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hinese Computed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계산기성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41
  • 国内刊号: 31-170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沈天真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3T VIBE动态增强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苗华栋;张长萃;刘海泉;陈丽娟;张莹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DCE-MRI)特征,评估超快速高分辨率VIBE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36例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患者,行MR常规扫描、VIBE动态增强扫描,绘制前列腺癌灶及增生结节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较两者的动态增强参数.结果:前列腺癌的多期动态增强以早期迅速强化多见,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部分可见对比剂快速流出;前列腺增生多表现为缓慢持续的强化,达峰值后维持在一平衡状态.结论: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动态增强各具特征性表现,3T VIBE技术进行动态增强可以较好的获得前列腺病变血流灌注信息,是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 单纯腹腔网膜脂肪突入食管裂孔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的表现及意义

    作者:曹和涛;陆健;周亚生;刘婷婷;田浩;生晓惠;陈小华;张勤慧;葛涌钱

    目的:研究单纯腹腔网膜脂肪(PAOF)突入食管裂孔(EH)形态特征,探讨MSCT诊断EH单纯网膜脂肪疝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2年8月MSCT横断位发现EH膈上脂肪囊41例,获取亚毫米资料作MPR及MIP,观察脂肪囊、胃左动脉(LGA)形态特征及其与EH关系.结果:41例脂肪囊横断位呈类圆形15例,椭圆形17例和分叶形9例,23例囊内显示点条状血管影.MPR 上11例脂肪囊呈狭基底形(疝囊形),30例呈广基底形(膨隆形),其底部均与腹腔网膜脂肪相连.囊内血管主要为LGA及其分支,其中9例LGA主干僵直,食管支附近呈对称性“∩”形突入胸腔,脂肪囊均为疝囊形;32例走向自然未进胸腔,30例脂肪囊呈膨隆形(x2=19.988,P=0.031).结论:PAOF突入EH横断位表现为膈上类圆/椭圆/分叶形脂肪囊;MPR上大致呈膨隆形和疝囊形两种形态,前者提示EH功能减退,后者结合LGA“∩”形突入胸腔征象有助于网膜脂肪疝诊断.

  • 3T磁共振弥散成像及波谱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苗华栋;张长萃;张莹;陈丽娟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两者的互补作用.方法: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60例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患者,行MR常规扫描、DWI和MRS扫描,分别测量前列腺癌区及正常周围带、移行带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胆碱+肌酸)/枸橼酸[(Cho+Cr)/Cit]值,并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及病灶间差异.结果:前列腺癌灶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周围带及移行带(P<0.05),其95%可信区间为(0.72~ 0.80)×103mm2/s;前列腺癌CC/Ci值高于正常周围带、移行带(P<0.05),其95%可信区间为0.97~2.13.结论:DWI和MRS两种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互为补充,联合应用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 脑小血管病胆碱能损害影像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翔;吕铁;朱珠;韩旭;董漪;李克;董强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所致的胆碱能通路损害程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本机构门诊及住院CSVD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血管病危险因素资料,利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筛选评估认知功能,并行头颅磁共振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CHIPS),分析MoCA评分与CHIPS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纳入102例患者,CHIPS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49,P<0.001),经调整高血压、既往卒中史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后,两者的负相关性仍然存在(r=-0.198,P=0.046).结论:在CSVD相关的认知障碍中,胆碱能通路损害与之密切相关,CHIPS评分可用于其早期诊断评估.

  • 正常脑老化过程中脑组织弥散各向异性的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倪建明;张追阳;张威江

    目的:探讨正常脑老化进程中脑组织弥散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规律.方法:98名来自社区的健康志愿者进行了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采用感兴趣区法分别定量分析半卵圆中心、额叶、顶叶、枕叶、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尾状核头、豆状核、丘脑及大脑脚平均FA值.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将他们分为三组:青年组(20 ~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及以上).分别比较了三个年龄组间不同解剖结构的FA值差异及其与年龄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胼胝体FA值高,其次为内囊和额叶白质,基底核和丘脑低.老年人群的胼胝体膝部、额叶和半卵圆中心区FA值明显低于中年人和青年人,而中年组和青年组没有显著差异;胼胝体膝部、额叶和半卵圆中心区和丘脑FA值与年龄增长呈显著负相关,而其他区域脑组织FA值与年龄增长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同部位脑组织的弥散各向异性对年龄改变的敏感性有差异,大脑腹侧白质结构对年龄相关的退变比背侧结构敏感.

