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e Frontiers of Medical Science(Electronic Version) 중국의학전연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药物支架时代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63例分析
目的 探讨在药物支架时代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连续收集自2008年3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本院单中心63例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患者资料,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手术成功率及临床效果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63例患者共有66处钙化病变,63例患者中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7.9%);58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92.1%).17例(27%)合并糖尿病,52例(82.5%)合并高血压.66处病变中60处(90.9%)旋磨联合球囊扩张及DES支架植入,4处(6.1%)旋磨加球囊扩张未植入支架,2处(3.0%)仅旋磨,未植入DES支架是由于血管直径<2.25 mm.手术成功率为96.8%.1例残余狭窄大于50%,另1例左主干患者术后12小时心源性死亡,考虑为可能性支架血栓形成.所有患者随访8~12个月.有2例再发心绞痛,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结论 在药物支架时代,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治疗钙化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取得很高的手术成功率.
-
64层螺旋CT结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判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7例患者,入院后进行hs-CRP检测、64层螺旋CT检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对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139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5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83例,根据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值将ACS组、SAP组罪犯血管处斑块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分析患者入院后hs-CRP浓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明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结果 SAP组与ACS组比较,两组在各项临床特征上无显著性差异;在SAP组,钙化斑块数量显著高于ACS组;在ACS组,软斑块及纤维斑块数量均显著高于SAP组,差异有显著性(x2=63.394,P<0.001);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组之间,不同性质的斑块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在64层CT检测到软斑块或纤维斑块,而临床分型为ACS组,患者的hs-CRP浓度高(5.70±0.82 mg/ml),而在64层CT检测到钙化斑块,而临床分型为SAP组,hs-CRP浓度低(0.38±0.05 mg/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hs-CRP水平检测,可提高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判断的准确性,提高对对冠心病分型的准确性.
-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代谢紊乱与代谢性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脂代谢紊乱是代谢性心血管病主要发病因素,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其病理基础.胆固醇代谢障碍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和氧化及引起的炎性反应和泡沫细胞已是公认的As病理机制.然而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因其与As的关系至今也并不明确,且HTG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远远超过西方人群,因此对HTG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与临床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我们在HTG的基因修饰模式动物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可能在高胆固醇研究之后使代谢性心血管病的研究变为甘油三酯的舞台.
-
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免疫介导心肌损伤和心室重塑的作用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各种原因(缺血、负荷过重、炎症等)导致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为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多种因素的影响,CHF的发病率持续增高,而生存率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CHF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心室重塑.
-
剪切力和拉伸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细胞(EC)为覆盖于血管内膜表面的连续单层细胞,在体内不断地受到血流动力作用.血流动力学因素可以通过影响EC的形态和功能,影响EC的增殖和凋亡,以及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及消除等方面,参与血管结构和功能重建.流体剪切力和拉伸应力可调节早期基因的表达,参与调节血管张力、诱导血栓形成、控制细胞生命周期以及血管炎性反应;还可刺激EC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使血管张力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流体力学改变均能引起血管损伤.
-
2012欧洲肥胖和难治性高血压共识声明解读
1 背景肥胖和高血压是两项经常合并存在的重要心血管危险因素.早在19世纪20年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肥胖与高血压的密切关系[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正式将肥胖列入疾病名单,并认为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截至2005年,全球人口中已有23%为超重人群、10%为肥胖人群[2];而2010年美国国家营养卫生调查(NHANES)新数据表明,美国已超过1/3的成人(男性35.5%,女性35.8%)达到肥胖标准[3].
-
2011美国冠状动脉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在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更新了冠状动脉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指南之后,随着证据的积累和认识的深入,2011年再次对上述指南进行了更新[1].与2006版指南相比,2011版指南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
2011美国肥厚型心肌病指南解读
2011年11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联合发布了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指南[1],总结8年来的研究成果,对2003年公布的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从HCM的流行病学、定义、基因筛查、病理生理学、诊断、治疗策略、危险分层及预后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限于篇幅现简要解读如下.
-
2012美国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适用标准解读
自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CCF)、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SCAI)、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美国胸外科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AATS)、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核心脏病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Nuclear Cardiology,ASNC)、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eart Failure Society of America,HFSA)、美国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学会(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SCCT)联合发布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适用标准(appropriate use criteria,AUC)[1]以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的理念、技术、器械及围术期管理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
2010英国成人慢性心力衰竭指南更新解读
2003年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公布了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指南,旨在规范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流程,提供优化的治疗建议.2010年7月NICE基于新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对2003年慢性心力衰竭指南进行了更新(以下简称新指南),内容涉及心力衰竭的诊断、药物及侵入性治疗以及心力衰竭的监测和康复治疗,其中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右心衰竭和妊娠相关心力衰竭.
