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중국의과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4646
- 国内刊号: 21-122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及其与RA病情活动指标的关系.方法 检测R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DD及FIB水平,分析RA血浆DD和FIB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及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血浆DD水平[(364±325 )μg/L]高于健康对照者[ (99+91)μg/L] (P< 0.01);RA患者血浆FIB水平[(3.83±0.78) g/L]高于健康对照者[(2.43±0.63)g/L] (P< 0.01).RA患者血浆DD与FIB水平显著相关(r=0.55,P<0.01),且二者分别与ESR(r=0.481,r=O.572;P< 0.01)、CRP(r=0.653,r =0.738;P<0.01)、DAS28(r =0.494,r =0.441;P< 0.01)、PLT(r=0.611,r =0.461;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Hb呈显著负相关(r=-0.35,r =-0.371;P< 0.01).结论 RA患者血浆DD升高并不必然提示血栓形成,血浆DD及FIB可能成为判断RA病情活动的参考指标.
-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各类贫血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检测各类贫血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结果 溶血性贫血组RET%、RET#、IRF、MFR%、HFR%显著高于其他各类型的贫血(P<0.01),而LFR%显著减低(P<0.01).缺铁性贫血组、肾病性贫血组及肝病性贫血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E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缺铁性贫血组MFR%、HFR%及IRF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升高的程度高于肾病性贫血组及肝病性贫血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和白血病贫血组RET%、RET#低于其他各类型的贫血,白血病贫血组IRF较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显著升高.结论 网织红细胞新型参数可以反映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度,对不同类型贫血的鉴别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附件扭转家兔卵巢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附件扭转后再灌注损伤对家兔卵巢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8).实验组将兔左侧附件按顺时针方向扭转3周后固定于左侧腹壁,24 h后解除扭转.实验组兔分成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分别于24、48、72和96 h后取双侧卵巢;对照组假手术96 h后取双侧卵巢.切除的卵巢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生化检测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左侧卵巢SOD值于卵巢再灌注24和48 h后明显下降(P<0.01),72 h后开始升高,96 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H-Px活性于卵巢再灌注24和72 h明显下降(P<0.01);CAT活性在卵巢再灌注24和48 h后明显下降(P<0.01),72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含量于卵巢再灌注24和48 h后明显上升(P<0.01),但72 h后开始下降,96 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附件扭转后解除扭转对家兔卵巢的再灌注产生了氧化应激,通过影响SOD、GSH-Px、CAT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影响兔卵巢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卵巢损伤程度逐渐减轻,可能与扭转解除后血供逐渐恢复,局部产生的SOD、GSH-Px、CAT逐渐恢复或升高及MDA逐渐清除有关.
-
艾司洛尔与阿片类药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手术气管插管和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与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气管插管和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48例ASA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Remif)组和舒芬太尼(Suf)组.Remif组:诱导给予瑞芬太尼0.5 μg/kg,维持给予瑞芬太尼0.1μg· kg-1· min-1持续泵注.Suf组诱导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维持给予舒芬太尼0.02 μg· kg-1·min-1持续泵注,复合七氟醚1.5%~2.5%,氧气空气比1:1维持,插管及拔管前5min均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术中艾司洛尔10 μg·kg-1·min-1持续泵注.监测2组患者麻醉前、插管、拔管及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Remif组插管后与麻醉前比较心率无明显变化,插管后1 min和3 min血压明显升高(P<0.05),5 min恢复正常.拔管时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Suf组插管后与麻醉前比较心率无明显改变,血压明显下降(P<0.05);拔管后心率、血压均无明显改变.在插管后1,3,5 min,Remif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Suf组(P<0.05).结论 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中,艾司洛尔与舒芬太尼合用更能有效抑制插管时血压波动,提供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预先干预防治前列腺电切综合征
目的 连续观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TURP)术中膀胱灌洗液量对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影响,探讨预先干预是否能有效减少或预防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方法 将45例ASA Ⅰ ~Ⅲ级、择期行TURP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麻醉开始30 min内以10 mL·kg-1·h-1的速度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30 min后对照组(Ⅰ组,n=23)以5 mL·kg-1·h-1的速度输注乳酸林格液维持容量,实验组(Ⅱ组,n =22)以5 mL· kg-1· h-1的速度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250 mL预先干预,随后同样以5 mL·kg-1·h-1的速度输注乳酸林格液维持容量.术中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膀胱灌洗液量每增加3 000mL时记录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胸阻抗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T1)、膀胱冲洗液量达12 000 mL(T2)、21 000 mL(T3)和30 000 mL(T4)时检测血K+、Na+、Ca2+水平.