  • DCE-MRI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

    作者:贾中正;张军;汤伟军;吴献华;顾红梅;耿道颖;陈星荣

    目的:通过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获得脑胶质瘤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探讨它们定量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71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Ⅱ级31例,Ⅲ级8例,Ⅳ级32例.每名患者经过DCE-MRI成像获得胶质瘤的Ktrans与Ve的大值.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值与Ve值的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Ktrans值、Ve值与胶质瘤分级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Ktrans值、Ve值鉴别不同级别胶质瘤的佳切峰值及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除了Ⅲ级与Ⅳ级胶质瘤Ktrans值与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各级别胶质瘤Ktrans值与Ve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trans值、Ve值均与胶质瘤分级正相关(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Ktrans与Ve的佳切峰值为鉴别Ⅱ级与Ⅲ级、Ⅱ级与Ⅳ级、低级别胶质瘤(LGG)与高级别胶质瘤(HGG)提供了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论:应用DCE-MRI可以为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的通透性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儿童颞叶癫痫的海马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杨皓玮;何慧瑾;帕米尔;周碧婧;冯晓源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儿童颞叶癫痫海马硬化及其定侧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就诊的单侧颞叶癫痫(TEE)患儿25例纳入研究,根据常规MRI表现分成MRI阳性组和MRI阴性组;并根据年龄和性别比例选取对照组15例,行海马常规MRI扫描和横轴位DTI扫描.测量并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海马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结果:MRI阳性组TLE的患侧海马MD值明显高于MRI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三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MRI阳性组患侧海马的FA值明显低于MRI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MRI阳性组对侧海马也发现MD值升高和FA值降低,其变化程度低于患侧,且与患侧海马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36,0.018).MRI阴性组双侧海马的MD值无显著性差异,FA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MRI阳性组和MRI阴性组儿童颞叶癫痫,发作间期海马的DTI参数值表现不同,以MD值变化更显著.DTI对颞叶癫痫,尤其是海马硬化具有一定的定侧诊断价值.

  • 数字工作记忆的正反序fMRI研究

    作者:刘军;谢璞;张军;耿道颖;吴学海;马宁

    目的:应用BOLD-fMRI研究数字正序和反序任务工作记忆的脑功能区分布特点及神经机制,初步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正常志愿者(男6例,女6例)分别参加数字正序(5、8位数字)和反序(5、8位数字)复述记忆的实验;使用single-trial设计方法;磁共振扫描使用GE公司的3.0T Signa VH/i系统;采集图像数据,并用AFNI软件处理;统计处理使用SPSS13.0软件,利用重复观测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四组任务刺激所取得感兴趣区激活强度比较:①5位数字反序任务激活强度大于正序,正序8位数字激活强度大于5位,两组比较统计结果达到显著性(P<0.05)的脑区包括辅助运动区SMA、左侧前运动区、左侧DLPFC、左侧顶叶、枕叶视觉皮质、双侧壳核、左侧Broca区,而5位数字正反序比较组还有双侧的MTL,正序8位和5位数字比较组激活脑区还包括后语言区Wernick区;②8位数字反序大于正序组和反序8位大于5位数字组统计差别的脑区较少,除了相同脑区枕叶视觉皮质、Wernick区,还分别包括左侧顶叶和左侧DLPFC;③前额叶内侧区和楔叶区表现出正序大于反序(5、8)和负载反效应(5大于8位数字).结论:数字正反序工作记忆主要反映词语工作记忆系统,部分脑区在正序任务时具有一定的强度线性相关性,数字反序记忆与额叶相关密切;数字正反序记忆任务可作为理想的fMRI任务模型在临床上应用.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动态增强MRI评价

    作者:尹波;刘莉;邹丽萍;张碧云;李郁欣;张军;耿道颖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动态增强MRI的价值.方法: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6例,年龄34~70岁,平均55.2岁;化疗前后用同一动态增强扫描方案进行乳腺MR检查(GE Signa 1.5T MRI扫描仪).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影像评价,并与病理学检查(根据日本乳腺癌协会新辅助化疗病理反应性分级标准)对照.结果:MRI评价显示疾病稳定4例,部分反应19例,完全反应3例,无疾病进展病例.有效的22例全部证实属于病理反应有效,而无效的4例中也有1例属于病理反应有效;MRI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敏感度为95.7%(22/23),特异度为100% (3/3),阳性预测值为100% (22/22),阴性预测值为75%(3/4).结论:动态增强MRI在使用RECIST标准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准确度较高.

