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hinese Computed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계산기성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41
  • 国内刊号: 31-170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沈天真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MSCT重建技术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华广美;尹化斌;万凯明;钱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小肠间质瘤(S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MPR、MIP重建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结果:18例患者共检出20个病灶,空、回肠各9个,十二指肠2个,平均直径6.7cm (2.2~17cm).病理分型:高危60% (12/20),中危15%(3/20),低危25% (5/20),极低危为0.典型CT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块,多为外生型,血供较丰富,常出现囊变坏死,可见气液平及阳性对比剂.55% (11/20) MPR、MIP可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27.8%(5/18)伴发其他肿瘤.肝脏、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小肠间质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及MPR、MIP重建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MSCTA评价内脏动脉瘤的价值

    作者:孙明华;田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内脏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MSCTA诊断为内脏动脉瘤患者的原始及后处理图像的影像表现.后处理包括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和曲面重组(CPR).18例患者中有4例行DSA检查并同期栓塞治疗,5例行手术切除.结果:18例共检出内脏动脉瘤20枚,单发16例,多发2例.其中脾动脉12枚(60%),肾动脉5枚(25%),肠系膜上动脉3枚(15%).20枚动脉瘤中,发生于动脉起始段7枚,中间段8枚,动脉分叉处5枚.9例经手术或DSA确诊的内脏动脉瘤患者,其MSCTA图像对瘤体部位、大小、形状、瘤壁钙化、附壁血栓及载瘤动脉的显示均与术中所见或DSA一致.结论:MSCTA能清晰地显示内脏动脉瘤及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 不同b值扩散加权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初步研究

    作者:路欣;徐凯;李绍东;杨春;华荣

    目的:探讨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系列分析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5例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15例肝癌,18例肝血管瘤,12例肝囊肿)行不同b值DWI (b=600 s/mm2,1000 s/mm2,2000 s/mm2),观察病灶DWI信号强度连续变化并计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肝癌不同b值DWI均表现为高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无显著性改变(P>0.05);肝血管瘤DWI (b=600 s/mm2)表现为高信号,DWI (b=1000 s/mm2,2000 s/mm2)表现为高或等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降低(P<0.05);肝囊肿DWI (b=600)表现为高、等或低信号,DWI (b=1000 s/mm2,2000 s/mm2)表现为低信号,随b值增加,囊肿信号强度降低(P<0.05).随b值增加,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均逐渐降低(P<0.05).结论:不同b值DWI系列分析可能鉴别诊断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

  • 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在头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作者:张军;王剑虹;刘军;耿道颖;张晓龙

    目的:探讨标准化头颈联合CTA检查在头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拟诊颅、颈动脉疾病的35例患者进行头颈联合CTA检查,均以九位法及自动旋转法来显示动脉的位置,对两种方法显示头颈动脉狭窄的能力进行对比分析.以常规DSA检查作为标准,评价CTA诊断头颈血管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81±0.32和2.83±0.36.九分法与自动旋转法对头颈动脉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联合CTA总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3.1%、99.4%、97.5%.结论:智能触发增强扫描技术结合头颈动脉九位法显示,不受个体差异影响,可以实施标准化头颈联合CTA检查,对头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神经精神狼疮的MRI诊断

    作者:潘嘉炜;李郁欣;张军;耿道颖;欧阳鹏程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1年6月本院98例SLE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表现.结果:有36例诊断为神经精神狼疮,其头颅MRI改变主要有脑梗死14例,多发腔隙性缺血灶6例],梗死伴出血5例,脑萎缩5例,单纯脑出血4例等.患者颅内病灶数量多1~2个,可累及各脑叶、侧脑室旁、基底节区、脑干等,而发生在额叶和顶叶的病灶数量明显多于其他部位.结论:神经精神狼疮的脑MRI影像表现多样.对于无临床症状但高度怀疑为神经精神狼疮的SLE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在辅助诊断中可起到重要作用.

  • ESWAN序列相位值在星形细胞肿瘤分级中的应用

    作者:孙琳琳;李克;付玏;汤伟军;谭德炎;付建辉

    目的:探讨ESWAN序列相位值在星形细胞肿瘤分级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脑星形细胞肿瘤患者的MR资料.在ESWAN序列相位图上直接选择肿瘤实质区域内ROI,测量肿瘤实质、其对侧正常脑组织同等面积ROI区域、瘤周2cm以内脑组织、其对侧脑组织同等面积ROI的相位值,分析各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与其对侧正常脑组织相位值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上述不同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提示肿瘤实质相位值与星形细胞肿瘤的级别具有密切关系;这种相位值的改变可能是由于星形细胞肿瘤内铁蛋白的沉积引起.结论:通过ESWAN序列扫描,经肿瘤实质相位值检测,对星形细胞肿瘤的分级具有重要意义.

