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중화로동위생직업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91
- 国内刊号: 12-199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以心脏损害为主的急性氟乙酰胺中毒
目的观察10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者的心脏损害.方法监测中毒者住院期间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变化,同时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记录患者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有9例患者尿氟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治疗期间10例患者均升高;(2)住院期间全部病例心肌酶有1项或多项异常;(3)入院时4例心电图不正常(含2例窦缓),住院期间5例为不正常心电图(也有2例窦缓),出院时全部为正常心电图;(4)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有9例出现心脏电交替,1例游走心律,6例心律紊乱.结论氟乙酰胺对心脏有明显的损害,而且可以引起心脏电交替.
-
NQO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
目的探讨NQO1和GSTT1的基因多态性和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152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152名接触苯而没有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和测序检测NQO1基因的启动子和全部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以多重PCR检测GSTT1的基因型.结果在经常吸烟的人群中,携带NQO1c.609 T/T基因型的个体接触苯时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是C/C和C/T基因型的7.73倍(95%CI:1.71~34.97,P=0.010).在经常饮酒的人群中,携带NQO1第6外显子T/T突变纯合子的个体在接触苯时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是C/C和C/T基因型的11.00倍(95%CI:1.89~63.83,P=0.005).结论携带NQO1c.609 T/T基因型而又同时吸烟或饮酒的个体对苯中毒可能易感.
-
三种汽油增氧剂对小鼠成纤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目的比较3种汽油增氧剂对小鼠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对3种汽油增氧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无水乙醇(EA)和碳酸二甲酯(DMC)所致的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进行了研究.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37.500~150.000mg/ml),MTBE可直接引起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出现拖尾的彗星细胞.其拖尾细胞百分率和DNA迁移长度均随受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即MTBE浓度从9.375 mg/ml增加到150.000 mg/ml时,彗星率从接近阴性对照组的4%增加到接近阳性对照组的85%,彗尾长度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而EA和DMC无此关系.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浓度为150.000 mg/ml),MTBE对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未发现EA和DMC对DNA的损伤作用.
-
双复磷加阿托品联合呼吸机治疗氧乐果中毒呼吸肌麻痹的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双复磷加阿托品联合呼吸机治疗氧乐果中毒所致呼吸肌麻痹的疗效.方法实验大鼠均给予2倍LD50剂量的氧乐果染毒,以10 mg/kg的阿托品对抗胆碱能症状.当大鼠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困难时即行气管插管并辅助机械通气,阿托品+呼吸机治疗组阿托品继续原剂量治疗,阿托品+呼吸机+双复磷8、15、20mg/kg组于呼吸机治疗即刻及治疗后1、2、3 h肌内注射双复磷,阿托品减至首剂量的1/3~2/3,以维持阿托品化为度.经联合治疗后1、2、3 h试行脱机,若大鼠在上述时间中任何一次脱机超过60min,则为联合治疗成功.一次脱机后大鼠存活超过60min或第3次脱机后迅速死亡,均取游离膈神经膈肌标本经MS-302生理药理分析仪测定膈肌功能.结果阿托品+呼吸机治疗组大鼠膈肌功能恢复不佳,无一只大鼠脱机成功;阿托品+呼吸机+双复磷8、15、20mg/kg组大鼠膈肌功能均恢复良好,3 h脱机成功率均在80%以上,与阿托品+呼吸机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外加乙酰胆碱(ACh)后,阿托品+呼吸机+双复磷8、15、20mg/kg组大鼠膈肌功能均随加ACH后的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适量双复磷联合阿托品并辅助呼吸机治疗氧乐果中毒所致的呼吸肌麻痹,能加速中毒大鼠膈肌功能恢复,降低中毒大鼠死亡率.
-
芥子气对大鼠骨髓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目的研究芥子气(MG)对大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丙二醇、MG(0.2、0.4、0.8、1.6 mg/kg体重),分别于染毒后0、24、48、72 h处死各组的5只大鼠,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析大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在染毒后0 h各组的大鼠骨髓细胞DNA损伤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二醇组的大鼠骨髓细胞DNA迁移率和迁移度在染毒后24、48、72 h分别为15.4%±0.21%、16.0%±0.19%、15.7%±0.23%和(11.4±0.2)、(13.5±0.3)、(12.8±0.2)μm,明显高于在同时刻的NS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MG组的大鼠骨髓细胞DNA迁移率和迁移度在染毒后24、48、72 h分别高于在同时刻的NS组和丙二醇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G对大鼠骨髓细胞DNA有损伤作用,随剂量的增大损伤有上升的趋势,损伤呈时间依赖性.