  • 320排容积CT诊断冠状静脉回流左心房

    作者:叶礼新;史永江;宋晓娜;李静;喻佳;姜叶芳

    目的:总结并探讨320排容积CT诊断冠状静脉异常回流左心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静脉异常回流患者的CT资料.利用血管探针技术及选择不同的重组模式,立体观察心脏和冠状静脉的三维空间解剖结构,了解冠状静脉管壁、管腔及其与邻近冠状动脉和心腔的关系.结果:6例患者中2例冠状静脉窦开口处闭锁;2例心中静脉单独汇入左心房;1例冠状静脉窦顶部与左心房之间共同壁中间部分缺损,通过缺损口与左心房交通,冠状静脉窦末端纤细注入右心房;1例冠状静脉窦完全缺如,冠状静脉从不同部位注入左、右心房,并存在左、右心房的异常交通.结论:320排螺旋CT可准确显示异常冠状静脉汇合、行径、形态及左右心房开口情况,是一种理想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

  • 低剂量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评估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彪;王永杰;邹明;卞柳利;姚丽华

    目的:研究低剂量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常规剂量(80kV、160mAs)和低剂量(80kV、50mAs)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利用灌注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定病变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通透性(PMB)值,使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值.结果:结果显示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组的BF值、BV值及PM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组,CTDIvol与DLP值分别下降68.56%和68.63%.结论:低剂量螺旋CT灌注成像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术前分期、术后及放化疗前后的疗效评估.

  • 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的MSCT表现

    作者:陈凯;路莉;徐凯;王佳丽;鹿彩銮;韩曙光;荣玉涛

    目的:分析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的多层螺旋CT (MSCT)表现及多平面重组(MPR)特征,并探讨其与WHO简化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ET患者术前MSCT及MPR图像,并与WHO简化病理分型[低危型胸腺瘤(A、AB、B1)、高危型胸腺瘤(B2、B3)与胸腺癌]进行比较.结果:高危型胸腺瘤与胸腺癌MSCT及MPR征象表现为肿瘤边缘不光整或分叶、形态不规则且强化后瘤内密度不均,以及对邻近结构侵犯,与低危型胸腺瘤有统计学差异(P<0.05),胸腺癌纵隔淋巴结增大及远处转移较两组胸腺瘤更为常见,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体积以及瘤内钙化在三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MSCT扫描及MPR技术对TET的WHO简化病理分型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提供信息.

  • 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

    作者:何玉霜;彭玉兰;徐亚男;刘枫;骆洪浩;赵海娜

    目的:了解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和超声图像特征,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20岁以下的甲状腺肿瘤141例,以病理为诊断的金标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各超声图像特征的相对危险度并建立预测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结果:141例甲状腺结节中甲状腺癌62例,甲状腺良性结节79例.9项特征终有4项进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相对危险度从大到小排序是:结节内Ⅲ型血流(19.607)>形态不规则(10.389)>结节呈低回声(6.174)>结节内微钙化(5.529).联合指标筛查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能力强的是形态不规则+肿瘤内Ⅲ型血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可作为筛查诊断和鉴别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首选检查技术.

  • 兔膝关节软骨退变的磁共振T2、T2*图成像定量测定

    作者:赵海南;姚伟武;姜铃霞;瞿楠;陆志华

    目的:探讨磁共振T2、T2*成像技术在检测关节软骨退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成膝关节软骨损伤动物模型,按2、4、8、12、16、20周不同时间分为6组各3只,另外6只作为对照组(假手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各周对每组动物进行磁共振质子密度加权、T2图及T2*图成像检查,测定关节软骨T2及T2*弛豫时间值,并对每组数据进行f检验.结果:术前兔胫股关节软骨平均T2弛豫值为62.60ms,术后2、4周组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8、12、16、20周组T2值分别升高了21.33、20.21、17.85、25.61ms,经检验后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弛豫值术前平均为9.07ms,术后各时间节点分别升高了1.39、1.83、3.33、14.6、5.02、3.31ms,经t检验后,除术后2、4周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采用的T2图及T2*图技术能够通过定量检测T2及T2*弛豫值为各期退变的兔膝关节软骨提供相似的参考价值.

