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hinese Computed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계산기성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41
  • 国内刊号: 31-170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沈天真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肾周间隙积液的CT表现及解剖学基础

    作者:金保良;何之彦;周志国;陈勤;刘爱群

    目的:结合肾周间隙的解剖学基础分析肾周间隙积液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观察59例肾周间隙积液的分布及CT表现.结果:肾周间隙积液CT表现:肾窦水肿,肾被膜下积液,肾周间隙内桥隔增厚,肾周间隙脂肪层内斑片状影,肾被膜及肾前、肾后筋膜增厚,部分同时有圆锥侧筋膜增厚肿胀.右侧肾周间隙积液向上可至肝裸区.结论:CT能够清楚显示肾周间隙积液和肾筋膜的分隔作用,了解这些解剖结构,可合理地解释影像学征象及了解疾病扩展途径,为泌尿外科及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肾周间隙 积液 解剖 CT
  • 胃间质瘤钡餐造影检查和CT的对照分析研究

    作者:张海深;王勇;钟涛;黄平波;于红光;杨义军

    目的:比较消化道钡餐造影、常规CT及MSCT对胃间质瘤(GSTs)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5例经病理证实的GSTs均行钡餐造影,10例行常规CT检查,5例行MSCT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病灶位于胃体部8例,胃底部5例,胃窦角切迹处2例.影像学检查的15例GSTs中,良性8例,直径均<5cm,边界清,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恶性或潜在恶性7例,直径均>5cm,肿块内均见不规则的坏死区,5例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2例伴远处转移.5例MSCT检查中4例动脉期扫描时可见到肿块边缘及实质内散在点状、条状强化血管影,门脉期肿块实质成分持续强化.多平面重建(MPR)结合MSCTA能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和供血动脉.钡餐检查中腔内型和腔内外型11例,表现为局部黏膜皱襞隆起,腔内见圆形或类圆形充盈缺损,与正常胃壁分界清楚.7例肿块黏膜面见小龛影.4例腔外型中仅1例显示胃腔受压变形,余3例未见异常.结论:钡餐造影作为GSTs的首选方法,对腔内型和腔内外型肿块的诊断有价值,而对腔外型的诊断有限.CT特别是MSCT多期动态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和血管成像(MSCTA)对GSTs的准确定位及病灶的定性均有重要价值.

  • 动态及延时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肝血管瘤诊断的评价

    作者:殷信道;王丽萍;李克;王薇;卢铃铨;张林;吴前芝;姜玲;冯晓源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34例肝血管瘤病人行常规MR T1WI、T2WI横断面扫描.经肘静脉手推团注0.1mmol/kg体重Gd-DTPA后,再推入10ml生理盐水冲洗后(推入时间5~6s)行射频毁坏傅立叶采集稳态技术T1WI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及邻近肝实质增强.结果:共发现肝血管瘤病灶67个.动态增强见46个病灶呈边缘不连续样的结节样强化,21个病灶呈周边不规则强化或迅速强化充填;5个病灶动态增强早期见引流静脉强化,14个瘤周肝实质强化.延迟增强扫描见53个病灶完全充填强化,14个病灶显示斑片状或裂隙状的低信号未充填区.结论: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肝血管瘤及邻近实质强化方式,延迟增强显示病灶的充填程度,两者结合更有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

  • DTI和fMRI在正常成人视觉系统的联合应用研究

    作者:陈增爱;耿道颖;李克;许建荣;汤伟军;冯晓源

    目的:联合应用BOLD-fMRI及DTI两种技术,用量化的指标研究正常成人视觉皮质激活区域的弥散特征以及与之相连视放射的弥散特性之间的关系,评价此种方法在显示脑区连接方面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0名正常志愿者行视觉刺激下的fMRI扫描,应用闪烁的棋盘方格作为任务刺激,同时扫描层厚与位置相同的DTI图像.用SPM99处理fMRI图像,DTV Ⅱ软件处理DTI图像.将脑的激活图叠加于FA或DEC图,分别测量视放射以及视觉皮质激活区域的FA值,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结果:10例均见双侧初级视觉皮质V1以及V2区的激活;5例伴有V5区即视觉运动区(MT区)的激活,其中3例可见外侧膝状体(LGN)的激活信号.视放射FA均值与激活区的FA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将激活图叠加于DEC图后,直观显示了前后走行的视放射纤维连接激活的LGN与激活的视皮质.结论:联合fMRI与DTI方法发现BOLD信号主要位于具有各向同性特征的灰质区域,更有助于BOLD的定位;可以直观显示不同脑区之间的纤维连接,有助于研究脑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 应用功能磁共振研究学习对复杂加法的影响

