市血吸虫病防治站提供的资料和现场勘察,选择大理凤鸣镇作为实验区,双阳乡和挖色乡作为对照区.
-
慢性丝虫病人关怀照料工作的探讨
我国的丝虫病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绩,丝虫病的传播已被有效控制和阻断,但遗留的有临床表现的慢性丝虫病人各地尚有不少,亟待开展对他们的关怀和照料.本文就本县开展的对慢性丝虫病人(以下简称慢丝)的关怀照料工作试点经验进行探讨.
-
日本血吸虫DNA疫苗的构建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及家畜的寄生虫病,据WHO估计患病人数达2亿,每年死亡人数约20万.血吸虫疫苗虽然种类较多,但由于保护性免疫力较差,至今未能实际应用.DNA疫苗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由于它自身的特点使其在抗寄生虫感染中意义重大,与其它疫苗相比,DNA疫苗简单方便易于组建多价疫苗[1].
-
促疟原虫配子发育因素的体外观察
宿主血液中的疟原虫配子体是通过蚊体内发育再传染.蚊虫吸血数秒钟后,被摄人蚊胃内的配子体即开始向配子发育.体外实验证实,在室温20℃条件下,增高培养液的pH可促使配子形成[1].体内实验表明,在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的胃和头部及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的头部和肛部提取物中存在促配子形成的物质[2-4],Billker等[5]在蚊的头部发现能促疟原虫配子体在蚊体内形成配子的物质--黄尿烯酸.
-
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编码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日本血吸虫以钉螺为中间宿主,各种野生和家养动物为保虫宿主,因此防治血吸虫病十分困难且代价昂贵.WHO认为,作为化疗或其他措施的必要补充,应优先考虑人用血吸虫病疫苗的发展[1],但已知的候选疫苗,包括1998年WHO/TDR推出的6个具潜力的疫苗候选分子的减虫率或减卵率低于40%.
-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对青蒿琥酯、咯萘啶等药的体外敏感性
抗药性恶性疟的出现与扩散给全球疟防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东南亚地区及中国南部恶性疟原虫不仅对氯喹产生了抗性,而且对多种抗疟药的敏感性明显下降[1-3].为延缓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产生抗性,作者等体外测定了恶性疟原虫抗青蒿琥酯株对青蒿琥酯、本芴醇、氯喹等药的敏感性[4-7].为提供恶性疟原虫青蒿琥酯及氯喹敏感株(FCC1/HN)对青蒿琥酯、咯萘啶等药体外敏感性的基础数据,作者等于2000年开展了本研究.
-
包虫病免疫误诊的原因分析
免疫学试验是包虫病的诊断方法之一,但是免疫学试验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常给临床确诊带来困难,本文根据免疫误诊的病例,对造成包虫病免疫诊断假阴性、假阳性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1 方法
-
2002年环境与职业医学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 环境与职业医学 -
磁共振轧喷酸葡胺增强扫描对脑囊尾蚴病退变期诊断价值的分析
目的探讨用磁共振(MR)轧喷酸葡胺(Gd-DTPA)增强扫描对脑囊尾蚴病退变期定性和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 69例行MR增强扫描诊断为退变期脑囊尾蚴病患者,并经手术或血清特异性囊尾蚴抗体检测证实,对比分析MR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 69例患者经MR平扫呈单发或多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经MR增强扫描后T1加权像呈在大片低信号中见小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强化后的病灶直径大不超过22 mm,平均直径8.1 mm.其中4例患者MR平扫呈单发病灶而经MR增强扫描后呈多发强化.结论退变期脑囊尾蚴病MR增强扫描有较典型的表现,且可明确病灶的数目、部位及受累范围,能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