  • SD大鼠C6胶质瘤模型扩散加权成像的动态定量研究

    作者:尹波;刘莉;张碧云;李郁欣;张军;陆逸平;耿道颖

    目的:探讨SD大鼠C6胶质瘤模型生长过程中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的变化规律.方法:16只SD大鼠脑内种植C6胶质瘤模型,每次随机选择6只荷瘤大鼠,分别于第7、14、21天进行MRI DWI扫描,测量肿瘤的ADC及eADC值.结果:SD大鼠C6胶质瘤病灶第7、14、21天ADC及eADC平均值分别为0.94±0.18× 10-3mm2/s、0.67± 0.18×10-3mm2/s、0.67±0.13×10-3mm2/s; 0.40±0.07、0.52±0.09、0.52±0.07.三次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三次检查两两比较发现,第7天与第14天、第21天ADC及eADC平均值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与21天ADC及eADC平均值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大鼠C6胶质瘤第14天、21天较第7天平均ADC值降低,eADC值升高,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大鼠胶质瘤ADC值变化规律提供参考.

  • 适于脑胶质瘤浸润MRI研究的动物模型构建

    作者:魏晓;李香营;袁园;陈晶;黄邓高;谈顺;韩向君

    目的:建立适用于MRI瘤周浸润研究的鼠脑胶质瘤模型.方法: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C6细胞接种至A、B两组大鼠右侧尾状核,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全培养基.A、B两组荷瘤大鼠分别于接种后1~2和3~4周利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MRI、T1WI增强扫描.病理观察肿瘤级别及肿瘤浸润程度,分析A、B两组肿瘤细胞浸润程度差别.结果:49只存活的细胞接种大鼠,在随后的MRI或病理检查中证实有肿瘤形成,对照组大鼠(n=5)未见肿瘤形成.磁共振成像显示B组瘤体较A组体积大,信号欠均匀,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A、B组荷瘤大鼠瘤周浸润程度分别平均为(0.083±0.005)和(0.315±0.012),两组结果经两样本t检验显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1.8,P<0.05).结论:肿瘤细胞接种后3~4周是肿瘤细胞浸润明显的阶段,可作为MRI脑胶质瘤浸润研究的理想模型.

  • 18F-FDG PET/CT在探测卵巢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价值

    作者:陈香;赵晋华;宋建华;汪太松;刘长存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探测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卵巢癌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显像结果,与血清CA125及B超、CT等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确诊依据为手术病理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70例卵巢癌术后患者中42例确诊有肿瘤复发、转移,PET/CT探测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5%、89.3%、85.7%.CA125升高的30例患者均有复发,PET/CT检出其中29例,常规影像学检出25例;CA125正常的40例患者中12例有转移,PET/CT检出其中9例,常规影像学检出7例.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卵巢癌复发、转移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尤其对CA125升高患者PET/CT阳性检出率更高,使分期更准确.

  •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婴儿肺静脉畸形引流的价值

    作者:王芳;张晓凡;王志伟;张旭;曾立红

    目的:评价前门控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婴儿肺静脉畸形引流的应用价值.方法:肺静脉畸形引流患儿12例,采用128层螺旋CT前门控扫描,CTA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大密度投影(MIP)及小密度投影(MinP).评价肺静脉畸形引流类型、气道异常及并发心内畸形.结果: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9例,包括心上型5例、心内型3例和心下型1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3例,包括心上型2例和心内型1例.并发房间隔缺损12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气道畸形3例.术前CTA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相符.结论:前门控128层螺旋CTA在诊断婴儿肺静脉畸形引流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心外科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 儿童气道异物的临床和CT诊断

    作者:华荣;杨春;徐凯;华夏;李绍东;荣玉涛;胡春峰;李江山

    目的:分析儿童气道异物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儿童气道异物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分析590例气道异物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其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CT检查并三维重建、纤维支气管镜及临床共确诊590名气道异物儿童,好发年龄为1~3岁,左侧及右侧气道发病率之比为1.05∶1,常见并发症有肺气肿、肺炎及肺不张,少见合并症有椎管积气等.气道异物种类繁多,花生多见.CT三维重建诊断的灵敏度为99.83%,特异度99.89%,后处理图像使异物显示更加清晰、直观.结论:儿童气道异物常见,CT三维重建有助于显示异物,典型临床表现和CT表现有助于诊断.