    作者:何敏超;龚向阳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fMRI)对复杂加法的脑功能区进行研究,并分析学习记忆对复杂加法的影响.材料和方法:20名年轻成人右利手正常志愿者参加实验,任务采用组块设计,应用AFNI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功能定位,并比较学习前后的脑区激活结构.结果:在未学习复杂计算任务中,两侧枕叶视区、两侧额中回、两侧额叶内侧前部及中部(辅助运动区)、两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前回、两侧楔前叶、两侧顶间沟周围脑区、两侧顶下小叶、小脑出现激活.学习后复杂加法任务所显示的激活区域有:两侧枕叶视区、两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前回、两侧辅助运动区、两侧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两侧楔前叶.比较学习前后的脑区激活结构,学习前右侧额下回、左侧扣带回后部、左侧顶间沟周围脑区、左侧颞中回激活明显强于学习后;而学习后两侧楔前叶、两侧缘上回及右侧角回的激活相对增强.结论:学习能对复杂加法计算时神经网络功能活动方式产生影响,主要反映在前额叶和顶叶等与工作记忆相关脑区激活的改变上.

  • 2D-FIESTA MRI对左心室壁功能的评价

    作者:杨华;张小明;赵建农;曾南林

    目的:探讨应用2D-FIESTA磁共振成像对左室壁功能的评价.材料和方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行左室双斜位短轴2D-FIESTA心脏MRI检查.对比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室壁厚度、室壁增厚率及运动幅度与健康志愿者之间的差异;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基底部室间隔厚度,室间隔搏动幅度,左室后壁厚度和搏动幅度,并与M型超声检查相比较.结果:30例患者的射血分数为(58.36±6.46)%,收缩末期室壁厚度为(14.83±2.36)mm,舒张末期室壁厚度为(9.83±1.55)mm,室壁增厚率为(61.35±10.03)%,室壁运动幅度为(10.33±1.41)mm;10例健康志愿者结果分别为(65.73±8.46)%,(16.53±3.18)mm,(9.47±1.14)mm,(70.52±11.32)%,(12.58±1.37)mm;患者射血分数、室壁增厚率、室壁运动幅度值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30例患者心脏MR所测室间隔厚度分别为(10.45±1.16)mm,室间隔搏动幅度(8.16±1.79)mm,左室后壁厚度(10.4±1.24)mm,左室后壁搏动幅度(9.23±1.94)mm,与M型超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D-FIESTA心脏电影可以可靠的评价左心室壁功能,可以用作评价心脏功能的补充方法.

  • 3.0 T MR自由呼吸冠状动脉成像的重建及定量分析

    作者:常时新;郝楠馨;杜育杉;王葳;宗根林;王怡彬;汪波

    目的:介绍一种MR冠状动脉成像后处理重建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矢量心电门控技术(VCG)和自由呼吸导航技术,对85例临床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了3.0T全心冠状动脉检查,所有数据均使用Soap-Bubble进行后处理重建和定量分析,参照冠状动脉标准分段法(ACCl999)对冠脉进行分段评价,以"优"、"良"、"差"三个级别评判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析测量冠脉长度、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原因及程度.结果:92%(78/85)的受检者扫描获得成功,共获得图像质量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内径≥2mm)的冠状动脉节段385个,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血管共26支.图像质量优者占26例(33.3%),良者占34例(43.6%),差者占18例(23.1%).右冠、左前降支及旋支的长度分别是(124.8±8.5)mm、(95.4±2.6)mm、(74.6±3.4)mm;直接为(2.6±0.3)mm、(2.4±0.3)mm、(2.4±0.2)mm.结论:Soap-Bubble重建能够把扭曲变形的三维冠脉映射到一个平面上,去掉和冠脉无关的干扰信息并对冠脉进行定量分析,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原因进行初步评价.

  • 儿童臀部硬纤维瘤的影像表现

    作者:胡喜红;杨皓玮;陈莲

    目的:探讨臀部硬纤维瘤的超声、CT、MRI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搜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臀部硬纤维瘤病例,均行超声、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臀部硬纤维瘤主要累及臀部肌肉、筋膜、骨膜等,呈浸润性生长,易复发.超声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肿块.CT表现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9例),等高密度肿块(1例),强化程度不等.MRI表现为臀部肿块,T1WI等低信号,T2WI多为稍高信号夹杂斑片低信号(3例),或等低信号(2例),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结论:超声、CT及MRI检查可显示硬纤维瘤的大小、形态;MRI能从多个切面显示肿瘤范围以及周围组织受侵情况,并可推断组织成分,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作者:熊屏;邓又斌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多参数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对96例104个乳腺实质肿块进行扫查,观察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及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64.4%的良性肿块可检出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多为Ⅰ~Ⅱ级,良性肿块中血流频谱以低阻力搏动型及静脉型多见,91.1%的乳腺恶性肿块可检出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多为Ⅱ~Ⅲ级,恶性肿块的血流频谱形态较多样化,即同时有多种血流频谱,且以高阻力搏动型和湍流型为多见.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参数综合分析有助于临床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兔VX2瘤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探讨

    作者:胡运胜;陆非;赵京龙;张峰;张贵祥

    目的:探讨临床型磁共振成像仪用于动物实验成像扫描参数的优化.材料和方法:利用1.5T磁共振成像仪对不同部位接种的52只兔VX2肿瘤模型进行常规自旋回波(T1WI,T2WI)及梯度回波扫描,并进行Gd-DTPA和铁剂增强扫描,比较各种序列图像质量并比较不同部位肿瘤/组织对比信噪比.结果:T2WI和增强扫描可以提供较好的肿瘤病灶的组织对比显示.结论:选择适当的成像参数可以在临床型磁共振成像仪上获得较好的动物图像.