结果 术中Ⅰ组血Na+浓度下降明显,T3、T4与T1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血Na+浓度较稳定,T2、T3、T4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相同时点血Na+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2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URP手术麻醉过程中存在稀释性血钠降低,适量使用高渗氯化钠可使患者血钠变化幅度减小,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革兰阴性杆菌构成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结果 3年共分离到革兰阴性杆菌711株,多见的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7.3%)、铜绿假单胞菌(27.1%)、大肠埃希菌(11.4%)、肺炎克雷伯菌(7.7%)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6%).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株呈逐年增高趋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有所缓解.2007、2008及2009年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52.6%、63.2%和71.4%,肺炎克雷伯菌的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50.0%、53.1%和35.7%.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中非发酵菌占优势,检测其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56例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与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与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疗效.方法 将56例食管鳞癌患者前瞻随机分组至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LCAH3DCRT)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LCAHRT)组.放疗方法均为前2/3疗程普通模拟机定位常规放疗40Gy,后1/3疗程LCAH3DCR组改为CT模拟定位加超速分割三维适形放疗(1.6 Gy/次,2次/d,5d/周,20~28 Gy),总剂量为60~68 Gy,全疗程37~40 d;LCAHRT组加速超分割放疗至上述组相当剂量.结果 LCAH3DCRT组和LCAHRT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1%和22%,LCAH3DCRT组生存率高于LCAHRT组(P=0.028);两组3、4、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4%、32%、31%和28%、26%、21%,LCAH3DCRT组无瘤生存率均高于LCAHRT组(P值均<0.05).LCAH3DCR组和LCAHRT组1、2、3、4、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73%、61%、59%、56%和58%、37%、30%、28%、25%,LCAH3DCRT组局部控制率高于LCAHRT组(P值均<0.05).结论 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可作为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之一,它提高了5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
-
10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近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近期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病程早期的临床资料,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患者(包括后遗症及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早期意识障碍、EEG异常、颅脑MR异常、CK升高等因素在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早期意识障碍、颅脑磁共振异常是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者年龄大、存在早期意识障碍、颅脑磁共振异常多提示预后不良.
-
β-连环蛋白和DNMT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 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catenin和DNMT1在86例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情况.结果 在86例子宫内膜腺癌中,有54例标本(54/86,62.80%)出现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并与子宫内膜癌的低分化程度相关(P=0.034).DNMT1在正常子宫内膜腺体中未见表达,而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则出现了阳性表达( 38/86,44.19%),并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低分化程度(P=0.027)和高FIGO分期(P=0.027)相关.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DNMT1的表达显著相关(r=0.588,P<0.001).结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低分化程度相关;DNMTI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低分化和高FIGO分期相关;DNMT1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正相关.
-
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及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在位内膜及小鼠模型的异位病灶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例(EM组)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例为对照组(NEM组),分别利用0.2,0.4,0.6 g梯度量化子宫内膜建立小鼠模型,5d后获取异位病灶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结果 EM组及NEM组种植率比较:0.2 g的种植率分别为60%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4 g种植率分别为100%和85%,0.6 g种植率分别为100%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病灶体积比较,EM组各组病灶均大于NEM组(P<0.05).ERα蛋白表达上,在位内膜中EM组比NEM组阳性率高,在EM组中在位内膜阳性率均比同组各异位病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M组在位内膜与异位病灶ERα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β蛋白表达上,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中EM组比NEM组阳性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中在位内膜阳性率均比同组各异位病灶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位内膜ERβ蛋白表达均比同组相应各组异位病灶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具有更强的异位种植能力,在位内膜中ERα和ERβ均高表达,雌激素受体高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以β亚型的作用为主.
