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중화필뇨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02
- 国内刊号: 11-233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卡介苗膀胱灌注前后尿IL-8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卡介苗(BCG)灌注治疗前后IL-8及pH值变化与疗效的关系. 方法对3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BCG膀胱灌注治疗,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及常规尿液分析法检测治疗前、治疗1次及6次后IL-8及pH值变化情况. 结果 32例患者随访6~25个月,5例肿瘤复发,复发者治疗前IL-8、pH值分别为(181.2±92.3)ng/L及5.6±0.8,治疗1次后为(161.3±64.5)ng/L及6.0±1.4;未复发组治疗前为(255.6±82.9)ng/L 、6.1±1.3,治疗1次后为(579.4±77.8)ng/L, 6.2±0.9,提示IL-8水平下降与肿瘤复发密切相关(P<0.01);但同期pH值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尿IL-8检测在预测BCG灌注治疗膀胱癌的疗效中有重要意义.
-
联合包皮及阴囊带蒂皮瓣修复阴囊型尿道下裂
目的总结带蒂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术(Duckett术)加阴囊中隔带蒂皮瓣翻转尿道成形术(中隔皮瓣术)治疗阴囊型尿道下裂的体会. 方法对19例年龄2~12岁,尿道缺损长度5.0~9.0 cm的严重阴囊型尿道下裂患儿应用Duckett包皮瓣成形加阴囊中隔皮瓣成形手术方法修复,探讨手术应用、并发症预防及尿流改道方法的选择. 结果 19例随访6个月~4年,17例获一期治愈,2例并发尿瘘,无尿道狭窄并发症. 结论联合手术方法治疗阴囊型尿道下裂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双管法尿液引流充分,对尿道刺激小.
-
无创性动态阴茎海绵体测压的临床应用
目的初步评价应用VISER软件行无创性动态阴茎海绵体测压在阳萎(ED)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Aquarius XLT型尿动力学仪配置的VISER软件,辅助眼镜式影像仪听觉视觉性刺激(AVSS)或阴茎海绵体内血管活性药物注射(ICI)进行无创性动态海绵体测压39例,其中ED患者32例,正常对照7例. 结果正常对照7例均可通过AVSS诱发勃起;32例ED患者中,13例单纯AVSS可诱发勃起,占40%;19例单纯AVSS无效者,给予罂粟碱10 mg海绵体内注射,其中13例出现勃起,占68%.结果除ED罂粟碱组勃起平均时间延长外,勃起数据和峰值数据中的其他多项指标ED各组均低于对照组,尤以勃起和峰值总能量降低明显. 结论 VISER具有精确的动态阴茎海绵体测压功能;辅助眼镜式影像仪有助于增强AVSS效果和减少阴茎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剂量;VISER检查具有无创、准确、便捷等优点,有望成为ED诊断的首选方法.
-
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及浸润的关系. 方法应用ELISA法对3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7例BPH患者新鲜尿液中VEGF水平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膀胱癌患者尿液VEGF浓度(210.97±154.68)pg/ml,BPH患者尿液VEGF浓度(3.73±2.63)pg/ml,P<0.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VEGF浓度随肿瘤病理分级增高而升高,浸润性膀胱癌组VEGF浓度(341.34±196.84)pg/ml,高于浅表性癌组(44.88±16.85)pg/ml,P<0.005;复发组VEGF浓度(292.59±186.67) pg/ml,初发组(88.49±16.58) pg/ml,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5). 结论 VEGF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可作为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
人膀胱癌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鉴定
目的分离和鉴定与人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新基因. 方法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以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自身远离肿瘤的正常膀胱粘膜上皮为对照,通过基因表达的比较,找出差异条带进行再扩增﹑克隆及DNA序列分析,并通过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 结果 (1)共分离并回收差异条带37条.其中正常组织不表达或低表达而肿瘤组织出现表达或表达增强者36条,正常组织表达而肿瘤组织失表达者1条.(2)差异条带中与TBX3基因(T-box3基因)同源1条,同源性99%;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Cu,Zn-SOD基因)同源1条,同源性99%;与Ca2激活氯离子通道基因家族成员4(cl.Ca4 基因)同源1条,同源性99%;3条与人类已知基因或片段无明显同源,分别命名为YHHQ1,XHL,LHX. 结论 Cu,Zn-SOD基因可能是新的与膀胱癌相关的癌基因.TBX3及cl.Ca4基因可能与人膀胱癌有相关性.YHHQ1可能是膀胱癌相关的候选抑癌基因;XHL,LHX可能是与膀胱癌相关的候选癌基因.