  • 健康老年人的海马功能连接:基于体素的相关分析研究

    作者:齐志刚;王晓怡;邬霞;孙黎;李坤成

    目的:探讨健康老年人海马功能连接及其与默认状态网络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3T MRI采集30例健康老年人的静息态fMRI数据,对静息态fMRI数据进行以海马为种子点的基于体素的相关分析以及独立成分分析,对比双侧海马功能连接的构成,并对比海马功能连接脑区与默认状态网络脑区的构成.结果:双侧海马功能连接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表现为右侧偏侧化;右侧海马与默认状态网络的部分脑区存在功能连接,左侧海马与默认状态网络之间未见显著性功能连接.结论:健康老年人的海马结构可能并不是默认状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模式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 DTI定量参数对胶质瘤分级与肿瘤增殖活性的评价

    作者:蒋玲;姚振威;冯晓源;汪寅;蒋胜洪;杨忠

    目的:评价DTI定量参数与胶质瘤分级、Ki-67标记指数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手术病理证实为幕上胶质瘤患者的MR和免疫组化结果.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和对侧正常组织ADC值和FA值并计算相应比值后作统计学分析.结果:ADC值/比值,FA值/比值和Ki-67标记指数在高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HO 2级组ADC值/比值分别与WHO 3级和WHO 4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HO 3、4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值/比值在WHO 2、3、4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HO 4级Ki67标记指数与WHO 2级和WHO 3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WHO 2、3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ROC分析得出ADC值和比值对胶质瘤分级具有中等诊断价值,临界值分别为1202.05×10-6mm2/s和1.57,灵敏度达83.3%,83.3%,特异度达83.3%,81.5%.ADC值/比值与Ki-67标记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85和-0.591,P<0.01),FA值/比值只有弱正相关(r=0.320,P<0.05).结论:DTI定量参数测量有助于胶质瘤分级,尤其是ADC值和比值能反映肿瘤增殖活性,无创性地预测患者预后.

  • CT值分割技术在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范丽娟;张立仁;于铁链

    目的:初步探讨CT值分割技术在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分析186例患者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图像的冠状动脉钙化(CAC),测量每一斑块的平均CT值、钙化积分(AS)和体积(CV),按照CT值范围将每一斑块分割为130~199Hu、200~299Hu、300~399Hu及≥400Hu四个组成部分,计算每一部分所占比率(%),以此代表每一斑块组成的差异,即每部分构成.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使用秩和检验进行样本间差别的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每一钙化性斑块CT值分割后构成中除300~399 Hu与≥400 Hu这两部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19),其余各组成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01),且随着CT值的升高,各部分所占比率减少.②除CT值200~299Hu这部分组成以外其他各部分组成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除CT值200~299Hu部分组成与每一钙化性斑块体积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以外,各部分组成与CT值、AS及CV之间均具有相关性.结论:以CT值分割技术分析钙化性斑块的组成有助于对每一钙化性斑块内部构成的理解,能为研究钙化性斑块的稳定性及其进展和消退提供依据.

  • 双源CT冠脉成像评估冠脉狭窄不准确的原因分析

    作者:徐怡;唐立钧;朱晓梅;徐海;祝因苏

    目的:分析双源CT冠脉成像(DSCT-C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并探讨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方法:94个均进行了DSCT-CA和常规冠脉造影(CCA)检查的病例进行对比,将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0%),中度(大于等于50%而小于70%)和重度(≥70%)三个组别.以CCA为金标准分析DSCT-CA诊断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94个病例共1072个节段进行了对照分析,DSCT-CA诊断准确性为94.3%,不准确的节段共有61个,主要原因有严重钙化斑块、错层伪影、静脉污染、非钙化斑块漏诊及测量位置选择不当等.结论:准确识别DSCT-CA中的各种伪影,掌握影响DSCT-CA图像质量的各种因素,有助于提高DSCT-C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