-
经口镉染毒大鼠前列腺中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经口镉染毒对大鼠前列腺组织中锌、镉含量以及金属硫蛋白(MT)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6只,其中设对照组和50、100、200 mg/kg镉染毒组各2组.大鼠通过饮水给予氯化镉,并分别在染毒1个和6个月后分批(每批4组)处死大鼠.大鼠前列腺组织中锌、镉含量的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而金属硫蛋白基因(MT-Ⅰ和MT-Ⅱ)表达水平的测定采用RT-PCR的方法.结果在镉染毒的第1个月和第6个月,随着镉染毒剂量的增加,锌在大鼠前列腺腹叶中的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在镉染毒1个月和6个月后,200 mg/kg镉染毒组大鼠前列腺腹叶中锌的含量分别为9.5、8.5 μg/g湿重,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18.9μg/g湿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锌相反,各染毒组大鼠前列腺腹叶和背侧叶中镉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背侧叶增高的幅度更明显.MT-Ⅰ和MT-Ⅱ在前列腺腹叶的表达水平随着镉染毒剂量的增大而呈逐渐降低趋势;在染毒第1个月和第6个月,200 mg/kg镉染毒组的MT-Ⅰ基因相对表达丰度为0.410和0.339,MT-Ⅱ基因相对表达丰度为0.100和0.1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T-Ⅰ(0.760,0.830)和MT-Ⅱ(0.429,0.439)相对表达丰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口镉染毒能影响大鼠前列腺组织中锌、镉的含量和MT基因表达的水平.
-
铅作业工人卫生行为干预措施研究及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对铅作业工人的卫生行为进行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以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105名为研究对象,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并对比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吸烟率、生物监测指标等的变化以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通过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工人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由培训前56.6%提高到培训后97.3%.干预后12个月血铅值较干预前平均降低17.7%(t=4.10,P=0.000),尿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值较干预前平均降低23.9%(t=4.248,P=0.000);职业性铅吸收和铅中毒的发生减少,血铅值2.41μml/L以上的人数由6人减少到3人,1.93μmol/L以上人数由14人减少到10人.结论开展职业健康促进,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卫生行为,是预防慢性职业性铅中毒的有效途径之一.
-
亚氨乙基赖氨酸拮抗噪声损伤豚鼠听力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亚氨乙基赖氨酸对豚鼠噪声性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选健康白色红目豚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噪声组,C组为噪声+药物组,D组为亚氨乙基赖氨酸组.B、C组豚鼠暴露于115dB白噪声连续6 d,每天连续6 h;C组豚鼠每天腹腔注射亚氨乙基赖氨酸10 mg/kg,B组豚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D组豚鼠每天腹腔注射亚氨乙基赖氨酸10 mg/kg,并不暴露于噪声.各组豚鼠在实验前、后均行ABR听阈检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Ⅱ)在各组豚鼠耳蜗的表达.各组豚鼠耳蜗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比较各组豚鼠ABR听阈、NOSⅡ染色强弱及耳蜗形态.结果实验前,A、B、C、D各组问ABR听阈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后,A组、D组ABR听阈无明显改变,而B组和C组ABR听阈则有明显改变,B组ABR听阈为(60.23±11.23)dB,C组为(38.46±7.24)dB,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OSⅡ在A、D组耳蜗表达阴性,B组耳蜗表达较强,C组耳蜗表达较弱.B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损伤较C组重.结论NOSⅡ在噪声所致豚鼠耳蜗损伤中呈阳性表达,亚氨乙基赖氨酸能抑制NOSⅡ的活力,且对噪声所致豚鼠耳蜗损伤有拮抗作用,表明一氧化氮在噪声性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苯乙烯-DNA加合特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苯乙烯的DNA加合特性.方法采用紫外光谱移动法研究苯乙烯-7,8-氧化物(SO)、苯乙烯、苯乙醇酸(MA)、苯乙醛酸(PGA)、苯乙烯巯基尿酸(UMA)和DNA的加合反应;以32P后标记法研究SO-DNA加合物;以气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研究SO-DNA加合物的结构.结果苯乙烯、MA、PGA和UMA不与DNA发生加合反应;SO分别在DNA脱氧鸟苷碱基上的O6位、N2位形成6种加合物.结论苯乙烯进入机体后,通过其活性中间代谢物SO与DNA起加合作用,SO攻击DNA脱氧鸟苷碱基上的O6位、N2位形成加合物,如果在细胞复制前所形成的DNA加合物没有被修复或者被错误修复的话,就有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产生化学损伤.苯乙烯的其他代谢物未见此效应.