-
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附11例报告)
目的介绍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新技术. 方法对11例诊断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病人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膜腔途径行肾盂成形术. 结果 1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4 h,出血量40~90 ml.术后3~ 24个月B超复查,手术侧肾盂无积水.6例术后1年IVU检查UPJ吻合口未见狭窄,肾盂输尿管排尿功能好. 结论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是治疗UPJ狭窄的有效微创手术方法之一.
-
膀胱腺癌的诊断与处理(附41例报告)
目的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膀胱腺癌患者资料.原发性膀胱腺癌18例,作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8例,膀胱部分切除10例;脐尿管腺癌12例中扩大膀胱部分切除11例;转移性腺癌11例均切除膀胱病灶. 结果膀胱腺癌占同期膀胱癌的3.2%.37例随访5个月~10年,1年生存19例(51.3%),2年生存16例(43.2%),5年生存8例(21.6 %). 结论原发性膀胱腺癌宜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脐尿管腺癌应作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对复发、转移性患者应采用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
FK506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临床监测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及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口服FK506后某时段的血药浓度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的关系,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取54例肾移植和6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不同时段血药浓度C0~12,测量血药浓度并计算AUC.利用回归方法分析各时段血药浓度和AUC的关系. 结果无肝病或有肝病肾移植患者、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具有不同形状的药时曲线.肾移植患者的C2和AUC的相关性(r2=0.89)大于C0和AUC的相关性(r2=0.74),肝病肾移植患者和胰肾联合移植患者的C2和AUC的相关性(r2=0.91)近似C0和AUC的相关性(r2=0.90). 结论无肝病的肾移植患者可用公式AUC=7×C2,肝病患者和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可用公式AUC=11×C2.对于肝病患者和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在初始用药后好测量C1~4以了解曲线形状,确定采用合适公式计算AUC.
-
膀胱癌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的治疗与预后
目的总结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患者的诊治效果. 方法 1985~1999年共收治膀胱癌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患者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39~68岁.移行细胞癌6例,均为低分化G3肿瘤;移行细胞癌合并鳞癌和腺癌各1例,鳞癌和粘液腺癌各1例.腹壁转移灶1.0~6.9 cm×1.4~11.5 cm. 结果采用膀胱全切加腹壁转移灶切除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腹壁转移灶切除1例,尿流改道加放疗和(或)化疗2例,腹壁转移灶切除加放疗和(或)化疗3例,单纯放疗和(或)化疗2例.10例中死亡7例,其中6例生存4~14个月,1例生存41个月;3例存活者随访5~9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膀胱癌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癌一般分化差,或合并其他癌.膀胱全切加肿物切除,辅助放化疗虽然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预后很差.
-
p53,CD34,E-钙粘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目的探讨p53、CD34、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判断膀胱癌预后的价值.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8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p53、CD34、E-cadherin的表达情况. 结果 46例膀胱癌标本中p53、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21.7%和45.6%.p53异常表达在表浅型膀胱癌为9.1%,浸润型为33.3%,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理Ⅰ~Ⅱ级异常表达7.1%,Ⅲ级44.4%,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5);复发组异常表达89%,未复发组1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5).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在浅表型膀胱癌为77.3%,浸润型为33.3%,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5);在Ⅰ、Ⅱ级膀胱癌为71.4%,Ⅲ级为27.8%,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5);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别为18.0%和61.0%,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CD34在膀胱癌中的异常表达率为41.3%,在不同分期分级及复发与未复发组之间的表达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p53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及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定肿瘤预后和复发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
两类移行上皮细胞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目的探讨两类移行上皮细胞癌中端粒酶活性和脆性组氨酸三联基因(FHIT)缺失率,从而区别两类移行上皮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采用TRAP-HSLC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原位PCR检测FHIT基因缺失率. 结果两类移行上皮细胞癌端粒酶活性不同,Ⅰ类癌第一主峰面积一般<3 000,Ⅱ类癌第一主峰面积往往>3 000;Ⅰ类癌FHIT基因表达缺失率为4/15,Ⅱ类癌FHIT基因表达缺失率为8/11,阳性率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两类移行上皮细胞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
内皮抑素抑制膀胱癌皮下移植瘤生长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人内皮抑素对膀胱癌EJ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1)体外实验观察内皮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和膀胱癌EJ细胞生长的影响;(2)EJ细胞移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内皮抑素对裸鼠皮下瘤生长情况的影响;(3)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观察皮下瘤组织中MMPs和TIMP-2的表达. 结果 (1)内皮抑素具有抑制bFGF刺激后的内皮细胞ECV304及抑制EJ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2)治疗组皮下肿瘤质量(0.70±0.16)g ,对照组为(1.14±0.21)g,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3)人内皮抑素抑制裸鼠皮下膀胱癌瘤MMP-9 mRNA表达,对MMP-2、TIMP-2、MT1-MMP mRNA表达无影响;(4) 瘤组织中未检测到MMP-2、MMP-9和TIMP-2蛋白. 结论人内皮抑素具有抑制膀胱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MMP-9表达有关.