-
2012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再认识
大量研究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强化调脂的理念已经深入临床.他汀治疗对肝脏和肌肉潜在的不良反应已得到医患的重视,2012年2月29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官方网站上又发布了有关他汀类药物说明书需要修改的告示,包括他汀的肝酶监测、药物相互作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血糖异常和新发糖尿病等,以及以往关于肿瘤、肾脏安全性的争议再次引起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的关注.重新认识他汀的安全性对于贯彻指南、推动临床降脂实践非常必要.
-
芪参益气滴丸干预心肌梗死大鼠免疫与炎性反应的机制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通路影响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实验模型组、硝酸异山梨醇酯组、芪参益气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和气虚血瘀证心肌梗死模型,分别用硝酸异山梨醇酯和芪参益气滴丸干预,观察心脏射血分数(EF)、心肌梗死情况和心肌组织的TRL4、NF-κB、GSK-3β、β-catenin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 取材后心肌组织NBT染色后,正常组心肌组织显示紫黑色;各模型组的心肌组织可见有大片的灰白色梗死区域,各给药组的心肌组织可见有较小的灰白色梗死区.各模型组EF明显低于正常组,硝酸异山梨醇酯组、芪参益气组均能改善心功能,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结果示,正常组GSK-3β和TRL4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较低,各模型组均高于正常组(P<0.01);硝酸异山梨醇酯和芪参益气滴丸能够降心肌组织的GSK-3β和TRL4蛋白阳性表达(P<0.01).RT-PCR结果显示,正常组β-catenin基因相对表达量高,NF -κB基因相对表达量低,各模型组β-catenin基因表达低于正常组,NF-κB基因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硝酸异山梨醇酯和芪参益气滴丸能够促进β-catenin基因表达抑制NF-κB基因表达(P<0.01).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的心肌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节TRL4/NF-κB、GSK-3β/β-catenin通路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实现的.
-
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复杂病变1例——旋磨让“复杂”变得“简单”
患者,男性,84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脑梗死病史;2009年明确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012年4月因为咳嗽伴双下肢水肿、胸闷加重1月余入院.心电图提示:右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住院期间肌钙蛋白升高并且有动态变化.NT-proBNP:1988 pg/ml,肌酐(Cr) 165 μmol/L.TIMI评分5分,CRUSADE评分62分,缺血和出血风险都很大.在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症状稳定后行冠脉造影提示严重的冠脉3支病变(图1~3).SYNTAX评分30分以上.
-
北京大学转化医学论坛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前沿论坛2012会议纪要
2012年7月14日至15日,北京大学转化医学论坛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前沿论坛2012在北京盛大召开.本次会议是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内科学系、卫生部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合办,《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北京专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继续沿袭了“基础·临床·转化医学”这一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代表共五百余人参会,现将本次会议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
强化降脂治疗的探索与展望
从20世纪中叶以来,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降低胆固醇在冠心病防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明确了首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由于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降低LDL-C的强效药物,因而成为临床上降脂治疗的首选.
-
如何认识调脂药物的调脂外作用
调脂药物的调脂外作用是指具有调节血脂的药物,在其临床治疗中产生对血脂成分的有效影响外出现的其他有益作用.其相关研究也是近年来血脂药物治疗领域的关注热点问题之一.首先,该概念诞生的基本背景与他汀类药物的问世密切相关.其次,调脂药物的调脂外作用的确客观存在,并有一定的分子作用基础,如他汀类药物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稳定斑块、改善凝血及抗心肌重构功能等作用统称之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或非调脂作用.再则,调脂药物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中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之机制,主要与降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有关外,调脂外作用也不无关系.后,具有调脂外作用的调脂药物并非仅见于他汀,而他汀类药物的调脂外作用是证据充分,效果明显,作用更全面的调脂药物,从而为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带来了新的概念.本文概述调脂药物的调脂外作用与机制,为更全面深入认识其临床意义提供参考.
-
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术的研究进展
二尖瓣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传统的标准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近年来,一种基于二尖瓣叶“缘对缘”外科修复技术原理的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MVR) ——MitraClip被研发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对该技术进展做一回顾.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
2008 | 01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