-
职业接触粉尘及吸烟对死亡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研究接尘和吸烟对死亡的影响.方法以1989~1992年广州市实施并建立的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为基础资料,选年龄≥30岁的接尘工人和无任何粉尘及其他有害物质接触的职工(对照组)61 648名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1)队列失访28例,死亡1 186例,以恶性肿瘤死亡为主;(2)本队列男性多于女性,年龄35~44岁居多,主要为工人,中学文化,已婚,吸烟率42.2%,饮酒率32.8%;(3)调整相应混杂因素后,全死因、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疾病死亡接尘者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24、1.34和1.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吸烟者RR分别为1.16、1.37和1.63,与不吸烟者比,前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既接尘又吸烟者上述相应死因死亡RR分别为1.48、1.85和3.12,明显高于单纯接尘或单纯吸烟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4)接尘对死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职业接触矽尘和木尘.结论接尘与吸烟均可致死亡危险性增加,并存在协同作用.
-
砷化合物对健康人淋巴细胞DNA损伤差异的研究
目的研究3种砷化合物对健康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效应间是否存在作用差异.方法无菌分离健康人静脉血淋巴细胞,分别染以亚砷酸钠(As Ⅲ)、砷酸钠(AsⅤ)及甲基砷酸钠(MAsⅤ).每种处理因素均分5个剂量组:1、5、10、20、50 μmoL/L.培养24h后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SCGE),计数彗星细胞个数,测量总彗星长度.结果除MAsⅤ的1 μmol/L剂量组外,其他各因素各剂量组彗星细胞的频数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除AsⅤ1 μmoL/L和MAsⅤ 1、5 μmol/L 3个剂量组外,其他各因素各剂量组的总彗星长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一处理因素不同剂量组间以及不同处理因素相同剂量组间彗星细胞的频数分布及总彗星长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砷化合物作用剂量与彗星细胞比率及总彗星长度之间均具有相关性(rAsⅢ=0.813 4,rAsⅤ=0.873 4,rMAsⅤ=0.899 4).结论3种砷化合物均可引起健康人淋巴细胞DNA损伤.在同一处理因素作用下,砷化合物作用剂量与DNA损伤效应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处理因素同一作用剂量时,3种砷化合物对DNA的损伤效应间存在差异,损伤程度表现为AsⅢ>AsⅤ>MAsⅤ.
-
轮班作业女工排卵日前后的夜班次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轮班作业女工排卵日前、后的夜班次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安徽某纺织厂符合研究条件的轮班作业女工作为研究队列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般信息以及某些职业因素的暴露情况.并收集每日晨尿直到临床怀孕或入队列满1年仍未怀孕,同时每日记录当日班次及留尿情况.所有尿样用免疫放射测定分析方法(IRMA)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来判断研究对象是否怀孕,并结合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与孕激素的代谢产物雌酮结合物(ElC)、孕二醇-3-葡萄糖酸甙(PDG)等的测定来确定早期妊娠丢失.结果以临床可见的自然流产组(12人)及经实验室确诊的早早孕丢失组(18人)为病例组,临床活产为对照组(44人)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无论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在排卵日前、后3天的夜班次数和临床可见的自然流产有关(单因素:OR=2.48,95%CI为1.10~5.60;多因素:OR=3.90,95%CI为1.28~11.90).与早早孕丢失组也有一定的关系,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轮班作业女工中,排卵日附近的夜班作业可能与自然流产存在一定的关系.
-
天麻对铅所致大鼠海马损害的拮抗作用
目的观察并探讨天麻对铅所致学习记忆损害的拮抗作用.方法选用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1)对照组:给予蒸馏水;(2)染铅组:醋酸铅(0.1 g@kg-1@d-1);(3)天麻铅组:醋酸铅(0.1 g@kg-1@d-1)+天麻(4.0 g@kg-1@d-1).每月用游泳试验测试学习记忆1次.3个月后处死大鼠,分别测定大鼠海马一氧化氮(NO)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在游泳试验中,染铅组大鼠5 min内到达平台次数(1、2、3月分别为:10.1±1.10、7.8±1.30、5.4±0.9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天麻铅组大鼠到达平台的次数(1、2、3月分别为:11.9±0.95、10.9±0.95、9.7±0.96)高于染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染铅组大鼠海马NO含量为(0.733±0.015)μmol/g pro和TAOC为(0.945±0.017)U/mg pro,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天麻铅组海马NO含量为(0.769±0.021)μmol/g pro和TAOC为(0.986±0.010)U/mg pro,高于染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3)病理检查:染铅组大鼠海马明显萎缩,细胞变性坏死、脱失明显,轴突溶解或消失;天麻铅组海马萎缩不明显,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无明显坏死、脱失现象,轴突存在溶解不明显.结论天麻对铅所致大鼠海马损害和学习记忆损害具有拮抗作用.
-
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发病及其与血压值关系的研究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职业紧张已经成为职业医学领域中的突出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1],进一步探讨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发病及其对血压值的影响.