    关键词: 肿瘤 VX2 磁共振成像
  • THz射线成像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放;冯晓源

    THz射线是指位于微波和红外光之间频率为0.1~10THz的电磁辐射.它在安全检查、医疗诊断、环境保护及工农业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THz射线的产生、成像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THz射线 THz成像 应用
  • 衍射增强成像与成像应用实验

    作者:彭屹峰;陈绍亮

    目的:目前的常规X线医学成像是通过吸收衬度成像,但分辨率不够高,由于DEI采用相位衬度机制而不是依赖于物体的吸收,故适合弱吸收组织尤其是软组织成像.本实验旨在评价DEI在生物医学样品成像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大鼠脏器样品切片,在BSRF的4W1A束线上进行DEI方法成像.首先扫描获得摇摆曲线,再选择摇摆曲线上不同位置进行成像,成像结果与常规吸收像进行对照,分辨率通过显微放大法获得.结果:图像能显示常规医学X成像方法无法显示的肝脏微细结构,分辨率达到微米.结论:DEI的优良分辨率和衬度将有望改进生物医学组织的影像诊断水平.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形态的评估

    作者:秦茜淼;单洁玲;沈天骊;王怡

    目的:研究颅外颈动脉斑块形态,以鉴别不稳定斑块类型.材料和方法:运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42例颈动脉斑块形态进行分析.结果:将颈动脉斑块分为扁平型、完全透声型、50%以上透声型、50%以上不透声型、完全不透声型、溃疡型等7型及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两大类.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鉴别不稳定斑块,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关键词: 高频 超声 颈动脉 斑块
  • 直接性门腔分流与TIPS术的比较研究

    作者:罗剑钧;颜志平;王建华;钱晟;吴安乐;陈颐

    目的:探讨在肝内门静脉与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之间建立直接性门腔分流(DIP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比较DIPS术与TIPS术后的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分流道通畅情况.材料和方法:随机将需行介入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分入DIPS(D组)及TIPS(T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直接性门腔分流(D组)及传统TIPS术(T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实验室检查值及门腔压力差的改变、分流道参数、术后30d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期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并用彩超对两组患者分流道的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30例(男/女27/3)门脉高压患者(其中3例合并肝癌)入选本组研究,平均年龄(54.83±13.33)岁(31~76岁).分组后,D组14例,T组16例.所有介入性门腔分流术均成功.D组、T组患者分流道的平均初次通畅时间分别为(188±19.8)d及(171.3±15.8)d;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648).结论:直接性门腔分流安全、可行;DIPS术后的并发症、近期临床疗效及分流道的通畅性与TIPS术后接近,有望成为治疗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新措施.

  •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超声影像

    作者:董怡;王怡;陈为民

    病例1:患者女,40岁,发现会阴部肿块,拟诊会阴部疝收治入院.超声检查:会阴部皮下软组织内发现一巨大混合性肿块,上至盆腔内,包绕子宫,下达会阴部,肿块边界较清晰,无明显包膜,内部回声呈粗大颗粒状,并可见其漂动,中下部为大片的液性暗区,暗区周边可见少量血管,内部可见低速动脉及静脉血流信号.超声诊断为:会阴部混合性肿块与盆腔相通,血肿可能大.后患者接受经腹会阴盆腔肿瘤切除术.病理报告:会阴侵袭生血管黏液瘤.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或转移.

  • 动脉期左侧卵巢静脉显示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洁;刘光华;李惠民

    目的:分析动脉期左侧卵巢静脉显示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93例病人进行CTA检查,使用Toshiba 16层CT,层厚1mm,螺距15,造影剂注射速度3.5ml/s或4.0ml/s,注射后26s开始扫描,获得数据进行横断面测量和三维容积成像分析,并与患者的患病情况、生育次数和初潮年龄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维图像动脉期左侧卵巢静脉的显示率与其直径的大小成正比.动脉期左侧卵巢静脉的显示率与患者有无妇科疾病和生育次数无关,与月经初潮年龄成正比.结论:动脉期左侧卵巢静脉显影,对于无症状经产女性是一种常见的CT征象,可能与初潮年龄相关,但尚未发现疾病相关特异性.

  • 经阴道二维超声对输卵管积水的鉴别诊断

    作者:徐子宁;王灵燕;张竹君;何佳英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的经阴道超声声像图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将经手术和(或)病理确诊的30例输卵管积水与18例卵巢冠囊肿、16例盆腔包裹性积液的经阴道超声二维声像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输卵管积水、卵巢冠囊肿、盆腔包裹性积液均各具独特的超声表现.结论:经阴道二维超声有助于输卵管积水的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