-
对氧磷酶1对敌敌畏毒代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通过研究对氧磷酶1 (PON1)对有机磷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证明PON1是有前景的有机磷催化清除剂.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染毒组(A组):腹腔注射敌敌畏(DDVP) 10 mg/kg; PON1预处理组(B组):尾静脉注射纯化兔血清PON1 9 600 U/kg,30 min后腹腔注射DDVP 10 mg/kg;治疗组(C组):DDVP 10 mg/kg腹腔注射后,立即(<2 min)尾静脉注射阿托品0.05 mg/kg+解磷定120 mg/kg;联合治疗组(D组):尾静脉注射PON1 9 600 U/kg,30 min后腹腔注射DDVP 10 mg/kg,立即尾静脉注射阿托品0.05 mg/kg+解磷定120 mg/kg.于各时间点采血,液-质联用法测定血中敌敌畏含量.比较同一时间点敌敌畏浓度及各组的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对相同时间点DDVP浓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组与C组间及B组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C组与B组、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组的毒代动力学参数进行一元方差分析,曲线下面积数比较A组与C组间及B组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C组与B组、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保留时间数据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峰浓度值A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C组与B组、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纯化兔血清PON1可以明显改善大鼠体内胆碱酯酶抑制水平.对敌敌畏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影响表现为较小的曲线下面积(0→∞)及峰浓度值降低,但对平均保留时间影响不大,所以PON1可以明显降低敌敌畏入血量,降低峰浓度.
-
聚焦超声辐照豚鼠慢性湿疹模型的病理改变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辐照豚鼠慢性湿疹模型豚鼠的皮肤病理结构改变.方法 豚鼠50只,以2,4-二硝基氯苯为抗原,小剂量多次刺激豚鼠背部皮肤制备慢性湿疹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1W组、2W组、3W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辐照后7d、14 d取皮肤组织,进行光镜检查,3W组做电镜观察.结果 湿疹模型表皮棘层肥厚,细胞间轻度水肿,真皮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超声辐照后7d充血水肿消退,棘层肥厚减轻,真皮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辐照后14d真皮浅层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胶原纤维增生,其余基本正常.对照组7d和14 d时炎症仍明显.超微结构变化:模型组可见表皮角质层增厚明显,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间隙加大,辐照后7d无明显变化,仅细胞间隙变小,14 d恢复正常.结论 聚焦超声可用于治疗湿疹,有利于皮肤炎症的恢复和组织的修复.
-
Cre/LoxP系统联合SV40LTag诱导可复性永生化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
目的 探索可复性永生化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建立方法.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逆转录病毒载体( SSR69)转染成纤维细胞,筛选稳定表达SV40 LTag的永生化成纤维细胞;用表达Cre重组酶的腺病毒感染永生化成纤维细胞,筛选获得回复后成纤维细胞.对原代、永生化及回复后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采用细胞生长曲线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Vimentin在原代及永生化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平板克隆实验评价回复后成纤维细胞的致瘤性.结果 提取了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并筛选出表达SV40 LTag的永生化成纤维细胞,二者形态无明显差异,均贴壁生长,呈长梭形或多角形,但永生化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原代成纤维细胞(P<0.05),在体外培养传代>25代.细胞免疫荧光提示两种细胞均在细胞质内表达Vimentin.回复后成纤维细胞不表达SV40 LTag,其体外增殖能力与原代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无致瘤性.结论 应用Cre/LoxP系统联合SV40 LTag可以建立可复性永生化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系.
-
CNQX对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引起大鼠扣带回前部多巴胺含量变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谷氨酸A MPA/Kainate受体拮抗剂CNQX对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引起大鼠扣带回前部(ACG)多巴胺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技术研究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后不同时间,ACG多巴胺含量的变化,以及静脉注射CNQX对多巴胺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后15 min,ACG多巴胺含量显著增高,30 min后增高明显,1h后开始恢复,2h后逐渐恢复接近对照水平;静脉注射CNQX拮抗了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引起的ACG多巴胺含量的显著增高.结论 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能够引起ACG多巴胺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增高,提示ACG接受隐神经伤害性信息的传入,引起ACG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活动增强.CNQX能拮抗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引起的ACG多巴胺含量的增高,提示AMPA/Kainate受体参与隐神经伤害性信息传入引起的ACG多巴胺含量增高的过程.
-
PTSD样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其TMP活性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及三偏磷酸酶(TMP)活性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SPS刺激方法,建立PTSD样大鼠SPS模型,随机分为SPS刺激后1d、7d、14 d和正常对照组,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和酶组化方法,分别对各组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其TMP活性变化的观察和定量检测.结果 SPS刺激后1d、7d、14 d中缝背核神经元出现了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其凋亡率明显增加、TMP活性表达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增强,并于7d达到高峰.结论 PTSD样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出现凋亡,凋亡率增加的同时TMP活性增强,提示TMP参与了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的凋亡产物的降解与处理过程,脑桥体积缩小可能与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
GST-LMO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GST-LMO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大肠埃希菌(E.coli)中诱导表达.方法 以人胎脑文库为模板,用PCR方法法扩增出LMO1基因全长及各个截短突变体,通过BamH Ⅰ和EcoR Ⅰ酶切位点分别将其定向插入pGEX-5X-2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5X-2-LMO1及其截短突变体,通过酶切电泳鉴定和DNA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入E.coli BL21中,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酶切电泳及测序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5X-2-LMO1及其截短突变体,并用Western blot方法证实了GST-LMO1全长及各个截短突变体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LMO1全长及其截短突变体原核表达载体,并证实了其在原核细胞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为LMO1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前提基础.