  • 肺小腺癌中肺泡细胞癌含量与不同阈值CT测量的磨玻璃密度含量的相关性

    作者:陈群慧;叶晓丹;朱莉;江一峰;邵晋晨;张杰;李志明;叶剑定

    目的:研究肺小腺癌中肺泡细胞癌含量与超高分辨率CT (UHRCT)扫描上磨玻璃密度(GGO)含量的相关性,并筛选出合理的CT测量阈值.方法:大径≤2cm的肺部孤立性小腺癌52例纳入研究,采用飞利浦64层机完成UHRCT扫描,在标准算法重建1mm层厚肺窗上,分别采用-300Hu、-350Hu、-400Hu、-450Hu、-500Hu和-550Hu6种CT阈值进行病灶GGO含量的定量,同时均完成病理上肺泡细胞癌成分的半定量.两种定量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肺小腺癌CT上GGO含量与病理上肺泡细胞癌含量间有明显相关性,当采用阈值为-350Hu进行分析时,其相关性相对更好(r=-0.691,P=0.000).结论:肺小腺癌中肺泡细胞癌含量与CT上GGO含量具有明显相关性,以阈值-350Hu进行CT定量效果相对更好.

  • 锁骨下动脉解剖变异的CT血管成像

    作者:诸静其;陶晓峰;郝楠馨;张蕾

    目的:采用CT血管成像分析锁骨下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例患者的主动脉弓分支的CT血管成像资料,观察锁骨下动脉解剖变异并进行分型.部分患者行食管钡餐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结果:锁骨下动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为1.05% (21/2000),包括迷走锁骨下动脉16例(其中迷走右锁骨下动脉15例,迷走左锁骨下动脉l例)和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起源变异5例,女性占81% (17/21),4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结论:CT血管成像可用于观察锁骨下动脉解剖变异,锁骨下动脉解剖变异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 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与病理分析

    作者:朱莉;叶剑定;陈群慧;吴洁;张杰;李克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男16例,女3例,平均年龄63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肉瘤样癌患者的CT表现和病理资料.结果:19例中右肺12例,左肺6例,1例为两肺多发肿块.中央型3例,周围型16例.19例均为肺内实质肿块,肿块大直径2.5~8.3cm,密度不均匀,增强后10例表现为边缘环形强化,内部强化不明显.14例周围型肿块位于胸膜下,其中11例侵犯胸膜.术后病理多形性癌14例、梭形细胞癌2例、巨细胞癌2例、肺母细胞瘤1例.免疫组化CK阳性18例,EMA阳性7例,Vimentin阳性19例.结论:肺肉瘤样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CT定量研究

    作者:赵海南;姚伟武;李晓庆;程晓光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探讨椎间盘突出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20~40岁青壮年腰腿痛患者纳入研究,女性76例,男性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89例,无腰椎间盘突出症者91例.选择性CT定量检测L2~L4椎体骨骨松质密度,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性别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者骨密度显著低于无椎间盘突出症者(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男性比女性椎体骨密度略减低(P=0.043<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体骨密度明显减低,且对男性骨密度的影响稍大于女性.

  • 肱骨骨折术后合并桡神经损伤的高频超声诊断

    作者:刘艾琳;陈为民;陈琳;王怡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肱骨骨折术后合并桡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肱骨骨折术后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患者,于再次手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判断神经通路存在与否.以手术所见及术中肌电图为金标准,并计算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根据声像图特征将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三型.Ⅰ型23例,Ⅱ型5例,Ⅲ型10例.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85.19%,特异度为100%,符合率为89.47%;高频超声可以有效判断神经通路是否存在(P<0.01).结论:肱骨骨折术后出现桡神经损伤,高频超声可为手术提供直观及较为准确的辅助诊断信息.

  • TDI等容收缩期参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马秀丽;刘书丽;苑宁;王燕霞

    目的:探讨PW-TDI在评价血压正常及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血压正常糖尿病患者(DM)24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DMHT)22例及正常对照组(NC) 30例,应用常规二维超声和PW-TDI技术分别对以上3组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测值在DM和DMHT组间及与NC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左室Ea、Aa、Ea/Aa、Sa、IVV、IVA在DM和DMHT组与N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a、Ea/Aa、Sa、IVV、IVA在DM和DMHT组间比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E/Ea及Tei指数在DM和DMHT组间及与N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心室Ea、Aa、Ea/Aa、E/Ea、IVA及Tei指数在DM和DMHT组与N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Ea及Tei指数在DM和DMHT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VA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及IVV在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VIVA与Ea/Aa呈正相关(r=0.31,P<0.01),与RVE/Ea呈负相关(r=-0.44,P<0.05),与RVTei指数呈负相关(r=-0.56,P<0.05).结论:PW-TDI技术可以早期无创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改变,并能早期反映出高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左、右心室功能减低的程度.