-
睾丸扭转(附18例报告)
目的总结睾丸扭转的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 18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平均年龄23岁,<25 岁者占83%,左侧占83% .发病至确诊时间5 h~40 d,10 h以上者占89% . 结果早期误诊15例.4例隐睾扭转者行睾丸切除术;14例阴囊内睾丸扭转者中,11例(79%)因睾丸坏死予以切除,3例手术复位者随访6个月~3年,睾丸萎缩1例. 结论隐睾扭转应与腹股沟嵌顿疝和急腹症鉴别,阴囊内睾丸扭转应与睾丸炎及附睾炎鉴别.早期手术探查对提高睾丸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
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报告
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70岁.因间歇性发热伴左腰部疼痛1个月余,B超检查发现左肾占位1周入院.无肉眼血尿.体检:一般情况差,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部未触及肿块.CT提示左肾上极巨大肿块,肾癌可能性大.血常规、骨髓象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
膀胱原发性淋巴瘤一例报告
膀胱原发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80岁.因间歇性肉眼血尿1个月于1999年3月5日入院.膀胱镜检见膀胱右侧壁3个大小不等肿物,直径约2~3 cm,肿瘤表面光滑,蒂短.磁共振提示膀胱右侧壁3处异常信号.
-
原发性巨大精囊癌一例报告
精囊癌临床少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8岁.已婚,未育.因下腹部胀痛,大小便困难伴间断血尿1年余,于2000年3 月23日入院. 患者自觉下腹部明显胀痛,尿频,每次排尿量约50~100 ml,有时为血尿;大便困难,变形呈扁平状,便秘,3~4天1次.患病后以"泌尿系感染"反复治疗,无好转,症状进行性加重.
-
钬激光治疗膀胱肿瘤90例报告
1990年3月至2000年10月,我们应用钬激光治疗膀胱肿瘤9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双腔气囊导尿管固定架的研制与应用
自1998年我们研制了一种双腔气囊导尿管固定架,用于固定前列腺切除术中牵引压迫前列腺窝及膀胱颈的双腔气囊导尿管,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本设计获国家专利,专利号ZL 00 2 03771.8.
-
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所致原醛症七例报告
我院1985至2000年收治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所致原醛症病人7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
经尿道接触式激光治疗尿道狭窄
自1996年4月至今我们采用经尿道接触式激光治疗男性尿道狭窄2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邻近肾及肾上腺的腹膜后肿瘤21报告
腹膜后肿瘤邻近肾脏及肾上腺时,易误诊为肾及肾上腺肿瘤.我科1986至2000年共收治肾及肾上腺旁腹膜后肿瘤21例,报告如下.
-
包皮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的检测
人乳头瘤病毒(HPVs)作为一种新的致病因子,近年来倍受关注.HPV能在人体皮肤、粘膜中寄生,诱发增生性、乳头状瘤样损害.某些型别的HPV在皮肤、粘膜癌前病变和癌变中起重要作用,例如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阴茎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48例包皮环切患者包皮中HPV DNA并分型,探讨包皮感染与HPV型别、HPV感染及与阴茎癌的关系.报告如下.
-
骶神经刺激和神经调节治疗排尿功能障碍
排尿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下尿路疾病,可以有明确病因,也可为特发性.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当保守治疗对急迫性尿失禁及尿急尿频等症状无效时,进一步处理极为困难;同样,对非梗阻性尿潴留患者,除间断导尿外几乎没有其他有效方法.神经调节(neuromodulation)和骶神经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为这些难治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处理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1-3].
-
自发性肾周出血的病因:一项综合分析
-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长期随访
-
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性逼尿肌不稳定和急迫性尿失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研究
-
前列腺根治术后勃起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特征和勃起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
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初100例报告
-
健康职业人员随访研究人群中前列腺炎发病与相关因素研究
-
压力/流率常用分析方法的相关性研究
压力/流率检查是膀胱出口梗阻诊断的金标准.然而,目前对压力/流率关系有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其结论也不完全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项检查的应用和不同研究方法所获结果的可比性.我们对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收治35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采用三种压力/流率分析方法进行了相关性研究.报告如下.
-
膀胱癌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两个问题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肿瘤,迄今,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并正积极探索新的诊断治疗方法.现就膀胱癌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谈一些看法.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