-
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在百草枯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蛋白在百草枯(PQ)诱导的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盐水对照组(NS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5 mI/kg,模型组(PQ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15.0 mg/kg,分别于给药后5d、28 d处死动物,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MMP3、MMP8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建模5dPQ组大鼠肺组织炎症程度高于NS组(P<0.05),建模28dPQ组大鼠肺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高于NS组(P<0.05),模型组在腹腔注射后5d时肺泡间隔和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多,28 d时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但外周肺实质炎症减轻.MMP3、MMP8在NS组大鼠肺脏中即有表达,但表达较弱,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MMP3、MMP8的表达于5d时表达增强,此后28 d时已基本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百草枯染毒后大鼠肺组织早期以炎性反应为主,成纤维细胞增多,晚期以纤维化为主,MMP3、MMP8蛋白在百草枯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炎性反应期中表达增强,提示它们可能是PQ致肺纤维化的标志物.
-
β-榄香烯逆转胃癌细胞株阿霉素耐药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对多药耐药胃癌细胞SGC7901/Adr的耐药逆转及其对聚腺苷二磷酸聚合酶(PARP)和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逆转,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药物累积,流式细胞术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β-榄香烯对胃癌SGC7901及SGC7901/Adr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具有量效关系.阿霉素与低毒剂量β-榄香烯共同作用SGC7901/Adr细胞,其IC50显著降低(P<0.05),耐药逆转倍数为1.41.与阿霉素单药组相比,加入低毒剂量β-榄香烯后,细胞内阿霉素的蓄积浓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榄香烯作用后诱导PARP裂解,同时下调了P-gp蛋白表达.结论 β-榄香烯部分逆转SGC7901/Adr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其机制与增加细胞内阿霉素的蓄积,诱导PARP裂解及降低P-gp的表达有关.
-
葛根素治疗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葛根素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佳时间及机制.方法 制作雄性SD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1、2、4、6h腹腔内注射葛根素(50 mg/kg).再灌注开始后48 h测试大鼠的运动功能,并测定硫氧还蛋白(Trx)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损伤后1、2、4及6h葛根素组治疗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Trx表达水平下降,而葛根素可提高Trx-1和Trx-2 mRNA表达水平,并大幅降低细胞凋亡指数.结论 脊髓缺血再灌注发生后6h内给予葛根素可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葛根素的神经保护作用与Trx表达水平的提高及细胞凋亡的减少有关.
-
菩人丹超微粉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菩人丹超微粉( 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每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PRD治疗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PRD治疗组大鼠给予PRD( 1.8 g·kg-1·d-1)灌胃3个月.HE染色观察视网膜的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TNF-α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视网膜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PRD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P<0.01).结论 PRD可通过下调TNF-α表达,减少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及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效应的研究
目的 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 LIPU)对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效应(BMSC)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分离培养的第3代BMSC随机分为2组:LIPU辐照组和对照组.每天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及增殖指数.结果 LIPU能够明显促进BMSC增殖,LIPU组辐照后细胞分裂增殖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活跃,细胞集落更为密集;MTT法检测LIPU组于辐照前、辐照后1,3,5,7d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LIPU组辐照后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沈阳市8~11岁农民工子女生长发育的横断面调查
目的 了解沈阳市农民工子女生长发育状况,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 调查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沈阳市沈河区、铁西区和大东区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中随机抽取5所小学,以8~11岁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儿童共700人作为调查对象,对身高、体质量、胸围、肺活量、体质指数、身高胸围指数和肺活量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农民工子女大部分的生长发育指标、指数均值低于城市儿童.结论 农民工子女生长发育水平低于城市儿童,因此应加强农民工子女的健康促进工作,改善其生存状况,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生长发育水平.
-
基于Web of Science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文献计量学分析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2000-2010年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状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文献量年度间变化呈直线上升趋势,主要研究集中在眼科和内分泌及代谢病学科,哈佛大学是主要研究机构.近几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变病理学观察、发病机制和药物对病变干预的探讨以及流行病学观察是研究的重点.国内相关研究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其研究学科和热点与国际上基本一致.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5 |