  • 磁共振分子成像脂质体探针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邱龙华;张家文;李树平;谢操;姚振威;冯晓源

    目的:制备一种磁共振分子成像探针-钆结合空间稳定脂质体(Gd-SLs),并评价其物理属性.方法:利用挤出法制备空间稳定脂质体,表征脂质体粒径、稳定性、钆含量、弛豫率以及体外MR成像特点.结果:所制备之钆结合空间稳定脂质体经高压均质仪过膜后粒径控制于117.4±31.8nm;脂质体Gd载药率达87%~100%;常温下(26℃)Gd-SLs磁共振弛豫率为Gd-DTPA的1.16倍,37℃为1.25倍;体外MR成像显示Gd-SLs与Gd-DTPA两对比剂磁共振T1加权成像作用接近.结论:顺磁性空间稳定脂质体能有效提高磁共振分子探针体内成像信号,制备方法简单,实验操作可控性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性质稳定,具有较高的磁共振弛豫作用,是理想的磁共振分子影像学对比剂载体.

  • MR脑灌注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

    作者:付玏;李克

    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MR脑功能成像技术.而且随着MR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多广泛.本文旨在从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其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讨论,进一步阐述其在临床各种脑疾病的诊断、分级、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等临床应用中的作用.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包宏伟;姚伟武

    16层以上多层螺旋CT实现了原始扫描数据在X、Y、Z轴上的各向同性,CT计算机后处理软件日益成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接近DSA.主要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血管生长(AV)、血管探针技术(VP).目前MSCTA主要应用于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包括冠脉成像、肺动脉成像、心脏大动脉成像、颅内血管成像以及腹腔内脏动脉成像.在腹腔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中,MSCTA可以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对判断肿瘤的起源、定位定性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 小儿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

    作者:蒋海燕;许云峰;王海荣;胡慧勇;朱慧毅;韩燕乔

    目的:探讨小儿卵巢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卵巢肿瘤患儿纳入研究,全部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并结合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45例,恶性肿瘤9例,具体类型为生殖细胞肿瘤68.5% (37/54)、上皮性肿瘤3.7%(2/54)、性索间质细胞肿瘤3.7% (2/54)以及瘤样病变24.1% (13/54).超声声像图显示囊性17例,混合性29例,实性7例,1例黄体囊肿破裂声像图仅表现为腹腔积液.囊性回声肿块均为良性100% (17/17);混合性回声肿块以良性为主82.7% (24/29),恶性17.2% (5/29);实性回声肿块大部分为恶性57.1% (4/7).良、恶性病变平均直径分别为5.8cm、13.2cm.超声诊断符合率79.6% (43/54).结论:小儿卵巢肿瘤有一定的超声表现特征,大部分可初步判断肿瘤良恶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 儿童 卵巢 肿瘤 超声
  • 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和恶性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对比

    作者:陈倩倩;王平仲;余强

    目的:评价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和恶性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3例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和8例恶性多形性腺瘤的术前CT表现.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多形性腺瘤钙化出现率(5/8,62.5%)显著高于多形性腺瘤(6/113,5.3%) (P=0.0001),不规则形态出现率(7/8,87.5%)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46/113,40.7%) (P=0.0208),边缘不光滑出现率(7/8,87.5%)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52/113,46%) (P=0.0297).对比增强后包膜仅见于多形性腺瘤(34/113,30.1%;P=0.1039),但多形性腺瘤强化率(74/113,65.5%)与恶性多形性腺瘤(5/8,62.5%)相似(P=1.0000).结论: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与恶性多形性腺瘤具有不同的CT表现.前者多以类圆形和边缘光滑为特征;后者多以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和内部出现钙化为特点.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A诊断

    作者:鹿彩銮;徐凯;路莉;王佳丽;韩曙光;彭小芳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DSA证实和(或)有典型CT表现的SISMAD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A检查.采用Yun分型.依据CTA,结合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图像,分析SISMAD影像特征,并分别计算各种方法对初始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结果:11例中Yun Ⅰ型1例,Ⅱb型8例,Ⅲ型2例.CTA清晰显示撕裂内膜11例,内膜破口均位于肠系膜上动脉(SMA)近心端,夹层累及SMA主干及分支.MPR与CPR对初始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分别为90.9%、100%、100%,VR与MIP对初始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54.5%和27.3%,而对内膜瓣与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45.5%.结论: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SISMAD病变特征和累及范围,MPR及CPR对破口显示率优于MIP,而对内膜瓣及真假腔显示率优于MIP及VR.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