  • MRI评估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射波刀疗效

    作者:晋涛;王鑫;王恩敏;戴嘉中;汪洋;梅广海;刘晓霞;潘力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MRI特点和射波刀治疗经验.方法:应用射波刀治疗CHCS26例,2例为术后残留,其余24例为影像学诊断.肿瘤的MRI特点:肿瘤边界清晰,T1WI上呈低或略等信号,T2WI和Flair像上呈均匀的高信号,增强时肿瘤可为均匀强化(小肿瘤)、先边缘强化或早期不均匀强化稍延时均匀强化(大肿瘤).26例肿瘤平均体积为28.9 cm3.1例肿瘤照射1次,3例照射2次,其余22例肿瘤照射3次.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平均22个月).结果:5例肿瘤缩小90%以上,9例缩小50%以上,10例缩小约30%,2例略缩小.23例有脑神经受损症状,治疗后7例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无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结论:CHCS的射波刀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 耳鼻咽喉部腺样囊性癌影像分析

    作者:钱雯;唐作华;包兵

    目的:通过分析耳鼻咽喉部腺样囊性癌(ACC)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耳鼻咽喉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ACC病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共38例(鼻腔鼻窦或鼻底腭部22例、外耳道11例、鼻咽3例和喉部2例),均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结果:①部位和形态:鼻腔、鼻窦和鼻底腭部ACC中20例呈分叶或浸润状,2例边缘光滑,5例见肿瘤侵犯三叉神经分支,2例沿鼻腔和腭部结构浸润状生长;耳部ACC多数发生于外耳道外侧段,沿耳道壁浸润性生长;鼻咽部ACC呈分叶状,2例肿瘤沿三叉神经分支侵入颅内;喉部ACC范围广泛,累及喉及颈段气管,基底广且表面不规则.②密度和信号:CT平扫中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轻或中度强化,MRI 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中等或明显强化,27例(71%)肿瘤内见囊性区,其中16例(42%)呈特异性筛囊样改变,以鼻腔鼻窦和鼻咽部病例为多.③骨质:破坏13例(鼻腔鼻窦10例、鼻咽2例、喉部1例);破坏伴受压11例(鼻腔鼻窦10例、耳部1例);骨质受压1例(鼻窦);较多外耳道ACC骨质无异常.结论:耳鼻咽喉部ACC的影像表现具有恶性肿瘤的共同特点:边缘不规则、不清楚、浸润状生长、肿瘤内囊性或坏死区、伴骨质破坏等.其较特异性的表现为筛囊状、沿神经侵犯和沿结构浸润生长,筛囊状表现可能以鼻咽和鼻窦ACC较多见,耳部ACC骨质破坏相对少见.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血管造影诊断价值

    作者:王兆平;尹其华;王承胜;缪飞;丁晓毅;严福华;陈克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7例SISMAD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43~61岁(平均53±6.6岁).结果:根据Yun分型,Ⅰ型1例,Ⅱ6例(Ⅱa型1例、Ⅱb型5例);7例全部清晰显示撕裂的内膜片及真假两腔;1例Ⅱa型初破口及1例Ⅰ型再破口位于肠系膜上动脉(SMA)中段,余6例初破口均在近段(1.2~2.5cm);SMA明显增粗3例,2例SMA近、中段周围脂肪间隙内有明显渗液,2例局部肠壁轻度水肿、肠腔积液;5例Ⅱb型SMA均有数支分支受累.6例SMA近、中段移行处存在急转,在(斜)矢状位MIP图像上SMA与腹主动脉呈“h”形.结论:MSCTA能明确SISMAD诊断,同时能显示病变细节及继发性病变;对临床及时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伴脑动脉瘤的MRA诊断价值

    作者:杭晓杰;程鸣;杨亚旭;潘海滨;黄峰;朱平;孙贞魁;顾斌贤

    目的:应用3D-TOF MRA对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伴发脑动脉瘤解剖分型并探讨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与脑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的4,652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在23~73岁,疑似因颅内动脉瘤或其他脑血管疾患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3D-TOF-MRA),并对所有图像行容积重建(VR)及大密度投影(MIP),以明确颅内动脉开窗畸形、脑动脉瘤存在与否,如果存在开窗畸形及脑动脉瘤,则根据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与脑动脉瘤的解剖关系,将其分为三种类型:Ⅰ型,动脉瘤与开窗畸形紧邻但不位于窗内;Ⅱ型,动脉瘤位于开窗畸形窗内;Ⅲ型,动脉瘤与开窗畸形较远,无明确联系.结果:141例存在开窗畸形(13%),其中24例存在脑动脉瘤(17%),24例中,Ⅰ型7例;Ⅱ型3例; Ⅲ型14例.结论:VR 3D-TOF-MRA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与脑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毗邻关系,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伴有较高的脑动脉瘤发生可能性.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