-
职业性接触对二氯苯遗传毒性的研究
对二氯苯(1,4-duchlorobenzene,para-dichlorobenzene,PDCB)是一种氯代芳香烃类化合物,主要用作防蛀剂和除臭剂以及化学工业的中间体[1].
-
体内骨铅含量测量的研究进展
在研究铅与健康关系时,通常把血铅作为铅吸收和铅接触的主要生物监测指标,但血铅仅反映近期接触情况.事实上,铅进入体内后大部分沉积于骨中,骨组织是体内大的铅储存池,儿童铅负荷中75%蓄积于骨中,成人则占90%以上.骨铅水平是反映铅负荷状况的理想指标,骨铅可以作为累积接触的生物标志物,能够预测与铅接触有关的生物效应[1].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骨铅含量与铅毒性关系的研究讲展.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和血色素沉着症缺陷蛋白基因与铅中毒的遗传易感性
铅中毒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铅作为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重金属毒物,可造成机体多系统损伤,尤其儿童对铅中毒更为敏感.
-
锑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锑在化工、冶金、矿业开发、纺织、印刷等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锑的毒性与砷相似,锑的粉尘极细,连续吸入锑及其化合物可在体内产生蓄积,破坏物质代谢,损害肝脏、心脏及神经系统.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车间空气中锑的方法,我们按<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研究规范>的要求进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车间空气中锑的方法研究,报道如下.
-
工作场所空气中异丙醇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
异丙醇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用于制造药品、防腐剂、防冻剂、溶剂、清洁剂、萃取剂、化妆品、丙酮、安全玻璃等,对人的眼、鼻、咽喉有轻度刺激作用.
-
仿皮面料中二甲基甲酰胺残留量分析方法研究
仿皮面料中的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 DMF)是由原料本身及其后加工或染色过程中带入的.DMF虽属低毒物质,但长期吸入高浓度DMF的毒作用不容忽视,制衣行业近几年来DMF职业中毒屡有发生[1,2].我们参照GB/T16111-1995[3]和GB/T 2912.1-1998[4]系统地研究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仿皮面料中DMF的残留量及排除该残留的方法.
-
依地酸钙钠与二巯丁二钠治疗实验性铅性肾病的对比观察
依地酸二钠钙(CaNa2 EDTA)和二巯丁二钠(N小DMSA)是常用的铅络合剂.对于二者的驱铅效果及副作用国内外学者均有不同观点[1].特别对CaNa2-EDTA的肾损害作用,不少国内学者曾反复提出[2],但多为临床个案报道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为此,我们对CaNa2-EDTA和Na-DMSA的驱铅效果及是否存在肾损害作用,进行动物实验观察.
-
一氧化氮在染铅大鼠脑皮质及海马功能损伤中的作用
据报道,职业性慢性中毒仍然以铅为首位病因[1].目前,大多研究集中在铅对大脑认知功能的损伤,铅抑制大脑海马、皮质长时程增强(LTP)效应上.
-
染铅大鼠海马胆囊收缩素神经元的变化
目前已经证实,铅影响神经系统,尤其是对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及学习记忆功能具有危害,但关于铅的神经毒性机制迄今未完全阐明.
-
异维甲酸与中药合用治疗职业性痤疮的初步观察
在生产中工人长期接触矿物油,个体防护意识不强,易患职业性痤疮.几年来,在我院门诊医治了58例职业性痤疮患者,中西药合用取得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
急性氯中毒十八例临床分析
本院收治18例制革储存防腐过程中使用食盐、漂白粉引起的急性氯中毒患者,现将其临床表现特点及抢救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
我国金属中毒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发现的108种化学元素中,属于金属或类金属的元素约占85%(共92种);这类元素原子结构的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放出电子而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多具较好的导电性、传热性、延伸性,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除汞以外在室温下均呈固态.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害
患者男,31岁,消防队员,在1次灭火抢救中吸入大量一氧化碳致昏迷,虽经各项抢救和高压氧舱治疗,仍于第7天死亡.
-
铅中毒性脑病
患者男,53岁,在蓄电池厂工作17年,曾被诊断为"铅吸收",多年来患者有神经衰弱、全身肌肉关节轻度酸痛、消化不良等,近两年内有明显脑部症状如头痛、眩晕、记忆力明显减退,乃至谵妄、昏迷,后为呼吸道重度感染(吸入性肺炎)而死亡.
-
氯磺酸泄漏群体中毒事故应急救援后的思考
2001年5月26日,广东省某市发生一起氯磺酸泄漏导致132人中毒事件.我院应邀参加了该起中毒事件的诊治工作,现将救援工作概况报告如下.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4 05 |
1998 | 01 02 03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